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八卷▪P2

  ..續本文上一頁劫」,這是講時間之長,百劫、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六道、十法界有沒有?永嘉大師講「覺後空空無大千」,無大千就是沒有十法界,十法界尚且沒有,哪來的六道!六道、十法界從哪來的?從妄想來的,就是說從心想生。又何況六道裏頭衆生,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十法界裏頭,無量劫在這裏頭流轉,阿賴耶識裏頭什麼樣的習氣都有。佛所講的話沒錯,如果這些習氣種子要是有形相的話,盡虛空都容納不下。

  

  我們在一秒鍾當中,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多少次?百千萬次!永遠不休息,晚上睡覺,他還作夢。夢從哪來的?爲什麼會作夢?阿賴耶的業種遇緣起現行,決定沒有說是突發的事情,沒有原因突發了,沒有,統統都是因緣果報。那個夢也是緣生,時間雖然短,你在作夢的時候並不感覺到時間短,好象跟眼前一樣。你要是了解這個道理,生到天上去,天的壽命長,天人的一生的感觸,跟我們一生時間短暫的感觸沒有兩樣。然後我們再想想,我們人的壽命有幾十年,你看水上那個蜉蝣小蟲,它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它那一個小時感覺到它的一生,也從生,從成長,到老死,那個感受跟我們人的一生、跟天的一生,感受沒有兩樣,各各不相同。

  

  不知道事實真相,那就是迷惑、造業、受報,惑業苦,永遠在那裏輪回,在那裏流轉。覺悟之後,就有超越的機緣,那怎樣?要把它斷掉。佛講得最清楚的,講十二因緣,你只要能斷一條,就像鏈條一樣,像我們的念珠一樣,再多,你只要從一個地方斷掉,全都斷掉了。可是這裏頭有因有果,佛告訴我們,果上斷不掉,要從因上斷才真正斷掉,沒有因不會結果。所以人,這不單是佛法,一切宗教裏都說,沒有教人自殺的,你活得很痛苦,活得不耐煩了就自殺,自殺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自殺是從果上斷,斷不了。你的業習(就是印象)在,這個印象不會隨你的身體生滅,不是說我有身,它就有,我這個身死了,它就沒有了,不是;身雖然是壞了,或者是把它斷掉,舍棄了,印象在。

  

  你要不相信,你就想想晚上睡覺作夢,晚上睡覺作夢的時候,與這個身有沒有關系?跟生死不是沒有兩樣嗎?精神還在活動,夢中又現了一個境界,我們講法界,他到另外一個法界去活動去了。這個經驗我們大家都有,每天做的夢都不一樣,甚至一個晚上做好多個。學佛,像這些微細地方我們都要微密觀照,會開智慧,會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那麼佛這個地方講的,我們就懂了,這個「諸根悉成就」怎麼回事情?阿賴耶種子起現行的。前念跟後念不一樣,念念不相同,但是它的速度太快,快到我們簡直沒有辦法辨別,好象很快它就長成。

  

  像我們現在看電影、電視,你看它用照相的技術照花,怎麼照法?每一分鍾,或者是每五分鍾、十分鍾照一張,讓這個花從它有花苞一直到開花,你每十分鍾或者每二十分鍾去照一張。在電影裏面放的時候,快速度一下放出來,你就看到那個花它就馬上張開了,這種鏡頭我們常常看到。我們今天看現在這個物質,就像這慢鏡頭照,快鏡頭放。而實際上我們看花,我們家裏面種的這些花,你要是停在那裏看,看不到它的動態。可是隔一晚上,到第二天不一樣了,它又開了一點,又過一天,它又開大一點,到第叁天它開得圓滿了。所以你要有耐心去拍攝,把它叁天的,能夠在幾秒鍾當中放出來,你就看這花馬上就開了;倒過來的時候,花馬上就合了,就沒有了,很值得我們啓示。張張底片都不一樣,就好比說從心想生,我們阿賴耶識裏面業習種子,有這個種子。所以從坐胎,譬如嬰兒從坐胎,一直在胎裏面根身統統都成就了,統統成就之後就出生了,體相確實無來處。

  

  我這個說法,諸位聽得有沒有聽懂?我相信聽懂的人不多,疑惑的人很多,但是我已經覺得我講得夠詳細了,細心去體會。總而言之,大乘教要是粗心大意,沒有辦法契入,要細心,要用清淨心。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用清淨心細心去體會,然後你就能見到大乘教裏面講的諸法實相,原來就在眼前,從來也沒有離開我們。這什麼境界?「大方廣佛華嚴」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你才能夠嘗到法味,法味就是法喜充滿!到底怎麼回事情,總算逐漸逐漸明朗化,你要契入。契入的時候他有障礙,想契入而不能契入,障礙是什麼?分別、執著。我們學佛的,分別執著是放下了不少,還有很多沒放下,不要以爲我已經放下很多了,沒放下的更多。這是我們修行不能開悟、不能證果的原因,自以爲放下很多,其實不然,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是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

  

  習氣很不容易斷,事上能斷,習氣難斷。阿羅漢見思煩惱真斷了,確實斷了,不再執著,不再分別,習氣沒斷,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也舉了很多例子。辟支佛習氣斷了,比阿羅漢高,高在什麼地方?佛在經上說得很好,阿羅漢一般講,要兩萬劫他才會回小向大,而辟支佛一萬劫就回小向大,你從這裏看就知道。習氣很難斷,我們自己不能夠覺察,粗心大意不能覺察。

