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你們想想看這首偈,這首偈是有對立,所以他不究竟;這裏面色心對立,它有身、有心,染淨對立,很明顯的看得出來。能大師這首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統一了。又何況在問答裏面,你看他答印宗法師就說得很好,「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二是什麼?對立,佛法一切法都是不二法,不二就是一。這個一跟二的意思很深,事上是二,理上是一,理上不二;相上是二,性上不二;既然性上不二,相上你也找不到二,這個道理很深。
所以古人講以金作器,從器上講那是二,二就代表多,形形色色,森羅萬象,各個不同;從性上講一個,法性,一個法性變現出來。法性在哪裏?隨拈一物無不是,性就是相,相就是性,相是性變的。好象器是金變的,金在哪裏?隨便拈一個器不都是金嗎?我們能以這些教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會開悟,心開意解。爲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逐漸逐漸淡化掉了。所以佛家修行非常重視止觀,觀就是你觀想,你去看;止是什麼?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止住。離妄想分別執著,你去看,你去聽,漸漸你就接近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境界。其實他們跟我們的差別在哪裏?就是他們不用心意識,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跟他不一樣的,我們是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是凡夫,離妄想分別執著的是聖人,凡聖就在這一念之差。
有妄想分別執著,不知道森羅萬象就是法性,森羅萬象在佛法裏稱爲法界。法界從哪裏來?法界性就叫法界,性能現能變,法界是所現所變,它是一不是二。所以「雖有而不常」,法界是剎那生滅,這個前面我們說得很多,但是底下這句話非常重要,「業果亦不失」,業果就是我們世俗人講的因果。因果裏頭,善因得善果,惡因呢?惡因則有惡果,業果不失,業裏頭講叁種,善、惡、無記;善果跟惡果、無記果不失,它真有。那我們要問,佛菩薩有沒有?你說佛菩薩有沒有?佛菩薩是人修成的,他在沒有成佛之前,有沒有造作善惡業?有,肯定是有。成佛之後,妄想分別執著永遠斷掉了,善惡業還有沒有?善惡業沒有了,善惡業的習氣還有,所以衆生有感,他就有應。
他爲什麼有應?沒有成佛之前不是發了願嗎?「衆生無邊誓願度」,佛家沒有妄語,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性德,本善!成了佛之後要不要兌現?當然要兌現,所以衆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佛來應的時候,無論是應身,無論是化身,他示不示現善惡業?示現,由此可知,業果亦不失!在如來究竟果地,業果亦不失,但是雖然他示現有業果,他怎麼樣?他不受用。受用就是業果現前你有感受,你感受到有苦樂憂喜舍,有這五種受。諸佛菩薩,說實在話,阿羅漢以上的,叫正受,正受是什麼?業果現前,無論是天堂、是地獄,決定沒有苦樂憂喜舍的感受,這叫正受;業果亦不失,但是他不受,就是沒有這五種受,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我們也能體會得到,實在講並不是很深,我們今天境界現前會有感受,爲什麼?分別執著太重。分別執著淡一點,他感受的就輕,無論是苦是樂,比較淡薄;執著嚴重的時候,感受就很深了。如果分別執著統統斷掉,當然他受是平等的,自己是平等受,看衆生在六道裏頭煎熬,那就不一樣,你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們常講,業果有轉變不空,有相續不空,有循環不空,這是我們常常聽說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的道理就在此地。這是「是名佛所說」,結歸到這首偈,這才是佛所講的,佛所說的是正說,事實真相。
