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五欲六塵,這個念頭太強烈了,敵不過出離的念頭,敵不過求生淨土的念頭,所以你出不去。菩薩也很了不起,你有這麼微弱的念頭,他也有應,這個應很明顯,我們這一生當中接觸到佛法,受到佛法的熏習。雖然受佛法熏習,可是現實環境裏面熏習力量還是超過佛法。雖然這一生有佛法熏習,依然不能夠出離。這原因在此地,所以這個不能不知道。
菩薩後面兩句看起來是平常,這兩句很深,你要想求「除滅」,除過滅惡,除叁界六道、十法界的業因,滅六道、十法界之苦報,你要真的有這個心能做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那怎樣?『當于佛法中,勇猛常精進』,你肯定一生成就,真的是遇緣不同。你自己要具足勇猛常精進,這五個字就是勤首菩薩的德號,勤首,首是第一。勇猛常精進就是勤首,你向他學習,你這一生就能成就。
我們看清涼大師的注解,「勤則通策萬行,離身心相,故能速出」。你看勤是有標准的。我們不能「我現在很勤奮」、「我現在很精進」,自以爲精進,跟佛法標准一比差太遠了。蔡老師在之前講《弟子規》,有一個同學打電話給我,這個同學也很熟了,也還很不錯,他去聽了。他說我很慚愧,沒聽之前都認爲自己很不錯,孝順父母,尊師重道,自己覺得很不錯;聽了之後,感動得流眼淚,很慚愧,自己孝親尊師,尊師重道不夠。沒聽《弟子規》之前,是用自己的標准以爲不錯,《弟子規》是聖賢人的標准,這一下聽了之後一對比,才知道自己差太遠,你說不學能行嗎?不學就不通,自以爲是。
所以「勤則通策萬行」,策是警策,是策勵,就是勉勵。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只有勤才真正能夠落實。落實到什麼樣的標准你才能成就?這下面說到,「離身心相,故能速出」。離身心相怎麼講?《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我們講得淺,大家好懂,我常常勸導同學,放下自私自利(離就是放下),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癡慢,我常講這十六個字。放下就是遠離,你就能速出,你這個能放得下,你念佛當然往生。
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常常勸導大家,我勸導大家也是勸我自己。不讀經,總認爲自己還做得不錯;這一讀經之後,覺得自己不夠,天天讀、天天反省,天天知道自己做得不夠。到等覺菩薩,還是自己做得不夠,沒有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證到究竟圓滿佛果,這才是夠了,真的達到標准了。學佛一定要用佛陀做標准,不能用自己,自己是生死凡夫,生死凡夫的標准很低很低,充其量你是人間的善人,你跟天人比就不善了,怎麼能跟極樂世界人相比?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大師很慈悲,下面跟我們說了五種現相,「然有五相,一有勢力,由被甲精進故,謂于佛法中,發大誓願」。這就是講到「勇猛常精進」,勇猛常精進有五個相,我們講五種樣子,勇猛常精進的樣子。第一個是「發大誓願」,這就有勢力了,佛法裏面講披甲精進。好象古時候的將軍去打仗,披上铠甲,這才勇猛進攻,這是比喻。比喻什麼?铠甲是什麼?發大誓願,大誓願就是四弘誓願。發了沒有?發了,發了怎麼樣?沒有做到。「衆生無邊誓願度」,這個願了不起,這個願你要是真的做到了,你要落實,真的發這個願,要度衆生是先度自己,自己未度而度衆生,無有是處,這佛常講的。所以發這個大願,你一定是勇猛精進,你要趕快成就自己,你不成就自己,你怎麼能把這一願落實?
要把這一願落實,從哪裏下手?斷煩惱,學法門,這才成佛道。煩惱是什麼?統而言之,十惡。十惡一定要斷,今天十惡你爲什麼斷不了?我講的十六個字是最初方便,這十六個字做不到,十惡業你決定斷不了。所以四弘誓願還是以這十六個字做基礎。頭一個自己一定要知道,自私自利是錯誤、是過,首惡。爲什麼?自私自利增長我執,增長法執,這兩種執著就是六道生死輪回的第一業因,你怎麼能出得去?那現在怎麼辦?我們要想出離生死,從這個地方下手,起心動念不想自己,想衆生、想佛法;起心動念利益衆生,起心動念幫助正法久住,不是這個念頭都不起,這就是發大誓願。這個誓願在前面領導,你怎麼會不精進!你對于佛法一定是依教奉行,淨業叁福的基礎,你一定能夠做好,你會很歡喜的去接受,去依教奉行。
這叁條裏面,第一條我們選出兩部經,《弟子規》跟《十善業道》,你一定非常認真努力去把它做到,一定能夠把它百分之百的做到,叁福頭一條你有了。以這個爲基礎,「叁皈」你真的得到了,那不是假的叁皈,真的叁皈,「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無論你在順境、在逆境,你接觸的是善緣還是惡緣,你都能夠保持覺正淨,你都能夠遠離迷邪染,叁皈落實了。在家五戒十善做到了,出家十善、叁聚淨戒你也做到了,都靠這個力量。你沒有這個願心,所以你會懈怠,你會懶散,你敵不過環境的誘惑,所以你不能成就。
第二個樣子,「勇捍,謂于廣大法中,無怯劣精進故」。勇猛精進,夏蓮居老居士教人真幹,勇捍是真幹,不是幹假的。廣大佛法中,這裏頭有雙重意思:一個是佛法無邊,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裏面講「法門無量誓願學」;另外一個意思,佛法當中任何一法都是廣大無有邊際,這兩個意思都要清楚。清楚之後,我在廣大佛法裏面取一法,一法通一切法,一法通無量法,它怎麼不廣!怎麼不大!
