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譬如我們前面所讀過的,微塵裏面有世界,現在科學雖然很發達,還沒有看到微塵裏面的世界。微塵是最小的物質,現在科學所說的原子還不是最小的,電子;電子也不是最小的,還有粒子;粒子還不是最小的,現在新發現的有誇克。它是不是最小的?還很難講,科學也不斷的在進步。佛講這個微塵,真正最小的,不能再分。
最近科學家是從數學裏頭知道有這個事情,可是這個事情沒有人見過。科學講什麼?宇宙的原點,鍾茂森博士給諸位做過報告,宇宙的原點。原點多大?他說我們的頭發,譬如這是一根頭發,頭發切斷,切斷這裏有個平面,頭發很細,這個平面的直徑排這個原點可以排一百萬億億億個,這比原子、粒子小得太多了,一百萬後頭叁個億。科學說這是宇宙的原點,宇宙是這個原點爆炸而出現的;換句話說,整個這麼大的宇宙,濃縮起來就變成那麼小的一個原點。
這個說法還沒有經過證實,可是我們學佛的人聽到之後很有啓示,因爲《華嚴經》上說了,微塵裏面有世界。他那個原點是微塵,微塵裏頭有世界,世界不小,微塵不大,微塵裏面就有世界。這個東西我們也可以用電影來做比喻,你看電影在放映機裏面那個底片不大,底片大概只有我們指甲這麼大的樣子,它投射在銀幕上就變成那麼大。銀幕上的現相沒有縮小,底片上沒有放大,大小不二;換句話講,沒有大小。
古德給學佛的人編了一部初學的書,就是《佛教叁字經》,仿照《叁字經》編的。一開頭第一句就是「無始終」,無始終就是沒有時間,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時間;第二句就是「無內外」,無內外就是沒有空間,就是沒有大小,沒有距離,沒有遠近;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強立名,曰法界」,勉強給它叫個名字,稱它作法界。「法界性,即法身」,法界性就是體,理體;法身就是事,事相,我們今天講這個大宇宙依正莊嚴。法性就好象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放映機裏面的底片,銀幕上現出的相就是法身,底片是法性,底片跟銀幕上的影像,你說是一還是二?不二!離了底片沒有影像,沒有影像也就沒有底片。這個裏頭真的是沒有大小,真的是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我們看這一張,單獨一張,我們叫它做幻燈片,像這些東西年輕人差不多都玩過,尤其是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現在更進步的,就是小型的家庭用的攝相機,能夠攝取動態的,原理是一樣的,一個原理。
這是講現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它的體就是阿賴耶識裏頭習氣種子,這個習氣種子不是物質,沒有形相,它存在,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所以佛在經上講,「假使百千劫」,這麼長的時間,「所作業不亡」,就是你所造的業不會消失,「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你要是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還敢造惡業嗎?不但是惡業不敢做,惡念都不敢起。爲什麼?自作自受!你說你能害人嗎?沒有這回事情,決定害不到人,沒有辦法傷害人,傷害的是自己,這個道理你不能不懂,不能不警惕。
所以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明白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隨順性德,性德是盡善盡美,像佛在《十善業道經》上講「身語意叁業,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一絲毫不善都不夾雜,純淨純善,是法身菩薩、諸佛如來,我們要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努力精進,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必須要做到。對一切人事物沒有惡念,心沒有惡念,口沒有惡言,別人毀謗我,我不能毀謗他;別人汙辱我,我不可以汙辱他;別人陷害我,我不可以陷害他。爲什麼?成就自己純淨純善的性德。
人的身體在這個世間苦短,很短,不要造惡業,這樣才能把自己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這個就對了,你的方向、目標完全正確。提升到法身菩薩的標准,在一般世俗裏面講,你證果了,你成道了;證果、成道的意思,是你已經把自己提升到法身菩薩,法身菩薩身心清淨一塵不染。別人罵你、毀謗你、傷害你,你一塵都沒染到,他傷害什麼?這個身,身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身如果說被人害死了,你要跟這個世間有緣,你過四十九天又來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那個時候的福報比這一生一定更圓滿,爲什麼?你這一生行業純善,你來生果報殊勝。
