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八0卷▪P4

  ..續本文上一頁癡,甘露火王示現瞋恚,這都是不善的,佛菩薩表演給我們看。

  

  『知無量心』,無量心是衆生心,佛有這個能力,一切衆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不要說諸佛菩薩,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過,《無量壽經》大家天天念。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自性裏面的本能幾乎完全都恢複。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大衆,包括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天耳、天眼,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沒有障礙,跟諸佛菩薩一樣;他心遍知,一切衆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六種神通圓滿具足,超過阿羅漢太多太多了。阿羅漢的六種神通,宿命通只能知五百世,五百世前、五百世後阿羅漢就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那些往生的人,他們六根的能力幾乎跟諸佛如來一樣,經上講「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阿羅漢怎麼能比!

  

  你要曉得這個道理,不能不往生,往生的利益太大了,世出世法無與爲比。這個世界上福報最大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跟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不能比,這經上都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這一生當中,緣太殊勝了,也顯示我們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議。我們得人身,聞佛法,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一部經典,只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我還搞什麼?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這一法是真的,我們要認清楚。

  

  第七句跟第八句,『現無量神通』、『震動無量世界』,這是講諸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教化衆生,使衆生真正醒悟過來、覺悟過來,這叫震動世界。『示現無量殊勝莊嚴』,這一句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在物質上,是精神。孔夫子最贊歎的學生顔回,顔回的物質生活非常貧苦,家裏連個飯碗都沒有,吃飯用竹子編個簍子當作飯碗,喝水沒有杯子,葫蘆瓢,箪食瓢飲。可是弟子當中,顔回最快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他到底樂的是什麼?別人不知道,孔子知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以《論語》把這一句放在頭一句,放在第一章第一句,非常有道理,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佛法裏面,真修、實解,深山人迹不到之處有苦行僧,我們叫他苦行僧,實在講,他裏頭有無量的快樂,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來,以爲他很苦,實際上他很樂。這就使我們想到,佛常常講的,他所教人的是離苦得樂,絕對沒有教人離樂得苦,沒有。釋迦牟尼佛舍棄王位,舍棄妻子,舍棄榮華富貴,出家做一個苦行僧,財産只有叁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那不就跟顔回一樣?人不堪其憂,佛也不改其樂,佛天天教化衆生,爲大家上課。講經說法就是上課,樂此不疲,幹了四十九年,功德圓滿,他走了。這現身說法做給我們看的,告訴我們,他真放下了。

  

  飲食是托缽,托缽規矩是七家,七家托不到,不托了;七家裏頭有一家很豐富,你這一缽飯已裝滿,就不到第二家。教給我們什麼?不分別,不分別食物的好醜,平等接受供養。這是示現告訴我們,怎樣放下分別執著,都是從在日常生活當中教導我們,不是一天、二天,四十九年,這是從說法。如果從他修行,他十九歲離開父母去學道,十九歲開始到七十九歲,六十年。整整六十年做給我們看,證得唯是一法,遍法界虛空界唯是一法,唯是一心。這個樂趣,我們沒有法子形容!

  

  最後總結,「顯示無邊種種境界」,這一句是總說,後面還有一句做總結,「而法性中,此差別相,皆不可得」,這一句重要。明心見性的人,這些差別相確實不可得,你要問爲什麼?那差別相在不在?在!在爲什麼不可得?因爲你沒有差別心,妙就妙在此地;我們因爲有妄想分別執著,唯是一法就變成無量無邊的法。所以佛講的話,你想想就有道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要把心想放下,我不想了,遍法界虛空界是一法,唯是一法,叫真,這一真;從分別妄想執著裏頭所變現的這些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這事不好懂。

  

  早年間我們有一位同修,在家居士,他做首飾,不是真的,假的首飾,鍍金的,在外國一般人非常喜歡。爲什麼?價錢很便宜,丟掉也不會痛心。真漂亮,我覺得比真的還漂亮,它是用真金鍍的。有一天他請我吃飯,吃完飯參觀他的展覽室,我看了之後,才真正體會到古大德所講的,常常講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真看到了。他的廠很大,規模很大,展覽的樣品,那都是屬于樣品,樣品只有一種,他有多少種?差不多有一萬多種,將近兩萬種。首飾,花樣做得非常之美,跟真的金首飾沒有兩樣,你決定看不出來。

  

  唯是一法是什麼?全是金,一法,全是黃金。爲什麼示現無邊種種境界?各個樣子不一樣,全是金。所以你要是看黃金,那就一法,你要起分別妄想執著,那就是無量無邊法;無量無邊法原來就是一法,一法就是無量無邊法。佛在這個經上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一定要把一、多分開來,一不是多,多不是一,這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裏頭變出來的,錯誤的概念。離妄想分別執著,原來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哪來的十法界?才起妄念,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諸位要曉得,十法界那個十不是數字,跟《華嚴經》裏面講的十,統統是表法,表無量無盡,多的意思。法界無量無邊,這裏講顯示無邊種種境界,這境界就是法界。所以一見性,所有一切法界就知道原來是一法界,一真法界。

  

  一心是真心,你就見到一真法界,跟諸佛如來知見完全相同,一起心動念就迷了。迷了,這一迷,一切法從心想生,一法就變成無量法,你就起了妄想,從妄想就起分別,從分別就起執著,這樣一來你苦不堪言。佛跟我們講,苦樂憂喜舍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正受,正是正常,正常的享受是正受。苦樂憂喜舍不是正受,虛幻不實,所以永嘉大師講得好,「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迷的時候就像作夢,夢裏頭受苦受樂都是冤枉的,爲什麼?一真裏頭沒有苦,也沒有樂,那叫真樂;有苦有樂是相對的,對立的,一法裏頭沒有對立。

  

  所以我們學佛要懂得這個道理,要在這上下手,這從根本修。學什麼?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把對立的念頭化解掉。我跟一切人不對立,他跟我對立是應當的,我理解。爲什麼?他沒覺悟,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跟人還不是對立嗎?跟事也對立,跟物也對立,樣樣都對立,有「我」!學了佛之後才明白這個道理,慢慢才把這個念頭淡化,淡化到最後就沒有了,沒有是非人我,歡喜心起來了,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你罵我,我歡喜;你毀謗我,我歡喜;你甚至把我殺掉,我還歡喜,我決定沒有瞋恚心。爲什麼?假的,不是真的,作夢!覺後空空無大千,那是真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假的,唯悟是真,破迷開悟,你才曉得那有多麼重要。問的這一段我們今天就說到此地,下一堂課我們就看德首菩薩的解答,非常精彩。好,謝謝大家。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八0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