《華嚴》大法,大乘根性的人沒有不歡喜的,沒有不向往、不仰慕的。我在學佛早期,醉心于這個法門,可是從這個法門我認識淨土,接受李老師的教誨。李老師把他《無量壽經眉注》交給我,我非常歡喜,我細細看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梅光羲是李老師的老師,李老師這個經教是梅大師教他的。我看了這篇長序之後,知道《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這我講過,我知道這個話是蓮池大師講的。
你看蓮池大師的《疏鈔》,他就用《華嚴經》十門開啓的方法來介紹《阿彌陀經》。我記得我那個時候講這個《鈔疏》,總共是講了叁百叁十五次講完的,一次是一個半小時,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錄相,我們只有錄音,一個半小時的錄音帶,有叁百叁十五個。一部《阿彌陀經》,叁百叁十五個帶子,要是每天講一次,一年,我知道是小本《華嚴》,《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我得到這個書之後,《大方廣佛華嚴經》我不講了,太長了,所以我講到一半不講了,講《無量壽經》。因爲《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就是《華嚴經》的節本,文字少了,內容是一樣的。
現在爲什麼又講《華嚴經》?《華嚴經》是韓館長往生前在病床上一再求我把《華嚴經》再講一遍,把錄相帶保存下來幫助後學,我答應她,她啓請的。我學佛,她照顧我叁十年,最後啓請的,我不能辜負她,這是再講這個經的因緣。同時我也很歡喜,爲什麼?真正學了《華嚴》,你再去講《無量壽經》、講《彌陀經》,哪有講不好的道理!真正契入了。所以這叁部經是一部經,《華嚴》、《無量壽經》、《彌陀經》是一部經,只是說得詳細,說得簡單,說得簡略,不一樣,內容完全相通。這是講廣大佛法裏面,我們采取《無量壽經》,采取《彌陀經》,這是大經,這是廣大佛法。勇猛精進,自己要有決心、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第叁個相「堅猛」,堅固勇猛,清涼大師在下面舉個例子,「由寒熱蚊虻等所不能動精進故」,這是堅定,堅定勇猛精進。這個相是外面環境,冬天寒冷,天太冷人就懶了,就很容易懈怠,夏天太熱。尤其這幾年,諸位都曉得全世界氣候反常,冬天特別冷,夏天特別熱,很多人講這都是大氣層的染汙。我們用這些化學的燃料,廢氣上升在空中,空中染汙非常嚴重,破壞了保護地球的臭氧層。
前幾年我聽說,靠南極附近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這個大洞的面積有多大?差不多有歐洲那麼大。我到澳洲去的時候,這個洞就在澳洲的上空,所以太陽直射沒有障礙,沒有臭氧層的障礙。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的紫外線,紫外線對人有傷害的。因爲臭氧層破了,所以澳洲紫外線的輻射比一般地區多六倍,所以澳洲人很容易得皮膚癌,原因在此地。我們最初到澳洲,看到澳洲人都穿長袖的衣服,盡量不要讓皮膚暴露在陽光之下,出門都打傘。我移民到澳洲之後,也很幸運,那個臭氧層移動了,移到南美洲去了,所以現在澳洲沒有這個現象,轉到南美洲去了。臭氧層,我們相信繼續還在擴大,沒有縮小,所以這地球上氣候反常,這些是人爲的。我們雖然得到科學上一些便利,你說我們付出多少代價?細細算這個帳,得不償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現在炎熱、寒冷,爲了精進不能畏懼。應付氣候變化,怎麼樣保養自己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說到這一點,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得清淨心。我看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有一張大照片在我們十樓,諸位同修都看到了,你看他穿的衣服很厚。我跟諸位說,他老人家一年四季穿著就是這個樣子,冬天我們沒有覺察到,夏天我們就佩服了,夏天他也穿這麼多。道源老法師,這也是我們的長輩,有一次跟章嘉大師開玩笑。夏天炎熱,道源老法師很瘦,不胖,穿得很單薄,扇子不斷的搖,他就問章嘉大師:你老人家穿這麼多,不熱嗎?大師跟他說了一句話,「心靜自然涼」,道源法師聽了很慚愧。這是道老和尚親自跟我們說的。
