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鍾挂鍾行動之時,若細聽之,作叮當叮當之響(叮字響重,當字響輕)。即依此叮當叮當四字,設想作阿彌陀佛四字。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叮字爲“南無”,第一當字爲“阿彌”,第二叮字爲“陀”,第二當字爲“佛”。亦止用叮當叮當四字而成之也。又倘以其轉太速,而欲遲緩者。可加一倍,用叮當叮當叮當叮當八字,假想作阿彌陀佛四字,即是每一叮當爲一字也。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叮當爲“南無”,第二叮當爲“阿彌”,第叁叮當爲“陀”,第四叮當爲“佛”也。繪圖如下:
普通念法
四字佛
叮 當 叮 當
阿 彌 陀 佛
六字佛
叮 當 叮 當
南無 阿彌 陀 佛
遲緩念法
四字佛
叮當 叮當 叮當 叮當
阿 彌 陀 佛
六字佛
叮當 叮當 叮當 叮當
南無 阿彌 陀 佛
所用之鍾,宜擇叮當叮當速度調勻者用之。又欲其音響輕微者,可以布類覆于其上。(如晝間欲其響大者,將布撤去。夜間欲其音響輕者,將布覆上。)
初學念佛者若不持念珠記數,最易懈怠間斷。若以此鍾時常隨身,倘有間斷,一聞鍾響,即可警覺也。又在家念佛者,居室附近,不免喧鬧,若攝心念佛,殊爲不易。今以此鍾置于身旁,用耳專聽鍾響,其他喧鬧之聲,自可不至擾亂其耳也。又聽鍾工夫能純熟者,則叮當叮當之響,即是阿彌陀佛之聲。鍾響佛聲,無二無別。鍾響則佛聲常現矣。
普陀印光法師“覆永嘉論月律師函”雲:“凡夫之心,不能無依,而娑婆耳根最利。聽自念佛之音亦親切。但初機未熟,久或昏沈,故聽鍾念之,最爲有益也。”
注:此文原載世界居士林林刊第十七期,題上有“論月大師”四字。“論月”即老人別署。老人盛倡此法,而閱者不多,謹錄于此。
◎萬壽岩念佛堂開堂演詞
甲戌八月
今日萬壽禅寺念佛堂開堂,余得參末席,深爲榮幸。近十數年來,閩南佛法日益隆盛,但念佛堂尚未建立,悉皆引爲憾事。今由本寺住持本妙法師發願創建,開閩南風氣之先。大衆歡喜,歎爲希有。本妙法師英年好學,親近興慈法主講席已曆多載。于天臺教義及淨土法門悉能貫通。故今本其所學,建念佛堂弘揚淨土,可謂法門之龍象,僧中之芬陀矣。
今念佛堂既已成立。而欲如法進行,維持永久,胥賴護法諸居士有以匡輔而助理之。
考江浙念佛堂規則,約分二端。一爲長年念佛,二爲臨時念佛。
長年念佛者,齋主供設延生或薦亡牌位,堂中住僧數人乃至數十人,每日念佛數次。
臨時念佛者,齋主或因壽誕或因保病或因薦亡,臨時念佛一日,乃至多日,此即是水陸經忏之變相。
以上二端中,長年念佛尚易實行。因規模大小可以隨時變通,勉力支援猶可爲也。若臨時念佛,實行至爲困難。因舊日習慣,惟尚做水陸誦經拜忏放焰口等。今遽廢此習慣,改爲念佛,非易事也。
印光老法師文鈔中,屢言念佛勝于水陸經忏等。今略引之。與徐蔚如書雲:
至于七中,及一切時,一切事,俱宜以念佛爲主。何但喪期。以現今僧多懶惰,誦經則不會者多。而又其快如流,會而不熟亦不能隨念。縱有數十人,念者無幾。惟念佛則除非不發心,決無不能念之弊。又縱不肯念,一句佛號入耳經心,亦自利益不淺,此余決不提倡作余道場之所以也。又複黃涵之書,數通中,皆言及此。文雲:
至于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忏做水陸爲事。余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誦經拜忏做水陸多多矣。何以故?誦經則不識字者不能誦,即識字而快如流水,稍鈍之口舌亦不能誦,懶人雖能亦不肯誦,則成有名無實矣。拜忏做水陸亦可例推。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即懶人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號固已曆曆明明灌于心中,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爲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又雲:至于作佛事,不必念經拜忏做水陸,以此等事,皆屬場面,宜專一念佛,俾令郎等亦始終隨之而念,女眷則各于自室念之,不宜附于僧位之末。如是則不但尊夫人令眷實獲其益,即念佛之僧並一切見聞無不獲益也。凡作佛事,主人若肯臨壇,則僧自發真實心,倘主人以此爲具文,則僧亦以此爲具文矣。又雲:做佛事一事,余前已詳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虛套,若念四十九天佛,較誦經之利益多多矣。
又複周孟由昆弟書雲:
做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別佛事,並令全家通皆懇切念佛,則于汝母,于汝等諸眷屬及親戚朋友,皆有實益。又雲:請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時,汝兄弟必須有人隨之同念。
統觀以上印光老法師之言,于念佛則盡力提倡,于做水陸誦經拜忏放焰口等,則雲決不提倡。又雲念佛利益多于誦經拜忏做水陸多多矣。又雲誦經拜忏做水陸有名無實。又雲念經拜忏做水陸等事皆屬場面。又雲徒作虛套。老法師悲心深切,再叁诰誡,智者聞之,詳爲審察,當知何去何從矣。廈門泉州諸居士,歸依印光老法師者甚衆。惟望懔遵師訓,努力勸導諸親友等,自今以後,決定廢止拜忏誦經做水陸等,一概改爲念佛。若能如此實行,不惟閩南各寺念佛堂可以維持永久,而閩南諸邑人士信仰淨土法門者日衆,往生西方者日多,則皆現前諸居士勸導之功德也。幸各勉旃!
