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長壽,都希望自己有聰明,都希望自己有財富,他不肯修因。不但不修因,而且所造的業完全與這個因相違背,大錯特錯!他的果報?財富折掉了,折福,爲什麼?心行不善。聰明智慧也偏向于邪知邪見,起心動念自私自利,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不知道行善,不知道積德,造作一些惡業把自己的壽命也折了。這都是沒有善知識教導,所以教育非常重要。
今天在全世界來說,懂得教育的是我們中國的老祖宗。你看製造的這個文字,文字是智慧的符號,讓我們看到這個文字就覺悟。老祖宗教導我們的與性德完全相應,中國的祖先四、五千年之前就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大家都一樣,這一點我們要肯定,肯定你才能愛人,你才能敬人。人性本善,跟佛法裏面講的「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這是大乘教上常說;《華嚴》、《圓覺》說得更妙,「一切衆生本來成佛」。你看看經上所說的「本來成佛」,那就是儒家所講的本善,一切衆生本質是善的,不善呢?不善老實講變質了。教育無非是把那個變質回歸到本質。就是你現在有很多習性,煩惱習氣不善,教你從煩惱習氣那裏回過頭來,回歸到本善,這是教育。
這個回歸,迷得太久了,回歸也不容易,從哪裏回歸?從親情,「父子有親」,從親愛這一點啓發,從這一點上下功夫,把那個本善引導出來,把本善再開發出來。這在世界上許許多多的這些宗教家、哲學家、教育家,沒有中國人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能夠跟中國老祖宗相比美的那只有佛法,釋迦牟尼佛也講得非常透徹、非常清楚。佛法講慈悲,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中國的教育內涵就是五倫,五倫是大道,五常、八德是與道相應的德行,我們合起來稱爲道德。道,離我們不遠,就是日常生活,你每天穿衣吃飯,你每天日常的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你離不開五倫。你明白了,你覺悟了,你都能夠隨順了,隨順就是德,德就是行道。
一個人如果能夠行道,他這一生當中無往而不利;他能夠行道,無論現前是貧富貴賤都不障礙,爲什麼?已經可以不爲外面境界所轉,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你不被境界轉,你能轉境界。能轉境界,那就是夫子講的不亦悅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是什麼?轉境界了。轉境界,我們舉幾個例子,在今天的社會最常見的逆境、惡緣,我們遇到了,遇到一些嫉妒、障礙、毀謗、侮辱、陷害,遇到這些事情怎麼辦?學而時習之。學什麼?學菩薩、學佛、學聖賢。聖賢人在這種環境他是怎麼處理,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教我們學忍辱波羅蜜;聖賢人都教我們學忍讓、謙讓、禮讓。佛說得更妙,這些逆境惡緣,我們在這裏頭不生瞋恚,決定沒有報複的念頭,消業障。
爲什麼會碰到這些事情?碰到這麼多人?過去生中我對不起他,我一定是以不善的心行對他,今天碰到了,他以不善的心行對我,叫一報還一報,好事情。他這個報複來了,我沒有瞋恚心,沒有報複的心,我接受,那這個帳就了了,這一筆帳就消了,這個業就消了。消業是好事情,業障消了,你的智慧才增長,福慧都增長。所以我們對逆境、對惡緣(惡緣對惡人),我們用什麼心態?感恩的心態。感恩,我們業障消了;感恩,我們的德行增長了,它就像來考試一樣,看看你能不能忍,看看你還會不會生氣,果然能忍、果然能讓,這證明我們修養功夫提升了一層。如果沒有學佛,沒有學聖賢的教誨,我們遇到這個境界決定不會忍讓,決定要爭、決定要鬥,鬥爭。鬥爭是彼此都傷害,沒有好處;我們懂得忍讓,是彼此都有好處。如果對方他在他一生當中,如果他要稍稍冷靜去想想,他平常對待別人,別人一定是報複他,一定是不能接受,我相信他常常會遇到這些事情。碰到我們的時候,我們這樣是一切都忍讓,大概他在一生當中才遇到過這麼一次。他也會想想,我們爲什麼讓他?爲什麼不爭?命裏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裏沒有的,爭也爭不來。他要我的財物,我統統給他,如果是欠他的(過去生中欠他的),我還掉了,歡歡喜喜;如果不欠他的,那我布施,布施後面福報更大,就是愈施愈多。他要爲什麼不給他?要什麼都給他,好事,沒有壞事;好人,不是壞人!這個境界你懂不懂?
佛眼睛裏面一切衆生都是未來佛,沒有凡夫,沒有惡人;菩薩心目當中,一切衆生都是菩薩。所以有人問什麼時候我們會成佛,我就告訴他:什麼時候你看一切衆生都是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你還要看這個不如意,那個不高興,那你是凡夫,你修行沒功夫;修行有功夫的人是境界轉過來了,你怎麼還沒轉?轉惡爲善(轉惡人爲善人),轉迷爲悟,轉凡爲聖,從哪裏轉?從自己本身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求諸己重要,統統在自己內心。佛是這麼講的,孔子也是這樣講的,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他是集古聖先賢之大成;換句話說,孔子所說的就是古聖先王所講的。要求自己!
別人都沒有過,過都在自己一身,這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就像湯所說的「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我們聽到這一句話,湯王是什麼人?要在我們佛法說,菩薩再來的,要不是菩薩,這句話說不出來。所以真正學佛功夫到達一定的程度,確確實實是這樣,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都沒有過失,都是究竟圓滿;一切過失都是我自己的邪知、邪見、邪行所變現的。我只要把自己的知見轉過來,行爲轉過來,念頭轉過來,這個世界是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華藏,這個世界決定沒有一絲毫欠缺,是圓滿的,這個道理在大乘經裏頭。你要從外面轉,那就錯了,你從內心轉完全正確,而且效果非常的顯著。今天講到這首偈,我自己是感觸非常之深,所以我們多講了兩個鍾點,現在時間到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六九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