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凡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衆生,四聖不受輪回,六凡流轉生死,無論是佛是衆生,皆心所造。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哪裏來個十法界呢!十法界皆從一念生:一乘任運,萬德莊嚴,是諸佛法界;圓修六度,總攝萬行,是菩薩法界;見局因緣,證偏空理,是緣覺法界;功成四谛,歸小涅槃,是聲聞法界;廣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道法界;愛染不息,雜諸善緣,是人道法界;純執勝心,常懷嗔鬥,是修羅法界;愛見爲根,悭貪爲業,是畜生法界;欲貪不息,癡想橫生,是餓鬼法界;五逆十惡,謗法破戒,是地獄法界。既然十法界不離一心,則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參禅、念佛、誦經、禮拜,早晚殿堂,一切細行,都是修心。此心放不下,打無明,好吃懶做等等,就向下墮;除習氣,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向上升。自性本來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貪嗔癡習氣除掉,自見本性情淨,隨緣自在,猶如麥子一樣,把它磨成粉之後,就千變萬化,可以做醬、做面、做包、做餃、做麻花、做油條,種種式式,由你造作。若知是麥,就不被包、餃、油條等現象所轉,饽饽、饅頭,二名一實,不要到北方認不得饅頭,到南方認不得饽饽。說來說去,還是把習氣掃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臥,動靜閑忙,不生心動念,就是降伏其心。認得心是麥面,一切處無非面麥,就離道不遠了。
四月初五日開示
《楞嚴經》雲:“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來平等之性。天臺宗的六即,是圓教菩薩的行位。一理即,是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也;凡夫唯于理性與佛均,故雲理即。二名字即,聞說一實菩提之道,于名字中,通達了解,知一切法皆爲佛法,一切皆可成佛。叁觀行即,心觀明了,理慧相應,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四相似即,始入別教所立之十信位,發類似真無漏之觀行。五分證即,始斷一分無明而見佛性,開寶藏,顯真如,名爲發心住,此後九住乃至等覺四十一位,分破四十一品無明,分見法性。六究竟即,破第四十二品元品無明,發究竟圓滿之覺智,即妙覺也。理即雖說衆生是佛,佛性人人具足,但不是一步可即。古德幾十年勞苦修行,于理雖已頓悟,還要漸除習氣,因清淨本性染了習氣就不是佛,習氣去了就是佛,既然理即佛了,我們與佛有何分別呢!自己每天想想,佛是一個人,我也是一個人,何以他那麼尊貴,人人敬仰,我們則業識茫茫,作不得主,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怎能使人相信呢?我們與佛不同,其中差別,就是我們一天所作所爲,都是爲自己,佛就不是這樣。《金光明經》上說:“于大講堂衆會之中,有七寶塔,從地湧出。爾時世尊,即從座起,禮拜此塔,菩提樹神白佛言:何因緣故,禮拜此塔?佛言:善天女,我本修行菩薩道時,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褥多羅叁藐叁菩提。世尊欲爲大衆斷疑網故,說是舍利往昔因緣。阿難!過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诃羅陀,時有叁子,見有一虎,適産七日,而有七子,圍繞周匝饑餓窮悴,身體羸損,命將欲絕。第叁王子,作是念言:我今舍身,時已到矣。是時王子,勇猛堪任,作是大願,即自放身,臥餓虎前,而以幹竹,刺頭出血,于高山上,投身虎前。是虎爾時,見血流出,汙王子身,即便舐血,啖食其肉,唯留余骨。爾時大王摩诃羅陀,及其妃後,悲號涕位,悉皆脫身服禦璎珞,與諸大衆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于此處,起七寶塔,是名禮塔往昔因緣。”你看這是佛的行爲和我們不同之處,舍身飼虎,不知有我,我相即除,怎能不成佛呢!我慚愧得很,跑了幾十年,還未痛切加鞭,放不下。不講別的,只看二六時中,遇境逢緣,看打得開打不開。少時在外挂單,不以爲然,至今才知錯過了。在教下聽經,聽到講得好的就生歡喜,願跟他學,聽講小座,講得不如法的就看不起人,生貢高心,這就是習氣毛病。在坐香門頭混節令,和尚上堂說法,班首小參、秉拂、講開示,好的天天望他講,不好的不願聽,自己心裏就生障礙。其實他講得好,我又學不到、行不到,他好與不好,與我何幹,講人長短的習氣難除。上客堂裏閑舂殼子,說哪裏過冬,哪裏過夏,哪裏茶飯如何如何,哪裏的僧值如何如何,維那、和尚如何如何,說這些無聊話,講修行就是假的了。名利兩字的關口也難過。常州天甯寺一年發兩次犒勞錢,平常普佛,每堂每人儭錢十二文,他扣下二文,只發十文;拜《大悲忏》每堂每人六十文,他扣下十文,只發五十文。