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八七卷▪P3

  ..續本文上一頁一念,「二顯問端」,這就是文殊菩薩代表我們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裏面有叁段,第一段「舉法案定」,就是我們剛才念的這八個字。「佛爲生福之田,名爲福田;田德無二,名爲等一,此理共許」,這是我們大家彼此都承認的、都肯定的。這個地方講佛爲生福之田,我們種福田,哪個人福報最大?佛的福報最大,爲什麼?佛是稱性的福報。

  

  你看問話裏面,菩薩問的是如來,清涼大師給我們解答的是佛,「如來福田,等一無異」,清涼的解釋是佛爲生福之田,田德無二,名爲等一。菩薩跟祖師所說的話,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爲什麼說佛爲生福之田?其實在標告裏面已經說得清楚,我們上一節所講的「福田是照導引生」,這個照是智慧,智照導引生福。此地這個「佛」從意思上來講就講通了,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就是覺照,覺照是生福之田,這叫福田。所以從佛這個意思來講就完全沒有問題了。事相上的佛,這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真的他代表智照。

  

  所以諸位要知道,佛跟菩薩、羅漢都沒有名字。中國老子《道德經》頭一句話就講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有名,你還會說,你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諸佛菩薩已經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了,他怎麼還會有你我他?沒有這個念頭了。爲什麼他還有很多名號?名號不是爲自己,是爲衆生建立的。名號是通號,不是專有的。就像我們在學校上課,我們的老師,老師沒有名號,教國文的老師,我們就稱他國文老師;教數學的老師,我們就稱他數學老師。你知道教國文的老師有多少?太多了,同名同號,教數學的老師也太多了,就這個意思。

  

  所以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到底是誰?太多太多了,不是一個人。觀世音菩薩也太多太多了,觀世音菩薩表慈悲,凡是修慈悲這個法門的都稱觀音菩薩;凡是修孝親尊師這個法門的都稱地藏菩薩,不是一個人!我們要修,那我們就是初發心的菩薩,我們修大慈大悲,依照觀世音菩薩的教誨、經典去修學,我們就是初發心的觀音菩薩。你要依照《地藏經》去修孝順父母,奉事師長,那你就是初發心的地藏菩薩。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專指一個人的,佛也是如此,所以他的名號都是代表一個法門。像佛的名號是代表性德,菩薩的名號是代表修德,性德無量無邊,所以有無量無邊的名號,修德亦然。大概說是出現在這個地區、這個時段,這裏頭衆生他需要什麼,諸佛菩薩到這個地方來教。教什麼?教的東西要契理、要契機才能收到效果。契理不契機收不到效果,契機不契理也收不到效果,理機雙契。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看看我們這個時代衆生缺少什麼?對人缺少慈悲,都是自私自利,不願意替別人想。所以佛用個名號,用釋迦;釋迦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仁慈的意思,缺少仁慈。孔老夫子在中國示現教化衆生,他教什麼?仁慈,仁愛,「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孟子那個時代比孔子晚,戰國的時代,孔子是在春秋時代,孟子生在戰國時代,整個社會動亂,所以他用什麼教?道義,孟子講義。所以仁義,儒家代表,儒家講仁義。

  

  釋迦牟尼佛出現看看這個世間,這個世間人需要什麼?你看看,缺少仁慈,所以用釋迦,釋迦就是仁慈。再看看衆生自己呢?自己缺少清淨,心不清淨,所以名號上用個牟尼。牟尼是印度話,意思就是清淨的意思,古人翻作「寂靜」。寂靜比清淨的意思還要深,但是它這個意思能會通,我們講寂靜大家不好懂,我講清淨,淺一點,大家好懂。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教人仁慈,你對人要仁慈,對自己要清淨。佛這個意思就是覺,你真正覺悟了,覺悟的人對人仁慈,對自己清淨。你看這個名號,名號就是他一生在這個地區、這個時段教學的宗旨,他教什麼?就教這個,名號就代表了。

  

  所以觀音代表慈悲,地藏代表孝親尊師;文殊代表智慧,我們今天講理智;普賢代表落實,實踐,說到要做到。這是大乘四大菩薩。這四大菩薩就教這四個科目,四個科目就落實釋迦牟尼,仁慈寂靜,要用這四個方法來落實,這四大科目用四個菩薩做代表。佛教裏頭沒有迷信,諸佛菩薩形像也好、名號也好,統統是表法的。你見到這個形像,聽到這個名字,你就覺悟,你就生智慧。

  

  智慧生福,福從哪裏來?福從智慧來的。所以中國諺語裏頭有一句話說「福至心靈」,這個人福報現前了,他聰明了,忽然聰明了,他有福了,福至心靈。換句話說,心靈福至,福是果報,心靈是因。心靈明就是智慧,智是因,福是果。你要想求福不求智,你的福報從哪來?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肯布施、才肯放下;沒有智慧的人,把一切都擁爲己有,這是沒有智慧,這是很大的錯誤。爲什麼?得不到!