底下,「不失業果,方顯中道」,中道沒有對立,對立就不是中道。譬如我們剛才講的這個例子,六道裏面,法身菩薩示現到六道裏面來,他有沒有?有,雖有他不受。這個境界在他的感受當中是平等的,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各人感受不一樣。我們現前這個境界,古人有個比喻說,譬如中秋月,月光非常好,有人看到生歡喜,有人看到憂愁、感歎。爲什麼同樣這個月光,每個人看到之後、接觸到之後,感受不一樣?苦樂憂喜舍統統不相同,這就顯中道義,顯示出法非定法,一切法都不是定法,你的感受完全是你自己的心想變現的。如果一個人,這個人心地純善,沒有惡念,沒有惡言,沒有邪行,無論在什麼境界裏,他所享受的都是樂,真的像極樂世界,無有衆苦,但受諸樂。
我們要問,極樂世界裏頭有沒有六道?沒有。真的沒有嗎?極樂世界包不包括我們的世界?你說包不包括?你要說不包括,不就對立變成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中峰禅師在系念佛事裏頭說得很明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你說包不包括?包括!這個道理你要不懂,我們還用電視螢幕來做比喻,這你天天看。這個電視裏頭有很多頻道,你一按鈕,它色相就出來,你說現在螢光幕裏頭包不包括?包括很多很多的頻道。是的,宇宙是一,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的十法界,無量無邊的六道叁途,沒有離開這個螢光幕。從螢光幕上來說是一不是二,從頻道裏面來講是二不是一,對不對?所以會看電視的,他開悟了,電視跟大乘經上講的沒有兩樣,問題就在你會與不會,你會了,頭頭是道,左右逢源。
我們這個世間是淨土,是極樂世界,阿鼻地獄也是淨土,也是極樂世界,諸佛菩薩在那個地方,他享受的是只有樂沒有苦;但是造作惡業的衆生在那裏面,他有苦他沒有樂。苦從哪裏來?是他妄想分別執著裏變現出來的;離妄想分別執著,苦樂都沒有,平等了。妄想分別執著各個衆生不一樣,所以各個衆生在一切境界裏所受的不一樣。你要真正懂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說大乘經要不要學?大乘經教真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妙法,這些經論就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教科書。這個課程要不要學?這門功課要不要修?我們同學你就明了了,你才會很認真、很努力學這門課程。這個跟世間學校的課程不一樣,世間學校課程沒有辦法幫助你離苦得樂,那是真的。你在世間學校學得再多,你沒有辦法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沒有辦法離開惡業,你的樂從哪來?斷惡修善才有樂,破迷開悟有大樂,這是不失業果,方顯中道。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又如鏡現穢像,非直不汙鏡淨,亦乃由此,顯鏡愈淨」,我們就看到這個地方。這一段說得好,我們在沒有讀這個文字之前,我們也感受到、也體會到大乘教裏這種教義很多,可是佛是不斷的重複在說,這就是無盡的慈悲。我們凡夫善忘,真的,聽一遍馬上就忘掉,聽十遍還是記不得,聽一百遍還是隨順煩惱習氣,所以古人給我們定了一個數字,讀書要千遍,其義自見。千遍能見其義,什麼人?上根人。那中下根怎麼辦?儒家說得好,「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上根的人他念一遍就會,我們要用一百遍才能夠學會,他十遍學會,我們就一千遍學會。這個道理同學們都聽過,沒做到,所以你不得受用;你如果聽了之後依教奉行,你真的就這麼去幹,那就恭喜你,你一定契入境界。遍數不夠不行!