七月期頭,正月期頭,凡常住的人,一律平等發犒勞錢,就有人說多說少的,這是利關過不得。一到八月十五日大請職,別人請在前頭,請不到我或請小了,也放不下,這是名關過不得。既說修行,還有這些名利,修的是什麼行呢?事要漸除,就是要除掉這些事,遇著境界,放不下的也要放下,眉毛一動,就犯了祖師規矩。聽善知識說過了,就勿失覺照,凡事要向道上會。道就是理,理者心也,心是什麼,心就是佛。佛者,不增不減,不青不黃,不長不短。如《金剛經》所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透得這些理路,即和佛一般,以理治事,什麼事放不下,以此理一照就放下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煩惱是非從何處來呢?要想修行,過不去的也要過去,會取法性如如,各人打起精神來。
四月初九日開示
達摩祖師曰:“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行解相應就是說得到行得到。古人有說得到行不到的,亦有行得到說不到的。說屬于般若慧解,行屬于實相理體,二者圓融無礙,就是行說俱到。小乘守偏空見法身,行人惑未破盡,理未打開,所以說不到五品位後,講得天花亂墜,行不到,不能斷惑證真。而今我們說的多,行的少,這就爲難了。說的是文字般若,從凡夫位說到佛位,如何斷惑證真,怎樣超凡入聖,都分得開,臨到弄上自己份下,就行持不了,這是能說不能行。《沩山警策》說:“若有中流之士,且于教法留心”,也算好的。我們不但行不到,連說也說不到。古人一舉一動,內外一如,念念不差,心口相應;我們的習氣毛病多,伏也伏不住,更談不到斷了,只是境風浩浩,無真實受用。要說也拿不出來,從經論語錄典章上和平時聽到的拿來講,年紀大了,記性不好,講前忘後,講後忘前,講也講不到。既然行解不相應,空活在世就苦了,一口氣不來,未知何往,我正在是這個時候了。一入夢就不知什麼妄想,就不能做主,生死到來,更無用了,日日被境風所吹,無時放得下。既作不得主,講也無用,我今多活幾天,和你們說,還是泥菩薩勸土菩薩,但你們受勸是會獲益的。只要莫被境轉,如牧牛要把穩索子,牛不聽話就給他幾鞭,常能如此降伏其心,日久功深,就有到家消息。
四月十一日開示
這兩天老朽打各位的閑岔,舊廁所拆了,新的未完工,各位解手有些不便。你我在世上做人都是苦,未明白這個道理變化,這裏不適意,那裏也不適意;看清楚了,總是動植二物互養。一切動物都有糞,若嫌它不淨,就著色香味,在五色五味等處過日子,在好醜境緣上動念頭。修行人也離不得衣食住,雖是吃素,五谷蔬菜沒有肥料就沒有收成。糞便是肥料,有好肥料,才有好莊稼。植物吸收養分愈多愈長得好。未等新廁所修好便拆舊廁所的用意,是要利用舊廁所的材料來修新廁所和牛欄。如果現在不用,後來用在別處就怕它汙穢,若棄卻不用,又恐造成浪費招因果。其實說穢,則身內外皆穢。明得此理,一切皆淨皆穢,亦不淨不穢。
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曰:“幹屎撅!”屎撅是佛,佛是屎撅,這是什麼意思呢?這些理路看不清,就被色相所轉,看穿了就如如不動,一切無礙。要想不被境轉,就要用功,動靜無心,凡聖情忘,則何淨穢之有?古人言句,我們雖會拿來說,做是做不到,其意義也不易了解。何以拿幹屎撅來比極尊貴的佛呢?明心見性的人,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現,了明心地的人,動靜淨穢都是心。僧問趙州:“如何是佛?”州曰:“殿裏的!”曰:“殿裏者豈不是泥龛像?”州曰:“是!”曰:“我不問這個佛。”州曰:“你問哪個佛?”曰:“真佛。”州曰:“殿裏的。”對這問答明白了,你就知道一切唯心造,見物便見心的道理,舉止動念就有下手處,有著落了。若淨穢凡聖心不忘,就把本來處處是道場,變成處處是障礙了。你試試看,上佛殿、下毛廁的時候返照一下。
四月十五日結夏安居開示
昨夜庫房職事對我說,明天結夏的節令要吃普茶,買不到果子等物,庫房什麼都沒有,怎樣辦呢?我說,我在這裏住茅蓬,不知什麼時候,只知月圓是十五,看不見月亮就是叁十;草生知春,雪落知冬,吃茶吃水我不管。我這不管就慚愧了,年輕時到處跑,攪了幾十年,至今白首無成,這些過時節的把戲看多了。怎樣吃普茶,這是和尚當家的事。每年時節,各宗不同。宗下二季,是正月十五日和七月十五日,謂冬參夏學;律下四季,是正月十五日解冬,四月十五日結夏,七月十五日解夏,十月十五日結冬。這就是大節日。律下今天結夏安居,坐吉祥草,行籌結界,九十天不能出界外一步。佛製結夏安居,是有種種道理的。夏天路上多蟲蟻,佛以慈悲爲本,怕出門踏傷蟲蟻,平常生草也不踏,夏天禁足是爲了護生。又夏日天熱汗多,出外化飯,披衣汗流,有失威儀,故禁足不出。同時夏熱,婦女穿衣不威儀,僧人化飯入舍亦不方便,所以要結夏安居。昔日文殊叁處過夏,迦葉欲白槌擯出。才拈槌,乃見百千萬億文殊,迦葉盡其神力,槌不能舉,世尊遂問:“迦葉!擬擯那個文殊?”迦葉無以對。這可見大乘小乘理路不同,菩薩羅漢境界不同。若宗下諸方叢林,昨夜起就有很多把戲,上晚殿時傳牌,班首小參秉拂;今朝大殿祝聖,唱:“唵捺摩巴葛瓦帝”叁遍,又祝四聖,下殿禮祖,叁槌磬白…
《雲居山方便開示 (1955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