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畢,或隨己意增誦忏悔文,或可略之。
四、誦經
字音不可訛誤,宜詳考之。
誦經時,或跪或立或坐或經行皆可。
五、持名
先唱贊偈雲:
藥師如來琉璃光 焰網莊嚴無等倫
無邊行願利有情 各遂所求皆不退
續雲,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以後即持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一百八遍。若欲多念者,隨意。
六、持咒
或據經中譯音持念,或別依師學梵文原音持念,皆可。
或念全咒一百八遍。或先念全咒七遍,繼念心咒一百八遍,後複念全咒七遍。心咒者,即是咒中唵字以下之文。
未經密宗阿阇黎傳授,不可結手印。擅結者,有大罪。
持咒時,不宜大聲,惟令自己耳中得聞。
持咒時,以坐爲正式,或經行亦可。
七、回向發願
回向與發願大同,故今並舉。其稍異者,回向須先修功德,再以此功德回向,惟願如何雲雲。若先未作功德者,僅可雲發願也。
回向發願,爲修持者最切要之事。若不回向,則前所修之功德,無所歸趣。今修持藥師如來法門者,回向之願,各隨己意。凡藥師經中所載者,皆可發之,應詳閱經文,自適其宜可耳。
以上所述之修持課儀,每日行一次或二次叁次。必須至心誠懇,未可潦草塞責。印光老法師雲: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吾人修持藥師如來法門者,應深味斯言,以自求多福也。
◎藥師如來法門一斑
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濟寺講 王世英記
今天所講,就是深契時機的藥師如來法門。我近年來,與人談及藥師法門時,所偏注重的有幾樣意思,今且舉出,略說一下。
藥師法門甚爲廣大,今所舉出的幾樣,殊不足以包括藥師法門的全體,亦只說是法門之一斑了。
一、維持世法
佛法本以出世間爲歸趣,其意義高深,常人每難了解。若藥師法門,不但對于出世間往生成佛的道理屢屢言及,就是最淺近的現代實際上人類生活亦特別注重。如經中所說:“消災除難,離苦得樂,福壽康甯,所求如意,不相侵陵,互爲饒益”等,皆屬于此類。就此可見佛法亦能資助家庭社會的生活,與維持國家世界的安甯,使人類在這現生之中即可得到佛法的利益。
或有人謂佛法是消極的,厭世的,無益于人類生活的,聞以上所說藥師法門亦能維持世法,當不至對于佛法再生種種誤解了。
二、輔助戒律
佛法之中,是以戒爲根本的,所以佛經說:“若無淨戒,諸善功德不生。”但是受戒容易,得戒爲難,持戒不犯更爲難。今若能依照藥師法門去修持力行,就可以得到上品圓滿的戒。假使于所受之戒有毀犯時,但能至心誠懇持念藥師佛號並禮敬供養者,即可消除犯戒的罪,還得清淨,不至再墮落在叁惡道中。
叁、決定生西
佛法的宗派非常之繁,其中以淨土宗最爲興盛。現今出家人或在家人修持此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者甚多。但修淨土宗者,若再能兼修藥師法門,亦有資助決定生西的利益。依藥師經說:“若有衆生能受持八關齋戒,又能聽見藥師佛名,于其臨命終時,有八位大菩薩來接引往西方極樂世界衆寶蓮花之中。”依此看來,藥師雖是東方的佛,而也可以資助往生西方,能使吾人獲得決定往生西方的利益。
再者。吾人修淨土宗的,倘能于現在環境的苦樂順逆一切放下,無所挂礙,則固至善。但是切實能夠如此的,千萬人中也難得一二。因爲我們是處于凡夫的地位,在這塵世之時,對于身體衣食住處等,以及水火刀兵的天災人禍,在在都不能不有所顧慮,倘使身體多病,衣食住處等困難,又或常常遇著天災人禍的危難,皆足爲用功辦道的障礙。若欲免除此等障礙,必須兼修藥師法門以爲之資助,即可得到藥師經中所說“消災除難離苦得樂”等種種利益也。
四、速得成佛
藥師經,決非專說世間法的。因藥師法門,惟是一乘速得成佛的法門。所以經中屢雲:“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速得圓滿”等。
若欲成佛,其主要的原因,即是“悲智”兩種願心。藥師經雲:“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就是這個意思。前兩句從反面轉說,“無垢濁心”就是智心,“無怒害心”就是悲心。下一句正說,“舍”及“平等之心”就是智心,余屬悲心。悲智爲因,菩提爲果,乃是佛法之通途。凡修持藥師法門者,對于以上幾句經文,尤宜特別注意,盡力奉行。
假使不如此,僅僅注意在資養現實人生的事,則惟獲人天福報,與夫出世間之佛法了無關系。若是受戒,也不能得上品圓滿的戒。若是生西,也不能往生上品。
所以我們修持藥師法門的,應該把以上幾句經文特別注意,依此發起“悲智”的弘願。假使如此,則能以出世的精神來做世間的事業,也能得上品圓滿的戒,也能往生上品,將來速得成佛可無容疑了。
藥師法門甚爲廣大,上所述者,不過是我常對人講的幾樣意思。將來暇時,尚擬依據全部經義,編輯較完備的藥師法門著作,以備諸君參考。
最後,再就持念藥師佛名的方法,略說一下。念佛名時,應依經文,念曰“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不可念消災延壽藥師佛。
