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您來檢查是多余的。您到底吃什麼營養品?”我說:“所有營養品,我一概不沾。”爲什麼?那些東西都有副作用,生活愈簡單愈好。我每天讀書,早晨六點多鍾起來,晚上十二點鍾才入睡。吃過午飯,如果沒有事情,休息一會兒;有事情可以不必休息,精神飽滿,工作正常。所以,你能說素食沒有營養嗎?我可以做證明。許多出家人身體都很好,也吃得肥肥胖胖,他們並沒有吃肉。
健康真正的因素是心地清淨,沒有妄想、雜念。其次,飲食起居如法,有秩序,有節製,決定不沾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貪嗔癡慢,這是健康的真因。一切隨緣而不攀緣,這是健康的外緣。有真因,有外緣,健康的果報自然現前。
“私行不義”,“不義”就是不應該做的。真正講求修養的人很謹慎,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想到這件事我應不應該做?這句話我應不應該說?
“謂人不知”,以爲別人不知。古人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掩藏再嚴密,終有敗露的一天,哪會有人不知道的事情?
“傲然無愧”,“傲”是傲慢,“無愧”是沒有慚愧心;慚是良心的責備,愧是輿論的製裁。受到外人批評,毫不在乎,臉皮很厚。我們要細心觀察,這樣的行爲,“將日淪于禽獸而不自知”,禽獸是叁惡道。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此造作,必定淪于叁惡道,自己還不覺察。
經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失掉人身,來生再得人身的機會很小。得人身的條件爲何?五戒十善,儒家講的五倫十義做得沒有欠缺,來生一定得人身。我們能得人身,就是過去生中五戒十善修得還不錯,這一生得這個果報。但是這一生我們有沒有繼續修?就要問自己了。
“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那些聖賢人原本與我們是一樣的,他們今天能生天,能作佛菩薩;我們今天思想、見解、言行都不善,將來的前途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果報懸殊如此之大,真是可羞可恥!
我常說學佛就是學聖人,學做一個明白人。唯有明白,才能向上提升自己的境界,現前過諸佛菩薩的生活,將來入諸佛菩薩的境界,我們學佛真正的目標在此地。現在我們要把這個身體當作工具,多替衆生做一些好事,爲人民服務,爲國家服務。以《了凡四訓》而言,就是改過修善,積功累德,爲大衆做個好榜樣。
“孟子曰,恥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此改過之要機”。儒家講“知恥近乎勇”,勇于改過自新,就能成聖成賢;若不知恥,就會淪落到地獄、餓鬼、畜生。“知恥”是改過一個重要的訣竅,我們不能不注意。
我在美國休士頓曾經遇到一位同修,跟我談到今日社會動亂不安,要從知恥來幫助大衆回頭。現在人之所以敢造惡業,究其根本因素,就是不知恥。所以,今天必須要提倡知恥,我們成立一個知恥學社。我同意他的說法。我說很好,你去擬定章程,我會響應。以後我離開美國,這件事情也就淡漠了。任何一樁好事,一定要有熱心的人士去推動,在社會上尋找對傳統道德還有概念的人,聽到還能生歡喜心的人,集合起來成立一個社團,自己認真修學,大力弘揚,這是一樁好事情。
第二。要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
改過之法,第二要發畏心。“畏”是害怕,含有恭敬的意思,知道畏懼,才能生誠敬之心。過去,弟子對于父母、尊長,學生對于老師,都有敬畏之心,又敬愛又害怕。如果沒有畏心,又不知恥,什麼樣的壞事做不出來?今天知恥的人少了,敬畏的人也少了,原因何在?在于沒有好好的教導。人不是聖賢,不是佛菩薩再來,所以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禮記·學記》雲:“建國君民,教學爲先。”自古以來,一個政權的建立,朝代的形成,不出五年,國家一定是製禮作樂,這樣教化人民的工作就完成了。所以,改朝換代亂世的時間很短,很快就能恢複秩序。唯獨我們這一代很可憐,滿清滅亡之後,一直到今日,都沒有製作禮樂。禮樂沒有頒布,這個時代將來在曆史上就稱爲“亂世”,這是中國曆史上動亂時間最長的一個時期,人民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往來,無所適從。
在臺灣民間,一般父母過世了,兒女喪禮穿的孝服,有人披麻帶孝,有人穿黑色中山裝。同修們問我:“這個合不合禮?”我說:“中華民國建國至今,沒有頒布禮樂。有人披麻帶孝,這是清朝的禮;有人穿黑色衣服,這是用外國人的禮,都可以用。因爲國家沒有禮,用什麼都能行得通。”過去帝王時代非常重視禮樂,衣服不能隨便穿,你是什麼身分就穿什麼服裝,士農工商都有分別。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從事哪一個行業,你在社會上是什麼樣的地位;地位比你低的,對你一定要尊重,便于行禮。現在沒有禮,社會沒有秩序,天下大亂。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向往古代那種社會,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現實,雖然別人不講,我們要明白。
