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精華講記▪P2

  ..續本文上一頁少是叁次所說。中國從後漢到趙宋,前後八百年,無量壽經有十二種翻譯本。古時均手抄,經本失傳了七種。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五種,如不失傳,還可能發現不只講了叁次。在其他法會中附帶說淨土者有二百余部,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叁百余會,獨于淨土之教,諄諄贊說,如果不是超凡入聖之捷徑,爲什麼一再的宣說?

  十、苟得往生,則橫截五道,頓超不退。倘若娑婆事業,在在萦懷,一暴十塞,心不專笃,遇五欲時,如膠如漆。遭逢逆境,結怨銜恨,而欲命終彼佛接引,豈非難事。由此觀之淨土法門,藥也。娑婆貪愛,忌也。服其藥,複飽食其忌,可乎?

  這一生如真能往生淨土,則此生即永脫輪回,橫超六道。說五道不包括阿修羅。不但往生西方圓證叁不退,如一心專念,真心切願,現前即得叁不退。娑婆事業放不下,常常放在心裏,即不能往生。若是口中有佛而心中無佛,亦無法成就。所謂“放下”是放下心,不是放下日常的正當工作。世間俗務若放在心上,心即不能清淨,遇到五欲就黏著了。遇到逆境,怨天尤人,這樣想在臨命終時佛來接引就難了。要常自反醒,如仍有這些毛病,應深自警惕。如同吃藥,也有些忌食的東西,與藥性沖突,若服藥同時又吃禁食之物,病怎能好呢?

  十一、凡我同倫,宜各痛念娑婆險惡,早求出離六道,舍穢取淨,毋驚虛名,毋執空見,毋愛高帽禅和口頭叁昧惑亂,毋求旦夕速效,動諸魔事,恒以念佛爲正行,勉修衆善爲助行,淨念相繼,願行相資,自然千穩百當。

  這段開示,非常重要,同倫即同修,每人均須對于娑婆世界有徹底的了解,才能想辦法出離。世人因爲迷惑,往往爲名利所誘,不知娑婆之險惡,浮沈六道,每況愈下,這一生中千萬不要錯過。真想出離六道,只有念佛。達拉斯有一位老同修廖元德居士,過去我講經,他負責錄音錄影。去年年底打佛七時,他來參加,每天忙著錄音。佛七過後,我們離開達拉斯。不知道什麼原因,有人拉他學密。昨天早晨賴居士打電話告訴我,廖居士現在病得很重。今年在達拉斯時,我們想去看他,他的家人拒絕,不希望任何人去看他打擾。賴居士又說,前天他替學生改作業時,忽然看見廖居士坐在旁邊,到上課時又看見廖居士坐在課室第一排。賴居士覺得情況不對,幸征得廖太太同意前去探病,見面之後就問他:“你是否找我?”廖居士點頭,並伸出一個指頭,賴居士說:“你現在是否一心念佛啦?”廖居士又點頭,然後又伸出兩個手指,賴居士不知何意,想了半天又問他:“是否還有兩天?”廖居士點點頭。今天下午二時往生了,往生時瑞相很好。被人拉跑,到臨終時又能回頭念佛,實有莫大的善根福德。今天達拉斯同修爲其助念者甚多,法緣殊勝。人生極爲短暫,一定要早求出離,舍穢取淨。

  念佛不能往生的障礙,第一是名,名利是假的。我平常勸勉初階同學,未學佛之前,先把了凡四訓念叁百遍。因緣果報是真的,命運也是真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裏有的,自然會來,命裏沒有的,求也求不到。凡夫很難超越命運安排,好的環境中也有窮途潦倒者,壞的環境中也有發財的,各人命運不同。如不了解此中真相,勞碌奔波,徒勞無功。又有一部份修行人執持空見,甚至落入惡取空。修行人不求速效,不可求神通,亦不求感應,以防招魔。善事隨緣隨份去作,只可作爲助行,以念佛爲第一正行。在諸善行中,以勸人念佛爲第一大善。如勸人念佛,他肯接受,到最後真能往生,就是助其成佛,他會時時刻刻來加持。能勸十幾個人念佛往生,此人就是菩薩,縱然他不念佛,臨終時也會有佛來接引。

  十二、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安養。然後乘本願輪,運大慈悲,分身散影于十方刹土。尋聲救苦如觀世音,誓空地獄如地藏王,找一切衆生苦,與一切衆生樂,攝一切衆生,同觐彌陀,究竟安穩,方是丈夫,望諸上善友,幸審擇之。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乘本願輪再回來是倒駕慈航,分身回來,而其本身仍在西方與阿彌陀佛同在。一到西方即有此能力,可以分身十方刹土。一般講證得四果羅漢即有此能力,至少要叁果斯陀含。生到西方之後,縱然下下品往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又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于是他的神通道力幾乎與佛相似,有能力分身盡虛空,遍法界,到十方世界度化衆生,與觀音菩薩一樣,千處企求千處應,與十方世界有緣衆生感應道交。我們爲什麼要早生安養,理由在此。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種悲願就是地藏王菩薩。集觀音地藏諸大菩薩之弘願于一身,拔一切衆生苦,與一切衆生樂,苦由迷而來,樂由悟而來。佛菩薩只能幫助衆生破迷開悟,使其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後依教奉行,靠個人的精進修持,才能離苦得樂。離苦要離得幹淨俐落,得樂也要得的究竟。叁界內之福不究竟,羅漢菩薩離苦亦非究竟,故須攝受一切衆生同生極樂,才是大丈夫的事業。在佛經中稱“大丈夫”是對佛的尊稱。

