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叁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七叁卷)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寶首菩薩偈頌第二首,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的注解。

  

  前面講到空鏡、不空鏡、淨鏡,接著就是「受用鏡,置之高臺,須者受用」。這是比喻,好象這個鏡子放在高臺上,什麼人受用?我們知道法身菩薩則得受用,那確實是高,高出十法界。接著他說「四中前二自性淨」,這是一切衆生本來具足的自性清淨心,心淨境界當然就清淨,所以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後二離垢淨」,這就是修行的功夫。自性淨是平等的,佛菩薩證得了自性淨,離一切垢穢,可是六道凡夫正是墮落在染汙當中,現在我們怎樣要把這些染汙舍離,離垢;離垢之後自性清淨完全顯露出來,這就是法身菩薩。粗的染汙離開就出叁界,超越叁界六道,細的染汙除掉之後,這才出十法界,才真正證得自性清淨,身心清淨,境界清淨。

  

  諸佛如來自性淨跟我們現在五濁惡世,是一還是二?這個我們要知道,諸佛的淨土在哪裏?諸位同學,你們常常參加「叁時系念」,中峰禅師在開示裏頭說「此方即極樂,極樂即此方」,這是一還是二?古人又所謂「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些話我們聽了之後,感覺非常模糊,非常的矛盾,不懂他說的是什麼意思。這是事實真相,法身菩薩心清淨,還是一句老話,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你現在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現前這個世界是極樂世界,所以極樂即此方,此方即極樂,爲什麼?自性淨。

  

  我們今天在娑婆五濁惡世,濁惡的程度愈來愈嚴重,科學家曾經告訴我們,這個話大概總是在十年之前,提出警告,這個地球被嚴重染汙。地球上的生態失去平衡,如果不能夠有效的改善,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科學家提出警告,說明什麼?環境的染汙。所以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的政府、人民都有環保意識,現在知道環境保護非常重要。環保在二、叁十年之前沒聽說過,最近二、叁十年才聽說有環保,而且環保是一年比一年宣傳擴大,宣傳的普遍,說明這個事情非常嚴重。

  

  我們學佛的人確實比別人想得要深,想得要遠,我們不但意識到環境染汙,我們同時認識到精神的染汙,這是隨順世間的說法,在佛法裏面講,心地染汙。我們明了,如果不把心地染汙這個問題化解,環境的染汙不可能會有效的解決。科學家講要有效的改善,我們看不可能,有效的改善根本不可能,爲什麼?佛在經上說境隨心轉,也就是說,要想改善物質環境的效果,一定要從如何改善精神染汙,如何改善心理染汙,要從這裏下手,否則的話,確實沒有辦法收到效果。一個人改善,一個人得利益;一家改善,你一家得利益;社會大衆統統都改善,都知道改善,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中峰大師講的,極樂即此方,此方就是極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于是我們就明了,爲什麼諸佛的剎土稱爲淨土?我們居住這個世間,佛菩薩稱爲穢土,染汙,嚴重染汙;濁惡,濁就是染汙,惡是造作惡業。我們想想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所說的,十善反過來就是十惡。諸位想想看,現在這個世間,殺、盜、淫、妄語、兩舌、绮語、惡口、貪、瞋、癡,哪個人不造?先問問自己有沒有造?再觀察周邊環境,這一切衆生他們有沒有在造?都在造!造業只有輕重、大小之不同,哪個不造?我們再看看這個社會趨勢,造作十惡業是愈來愈嚴重,一年比一年嚴重,沒有看到緩和。十惡業再繼續造下去,一定有一天惡貫滿盈,那個社會是什麼現象?豈不就是宗教裏頭所講的世界末日嗎?很可怕。

  

  所以,改善地球物質環境,是要從我們心地裏面改起,才能産生效果。現在我們對于外面環境隨著人心意念在變化這個說法,我們是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我們從江本博士的試驗,肯定佛經裏面所講的,宇宙是有機的,也就是說宇宙是活的,隨著人的意念千變萬化。所以佛講,有別業、有共業,別業是自己的意念,共業是大家的意念。到底我們個人的意念還是跟著共業轉?還是共業跟著我們轉?這就要看哪個意念強。

  

  現在這個世間確實十惡的意念強,我們有沒有受到十惡意念的影響?這個事情不能不認真反省。我們對于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有沒有貪瞋癡的意念?我們有沒有殺盜淫的行爲?有沒有四種口過?如果要有,怎麼辦?有,前途是一片黑暗,叁途地獄我們怕不怕?江老師的地獄變相圖多看看!我們這個地方想辦法找個場地,把這個圖挂出來。一比一太大了,我們采取二比一,二比一大概是二十幾米不到叁十米這個長度。常常看!地獄變相圖現在已經做成光碟,我覺得這個光碟我們每天至少要播放一個小時,用我們的閉路電視。爲什麼天天要看?提醒自己,你要不要到這兒去?你不想去,你不敢去,你就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惡言,不能有邪行;你的惡念、惡言、邪行不斷,果報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要用這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是教育的手段。

  

