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釋迦譜》,唐朝時候人編寫的,根據經典記載裏頭寫成釋迦牟尼佛傳,這收在《大藏經》裏頭。我最初學佛跟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就叫我看這個,當年在臺灣這兩本書買不到,《藏經》裏面有,我們查《大藏經》查到了,把它抄出來。
我學佛的時候抄過經,沒書!現在人真是福報太大了,自己家裏頭都可以收藏一套《大藏經》,這在從前是不可思議的,沒有人敢想象的。現在輕而易舉可以收藏一部《大藏經》,可以收藏《四庫全書》。尤其現在的《藏經》、《四庫全書》已經變成了光碟,上一次有人送我一套《大正藏》,好象只十幾個光碟,聽說《四庫全書》也有,都做成光碟,非常方便。這是科技帶給我們的,我們要善于利用。
不過在我想象當中,我們讀書還是書本好,爲什麼?這些光碟要在螢光幕上看,我覺得這很傷眼睛,而且有電磁波的輻射。短時間沒有關系,你說一天不超過一、二個小時,大概還可以。如果是長時間在螢光幕面前,在這個電磁波面前,我覺得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肯定是有妨害,這不能不知道。但是有這些東西可以收藏,方便,我們想要哪一部經,可以把這一部經把它印出來,用印表機把它印出來,印出來我們讀文字。這個紙張文字還是有很多的好處,爲什麼?重要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它用紅筆、顔色筆標示出來;我們自己有心得,或者有感想,可以寫在這個旁邊,這沒有問題,這不是原本的經本。原本經本我們要愛惜,要流傳給後世,不能夠隨便在上面寫字,這是對經典的尊重,對別人的尊重。我們在電腦上自己印出來,這自己可以隨便寫字,這沒有關系,這是給自己用的不是給別人用的。
念念要想到別人,不能單顧自己,古人都能想到。所以我們現在收藏一些線裝書,都是一、二百年以前的,你看書本幹幹淨淨,從前人讀過,保存得這麼好,對得起後人。我們今天讀了之後也要曉得,我們要對得起後來的人。現在我們在研究,我們跟大家在一塊討論,勢必要在經書裏面劃段落、做記號,或者還要寫一些東西進去,這怎麼辦?沒有關系,我們做影印本。現在影印很方便,我們把原書影印下來,用影印的本子我們來用;原本還要好好的保存留給後人,這就對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常常爲別人著想,不要爲自己想。我們收藏這些東西是爲後人的,不是爲自己的,這就對了。如果收藏爲自己的,這就吝法,將這些法寶據爲己有,果報是愚癡,你障礙別人的法身慧命,這個罪過很大。
我們要曉得,障礙別人的法身慧命比害人身命罪還重。害人身命,實在講無所謂,道教說得最多、最詳細。你看江逸子居士的「地獄變相圖」,根據道教《玉曆寶鈔》,參考一些東西畫出來的,講這些業因果報。佛法也有,但是我們都疏忽了,因爲他這一幅畫引起我們查《大藏經》。果然不負所望,查出有二十多種經論對于業因果報講得比道教還詳細。現在我們把它節錄出來印成一冊,佛經裏面講的業因果報。所以這些事情不能把它看作迷信。
「迷信」這兩個字早年我講得很多,我記得李老師編的《佛學概要十四講》,我至少講過十幾遍。其中有一篇就講到迷信的問題,什麼叫迷信?我們對于事實真相一無所知。譬如像鬼神這些事情,我們對它事實真相不知道。人家說有,我們跟著說有,這是迷信;人家說沒有,我們跟著說沒有,你想想看是不是迷信?也是迷信。一個迷信它有,一個迷信它沒有,究竟它是有沒有?不知道,這叫迷信。怎樣叫不迷信?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搞清楚它確實是有,我相信它有,這不迷信。它確實有,我並沒有搞清楚,我信它沒有,這是迷信。諸位想想對不對?總要搞清楚。
所以佛法的高明處,佛法令我們佩服的地方,並不是釋迦牟尼佛說有就是有,釋迦牟尼佛說沒有就是沒有,不是,佛不是這樣教人;佛要是這樣教人的話,不值得我們佩服他。佛說了之後,最重要要我們自己去親證,這一招高,所以佛的教學是信解行證,這怎麼會迷信?最後你證明。譬如說佛講的十法界,你要證明;佛講的六道,你要去證;佛教給你的方法,你依照這方法去做,你就能夠證明。佛教我們用什麼方法?方法的總的指導原則不外乎戒定慧。什麼叫戒?遵守釋迦牟尼佛教導你的方法,你去做,對這個方法不能懷疑。所以說對老師不懷疑,對教誨的理論不懷疑,對教導我們的方法不懷疑,依教奉行。這個奉行的結果是什麼?奉行的結果是得定。
所以諸位要曉得,特別是大乘佛法,實在講小乘也不例外,教什麼?就是教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之後,佛所講的這些事實真相你全都證實了。譬如說佛講六道,六道你真看到了,一點都不假,定中見到的。小乘人他那個定功淺是小定,必須要入定才看到,出定他就看不到;大乘菩薩修的是大定,大定要不要入定?不要,爲什麼?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所以他不管什麼時候他想見,這境界就現前,不但六道現前,十法界也現前,他方一切諸佛境界也都現前。如《華嚴經》上所說,佛是教你去證,不是叫你盲目的接受,那是錯誤的。