學佛的同學你們知道《四分律藏》,那個分量相當大,唐朝道宣律師聽二十遍。我們從道宣律師傳記裏面我們就能夠體會到,那時候講解戒律的法師很多,不像現在社會,講經的還有,講戒的沒有了。那時候講解這樣的大律,《四分律藏》,還很多,爲什麼?道宣律師聽二十遍,聽二十遍絕對不是在一個地方,絕對不是一個人,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在講,哪個地方有講他就到哪裏去聽,他成爲律宗的祖師。現在人沒有耐心,像這樣的大經大論,一部他都受不了,時間太長。
從前法師講經,我相信還是承傳了世尊的儀規,每天二時講經。這個二時是印度的標准,二時就是八小時,每天講經八小時,一年到頭不中斷,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諸位想想,清涼大師他老人家一生講《華嚴經》講五十遍,我們現在用了多少時間?講到這個地方大概《華嚴經》才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我們講了好幾年。無論在哪一方面,比佛比不上,比祖師大德也比不上。清涼大師講《華嚴》講五十遍,我那個時候細細的想,一年一遍,一年叁百六十天,每天講八小時,一年一部。清涼大師不是像我們這種講法,我們這種講法一年決定講不完,爲什麼?那時候人的根性比我們現在利,講經的時候點到爲止,你看《疏鈔》裏頭,《疏鈔》是他的講義,點到爲止。
聽經的人,真正學《華嚴》,在清涼山住個幾年,一年聽一遍,住十年就聽十遍,住二十年就聽二十遍,哪有不開悟的道理!我們現在,現在人的福報是比從前人大,但是業障比從前人重。怎麼說福報大?福報大就是有很舒適的道場,有很完備的經典。在從前,一個道場不可能有一套《大藏經》,不可能,現在你看我們這個小小地方,我們這裏就有幾十套《大藏經》,而且還有十種不同的版本,這個福報多大!從前晚上點一根燈草的油燈,晚上看書的時候點油燈。油燈我也點過,我們在抗戰期間,那時候我念初中,晚上上自修都是點一根燈草的油燈,哪有現在電燈這麼樣的明亮?沒有。所以現在在生活方面、受用方面比從前是富裕太多太多了,可是我們人沒有古人那種勤奮,沒有古人那種勇猛精進,所以他們一生有成就,我們往往一生空過。煩惱習氣不斷,李老師常說的,該怎麼死還是怎麼死,沒有辦法超越輪回。
我們自己再冷靜想想,這一生當中的造作,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善言多還是惡言多,善行多還是惡行多,你這麼一想,你就曉得來生到哪裏去。善惡的標准,你們就用《弟子規》,就用《十善業道經》做標准,那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來生到哪裏去?自己知道,自己也知道這個芸芸衆生,自己實在講應當提高警覺。如果你是個中年人,你冷靜回頭想一想,你十歲時候,那時候社會狀況怎麼樣,二十歲的時候又怎樣,叁十歲的時候又怎樣,現在社會又怎樣。你如果這樣一觀察,古人說的一句話你就明白了,「世風日下」。那麼我們再想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叁十年,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你就愈想愈可怕,不要想來世,這一世就不得了。你要是讀佛經再懂得一點因果的道理,你就會更清楚、更明白,現在世間人造什麼樣的業,他會感什麼樣的果報!
過去,我們講十年十年的比較,這世風日下,因是什麼?因就是衆生造不善業。我們不說一年一年,說十年十年來比較,你就看得很清楚。造作惡業的,這個十年比上十年要嚴重,一年不如一年,造善業的人是愈來愈少,造惡的是愈來愈多。早年造惡業還有一點顧忌,現在造惡業是毫無顧忌,你說這怎麼得了,殺業之重史無前例。殺害衆生不算,單單講殺人,什麼地方殺人?你只看一樁事情,墮胎,這還得了嗎?墮胎是殺人,你把這個人殺掉,他將來會報仇,業果亦不失,怨恨不失。你要是行善做好事,對人有恩惠,人家報恩的念頭不失,你傷害衆生,那個怨恨不失,你怎麼辦?將來你這些冤親債主都變成你的親戚朋友,你沒有法子預防,到你家裏來,這種事情在中國曆史上記載很多,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什麼原因造成的?不相信聖人教誨,不接受聖人教誨,以爲這是迷信,以爲古人設教是約束人的,是規範人的,是嚇唬人的,不是事實。現在人相信科學,你說人死了之後還有來世,「你拿證明來給我看,沒有證明不相信」。其實證明就在眼前,給你講了你不相信,這就沒法子。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後面還有幾句還沒講完。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四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