天地鬼神有沒有?肯定是有。我們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身體接觸不到;然而我們接觸不到的東西太多了,不能因爲我們接觸不到,就認爲他不存在。何況鬼神的感應,不但在中國曆史上記載得很多,現代報章雜志也常常報導。那些報導當然都是事實,可是依然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也難怪,如果不是親自經曆,別人講的很難相信。到哪一天你有這個福分、這個緣分親見鬼神,你才會相信。
我初學佛的時候,朱鏡宙老居士給我講過很多他親身經曆的故事,都是真的。抗戰之前,他曾經是蘇州一個銀行的總經理;抗戰期間,他是四川稅務局長;抗戰勝利後,他做浙江省財政廳長。我問他老人家學佛的因緣,他說抗戰期間住在重慶,晚上常常跟朋友打麻將。有一天淩晨兩點多才散會,那時沒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回家,路燈很暗,他看到前面有個人,也沒在意。走了差不多半個多小時,他忽然想到,前面是個女人,一個單身女子,怎麼會半夜出來?他這一想,寒毛直豎。再仔細一看,只有上身沒有下身,嚇呆了。這一驚嚇,前面這個人不見了。他跟這個人在一起走了半個多小時,絕對不是眼花,他真的看到鬼了。他說從這一天起,他才真的相信佛。學佛之後,他對那個鬼非常感激。他說如果不是親自遇到,這一生永遠不會相信。他的嶽父章太炎先生是位虔誠的佛教徒,也常講故事給他聽,他聽了半信半疑,一直到自己親身遇到之後才相信,決定不是虛妄的。
我自己雖然沒有見過鬼,可是我曾經遇到過像小說《聊齋》裏面講的狐狸精。大概在我十五、六歲的時候,在湖南衡山,我遇到的這個狐狸精已經變成人形,而且是男的,很多人見過。抗戰勝利之後,我回到家鄉,家鄉有個親戚遇到一個很奇怪的事情。我的家鄉出米,收的稻米都運到蕪湖、南京去賣。在裝船的時候,看到有一只黃鼠狼從跳板鑽進船上,船工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大家以爲是眼花看錯了。這一船米運到南京,在下貨的時候,忽然之間一船的米不見了。在南京逗留了幾天,只好回家;回家之後,米還在米倉裏。不知道是怎樣得罪黃鼠狼,黃鼠狼跟他開玩笑,把一船米又搬回家,還好沒有損失,這是事實。世間之大,無奇不有,我們親自見到的事情太少了,所以不能說自己沒有見到就不相信。我們欺騙人容易,天地鬼神難欺。
“吾雖過在隱微”。我們的過失縱然非常隱密、微細,人們覺察不到,但是“天地鬼神,實鑒臨之”。“鑒”是鏡子,天地鬼神的鑒察就像鏡子照物一樣清楚。
“重則降之百殃”。常常造作惡業,一定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難;“輕則損其現福”,輕者折損現前的福報。明白此理,了解事實真相,怎麼不害怕?
不惟是也。閑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懔懔。
前一段講天地鬼神鑒察,本段講我們現前居住的環境。“不惟是也”,不但如此。“閑居之地,指視昭然”,所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尤其是現代社會,都市人口稠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有許多人看到。
“吾雖掩之甚密”,我們雖然掩藏得很細密。“文之甚巧”,“文”是文飾,遮飾得很巧妙。“肺肝早露,終難自欺”,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一眼就看破了,一文不值。“懔懔”是恐懼、害怕的樣子,想到這些地方,又怎能不害怕?
所以,一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本著良心,畏懼輿論的製裁。我們行善,不願意別人知道;我們造惡,希望別人指責,我們的惡就報掉了,這是好事情。他所指出來的,我真有錯,要悔改;我沒有這個過失,我也很歡喜,我被冤枉了,被冤枉是消業障最殊勝的方法。所以,不論別人指責的是不是事實,我們都要心存感恩。古人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尤其是惡意的批評,如果是自己有過失,要趕緊改過自新;沒有,更加勉勵,決不犯這樣的過失。
所以,一個真正懂得成就自己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之人,念念都想別人的好處,決不把別人的不善放在心裏。爲什麼?我們的心純善,把別人的不善放在心上,就破壞了自己的善心。現在這種愚癡的人,不在少數。別人贊歎我,我也要冷靜思惟,他贊歎我,我有沒有這個實德?我是不是真的做了這些好事?縱然是真的,我們也要謙虛,更加努力。如果是言過其實,要生慚愧心,向他道歉,我沒有這麼好,你說得太過分了。應當勉勵自己,不要辜負他人的贊歎。如此德行才能成就,凶災才能免除,善福才能降臨,這是一定之理。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
這是改過自新的理論依據。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即使從前造作再大的罪惡,都能夠悔改。這是舉例說明,何以一生造作極大的罪業,真正忏悔,還能消除業障。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很多,只要細心觀察,不難得知。實在說,這個理太深了,不是凡夫能夠理解。不但凡夫不能理解,經上講二…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