◎常隨佛學
癸酉七月十一日在泉州承天寺爲幼年諸學僧講
華嚴經行願品末卷所列十種廣大行願中,第八曰常隨佛學。若依華嚴經文所載種種神通妙用,決非凡夫所能隨學。但其他經律等,載佛所行事,有爲我等凡夫作模範,無論何人皆可隨學者,亦屢見之。今且舉七事。
一、佛自掃地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事雲:世尊在逝多林。見地不淨,即自執帚,欲掃林中。時舍利子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難陀等,諸大聲聞,見是事已,悉皆執帚共掃園林。時佛世尊及聖弟子掃除已。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諸比丘。凡掃地者有五勝利。一者自心清淨。二者令他心清淨。叁者諸天歡喜。四者植端正業。五者命終之後當生天上。
二、佛自舁(音余,即共扛擡也)弟子及自汲水
五分律,佛製飲酒戒緣起雲:婆伽陀比丘、以降龍故,得酒醉。衣缽縱橫。佛與阿難舁至井邊。佛自汲水、阿難洗之等。
叁、佛自修房
十誦律雲:佛在阿羅毗國。見寺門楣損,乃自修之。
四、佛自洗病比丘及自看病
四分律雲:世尊即扶病比丘起,拭身不淨。拭已洗之。洗已複爲浣衣曬幹。有故壞臥草棄之。掃除住處,以泥漿塗灑,極令清淨。更敷新草,並敷一衣。還安臥病比丘已,複以一衣覆上。
西域記雲:只桓東北有塔,即如來洗病比丘處。
又雲:如來在日,有病比丘,含苦獨處。佛問:汝何所苦?汝何獨居?答曰:我性疏懶不耐看病,故今嬰疾無人瞻視。佛愍而告曰:善男子!我今看汝。
五、佛爲弟子裁衣
中阿含經雲:佛親爲阿那律裁叁衣。諸比丘同時爲連合,即成。
六、佛自爲老比丘穿針
此事知者甚多。今以忘記出何經律,不及檢查原文。僅就所記憶大略之義錄之。佛在世時,有老比丘補衣。因目昏花,未能以線穿針孔中。乃歎息曰:誰當爲我穿針。佛聞之,即立起曰:我爲汝穿之等。
七、佛自乞僧舉過
是爲佛及弟子等結夏安居竟,具儀自恣時也。增一阿含經雲:佛坐草座(即是離本座,敷草于地而坐也。所以爾者,恣僧舉過,舍驕慢故)告諸比丘言:我無過咎于衆人乎?又不犯身口意乎?如是至叁。
靈芝律師雲:如來亦自恣者,示同凡法故,垂範後世故,令衆省己故,使折我慢故。
如是七事,冀諸仁者勉力隨學。遠離驕慢,增長悲心,廣植福業,速證菩提。是爲余所希願者耳!
◎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戊寅二月吳棲霞記
我到閩南,已有十年,來到貴院,也有好幾回,一回到院,都覺得有一番進步,這是使我很喜歡的。貴院各種課程,都有可觀,其最使我滿意贊歎的,就是早晚兩堂課誦。古語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諸生倘非夙有善根,怎得來這裏讀書,又複得聞佛法哩!今這樣,真是好極了。諸生得這難得機緣,應各各起歡喜心,深自慶幸才是。
我今講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中爲法舍身幾段故事給諸位聽,現在先引涅槃經一段來說。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前,當無佛法時代,曾作婆羅門,這位婆羅門,品格清高,與衆不同,發心訪求佛法。那時忉利天王在天宮瞧見,要試此婆羅門,有無真心,化爲羅刹鬼,狀極凶惡,來與婆羅門說法,但是僅說半偈(印度古代的習慣以四句爲一偈)。婆羅門聽了羅刹鬼所說的半偈很喜歡,要求羅刹再說後半偈,羅刹不肯。婆羅門力求,羅刹便向婆羅門道:“你要我說後半偈,也可以,你應把身上的血給我飲,身上的肉給我吃,才可許你。”婆羅門爲求法故,即時答應道:“我甚願將我身上的血肉給你。”羅刹以婆羅門既然誠懇地允許,便把後半偈說給他聽。婆羅門得聞了後半偈,真覺心滿意足,不特自己歡喜,並且把這偈書寫在各處,遍傳到人間去。婆羅門在各處樹木山岩上書寫此四句偈後,爲維持信用,便想應如何把自己肉血給羅刹吃呢?他就要跑上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跳躍下來,自謂可以喪了身命,便將血肉給羅刹吃。羅刹那時,看婆羅門不惜身命求法,心中十分感動,當婆羅門在高處舍身躍下,未墜地時,羅刹便現了天王的原形把他接住,這婆羅門因得不死。羅刹原系忉利天王所化,欲試試婆羅門的,今見婆羅門求法如此誠懇,自然是十分歡喜贊歎。若在婆羅門因志求無上正法,雖棄舍身命亦何所顧惜呢!剛才所說:婆羅門如此求法困難,不惜身命。諸位現在不要舍身,而很容易的得聞佛法,真是大可慶幸呀!
還有一段故事,也是涅槃經上說。過去無量劫時候,釋迦牟尼佛,爲一很窮困的人,當時有佛出世,見人皆先供養佛然後求法,己則貧窮無錢可供,他心生一計,願以身賣錢來供佛,就到大街上去賣自己的身體。當在大街上喊賣身時,恰巧遇一病人,醫生叫他每日應吃叁兩人肉,那病人看見有人賣身,便十分歡喜,因向貧人說:“你每日給我叁兩人肉吃,我可以給你五…
《弘一大師講演續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