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P2

  ..续本文上一页少是三次所说。中国从后汉到赵宋,前后八百年,无量寿经有十二种翻译本。古时均手抄,经本失传了七种。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五种,如不失传,还可能发现不只讲了三次。在其他法会中附带说净土者有二百余部,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独于净土之教,谆谆赞说,如果不是超凡入圣之捷径,为什么一再的宣说?

  十、苟得往生,则横截五道,顿超不退。倘若娑婆事业,在在萦怀,一暴十塞,心不专笃,遇五欲时,如胶如漆。遭逢逆境,结怨衔恨,而欲命终彼佛接引,岂非难事。由此观之净土法门,药也。娑婆贪爱,忌也。服其药,复饱食其忌,可乎?

  这一生如真能往生净土,则此生即永脱轮回,横超六道。说五道不包括阿修罗。不但往生西方圆证三不退,如一心专念,真心切愿,现前即得三不退。娑婆事业放不下,常常放在心里,即不能往生。若是口中有佛而心中无佛,亦无法成就。所谓“放下”是放下心,不是放下日常的正当工作。世间俗务若放在心上,心即不能清净,遇到五欲就黏著了。遇到逆境,怨天尤人,这样想在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就难了。要常自反醒,如仍有这些毛病,应深自警惕。如同吃药,也有些忌食的东西,与药性冲突,若服药同时又吃禁食之物,病怎能好呢?

  十一、凡我同伦,宜各痛念娑婆险恶,早求出离六道,舍秽取净,毋惊虚名,毋执空见,毋爱高帽禅和口头三昧惑乱,毋求旦夕速效,动诸魔事,恒以念佛为正行,勉修众善为助行,净念相继,愿行相资,自然千稳百当。

  这段开示,非常重要,同伦即同修,每人均须对于娑婆世界有彻底的了解,才能想办法出离。世人因为迷惑,往往为名利所诱,不知娑婆之险恶,浮沉六道,每况愈下,这一生中千万不要错过。真想出离六道,只有念佛。达拉斯有一位老同修廖元德居士,过去我讲经,他负责录音录影。去年年底打佛七时,他来参加,每天忙著录音。佛七过后,我们离开达拉斯。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人拉他学密。昨天早晨赖居士打电话告诉我,廖居士现在病得很重。今年在达拉斯时,我们想去看他,他的家人拒绝,不希望任何人去看他打扰。赖居士又说,前天他替学生改作业时,忽然看见廖居士坐在旁边,到上课时又看见廖居士坐在课室第一排。赖居士觉得情况不对,幸征得廖太太同意前去探病,见面之后就问他:“你是否找我?”廖居士点头,并伸出一个指头,赖居士说:“你现在是否一心念佛啦?”廖居士又点头,然后又伸出两个手指,赖居士不知何意,想了半天又问他:“是否还有两天?”廖居士点点头。今天下午二时往生了,往生时瑞相很好。被人拉跑,到临终时又能回头念佛,实有莫大的善根福德。今天达拉斯同修为其助念者甚多,法缘殊胜。人生极为短暂,一定要早求出离,舍秽取净。

  念佛不能往生的障碍,第一是名,名利是假的。我平常劝勉初阶同学,未学佛之前,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因缘果报是真的,命运也是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自然会来,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凡夫很难超越命运安排,好的环境中也有穷途潦倒者,坏的环境中也有发财的,各人命运不同。如不了解此中真相,劳碌奔波,徒劳无功。又有一部份修行人执持空见,甚至落入恶取空。修行人不求速效,不可求神通,亦不求感应,以防招魔。善事随缘随份去作,只可作为助行,以念佛为第一正行。在诸善行中,以劝人念佛为第一大善。如劝人念佛,他肯接受,到最后真能往生,就是助其成佛,他会时时刻刻来加持。能劝十几个人念佛往生,此人就是菩萨,纵然他不念佛,临终时也会有佛来接引。

  十二、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安养。然后乘本愿轮,运大慈悲,分身散影于十方刹土。寻声救苦如观世音,誓空地狱如地藏王,找一切众生苦,与一切众生乐,摄一切众生,同觐弥陀,究竟安稳,方是丈夫,望诸上善友,幸审择之。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乘本愿轮再回来是倒驾慈航,分身回来,而其本身仍在西方与阿弥陀佛同在。一到西方即有此能力,可以分身十方刹土。一般讲证得四果罗汉即有此能力,至少要三果斯陀含。生到西方之后,纵然下下品往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又得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于是他的神通道力几乎与佛相似,有能力分身尽虚空,遍法界,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与观音菩萨一样,千处企求千处应,与十方世界有缘众生感应道交。我们为什么要早生安养,理由在此。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种悲愿就是地藏王菩萨。集观音地藏诸大菩萨之弘愿于一身,拔一切众生苦,与一切众生乐,苦由迷而来,乐由悟而来。佛菩萨只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使其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后依教奉行,靠个人的精进修持,才能离苦得乐。离苦要离得干净俐落,得乐也要得的究竟。三界内之福不究竟,罗汉菩萨离苦亦非究竟,故须摄受一切众生同生极乐,才是大丈夫的事业。在佛经中称“大丈夫”是对佛的尊称。

