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統落實,你就可以不必聽。還沒有全部做到,那你要學。
學,頭一個要解,《弟子規》分量不多,一千零八十個字,叁百六十句,每一句叁個字。你要字字句句清楚、明了,怎樣落實在生活當中,怎樣落實在日常工作裏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是小教,小乘教。這個完全做到了,你再學十善業道。所以《弟子規》的修學就是淨業叁福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作爲修十善業道的基礎,有弟子規你才能學十善業;你沒有弟子規,十善業你做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說這重不重要?
所以學佛從哪裏學起?從《弟子規》學起。我們的同修無論在家出家,這四十個小時的《弟子規》不能不學,你不學你這一生沒成就,念佛也沒法子往生。你要把《弟子規》做到了,你念佛決定往生,生的品位並不很高,凡聖同居土,那也就了不起,也就是真正成就了。不真幹怎麼行!改毛病、改習氣。人到中年以後,習氣是不好改,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可是你不改,你就不能夠離苦,不能夠離六道輪回。你真正肯改,再念佛求生淨土,你才能出離,斷惑出離,你說這個重要不重要?
我在此地誠誠懇懇的勸導大家,這個課程在當前比什麼都重要,希望大家用多少時間?一年的時間,每天都要聽,你每天能夠聽四個小時。現在很方便,可以用隨身聽,你用耳機。利用什麼時候?上下班你要走路、你要坐車,你利用這個時候來聽,四個小時才夠。在外國上下班自己都要開車,一般開車總得開四十分鍾到一個小時,常常碰到堵車,所以這個時候你就專門聽。要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不要把時間空過。每天聽四個小時,十天聽一遍,你這一年至少可以聽叁十遍。希望你在一年當中都能把它做到,到第二年再學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也用一年的時間。兩年根基打好了,蓋房子一樣,地基完成了,不論修哪個法門都會有成就。
所以正教甚深,勤首菩薩,你要不要當勤首菩薩?你要不勤奮,你要不好學,正教就沒分。有福田也沒用處,你在六道裏面享受癡福,知道六道裏頭有許許多多有大福報的人,崇高的地位,無量的財富,但是他所造的依舊有惡業,福報享完之後,他的業力現前。你細細去觀察,他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他往下墜落。這不是向上提升,提升好難好難,往下墜落很容易。
再看下面第二段,「二對後義,多人同見,何以有脫不脫,故言,雲何不悉斷惑而出」。多人同見,修行人有的人成就,有的人不成就,這是什麼原因?善導大師說得好,他老人家講了一句話,這是在《觀無量壽佛經》注解上講的,他說「西方世界四土叁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用這句話來引申,我們今天許許多多同學一起共同修學,有成有不成,也是遇緣不同。緣裏面最重要的一個,第一個緣,這些緣統統講的是增上緣,善友,親近善知識。《弟子規》裏頭有,「泛愛衆,而親仁」,而親仁就是親近善知識,親近有仁德的人。我們今天講好老師,好的同參道友,好的學習環境,這都很重要。
這叁種都得到了,好老師親近到了,同參道友也親近到了,好的環境,還是不成就。那是什麼原因?增上緣是一樣的,親因緣不相同,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這叁個不一樣。親因緣是什麼?善根不一樣。所緣緣是我們這一生當中立的志不一樣,有幾個人能夠像玄奘大師?玄奘大師立的是什麼志?他也是很年輕進了佛門,那時候佛門要考試,考試官問他爲什麼要學佛?他答得很好,「遠紹如來,近光大法」,考試官馬上就把他錄取。紹是繼承,遠我要繼承釋迦牟尼佛,對于現前(這近代)我要把佛法發揚光大。這個志還得了!每個人志不相同,我這一生走的路是玄奘大師這一條路。
我們認識了佛教,這個認知非常重要,這麼好的東西沒有人學習。如果很多人學習,也許我對這就疏忽了,有人在做了,很好,我去做別的。沒有人做,我知道如果我不做,對不起自己,對不起自己的認知,對不起父母養育之恩,對不起佛祖,對不起老師。所以我發心做這件工作,一生從事于弘法利生,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教學,一生做的就是教學,我們一生也從事于教學工作,這就是遠紹如來。
這個社會許許多多人對佛法産生誤會,這麼好的東西,誤會是什麼?誤會就是障礙,大家不願意接近,不願意學習,你說多可惜。這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能得一切世間樂,這種誤會障礙了許許多多人去學習它,你說多可惜。我們明白之後,怎麼能不認真努力的去做。你有這樣的一個志向,這就是這一生你有個目標、有個方向,你就會有成就。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沒有方向、沒有目標,隨波逐流,那你有什麼成就?
所以勤,勤首菩薩代表的,勤是什麼?精進,精進是菩薩第一善根。佛家講,一般善根講叁個,叁善根,無貪、無瞋、無癡,這是世間的叁善根;出世間菩薩只有一個善根,精進。今天講到「正教甚深」,你看上首的菩薩叫勤首,這個名號的用意多深,你要不好學,你要不勤學,你怎麼會有成就?成就沒有別的,就是好學、勤學。一天不空過,一時不空過,這個時我們今天講一小時,決定不能讓它空過。我不是提升我的解門,就是提升我的行門,不斷向上提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才得法喜,叫法喜充滿。
成就自己就成就了衆生,爲什麼?自己就是個很好的榜樣,我也不必做樣子給人看,人家看到他自自然然,一切都是法爾如是,沒有一絲毫造作在裏頭,自他不二,感應道交。所以學的人很多,有人成就,有人不成就,這就是講的親因緣善根福德不一樣。關鍵最大的所緣緣,每個人的志向不一樣,就是你這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你的方向、目標不相同。方向、目標正確,哪有不成就的。
第叁個是無間緣,這很重要,這都是在善根福德,在好學,在精進,你的學習不可以間斷。一間斷怎麼樣?馬上就退轉。學問之道,古人說得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天天要有進步,時時要有進步。時時,我是講每個小時,因爲你不進就退,所以用勤首菩薩來表法,就這個道理,不可以間斷。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我剛才講了不是提升自己的解門,就要提升自己的行門。解門有障礙,譬如我們有旅行,出外去旅遊、去訪問,那麼我們在解門上就會斷,今天沒有時間去讀經,行門不能斷,解行要相應。盡可能叫解行相應都不中斷,那我們肯定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九六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