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二卷▪P2

  ..續本文上一頁業》跟《弟子規》融會貫通來講,然後才曉得儒跟佛是一不是二。《十善業道》可以參考《沙彌律儀》,你看《沙彌律儀》裏面講的十戒,要認真學習,要在這裏紮根。

  

  西方人知道有孔孟學說,知道有大乘佛法。七十年代湯恩比博士是向世人宣告,要拯救二十一世紀這些社會疑難雜症,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是他提醒的。現在二十一世紀的問題非常嚴重,這個嚴重現在已經表面化了,所以許多志士仁人沒有一個不著急。這個社會動亂怎麼樣來對治?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但是什麼是大乘佛法?什麼是孔孟學說?你請教這些學者專家,孔孟學說是四書五經、《十叁經》,跟你講這些;大乘佛法跟你講《華嚴》、《法華》、《般若》這些大乘經典。沒錯,說得是不錯,有沒有用處?沒用。怎麼知道沒用?我們已經學了半個世紀,自己冷靜思惟,好好想一想,我們在大乘佛法裏得到什麼東西。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舊像《地藏經》上所說的「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這是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你還能幫助別人嗎?

  

  我們要想,湯恩比博士說錯了嗎?他說得沒錯,而是我們用的方法不妥當,不妥當的原因在哪裏?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講得那麼清楚、那麼透徹,佛祖說「叁福」這個叁條,是「叁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你有沒有留意到?叁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換句話說,所有修行人他將來修行成佛了,靠什麼?就靠這個淨業叁福。淨業叁福是基礎的基礎,這個基礎是什麼?這個基礎就是《十善業道》,這是我講淨業叁福講了好多遍,落實在《十善業道》。你看它頭一條這個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講的時候,孝親、尊師、慈心統統落在十善;如果沒有十善,你就是不孝,你就是不敬,你沒有慈心,落實在十善,這是大乘法。

  

  你再看《十善業道經》,佛講得非常清楚,一切人天、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都依這個爲根本。就好比一棵大樹一樣,這是樹根,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怎麼樣?我們沒有從根上去修學,沒紮根。沒紮根,搞這些大乘經教、法門,都是枝葉花果,好看,美不勝收,非常令人羨慕,但是我們沒有根。沒有根,你搞的什麼?那就是花瓶裏面的插花;這個花果很好看,折幾枝回去插在花瓶上,兩叁天就枯死了。我們今天搞的是這個搞法,不曉得紮根。

  

  我們學院成立之後,特別強調要用兩年的時間做紮根的學習,這個紮根學習特別重視的是《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弟子規》是《十善業道》的落實,《十善業道》講綱領,《弟子規》講得詳細。你們同學們都學了四十個小時,蔡老師給你們詳細的講解,學了之後要記住,要常常溫習,要落實在生活當中,你真學到了。然後你學的這些大乘經教,無量法門,這就是活的,就不是死的。你要不從這上紮根,不從這上面百分之百的落實,你學什麼樣的法門,什麼樣的經教,全是死的。這是目前我們修學的通病,這個病找到之後就好對治,要把這個病治好。我們自己治好之後,才能幫助別人,自己治好就是幫助別人。爲什麼?經上常講「爲人演說」,我在這裏表演,我做給別人看。人家過去所犯的毛病跟我一樣,我現在回頭了,他慢慢看到我這個樣子,他也就跟我一起回頭,我們要做出來給人看。

  

  你就想想看,哪一個學佛的人不想成就,哪一個念佛人不想往生淨土,爲什麼去不了?這個我常講,你爲什麼去不了?你不是「善人」,經上講的都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不是善人!善的標准是什麼?《十善業道》;換句話說,就是《弟子規》。《弟子規》百分之百做到了,你就是佛經裏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才能往生;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決定不能往生,這個道理跟事實我們一定要懂得。自己成就之後,那就是要犧牲奉獻,這是我們隨世間一般講法,廣度衆生。

  

  現在衆生的毛病,我們是衆生,親身經曆,我的毛病是大家的毛病,大家的毛病是我的毛病,這就是「遍照衆生心」,然後「令修善根,隨念示現」,示現就是爲人演說。諸佛如來都不例外,釋迦牟尼佛不是這一生才成佛的,我們在《梵網經》上看到,他老人家自己說,他到這個世間,到娑婆世界來示現成佛,這次是第八千次。說實在的話,這個世間的人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地藏菩薩,特別有緣分。特別有緣分是什麼一個現象?那就是衆生有感,佛菩薩就來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

  