  十三、华严末后处,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惟令生安养世界,惟愿见阿弥陀佛,其专切劝发,反复叮咛,具在行愿品中。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的总结与归宿。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导华藏世界全体菩萨四十一位(此四十一位即四十一类,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共四十一类,每类菩萨无量无边。)法身大士,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的教主是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的两位助手。此二位助手劝说毗卢遮那佛的弟子往生极乐世界,而未见毗卢遮那佛不高兴,反而认为文殊普贤作的对,此值得深思。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齐口赞叹,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可说赞叹到极点。所以佛劝导自己的弟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中说:一尊佛的赞叹就是一切佛的赞叹。诸佛看到有人生到西方净土,没有一位不欢喜的。生到极乐世界,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十四、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发愿,决走得生。永不退转,亲近弥陀。

  我们在一生中想获得大圆满功德,就是专念西方阿弥陀佛。前面说过,专信专愿专念,此三者后后胜前前。专信不见得能专愿,而专愿的人,一定专信。同理,专愿的人未必专行,而专行的人,必定专愿,所以说专念为得生之秘诀。从前弘法推荐念佛,尚有实际上的困难,现在科技发达,这个顾虑没有了。譬如经书重在流通,古人写经功德很大,但速度太慢。现在印刷事业进步,可以在短期中印几千几万册,况且家庭电脑很普遍,可将经文输入电脑,随时可印出与人结缘。不要顾虑人家看不看,一过目,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随时随地可以弘法。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凡生到西方,不管什么品位,纵然是下下品,都能圆证三不退。佛在大乘经中说,八地以上菩萨才能圆证三不退。八地接近圆而非真圆,九地十地等觉才真圆。念佛往生者皆得圆证三不退,实在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给他的,不是他自己的修行功夫,此之谓“胜异法门”。一直等到他自己在西方与诸上善人继续修学,将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断尽,其能力智慧神通与已经证得的人没有两样。其他一切诸佛世界均无此例,诸佛之所以劝人往生净土的道理即在此。亲近弥陀永不会离开,而能分身到十方世界度众生,是化身去的,本身在西方未动。

  十五、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海,见一佛即是见无量佛,生一刹即是生无量刹,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也。

  佛在经中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量寿、无量光”,两者合起来即法界藏身。寿是指的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光是指的空间,光明遍照。时空合起来就是法界,阿弥陀佛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藏是宝藏,无量无边无尽的宝藏。这是从理上说,事实上亦不例外。佛有三身,法界藏身即法身,弥陀的应身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感应道交。莲花是比喻,一丝毫污染皆无。莲花生在淤泥之中,淤泥比作六道,水比作四圣,莲花开在水面之上,超越十法界。染净对称是六凡四圣,染是六凡,净是四圣,此对比之净而非纯净。莲花超越四圣六凡乃是真净。极乐世界为莲花藏海,广大无边,即法界之义。佛的身土不二,乃真清净。一切诸佛皆是由法界藏身变现出来的,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是由莲华藏海变现出来的。诸佛是能变,诸佛刹土是所变,能变的得到了,所变的还有什么问题。所以华严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在任一中,诸佛为我们特别介绍阿弥陀佛,由任一中介绍一个专一。此有两个理由:一、诸佛与阿弥陀佛的缘特别深。二、一切诸佛唯有阿弥陀佛之愿最为广大真切,劝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到西方后可以随意分身供养一切佛,故见一佛即见一切佛。

  弥陀经中六方佛赞,特别说得详细,说阿弥陀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念阿弥陀佛即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释迦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此乃蕅益大师所发明,在弥陀经中为我们指示出来。释迦如是,佛佛道同。阿弥陀佛久远以前就成佛了,并不是只有十劫。梵网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此娑婆世界成佛乃是第八千次。所有一切诸佛皆为一个共同法身。华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动物、植物、矿物、六道众生、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一切诸佛皆同一个法身,故曰法身不二。佛法称之为法身,哲学家称之为宇宙本体。生佛不二,皆由本体变化的,体同,相不同。佛家讲平等,这是真平等,所以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

  十六、吾观今之富贵利达者,或贪粗敝声色,不知苦本,若著蜗角虚名,不悟虚幻。或复爱殖货利,会计经营,现在碌碌一生,将来随业流转。彼佛刹中,依正庄严,无量胜妙乐事,不闻不知,从生至死,未会发一念向往之心。反不…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地藏经的启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