在一般講,真正修到一生對人對事對物沒有惡念、沒有惡言、沒有邪行,你的果報在天上,不在人間,升等了。升得高的,到色界天去了,次一等的,都在欲界天,不會在人間。如果你念佛求生淨土,那你就得大自在,你就超越太多太多了,超越了十法界,你到一真法界去了。這是佛菩薩爲我們做的榜樣,佛菩薩爲我們示現的典型,這才叫慈悲到極處,我們應當好好的學。那就是住在這個世間,不能有世間一般人的習俗,那就不好了。
逆境、惡緣,善境、善緣,我們接觸到的,常常不忘釋迦牟尼佛,常常不忘諸大菩薩,我們就不會被境界轉。什麼叫被境界轉?你被境界迷了,迷了你就被境界轉,你就不自在。什麼叫迷?別人無緣無故批評你、罵你,你心裏不高興,心裏生氣,迷了,這是世間人的見解;你能夠受之如如不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你是隨順諸佛菩薩,你在學佛。你要聽到不好的批評你馬上就生氣,甚至于你也出惡口去回報,世人知見,你的毛病習氣沒有改過來,吃虧還是自己。
你如果能夠忍受,忍受最好的方法是不受,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苦樂憂喜舍這五種受不是真的。真的叫什麼?正受,這佛經上常常看到。叁昧、禅定、般若是正受,正是什麼?正常的享受,苦樂憂喜舍不正常,不正常是什麼?假的,不是真的;正受是真的,正受是性德。苦樂憂喜舍從哪裏生的?從妄想分別執著生的,妄想分別執著自性裏頭沒有,自性裏頭哪有苦樂憂喜舍?自性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的。我們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自己一定要清楚、明了,我們每天學什麼?
很多善心人非常想學,看到經論浩如煙海,不曉得從哪裏學起。我們這些年來常常勸勉同學,從淨業叁福學起,你要知道淨業叁福第一條落實在《弟子規》、《十善業道》;第二條落實在叁皈五戒、《沙彌律儀》,我講的都很淺,深的呢?深的做不到;第叁條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大乘無量壽經》。經論是很多,我們只選擇這幾種足夠了。如果你行有余力,可以學文,你可以涉獵一些大經大論;如果覺得我沒有這個能力,我這幾樣足夠了。《地藏本願經》多念,知道地獄可怕,爲什麼?你看「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地藏經》就是教我們深信因果,《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就是發菩提心,願願跟阿彌陀佛相應。「讀誦大乘」,《無量壽經》是大乘,《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是大乘。專修淨土,淨土除《無量壽經》之外,還有《阿彌陀經》,還有《觀無量壽佛經》、《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
我們在淨宗修學有了把握,可以涉獵其他經論,沒有把握,最好不涉獵,免得分心。我們要去讀誦別的,確實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精力分散了,時間、精力愈集中愈有效果,我想這個道理不難懂,許多人都知道。學些大乘經教功夫不得力,這個我們講過太多次,你沒有根,根本的根本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六個字。我平常勸勉同學們,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癡慢,這是我勸勉同學們的。爲什麼?這十六個字是最大的障礙,你不能夠不突破。你突破,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要不突破,你是寸步難進。把這十六個字突破,就是儒家的「格物」,我們佛法常講斷煩惱,斷煩惱要從最粗、最重的,最嚴重的障礙從這裏下手。
所以自私自利是頭一關,我們要把這個放棄,起心動念替別人想,把念頭轉過來。我們今天住在這個地球上,起心動念爲整個地球來著想,慢慢的再把你的心量擴大,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菩提心就現前。所以首先你的心量,你現在住在地球,地球跟我們息息相關,我們要知道整個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一個就是地球。哪個人離開地球都不能生存,所以地球是我們的生命共同體,你要不要愛地球?你要不要愛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希望大家常常作如是觀,常常這樣想,那個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會降溫,會降低。只要它往下降,可不能叫它升,慢慢的自私自利的念頭就很淡薄,你的煩惱真的會去掉一大半,破我執,破我與我所,這是第一關。
我們就想到,我們每個同學,沒有一個不是善根深厚,怎麼說?多生多劫,不是一世、二世、叁世、四世,不是,多生多劫曾經聞到這個法門,曾經學過佛法。爲什麼你不能成就?這一關沒破,自私自利沒破,所以你的功夫始終沒有辦法進展,停留在原地。你們想想是不是?如果覺得是,那在這一生當中你要不要突破?我教給你這個突破方法,方法太多,有八萬四千法門,我用的是這個方法,用的很有效,提供給你做參考。「我認識,我生在這個地球上,地球上所有生物跟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自自然然的,慈悲心生起來了,一般人講愛心生起來;他跟我是一體,我怎麼不愛他?