◎藥師如來法門略錄
戊寅七月在泉州清塵堂講
藥師法門依據藥師經而建立。此土所譯藥師經有四種:
(一)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脫經一卷,即大灌頂神咒經卷十二,東晉帛屍梨蜜多羅譯。又相傳有劉宋慧簡譯藥師琉璃光經一卷今已佚失,或雲即是東晉所譯之灌頂經。
(二)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隋達摩笈多譯。
(叁)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唐玄奘譯。此即現今流通本所據之譯本。現今流通本與原譯本稍有不同者有增文兩段,一爲依東晉譯本補入之八大菩薩名,二爲依唐義淨譯本補入神咒及前後文二十余行。
(四)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二卷,唐義淨譯。前數譯惟述藥師佛此譯複增六佛故雲七佛本願功德經,以外增加之文甚多。西藏僧衆所讀誦者爲此本。
修持之法具如經文所載,今且舉四種如下:
(一)持名,經中屢雲聞名持名因其法最爲簡易其所獲之益亦最爲廣大也。今人持名者皆曰消災延壽藥師佛似未盡善,佛名惟舉藥師二字未能具足。佛德惟舉消災延壽四字亦多所缺略,故須依據經文而曰藥師琉璃光如來斯爲最妥善矣。
(二)供養,如香華幡燈等。
(叁)誦經,及演說開示書寫等。
(四)持咒。
所獲利益廣如經文所載,今且舉十種如下:
(一)速得成佛,經中屢言之。
(二)行邪道者令入正道,行小乘者令入大乘。
(叁)能得種種戒,又犯戒者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四)得長壽富饒官位男女等。
(五)得無盡,所受用物無所乏少。
(六)一切痛苦皆除,水火刀兵盜賊刑戮諸災難等悉免。
(七)轉女成男。
(八)産時無苦,生子聰明少病。
(九)命終後隨其所願往生:
1、人中,得大富貴。
2、天上,不複更生諸惡趣。
3、西方極樂世界,有八大菩薩接引。
4、東方淨琉璃世界。
(十)在惡趣中暫聞佛名即生人道修諸善行速證菩提。
靈感事迹甚多如舊錄所載,今且舉近事一則如下:
泉州承天寺覺圓法師,于未出家時體弱多病,既出家後二年之內病苦纏綿諸事不順。後得聞藥師如來法門,遂專心誦經持名忏悔,精勤不懈,迄至于今,身體康健,諸事順利。法師近擬編輯藥師聖典彙集,凡經文疏釋及儀軌等,悉搜集之,刊版流布,以報佛恩焉。
跋
曩余在清塵堂講藥師如來法門,後由諸善友印施講錄,其時經他人輾轉鈔寫,頗有訛誤。茲由覺圓法師捐資再版印行,請余校正原稿,廣爲流布。法師出家以來,于藥師法門最爲信仰,近擬于泉州興建大藥師寺,其願力廣大,尤足令人贊歎雲。
沙門一音
◎藥師法門修持課儀略錄
己卯二月在泉州光明寺講
藥師如來法門大略,如大藥師寺已印行之藥師如來法門略錄所載。
今所述者,爲吾人平常修持簡單之課儀。若正式供養法,乃至以五色縷結藥叉神將名字法等,將來擬別輯一卷專載其事,今不述及。
欲修持藥師如來法門者,應供藥師如來像。上海佛學書局有石印彩色之像,可以供奉,宜裝入玻璃鏡中。供像之處,不可在臥室。若不得已,在臥室中供奉者,睡眠之時,宜以淨布覆蓋像上。
藥師經,供于幾上。不讀誦時,宜以淨布覆蓋。
供佛像之室內,須十分潔淨,每日宜掃地,並常常拂試幾案。
供佛之香,須擇上等有香氣者。
供佛之花,須擇開放圓滿者,若稍殘萎,即除去。花瓶之水,宜每日更換。若無鮮花時,可用紙製者代之。
此外如供淨水供食物等,隨各人意。但所供食物,須人可食者乃供之,若未熟之水果及未烹調之蔬菜等皆不可供。
以上所舉之供物,應于禮佛之前預先供好。凡在佛前供物或禮佛時,必須先洗手漱口。
此外如能懸幡燃燈尤善,無者亦可。
以下略述修持課儀,分爲七門。其中禮敬贊歎供養回向發願,必須行之。誦經持名持咒,可隨己意,或惟修二法,或僅修一法,皆可。
一、禮敬
十方叁寶一拜,或分禮佛法僧叁拜。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藥師琉璃光如來叁拜。此外若欲多拜,或兼禮敬其他佛菩薩者,隨己意增加。
禮敬之時,須至誠恭敬,緩緩拜起。萬不可匆忙。甯可少拜,不可草率。
二、贊歎
禮敬既畢,于佛前長跪合掌,唱贊偈雲:
歸命滿月界 淨妙琉璃尊
法藥救人天 因中十二願
慈悲弘誓廣 願度諸含生
我今申贊揚 志心頭面禮
上贊偈出藥師如來消災除難念誦儀軌。唱贊之時,聲宜遲緩,宜莊重。
叁、供養
贊歎既畢,于佛前長跪合掌,唱供養偈雲:
願此香花雲 遍滿十方界
一一諸佛土 無量香莊嚴
具足菩薩道 成就如來香
…
《弘一大師講演續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