  

  這個世間沒有東西你可以得到的,《般若經》上講得多好,世尊講了二十二年,般若講什麼?講「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我們自己身體、念頭,「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可得,你想得,錯了,所以佛教導我們舍得,你要舍,舍就是布施。你舍的愈多,你得的愈多,這是第一層的意思。你舍財一定得財;舍法,就是你所知道的你很樂意去教別人,你不吝法,我們中國人習慣講藏奸,不藏,我知道多少,我就教你多少,長智慧;無畏布施就是絕對沒有傷害一切衆生的念頭,沒有傷害一切衆生的行爲,叫做無畏布施,不害,就是慈心不殺。

  

  淨業叁福裏「慈心不殺」是無畏布施。慈心不殺,頭一個表現,素食,不食衆生肉。你不吃衆生肉,這些小動物對你很親切,它看到你,它不害怕。這吃肉的人,一般人講有殺氣,小動物會看得出來,看到你這個人殺氣騰騰,趕快跑,知道什麼?知道你要害牠。長期素食的人沒有殺氣,這個人很慈祥,小動物很樂意親近你,知道你不會傷害它。所以素食是無畏布施的頭一條,落實,素食是長養慈悲心。

  

  飲食健康,現在實在講,産生了嚴重的問題。肉食,從前肉食還算不錯,現在肉食非常恐怖,很可怕,爲什麼?雞鴨豬羊這些東西,我們到飼養的地方去看看你就知道。它那個飼料都是化學的,所以它長得很快!我小時候住在農村,農村家家都養雞、養鴨、養豬,要很長一段時間它才會長大,慢慢的長。現在這個養雞場裏面養的雞集中,這雞從生下來它就沒辦法就不自由,都圈在裏面,到時間給它飼料、給它水,幾天就長得好大。我聽臺灣同修們告訴我,現在這一只雞養到可以吃大概只要叁、四個星期,真快!一頭豬五、六個月就很肥很大,就拿去賣了,全是化學飼料。這個化學飼料裏面就是充滿了疾病的基因,所以人吃了這個東西生奇奇怪怪的病,這在過去沒聽說過的,現在吃的東西病從口入,你說多可怕?不能吃,你想到是真正恐怖。

  

  現在不但是動物有毒,用化學飼料飼喂的,現在連植物也麻煩,蔬菜有農藥、有化肥,都是帶著病因。連稻米也是化肥、也是農藥,嚴重的農藥。我聽說農夫自己種的稻谷,他自己吃的、自己種的,他那個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他賣去賣給別人的,他用農藥、化肥,所以這個米看起來很漂亮,其實那不是健康的。他們自己種的人不敢吃,他賣給人,真正是古人講的「謀財害命」。可是你說是他願意這樣做的嗎?也未必見得,爲什麼?你們買的人,你喜歡買那個漂亮的!他要自己種的東西拿出來,你們不要、你們不肯買,說那個不好看。到底誰要負責任?大家自己去想。所以李老師當年在世常常告訴我們,現在哪裏是吃飯,叁餐服毒!這個話叁、四十年前講的,講的時候我們還都不在意,現在看看眼前的社會,他講得一點都不錯,我們叁餐都在服毒。

  

  所以我們在國外,國外居住的環境比較寬敞,每一家都有院子。過去我在美國,凡是中國人的住家,大概院子裏都種菜,我們也是種菜。外國人院子種花,中國人院子種菜,你吃得安心。我們住澳洲,澳洲最好的就是土地面積大,我們有相當可觀的菜園,自己種。我們的菜園收成可以供養二、叁百人吃,種類有十幾、二十種。連主食我們也顧慮到了,我們沒有辦法種麥子、種稻,這沒有辦法種,我們種玉米、花生,這都可以做主食吃,番薯、馬鈴薯自己種,我們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我們的肥料還用從前的土法子,堆肥,讓它自然發酵,堆肥,用這個肥料,不用化學肥料、不用農藥,這是健康食物。

  

  智照導引這四個字很重要,一定要覺悟,看到佛,「佛」這個字是覺悟的意思。覺,你就不迷、你就不邪、你就不染,所以覺正淨是生福之田。覺正淨是佛家講的叁寶,「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福田,佛是第一福田,僧是第二福田。佛不是一個人,僧也不是一個人,你想佛法僧是誰?是你自己。佛是你的自性覺,法是你自性正,僧是你自性淨,清淨。你的自性叁寶具足,叁寶不在外面在你的心中,不在外頭。外面叁寶不生福田,自性叁寶,真正的福田。

  

  外面叁寶叫住持叁寶,形相,有沒有作用?有作用,它的作用就是時時刻刻提醒你,如果沒有外面的形相,你忘掉了,你會迷失方向!所以這外面形相很重要,讓這個形相時時刻刻提醒我自己。譬如我們學佛,學佛的人一定會供養佛像,供養佛像真正的意思在哪裏?提醒自己,我見到阿彌陀佛,我立刻就想到無量覺。阿彌陀佛這個名號要翻成中國話來講,「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覺而不迷,樣樣都要覺,時時要覺、處處要覺,不能夠迷惑,你看這個佛像代表這個意思。你果然懂得這個意思,果然常常想著這個意思,你都不迷惑顛倒了,你這個人有福了。你想這是不是福田?第一福田。

  

  看到經書,甚至于看到書本,就想到什麼?法!法是什麼?法是正而不邪。邪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觀念,我們從錯誤回過頭來,正確的思想、正確…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八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