我們自己的身體,耳、目、鼻、舌、身、手、四肢,這是一個身的生命共同體,你能不愛惜嗎?可是我們這個身,跟這個地球又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怎麼能不愛?我們的身,要用樹來比,就好比一個樹枝、樹梢。這個樹梢是我們自己,這個樹梢裏頭有幾片葉子,這個葉子都是從這個梢生的。我們的家庭,家庭是樹枝;我們的國家,國家是樹幹;我們這地球,地球是樹根,你就這樣想法,統統是一體。這個樣子,《弟子規》說「凡是人,皆須愛」,你就自自然然會愛了。爲什麼?一個生命共同體。
所以佛菩薩曉得,整個宇宙,無量無邊的世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那就更大,我們現在單單講這個地球。爲什麼?破我執。所以心量要慢慢的把它拓開,把它擴大,古人有一句諺語說「量大福大」,一點都沒錯。諸佛如來福爲什麼那麼大?量大,他的量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的心量如果是一個地球,你的福報就一般人比不上你。如果你再能夠把它擴展到一個太陽系,我們所有這些行星、衛星都是依靠太陽,太陽依靠銀河,銀河還依靠更大的一個星系,大概現在還沒發現,佛經裏面講「華藏世界」。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單位世界依靠是小千世界,小千是依靠中千世界,中千是依靠大千世界,大千是依靠華藏世界。你去找這個根,找這個本,最後找到的時候,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那就是「法界性,即法身」;迷了你是凡夫,覺悟了你就是聖人。
這些事情,所以佛法好,佛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學習。佛要我們親證,不是說他這樣說的,就叫我們相信,不是的,他叫我們真正要把這樁事情證實,那才是你自己的知見;你要是不能夠證實,那是別人說的,不是你自己的。別人說的,不是自己的,這是迷;如果要是證實之後,自他不二,佛所說的跟我親證的是一不是二,這就入佛境界。入佛境界,自他不二,性相一如,理事圓融,這就是華嚴境界。
今天我們是在凡夫位,正如前面這首偈裏所說,「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這個我們講了很長的時間,爲什麼?這是我們現前境界,我們一定要懂。六道輪回從哪來的?叁途地獄從哪來?尤其是我們現前這個世間,諸位都知道,這個世間動亂不安,從哪來的?人與人之間不能夠和睦相處,爲什麼?這兩句話答盡了,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
一切衆生個個覺悟了,人人都回歸到本善,回歸到純淨,如是果報生,那個果報就是華藏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人人都修六度、四攝法,如是果報生,菩薩法界;人人都能夠修十善,就是說我們的《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百分之百落實,我們這個世間就是天堂,天人。人人都造惡業,像我們講的十惡業,現在這個社會無論走到哪裏,普遍所看到十惡業,這個事情麻煩了。十惡業的果報在哪裏?在叁途,看你十惡業的輕重,最重的是地獄,其次是餓鬼,再其次是畜生。
所以我們今天看這整個世界,這些衆生在造的是什麼?叁途業。天臺大師講,他把十法界展開,百界千如,每個法界裏面都有十法界。我們今天在這個地球上,這個空間維次是人法界,人法界裏面有佛,人法界裏面的佛,像過去的釋迦牟尼佛,這是人法界的佛,真的是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人法界裏的佛。有人法界裏面的菩薩,真正修六度、四攝法,是佛弟子裏面的菩薩衆,我們看到世間許許多多大聖大賢,至少他們也是屬于菩薩衆。再其次的,學小乘的,人間裏面的聲聞;修十善五戒的,人中之人。造作惡業的,人中之畜生,愚癡,畜生愚癡,對于是非真妄不能辨別,我們一般講不知道好歹,畜生道的業因;貪而無厭,自己有的不肯施舍,吝啬,這個業因是餓鬼;如果十惡都造,地獄的業因。
一個法界裏面就有十法界,我們看看我們現在這個法界,就是現在這個社會裏頭,哪種人多?普遍都在做十惡業,那就是叁途這個法界多。學佛的人有真學,有假學,真學是什麼?依教奉行。依教奉行裏面就有叁乘,聲聞、緣覺、菩薩;或者講有五乘,五乘裏頭有人、天,五種不同的果報,這是學佛。如果學佛不能夠依教奉行,還要造惡業的話,那他也是屬于叁途。所以學了佛之後,冷靜細心觀察這個社會,然後回過頭來,回光返照觀察自己,自己到底在哪一道?我們自己的前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問人,不需要去算命、去看相,用不著,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不知道。現在時間到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叁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