章嘉大師確確實實行住坐臥都像在定中一樣,這很值得我們尊敬。我這一生遇到的修行人,還沒有遇到第二個,都在定中,真的是心地清淨。這一點李老師也肯定,李老師跟他見過面,他說他心地清淨。重要。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恢複到清淨心,然後著重生活起居的調養。中年以上不要吃刺激性的東西,都要清涼,保持我們身心健康,功夫才不會間斷。
像蚊蟲螞蟻這個東西來騷擾,我們要懂得跟它溝通,這幾年來我們這個工作做得很好,很有效果,決定不殺生。不但不殺生,愛護它們,包容它們,尊重它們,它有靈性,我們可以跟它和睦相處,互助合作。我們幫助它,它也會照顧我們,不會給我們添麻煩。做朋友,它也非常樂意,像家裏面一般蟑螂、老鼠,我們做朋友,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互助,不可以互相侵犯。我們愛護自己還愛護對方,這個樣子不妨礙精進。
第四個現相大師用比喻說,「常不舍善轭,由于無下劣無喜足精進故」。轭是比喻,在從前我們用馬車、牛車,有個像弓形的木板套在牛馬的,特別是牛車很容易看到的,套在牛的前背上,讓它拉車,這是比喻,善,善轭。這就是很顯然的,我們把它落實在十善業道,常不舍棄十善,由十善來帶領我們。無下劣、無喜足這兩句很重要,無下劣反過來就是有自尊、有信心。下劣怎麼想?確實有很多人學佛,志向下劣,你叫他學佛,不行,我一身都是罪業,佛殿不敢進去,那裏有佛在,我不敢進去,是好人。爲什麼?他還有良心,只是自己的心,下劣就是不敢見大人,連佛像都不敢見,見到自己慚愧,真的是好人,這個人可以得度。無喜足,喜足是滿足,一滿足怎麼樣?他不肯前進了。所以這兩種心都要舍離,然後才能精進,精進沒有障礙!
最後一句是「精進,由加行精進故。由斯五相,發勤精進。速證通慧,滅障解脫」。這一句說得好,加行就是加功用行,白天時間不夠用,晚上還繼續幹,這就屬于加行,夜以繼日,真正用功的人。佛陀在世,我們知道僧團裏面的生活,每天睡眠的時間四小時,這佛定的。六時,古印度一晝夜是六時,白天分叁時,晚上分叁時。白天叫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日就是白天;晚上也分叁分,叫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所以它的一時是我們現在的四小時。中夜這是睡眠休息的時間,中夜是什麼時候?現在的時間是晚上十點鍾睡覺,兩點鍾起床,四個小時,中夜。諸位想想看,兩點鍾起床就要精進了,這叫加行精進。
睡眠四個小時夠不夠?夠了。飲食跟睡眠,飲食是補充能量,這個人身體是個機器,機器它要起作用需要能量,能量靠飲食來補充。但是這個機器,你要繼續用久了它會疲倦,必須要有一個適當的時間讓它休息。這一天二十四小時,休息四小時足夠了。現在人休息四小時爲什麼不夠?因爲他沒有好好的休息,睡覺還會作夢,還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你身體雖然在休息,你的心沒休息,所以你身體還會感覺得疲勞。如果真的休息了,我們講睡眠睡得真好,睡眠連夢都不會做,那就夠了,那就很正常。所以常常精進的人,他沒有雜念,他爲什麼?念念都在道,念念都在善,凡是不善的,他在平常根本就沒有,所以他心地清淨,睡眠的品質好。甚至于每天正式睡兩個小時,當中有沒有累?有累的時候,他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十分鍾、十五分鍾就行了,他精神體力馬上就恢複。就是說他那個十分鍾、十五分鍾的休息,真休息。所以正式睡眠的時間兩個小時也行。這些叫加行精進。
後面總結,由前面五種精進的相,發動前面講的「勇猛常精進」,當然速證通慧,通是神通,慧是智慧。諸位要曉得,精進能得神通。在六波羅蜜裏面,精進是前方便,由于精進才得禅定,禅定開智慧,所以通慧就是禅與慧。可是六波羅蜜是有次第的,你看前面布施,布施教你放下;然後持戒,持戒教你守法;第叁才教你忍辱,你忍辱才能精進,你要不能忍,寒不能忍、熱不能忍,小小的這些障礙都不能忍,你怎麼能精進?所以前面這叁個功夫,這裏雖然沒有說,全都包括在其中,沒有這叁個功夫不行。然後才真正能修精進,有精進一定得定,一定開智慧。所以滅障解脫,他一生能成就,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九八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