  你說這些佛菩薩有沒有離開我們?沒有,他在哪裏?在我們這個世間。他做什麼樣的示現,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這是我們肯定,深信不疑。爲什麼?衆生有感。我們天天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難道不應嗎?當然有應,只要有人起心動念祈求佛菩薩,佛菩薩就有應。又何況念諸佛菩薩不只我一個人,這世界上有多少人,雖然有很多人不相信,但是也有些人深信不疑的,佛菩薩一樣要來。佛菩薩給我們示現,我們就是當機衆,那些不相信的人,佛菩薩都給他種了善根。爲什麼?他們那些人看到佛像,聽到佛號,一曆耳根不是永爲道種嗎?這一生不能得度,來生後世遇到緣成熟了,必然得度,這是大乘教裏頭無盡的慈悲。

  

  所以我們勸人學佛,要懂得怎麼個勸法,現在勸人「根」重要,不能在枝葉花果上求,要從根上求。古人可以從枝葉花果上求,爲什麼?他有根,他有孝悌忠信,從小他就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尊敬師長,從小他就懂。所以他儒家可以從四書五經下手,佛法可以從大乘經論上下手;現在不行,我們已經通過這麼多年的試驗,才知道學古人學不來。我們要去探討、去研究到底什麼原因?原因在根上。我們今天把佛法、把儒家介紹給別人,要把這個「根」介紹給他,你要是拿到根,移植了,雖然現在並不是很好看,可是它是活的,它會生長,它不是死的。你送他樹根,他種植下去,慢慢它就發芽,就長出來;比送花朵,送一束鮮花,當然是很漂亮,人家看到很歡喜,死的。我送你一個樹根,是活的,雖然不好看,種下去之後,過幾年就長大樹,這個道理要懂。你說有人要送給我,我們是要樹根,還是要幾個花朵?沒有智慧,愚癡的人,他要花朵,他不要樹根;聰明人不要花朵,要樹根,知道有樹根,年年都會開花,年年都會結果。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孔孟學說,我們不介紹四書五經,不介紹這些,我們介紹《弟子規》;大乘佛法,我們不介紹這些大經大論,我們介紹《十善業道經》,這就對了,契現代社會衆生的根機,契機契理這是佛說。佛在經上曾經明白的告訴我們,契理不契機叫戲論,廢話,不契機,想想看是不是?契機不契理,魔說。現在人你看,接受教育最普遍的無過于電視,電視裏頭契機,一切人都喜歡看。看什麼?看殺盜淫妄,看暴力、色情,契機不契理,魔說。所以一定要懂得契機契理,契機是現在衆生他需要什麼,他是什麼樣的程度,他需要什麼。現在衆生根都壞掉,世出世法的根都壞掉了;世法的根是《弟子規》,出世法的根是《十善業道》。

  

  所以我們今天,你真正是明白,真正是覺悟,真正是出離,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了,現在要不要去?有把握你就不要去。爲什麼?你現在這個身體還健康,還有法緣,還有許許多多衆生需要你幫助,那你就要做犧牲奉獻,好好的去幫助別人。什麼時候走?這一切衆生不聽你的,不喜歡你的示現說法,你可以走了;他還很歡迎你,還願意接受你,你就沒有理由走。這是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基本的態度,我們要懂。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的成就有沒有先後?大乘教我們讀得多了,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沒有空間就沒有遠近,那才叫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說這個境界叫不思議解脫境界,最後一品所講的,那是一真法界,那是華藏世界,那是極樂世界,特別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就曉得,極樂世界是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不必著急,我們在此地有時間觀念,到極樂世界沒有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的《鈔》。「釋曰,四鏡之名者,一空鏡,謂離一切外物之體」,所以空鏡的意思,就是哲學裏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體是什麼?本體就是空。到最近科學家才證明,這一切物質的現象,森羅萬象,物質現象在哪裏?無中生有;鍾茂森博士給你們做的報告,最近這些科學家的發現,確實無中生有。「生有」就是生的現象,可是這個現象是剎那生滅,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初學《楞嚴》,讀這兩句話很難理解,經過科學這麼一說,我們對這兩句話的意思漸漸能體會到一些。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講一個生滅,生滅的時間太短了,短到什麼程度?幾乎短到生滅同時,所以佛法又說「一切法不生不滅」。要是真的不生不滅,你說不生不滅,變廢話;事上真的是有生滅,但是在感覺上你決定不能夠覺察,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無法覺察得到這個生滅的真相。我們常常舉《仁王經》的例子,《仁王經》上講一剎那九百生滅,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

  

  我跟諸位報告,常常用光速來做比喻,這是諸位同學都知道的,都能夠肯定的。這麼多年,這是科學技術的探測,光的速度一秒鍾叁十萬公裏,這是大家都承認的、都知道的。用光的速度,一秒鍾叁十萬公裏,那麼一公裏,光的速度走一公裏豈不是叁十萬分之一秒?一公裏距離還很長,一千公尺;光走一公尺?走一公分?走一公厘?真的是億萬分之一秒。在億萬分之一秒看光,光不動,有沒有不動?它還是動的,你已經看不出來,在這種狀況之下叫不生不滅,生滅即是不生滅。從這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