  十法界依正莊嚴確實有,怎麼有?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執著、分別、妄想,境界是隨著念頭在變。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試驗,道場裏面不妨用飲食做試驗,一鍋蒸的饅頭拿兩個出來,放在門口,一邊放一個,一邊你們標示著:每個人從這個地方經過都贊美它,「我很愛你,我很歡喜你」;另外一個,相反的,「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每個人經過門口都對它這樣說,你看過叁、五天,這兩個饅頭變成什麼樣子。或者用水果,同樣的品種,我們這裏水果樹有,一棵樹上長的摘下來,你拿兩個用這種試驗。這個試驗證明所有一切物質環境會受我們意念的影響,我們的善心,它的回報非常之美好,我們的惡念,它的回報非常醜陋;美好就是極樂世界,醜陋就是五濁惡世。只要我們有一個星期的耐心,你細心去觀察,明白了。

  

  然後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沒有好醜,人事環境也沒有好醜。好醜從哪裏生?好醜是從自己心裏生的,所以古人講「行之不得,反求諸己」,有道理!這是聖人經驗之談。世間有沒有惡人?沒有惡人。我們看到那個人作惡多端,他怎麼不是惡人?他的本性不惡,本性是善的。他那個惡是什麼?他那個惡是明顯被汙染,被十惡、叁毒汙染,現在人講中毒,他不是個正常人,像吸毒的人上瘾,中毒了。我們要怎樣去幫助他?幫助他解毒,幫助他戒毒,這些人就有愛心。

  

  圖文巴市政府爲青少年建了一個戒毒中心,我們還義務幫助它,幫助他們戒毒。幫助戒毒,就是要幫助他覺悟,幫助他轉惡爲善,幫助他轉迷爲悟。你看佛怎麼樣幫助他?教!怎麼個教法?以身作則,所以頭一個要把自己教好,你才能夠影響別人,叫惡人看到你都不起惡念,你就有能力教化他;惡人看到你會起惡念,你功夫還不夠,你還得反求諸己。惡人見到你不起惡念,惡人見到你對你有敬畏之心,尊敬你,也怕你,其實你非常慈悲,非常仁慈。他爲什麼怕你?他因爲自己作惡多端,看到你這個樣子良心發現,他自己身心不安。良心發現才生敬畏之心,就說明他的本性本善,在中國一般人講,這個人良心發現,他還有良心,自性淨。

  

  所以我們今天要做的功夫是「離垢淨」。染汙不是一下就能斷掉的,一下斷掉那是佛法裏面所講的上上根人,我們不是那個根器。因此,我們對這種人敬仰、贊歎,學不得,沒有辦法學到的。佛說衆生有上、中、下叁等根機,我們自己曉得我們是什麼根機,實在的講,我們是中下根機。中下根機能不能成就?能!依什麼方法?依戒定慧叁學,就像爬樓梯,一步一步往上爬。從哪裏下手?一定要從戒學下手,所以淨業叁福是最好的修行指導最高的原則。你看佛教我們,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下手,到「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個階段圓滿,十善統統能落實,這才能夠學佛,學佛的條件不簡單!

  

  沒有具足十善,你學佛是在佛門外學,沒進門。好象佛教是個學校,這是小學一年級的講堂,你沒進去,你在院子裏頭,在校園、在院子裏頭。距離遠的,連講堂都沒看見;距離近的,看到講堂,不知道講堂裏面在幹什麼。你們想想我們學佛是不是這個樣子?什麼時候你能夠進講堂?你具足了十善就進講堂。進講堂學什麼?叁皈、五戒、儀規,「具足衆戒,不犯威儀」,這是什麼?學佛的形象。「叁皈依」,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佛法的總綱領,就是佛教化一切衆生修行證果的總綱領,學這個。「戒律」跟「威儀」都是形象,形象以什麼爲標准?以釋迦牟尼佛做標准,我們要學佛的樣子,這個教學法妙極了!

  

  所以,佛教的小學,綱領先確定,這個一定要知道,就是覺正淨,反面是迷邪染,我們要離迷邪染,要恢複自己自性覺正淨,把總綱領給我們提出來。正如同儒家教小學,教小朋友,你看《叁字經》頭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把你一生所修學的一語道破,你這一生這是你的方向,這是你的目標;我們學佛就是覺正淨。從哪裏起?從形象起,我們看佛就像小孩看大人。小孩沒有知識,生下來幾個月,還不會說話,他會看,他會聽,他已經在開始學了。跟誰學?當然他跟父母的時間最長,特別是跟母親,沒有離開母親的懷抱,母親一舉一動,一言一笑,統統影響他。

  

  

  所以《弟子規》,我們一定要曉得那是什麼東西?那是父母教兒女的,還不會說話,還不會走路,就要開始教。所以《弟子規》是父母要做,做給兒女看,讓兒女以他爲榜樣在學習,真的他在學習。所以父母在兒女面前不可以隨便,不可以放逸,要很謹慎,爲什麼?教你的底下一代。凡是有一切不善的,都不能讓他看到,都不能讓他聽到;到他會走路、會說話的時候,他所做的如果不如法就要糾正他。這就是什麼?先學模樣。你看淨業叁福第二福就是學佛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