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字。所以我們今天真的是找到了,不在這上面紮根,無論世出世法都不能成就。你要不從這上真正紮根下去,你說你修學哪個法門會有成就,我不敢相信。爲什麼?這是「淨業叁福」的第一條。
淨業叁福叁條好象叁層樓一樣,你沒有第一層,哪來第二層?沒有第二層,哪來第叁層?這叁條,第一條人天福報,第二條是二乘福報,第叁條是大乘福報。你頭一條沒有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你才曉得我爲什麼這麼重視,爲什麼全心全力在提倡、在勸導。我曾經說,我們的修學就像植物這些樹木花草一樣,《弟子規》是根。這樹木花草要沒有根,那都是死的,花瓶裏面插的花它能活多久?兩天、叁天就雕謝了,我們就當垃圾丟棄了,它是死的,它不是活的。我們沒有《弟子規》,無論修學什麼也都是死的,不是活的,無論你怎麼用功、你怎麼努力,不能成就。你要想真正有成就,念佛要想能往生,還是要靠《弟子規》。你能統統做到了,你是善人。《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有善根,你有福了。經上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真的是善男子、善女人。
《弟子規》做到了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人天善,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如果二乘善,從這個基礎上再提升,提升什麼?「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你提升到這一層,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方便有余土。如果再升一級,那你就第叁條要做到,第叁條頭一個「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化他,像釋迦牟尼佛一生最歡喜的事情是教化衆生,爲人演說,這是無比的快樂。物質生活缺乏沒有關系,只要能過得去,叁衣一缽夠了,一點麻煩都沒有。萬緣放得下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就是得大安樂,這是世間人很難參得透的,佛菩薩給我們示現。
我們今天所以不能夠契入佛菩薩的境界,就是我們對于這個放不下。你們想想對不對?我們心裏頭牽腸挂肚東西多少,衣食住行都放不下。世尊給我們示現的,全放下了,他的衣多少?叁件,叫叁衣。諸位要知道,世尊出現是在北印度,是熱帶,像現在我們要是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一帶,叁衣夠了。因爲它沒有四季,它只有一個夏季,只有一季,所以叁衣就夠了。他不需要冬天的衣服,不需要加衣,不需要;一缽,一天吃一餐夠了,沒有妄想、沒有雜念。老師跟學生、學生跟學生,每天吃飽了,在一起都是在研究談論什麼?諸法實相。你要問什麼是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他的弟子們所討論的,現在流傳給後世就是這些經典。我們現在把它編集在一起稱爲《大藏經》,《大藏經》的內容就說這個,你說這多快樂。豈不就是落實了孔老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講的這叁句,在佛法裏頭圓圓滿滿百分之百的落實了,做得真徹底,比顔回還要徹底。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認識佛法。
佛法,我學佛到今天五十多年,我二十六歲學佛,五十四年。我在學佛的時候就說了,「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我學佛是方東美先生教導我的,肯定佛法是現在講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肯定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的義務工作者,他是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所作所爲跟中國孔子完全一樣。孔子是真正修學成就之後,真的是想求個一官半職,他非常羨慕周公,他也想做周公第二,結果沒有人敢用他。周遊列國沒有一個國家用他,所以回到家鄉教學。回到家鄉,我們在經書裏面看到的,他已經六十八歲了,夫子七十叁歲過世的,教學五年。
釋迦牟尼佛叁十歲通達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就開始教學,他是七十九歲過世的,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是從事于這種教育工作四十九年,最長的,成就人也最多。你看常隨弟子,就是跟著他的、不離開他的,經上常講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弟子。夫子教學五年,你看看全世界,這些宗教的創始人。所以我跟宗教接觸,我心目當中所有宗教都是社會教育,我是這麼一個看法。境隨心轉,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因此,我們對它的理解、感受就不相同。你看耶稣當年在世教學叁年,他是被人釘十字架死的,穆罕默德好象教學二十七年,都是從事于社會教育工作。可是專爲教學,那就是釋迦牟尼佛,那真是第一個人;其次,中國孔老夫子在晚年是專心教學。
這不但給中國從事教育工作者一個最好的典型,實在也是全世界,今天遇到災難了,多少人在尋求怎樣化解沖突,怎樣來恢複這個世界的安定和平。實實在在說那就是湯恩比講的,除了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沒有第二個辦法。那孔孟學說是什麼?你要找這些教授、專家,他會跟你講一大堆,到最後你無所適從,佛法亦複如是。講的是什麼?枝葉花果,美不勝收,你沒有辦法落實。所以我今天告訴諸位,我們不講枝葉花果,不講這個,我們講根,儒佛的根,我們要從根學起,有下手之處。儒的根是《弟子規》,佛的根是《十善業道》。所以湯恩比講的,孔孟學說就是《弟子規》,大乘佛法就是《十善業道》。只要把這個根抓到了,今天世界上所需要的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平,真的會做到。
這一次我們《弟子規》這個講座四十個小時,諸位同學都聽了,你們都參與了,你們想想這個東西能不能化解沖突?人人都修學,沖突沒有了,自然沒有了,還要用什麼手段化解!只要你明白這個道理,只要你懂得做人,哪有沖突?安定和平本來就是。所以《弟子規》、《十善業道》救世間,這是我們現前這個社會迫切需要的。至于經上所講的,這就是講我們的行業,我們要善不要惡業,我們要清淨不要染汙。那我們果報就殊勝,從亂世回歸到治世。『作者無所有,諸佛之所說』。這是大乘的枝葉花果,宗門常講向上一著。我們現在是從最低層地方來下手,向上自自然然它會茁壯,它會開花,它會結果。
我們再看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頭引用《大智度論》第二卷裏面有兩句話,「智論第二」,《大智度論》一百卷,第二卷裏面說「有業亦有果,無作業果者,此第一甚深,是諸佛所說」。什麼叫無作業果者?跟你說真話,自性裏面,就是真心裏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真心,這我們講得很多,所有一切現象唯心所現,「唯心所現」裏面沒有作者也沒有所作,這是一個自然現象。但是「唯識所變」就有作者,那就是『隨其所行業』,隨其所行業是唯識所變。『如是果報生』,這個果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所以《智度論》上講「有業亦有果」,唯識所變;「無作業果者」,唯心所現,這是很深很深的道理。我們今天所學的、所期望的,是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叫做開悟。你能把開悟的完全落實,落實是什麼?把你的煩惱習氣統統放下,統統舍盡,那你就入了,悟入。悟而不能入,你所得的利益不大;悟而能入,那就是我們一般講,你成佛、成菩薩,那個功德就無量無邊。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六八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