  十叁、華嚴末後處,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惟令生安養世界,惟願見阿彌陀佛,其專切勸發,反複叮咛,具在行願品中。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的總結與歸宿。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勸導華藏世界全體菩薩四十一位(此四十一位即四十一類,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共四十一類,每類菩薩無量無邊。)法身大士,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的教主是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是毗盧遮那佛的兩位助手。此二位助手勸說毗盧遮那佛的弟子往生極樂世界,而未見毗盧遮那佛不高興,反而認爲文殊普賢作的對,此值得深思。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齊口贊歎,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中贊歎阿彌陀佛爲“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可說贊歎到極點。所以佛勸導自己的弟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善導大師在觀經注解中說:一尊佛的贊歎就是一切佛的贊歎。諸佛看到有人生到西方淨土,沒有一位不歡喜的。生到極樂世界,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十四、善男子善女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以諸善根,回向發願,決走得生。永不退轉,親近彌陀。

  我們在一生中想獲得大圓滿功德,就是專念西方阿彌陀佛。前面說過,專信專願專念,此叁者後後勝前前。專信不見得能專願,而專願的人,一定專信。同理,專願的人未必專行,而專行的人,必定專願,所以說專念爲得生之秘訣。從前弘法推薦念佛,尚有實際上的困難,現在科技發達,這個顧慮沒有了。譬如經書重在流通,古人寫經功德很大,但速度太慢。現在印刷事業進步,可以在短期中印幾千幾萬冊,況且家庭電腦很普遍,可將經文輸入電腦,隨時可印出與人結緣。不要顧慮人家看不看,一過目,一曆耳根,永爲道種,隨時隨地可以弘法。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凡生到西方,不管什麼品位,縱然是下下品,都能圓證叁不退。佛在大乘經中說,八地以上菩薩才能圓證叁不退。八地接近圓而非真圓,九地十地等覺才真圓。念佛往生者皆得圓證叁不退,實在不可思議,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給他的,不是他自己的修行功夫,此之謂“勝異法門”。一直等到他自己在西方與諸上善人繼續修學,將見思煩惱塵沙無明斷盡,其能力智慧神通與已經證得的人沒有兩樣。其他一切諸佛世界均無此例,諸佛之所以勸人往生淨土的道理即在此。親近彌陀永不會離開,而能分身到十方世界度衆生,是化身去的,本身在西方未動。

  十五、阿彌陀佛即法界藏身。極樂世界即蓮華藏海,見一佛即是見無量佛,生一刹即是生無量刹,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爲一切佛所護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也。

  佛在經中說,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量壽、無量光”,兩者合起來即法界藏身。壽是指的過去現在未來,是時間;光是指的空間,光明遍照。時空合起來就是法界,阿彌陀佛就是盡虛空遍法界。藏是寶藏,無量無邊無盡的寶藏。這是從理上說,事實上亦不例外。佛有叁身,法界藏身即法身,彌陀的應身無處不在,隨時隨地感應道交。蓮花是比喻,一絲毫汙染皆無。蓮花生在淤泥之中,淤泥比作六道,水比作四聖,蓮花開在水面之上,超越十法界。染淨對稱是六凡四聖,染是六凡,淨是四聖,此對比之淨而非純淨。蓮花超越四聖六凡乃是真淨。極樂世界爲蓮花藏海,廣大無邊,即法界之義。佛的身土不二,乃真清淨。一切諸佛皆是由法界藏身變現出來的,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土也是由蓮華藏海變現出來的。諸佛是能變,諸佛刹土是所變,能變的得到了,所變的還有什麼問題。所以華嚴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一”是“任一”,不是“專一”,在任一中,諸佛爲我們特別介紹阿彌陀佛,由任一中介紹一個專一。此有兩個理由:一、諸佛與阿彌陀佛的緣特別深。二、一切諸佛唯有阿彌陀佛之願最爲廣大真切,勸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到西方後可以隨意分身供養一切佛,故見一佛即見一切佛。

  彌陀經中六方佛贊,特別說得詳細,說阿彌陀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念阿彌陀佛即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釋迦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此乃蕅益大師所發明,在彌陀經中爲我們指示出來。釋迦如是,佛佛道同。阿彌陀佛久遠以前就成佛了,並不是只有十劫。梵網經中說,釋迦牟尼佛在此娑婆世界成佛乃是第八千次。所有一切諸佛皆爲一個共同法身。華嚴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動物、植物、礦物、六道衆生、聲聞、緣覺、菩薩、以及一切諸佛皆同一個法身,故曰法身不二。佛法稱之爲法身,哲學家稱之爲宇宙本體。生佛不二,皆由本體變化的,體同,相不同。佛家講平等,這是真平等,所以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

  十六、吾觀今之富貴利達者,或貪粗敝聲色,不知苦本,若著蝸角虛名,不悟虛幻。或複愛殖貨利,會計經營,現在碌碌一生,將來隨業流轉。彼佛刹中,依正莊嚴,無量勝妙樂事,不聞不知,從生至死,未會發一念向往之心。反不…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精華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地藏經的啓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