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居山方便開示 (1955年)▪P9

  ..續本文上一頁道理。行道即經行,一步一步不亂,不東歪西倒,如空中雁行有秩序。一個跟一個,不緊不疏的行。一切處都是用功。合掌兩手不空心,十指緊密,不偏不倒,如捧水一般,若一偏側,水就傾瀉了。站如松,兩腳八字,前寬八寸,後寬二寸。身直,頭不偏不倚,後頸靠衣領,如頂一碗油在頭上一般,不正則油瀉了。行如風,要照顧前後,輕輕移步,鞋不拖地;行樓上,樓板不要響;生草不踏,愛護生物。開眼看東西,只展半眼,所看不過叁五七尺遠。行住坐臥,能具威儀,使人一望生敬。若不先自檢責,何以化導群機?既自治之行可觀,則攝化之門不墜。有道無道,舉止如何,別人一看便知。心能平常則始終不變,經曆風波險阻,此心如如不動。如憨山老人者,就是我們的模範。他老人家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十月十二日,十二歲請于母出家,禮南京報恩西林和尚爲師,受具戒于無極和尚。二十歲西林和尚寂後,房門大小事,衆皆聽憨山決之。後從雲谷大師在天界坐禅,二十八歲遊五臺,見憨山甚佳,因以爲號。二十九歲閱《肇論》,悟不遷義。妙峰謂之曰:“且喜有住山本錢矣!”叁十歲發悟,說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自披剃至七十一歲冬,遊雙徑,上堂說法,啓口數千言,不吃一字。侍前傳錄,疲于奔命,日不暇給。其詳細史實,具載《年譜》中。他老人家一生曆史,數十年中,環境千變萬化,千辛萬苦而道心始終不變,這就是平常心,長遠心,就是我們的模範。他遣戌雷陽時,作《軍中吟》雲:“缁衣脫卻換戎裝,始信隨緣是道場,縱使炎天如烈火,難消冰雪冷心腸。”把自己堅固不變的心都吐露出來。佛法到今日更衰微,起過不少風波。解放前,全國僧尼還有八十萬,去年只余七萬多,還俗的十占其九,這就是無長遠心,無堅固心,烈火一燒,就站不住腳。若是真佛弟子,就要立志,具鐵石心腸,先學威儀,循規蹈矩。不怕人說你腦筋不醒,要死心崇奉佛的教誡。由于多劫種下善根,此生才得入佛門,就要努力求道去習氣,不入名利場,不當國王差,把心中的習氣,一點一點的除去,即是大修行人,得入理體,堅固心曆久不變,平常心動靜一如。