我們今天沒有得到定,沒有得到定,我爲什麼相信他?我們從比量上信受奉行。比量是什麼?推理,他講得有道理。理必定有事,理跟事是有連帶關系的,就像因果一樣,有因一定有果,有果一定有因。沒有一個果報說沒有因的,沒這個道理;沒有說一個因它後頭沒結果的,也沒這個道理。所以這一般講是解悟不是證悟。解悟得的受用很淺,證悟那得的受用就大,所以一定要證果。我們今天自己業障太重,這是近代一些大德,像倓虛、圓瑛法師這些大德常常講,在現前這個時代裏頭,學教沒有大開圓解的,參禅沒有明心見性的,學密沒有叁密相應的,所以到最後給我們說出唯有念佛帶業往生,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親證了。佛給你講的這個淨土經論,你都證明這一條路能走通。
我們看看在這麼多年當中,走這條路子成功的人還真不少。像我們上一點鍾跟諸位講的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長陳光別往生,這個事情距離我們很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學佛多少年?可以說學佛幾十年,但是幾十年都是迷信,自己福報大,他是銀行家,寺廟裏頭只有燒香拜佛,做法會去拈香而已,沒有聽說過講經,自己也沒有去讀經。而是到晚年生病了,在家裏面躺在病床上,沒事,這樣子生病兩年。因爲我們在居士林講經,他聽了也很歡喜(他從來沒有到現場聽過經),把我們講經的錄相帶拿回家,把電視機就放在他床鋪的前面,他躺在那裏,睜開眼睛就看到電視,每天聽講經八個小時,聽了兩年明白了。所以除了聽經就念阿彌陀佛,兩年他真的成功了。
有一天他跟李木源居士說,他要走了。李居士告訴他:你現在不能走,居士林要靠你維持,你要不在的話,人事不能安定。他想一想也就答應了,好,就再過兩年!這兩年當中把居士林的人事安排好了,到第四年,這就是又聽了兩年的經,又念了兩年的佛。我聽他家人告訴我,老居士有一天在一張紙上寫了「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家裏人也不敢問他,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八月初七那一天他往生的,叁個月之前,你看看他把那個日期寫了十幾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叁個月之前知道!這才叫做解脫,這才叫做真正的成就。
這個世間無論什麼樣的事業,我們中國人從前講叁不朽,「立功,立德,立言」,都不是真實的。爲什麼?世界有成住壞空,哪裏是真實?佛在經上講得很明白,這個我們大家聽了都會點頭,「人命無常,國土危脆」,我們中國人講「滄海桑田」。我們這幾天,因爲在推行《弟子規》,所以我偶爾翻翻,翻出一本書來,孔子那個時代的《曆史地圖集》,這是根據考古學裏頭所說的。孔子那個時代我們中國沿海的海岸線跟現在的海岸線不一樣,那個時候的海岸線比我們現在海岸線要縮進去不少,也就是說現在的海岸線比孔子那個時代延伸出去很多,這是我們在這地圖上很清楚看到。那就是什麼?滄海桑田。有些地方,孔子那個時候有陸地,現在沒有了;有些地方,孔子那個時代那是海岸,現在那邊變成陸地。
佛家講世界的成住壞空,現在科學家跟我們講得更詳細,每天你在望遠鏡裏面去觀察,有星球爆炸了,沒有了,也有新的星産生了。這就是佛家講的「成住壞空」,現在科學給我們證明。人命無常,那更不必說了。我離開家鄉的時候十歲,前年回到家鄉去看看,從前住的那個房子完全沒有,現在都是平地,我都不認識了。以前我們上私塾的祠堂,祠堂也沒有了。還有個觀音廟,觀音廟也沒有了,觀音廟的遺址在,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那有個小河,有個小橋,我們小時候常常在那裏玩的,在那小河邊上玩。反正水也不深就是了,走路可以從水裏頭走過去,水很淺,走過去就是小觀音廟,那廟也沒有了。只有那一塊地方我們認得,除那一塊地方,周圍的環境都不認識。因爲從前有一片樹林,現在樹林沒有了。十歲離開,現在一轉眼八十歲了,真的是人命無常!
你只要細心去觀察,確實如佛經上所說,那是正說,那是真話,「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不可得,頭一個從你的身命不可得,佛給我們說「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天一天衰老,一天一天走向墳墓,這是事實,幾個人覺悟到了?人生從出世往哪裏走?往墳墓裏頭走,真叫勇猛精進,一天它都不肯住,它一定要往前走。壽命的長短是自己修的,不是別人給你定的,這個諸位看《了凡四訓》就明了;一般人不懂得這個事實真相,就被命運拘束了。完全通達明了,知道壽命是過去生中無畏布施得的果報,這一生當中我們努力認真修無畏布施,你的壽命可以延長。本來你是一個多災、多難、多病的,是個不健康的,修無畏布施可以得到健康的身體,健康長壽。
世間人都希望健康…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六九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