  

  因此,我們想在這一生成就,除了帶業往生,真的沒有第二條路,這個自己一定要清楚。參禅不能開悟,學密不能相應,學教不能圓解,持戒不能清淨,走投無路!幸虧有一個帶業往生的方法,帶業往生也要放下,不過放下雖然不徹底,也行;總而言之,你放得愈多,你往生品位愈高。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也有叁輩九品,我們放得愈多愈好。這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看第八首偈:

  

  【又如在地獄,種種諸苦事,彼悉無所從,業性亦如是。】

  

  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給我們說,這首偈「果酬于因,故無所從」,這是解釋第八首。後面有一句,「此二」,這個二就是前面第七跟第八,這兩首偈比喻「內異熟業果也」,內就是揀別不是外面境界,與外面境界沒有關系,完全是阿賴耶識裏面業習種子,這是內。異熟,異是變易,變易它才成熟,這是說這個現象。這個比喻是講『在地獄』。果酬于因,地獄是果報,果報從哪裏來的?惡因所感。佛在經論裏面常說,常說就是時時告誡世人,地獄是你惡業變化出來的,不是真有。真的就像作夢一樣,你在夢中受苦受難,你是真有感受,可是不是事實。

  

  造什麼樣的業墮地獄?惡業無量無邊,佛教化衆生,把這些惡業歸納,歸納爲兩大類,第一大類五逆,第二大類十惡,五逆十惡。什麼是五逆罪?逆是跟性德完全相違背,一百八十度的違背,有五種。第一個,殺父親;第二個,殺母親。你看父母之恩有多大,世出世間聖人都教我們要孝順父母,怎麼可以用惡意去殺害父母?這是墮地獄的罪業。第叁個,殺阿羅漢。現在這個世間沒有阿羅漢,跟阿羅漢相等的,老師,阿羅漢在世間是教化衆生。淨業叁福頭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怎麼能殺老師?老師教化一方,人天眼目,就是他有能力幫助衆生破迷開悟,無量功德。你要把他殺了,衆生失去好老師,破迷開悟的機會沒有了,這個罪重,這是阿鼻地獄罪。

  

  第四個,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很大,沒有人能夠害佛,但是讓佛受點傷,流點血,有。這個事情是什麼?是從提婆達多陷害釋迦牟尼佛,從這個地方産生的。釋迦牟尼佛每天都要出去托缽,提婆達多知道,在有一個懸崖之下,那是世尊每天托缽必經之道,他就藏在那個峭壁的頂上,擺了一塊很大的石頭。看到世尊從下面經過,他把石頭推下去,想把釋迦牟尼佛打死。佛有護法神,護法神看到了,石頭掉下去之後,用金剛杵把它攔住。這一攔,那個石頭就碎了,裂開了,碎片砸在佛的腳背上,佛流了一點血,出佛身血。這個故事是從這麼來的,惡意害佛。現在佛不在世了,這一條也沒有,但是有等流罪,就是相同的。相同是什麼?佛像,惡意把佛像破壞等于出佛身血。無意沒有關系,無意是過失,無意損壞是過失;有意、惡意、有怨恨的心,這就是出佛身血的同等的罪。

  

  第五是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僧團,那個罪過非常重。和合僧團,諸位一定要曉得,僧團是弘法修道的場所。你把這個道場破壞,讓一般人沒經聽,一些修行的沒有地方修行,把人家聞法修行的緣斷掉,這是阿鼻地獄罪。所以這個五種,在過去一般講,殺父、殺母是很不可能,殺老師也不可能;對父母、對老師有一點怨恨,這個常有,有怨氣,但是不敢殺害。出佛身血,也不會有惡意去毀壞佛菩薩形像,也不可能。怕的是破和合僧容易,爲什麼?出于嫉妒、障礙。

  

  我早年在臺灣,那時候大概四十歲左右的樣子,我們佛門有個大德趙默林老居士,這往生多年了。有一天他邀我在功德林吃飯,那時候功德林在臺北火車站附近,他只邀我一個。我就問他,我說:老居士,你今天約我來吃飯,有什麼事情?他說:我有樁事情始終放在心上,感覺得很憂慮。我說:什麼事?他說:五逆罪裏頭,其他四條不容易犯,破和合僧幾乎每個道場都有,這怎麼辦?我聽了之後:老居士,我們歡歡喜喜吃飯,這個事情可以不要去理會。他說那怎麼行?我就反過來問他,我說:老居士,你什麼地方見到和合僧?他就一想:對!破和合僧,這個道場本身就不和合,就意見很多,常常吵架!他就明了了。我說:我學佛這麼多年,沒有看到和合僧的道場,你從哪裏看到過?我這一問,他就笑起來了。這個道場真正修六和敬,這是和合道場,剛才講了,講經的道場是和合道場,修行的道場是和合道場,他要修行就不會鬧事了。

  

  我們知道現在中國大陸,北方有百國興隆寺,南方有天目山昭明寺,我就問他們,你們道場有這麼多人,有幾百人,你們怎麼修的?他們真的有個方法,「止語」,進念佛堂念佛不說話,不說話就不會鬧事,真的就把它擺平了。是非只因多口舌,很重…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