  五月十八日開示

  《禅門日誦》上載有憨山大師《費閑歌》十首,講十件難事。這十件事辦不到,就是空費力,就是閑無用,故曰《費閑歌》。若把這十事做到,就了生死。十件難事是:體道難,守規難,遇師難,出塵難,實心難,悟道難,守關難,信心難,敬心難,解經難。我與古人一比,自知慚愧,不敢多舂殼子。別人把我當古董看待,以爲我有道德,我不敢多說話,別人認爲我裝憨,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並非我客氣。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內心的慚愧誰能知道呢?我騙佛飯吃,比你們多幾年,你們不相信苦惱業障,我的苦惱又說不出,現在只吃空飯,講話也講不好,講的又不是自己的,只是前人的典章,或諸方的口水,都是眼見耳聞的,自己肚裏一點也沒有。古聖前賢,千佛萬佛,傳一心印,不說一語,佛祖相傳,無非如此。古人說得到行得到,別人不知我的苦惱,還以爲了不得,明眼人會說我,你何不自己講講自己。前天杭州某人來一封隱名信指責我說:“抑其有以宗匠自命者,鹹多墨守偏空,縱有滿腹知解,對本分上一點不能相應。阿附權貴,廣收門徒,雖名喧一時,亦不足重。……故有秘戒不許濫傳于不道不明不聖不賢之人,若遇其人而不傳,則必受其殃;若傳非其人,亦受其殃。未審大師遇有應傳而不傳,不應傳而傳者之事否?(按傳者傳法也)……一、和尚蓄須,沙門敗類,開千古破戒之風,留後人譏諷之玷;二、雲門事變,不明事機,徒以宿業果報而自慰,造成叁僧失蹤,一僧身亡。有此二事,足以證明大師功過深淺矣。孔子說,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這封信指責我,就是我的善知識。我很感謝他,可惜他的信不署名,又沒有回信地址。他說:“蓋以大師之神明,當可知也,倘有緣分,請一回示爲禱。”因此,我寫信到杭州托心文法師打聽這封信是誰寫的,想和他通個信。他說我以宗匠自命,又說就學人所知者,其能行解相應作法門之龍象,不愧爲人天眼目者,舍大師其誰能當之等語。他最初責我以宗匠自命,我何嘗敢以宗匠自命;繼又贊歎我舍大師其誰能當之,這些話我實不敢當。問我傳法之事,我自己應不應得法也不知,哪裏敢說傳不傳呢?談到和尚蓄須這件事,旁人對我是不清楚的,我初出家時,誤學頭陀留須發帶金箍。那時不明教理,早就錯了,後來被善知識一罵就剃了,以後每年剃一次頭,每逢除夕洗一次腳,平生不洗澡,既然一年才剃一次頭,平常不剃頭,就不剃胡子,我不是有意養胡子的。照佛製度,應該剃除須發,中土風俗,以須眉男子爲大丈夫相,認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所以中土祖師亦有順俗留胡子的。說到雲門事變,責我不明事機,這事亦與我無幹,誰失蹤,誰身亡,我也不知,古來酬還夙業果報而罹難的祖師很多。以上的話,由于我放不下而說的,平常會說古人的話來勸人,遇到境界,自己就打不開,真所謂能信不行空費力,空空論說也徒然。我長年害病,無力行持,不能如古人那樣要死就死,要活就活,來去自由。初發心同參們,不要提我的虛名,不要聽我的空話,要各人自己努力。自不努力,向外求人,都靠不住的。行持不限出家在家,都是一樣。講個典章你們聽,雲南有一位秤錘祖師,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東門外。父母去世,遺下財産田園,生活過得很好,勤儉勞動,自種菜蔬出賣作零用。妻年輕貌美,好吃懶做,和野漢子私通,蔡雖明知此事也不說她,日子久了,她更膽大,天天和野漢子私通,毫無顧忌了。有一天,蔡很早就出門賣菜,預計野漢尚未離家,就買好酒肉帶回家,這時野漢尚未離去,只好躲在床下。蔡入廚弄飯菜,妻覺得不好意思,就去洗臉並幫丈夫弄菜。飯菜弄好了,蔡叫她擺碗筷,她擺了兩套碗筷,蔡叫她擺叁套:“我今天請客。”她擺好了,蔡叫她請客出來喝酒。她說:“客在哪裏?”蔡曰:“在房裏。”她說:“你不要說鬼話,房裏哪裏有客?”蔡說:“不要緊,不要害怕,你請他出來好了,若不出來,我就給他一刀。”妻不得已,就叫野漢子出來。蔡請野漢子上座,向他敬酒,野漢子以爲有毒不敢喝,蔡先喝了再請他喝,野漢子才放心。酒菜吃飽了,蔡向野漢子叩頭叁拜,說,今天好姻緣,我妻年輕,無人招呼,得你照顧很好,我的家財和我的妻都交給你,請收下吧。妻和野漢子都不肯,蔡持刀說,你們不答應,我就要你們的命,二人沒法,只好答應下來。蔡于是只身空手出門,往長松山西林庵出家,一面修行,一面種菜,後來用功有了見地。再說野漢子財色雙收以後,好吃懶做,老婆天天挨打挨罵,吃不消,她悔恨了,跑到西林庵請蔡回家,想重尋舊好,蔡不理她。後來野漢子把家財吃光了,弄到她討飯無路,她想起蔡的恩情,想報答他。蔡平常好吃昆陽的金絲鯉魚,她弄好一盤金絲鯉魚,送到西林庵給蔡吃。蔡收下說:“我領了你的情了,這些魚我拿去放生!”妻曰:“魚已煮熟了,不能放生。”蔡即將魚放在水裏,魚都活了,直到現在,昆明黑龍潭古迹,還有這種魚。蔡是俗人,對妻財子祿能放得下,所以修道能成功。奉勸各位,都把萬緣放下,努力修行,期成聖果吧!

  五月二十日開示

  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衆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衆生無量劫來,被物所轉,都是心外見法,不知自性。本來無一物,萬法了不可得,妄執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見。既然說識得心無寸土,那就算了,何必還說許多名堂,什麼叁歸五戒,叁千威儀,八萬細行等等,說這多法門,無非對治衆生的心而已。衆生習氣毛病,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就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麼病,就給什麼藥,佛說一切法,爲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衆生無量劫來,被無明煩惱汙染了真心,妄認四大爲自身相,不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爲相,實同幻化。今欲返本還原,要先調身,斷除習氣,把粗心變爲細心。從有爲到無爲,在自性清淨身上用功。行住坐臥,一天到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小心謹慎,斷除習氣。膽要大,心要細,膽大包身,不被境轉,心細則氣細,否則粗心浮氣。這種情形可以自己檢查,一般人在勞苦奔波忙忙碌碌時,就氣喘息粗,有定力功夫的人,再忙也不喘氣,一天到晚,總是心平氣和的。一心不亂就是定。妄無本體,有定就無妄,就能複本心源。功夫從外頭做起,先講威儀教相,行住坐臥都有威儀。不要說忙得要死,還講什麼威儀。既然作如來之弟子,先聖之宗親,出入于金門之下,行藏于寶殿之中,就要做到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假使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怎能因爲忙了就不講威儀呢?昔日浮山遠錄公謂其首座曰:“所以治心,須求妙悟。悟則神和氣靜,容敬色莊,妄想情慮,皆融爲真心矣。”“以此治心,心自靈妙,然後導物,孰不從化?”所以有眼的人,看你一舉一動,威儀怎樣,就知你有道無道。佛在世時,舍利弗初爲婆羅門,路逢馬勝比丘,見他威儀很好,心生恭敬,從之問法。馬勝比丘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聞偈得法眼淨,歸與親友目連宣說偈言,亦得法眼淨,即時各將弟于一百,往詣竹園求願出家。佛呼善來比丘,須發自落,袈裟被身,即成沙門。你看馬勝比丘行路威儀好,便成如是功德。這就是以威儀導物,孰不從化的例子。初發心的同參們,要向古人習學,一心觀照自己,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隨妄流轉,何異俗人?雖說出家辦道,都是空話,各人留心。

  五月二十一日開示

  《楞嚴經》上佛說:“如我按指,海…

《雲居山方便開示 (1955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淨何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