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楚。我們肉眼看不出紫外光,可是紫外光在夜晚看,跟在有陽光之下沒有兩樣,這是舉兩個例子。宇宙之間的光波不知道有多麼複雜,我們今天科學所知道的很有限。所以,突破幾種光波,我們的視野馬上就變了。如果所有光波都沒有障礙,那也許就是佛法裏面所說的,諸法實相,你就都見到了。
你所見到的是屬于種種,種種緣生,種種無自性,依他起生的,凡是依他起都沒有自性。所以這個地方說得很好,爲什麼會依他起?「由遍計故,能起依他」,這個話我們要留意。依他起是由遍計所執而生的,這就是佛在大乘教裏頭常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遍計所執。我們先要把這個名相意思要搞清楚,遍是普遍,沒有範圍,沒有界限的;計就是分別,計度、分別,我們中國人講,計是在計畫,度是在度量,這都是分別。計是什麼?你心裏在想,度是在衡量,隨著你的妄想它就現相了。
江本博士水結晶的實驗,用叁種性來說,那太明顯了。那個水瓶上貼上個「愛」,貼上個「感恩」,貼上個「怨恨」,貼上個「戰爭」,這不都是我們在計度分別嗎?水現的結晶就是依他起,很快它就有了感受,就變現出種種不同的結晶。他這工作做了十年,實驗室裏面每天照幾百張照片,有時候照上千張的照片,十年來從來沒有兩個結晶是完全相同的。這是什麼原因?心想不一樣!縱然想一樁事,想的程度不相同。佛法裏面講初念、中念、後念,同念一樁事情,程度不一樣,念念不相同。這個我們能夠理解,爲什麼念念程度不一樣?因爲這個念是妄念,妄哪有一樣的!佛法裏面雖然講有正念,其實正念還是妄念。爲什麼?離妄念之後才有真的正念,你妄念還沒有斷,哪來的正念!
所謂正念,不過是隨順聖教,隨順聖人的教誨,這叫正念;也就是我們一般講,與道德相應,與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這叫正念。實際上我們妄想分別沒有離開,只要你不離開妄想分別,妄想分別是遍計所執性,它就會現相。如果我們現在用科學的名詞來說,遍計所執就相似于現在所說的能量,依他起就是物質,不過這個說法是比喻,沒有辦法比喻到恰到好處。物質確實是依他起,但是八識五十一心所也是依他起,所以精神這部分,這部分說的是能量,能量也是依他起,它不是物質;心心所不是物質,是依他起。八識五十一心所、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不相應是遍計所執。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佛法對于宇宙之間性相、理事、因果分析得透徹,今天用科學來跟它比較,實在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師在這裏講了一句,「依他無性,即圓成實」,圓是圓滿,成是成就,實是真實,就不是假的。圓成實是什麼?就是文殊菩薩前面所說的「心性是一,雲何種種」,爲什麼會現種種現相?心性是一就是圓成實,種種是依他起,依他無性,無性之性就是圓成實性,圓成實性就是法性,就是真如。說依他起、說遍計執、說圓成實,在這個宇宙、萬有、種種現相之中隨拈一物,叁性圓滿具足。爲什麼?相是依他起,爲什麼會有依他起?因爲遍計所執,才有依他起,依他無性就是圓成實,這才把事事物物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有是幻有,佛法裏頭也稱之爲妙有,有是妙有!性是真空,圓成實性。
稱爲妙有,稱爲幻有,稱爲影像,都是說明當體皆空。不是這個色相消失了,沒有了,不是,當體就在現前,你眼看的、你耳聽的、你所接觸的,畢竟空寂,了不可得。凡夫不曉得事實真相,在這個裏面起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這一生起,第一念控製,第二念占有,從控製、占有裏面起貪心,貪而無厭;控製不住,占有不得,嫉妒、瞋恚就生起來,怨天尤人就生起來,墮在貪瞋癡慢裏頭。跟你講因果,貪瞋癡慢是叁惡道的業因,實在說,本來沒有叁惡道的現相,不但叁惡道沒有,六道、人天也沒有。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裏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輪回,「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明白了,明白了沒有!沒有不是相沒有,相還是有,沒有什麼?知道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人法界如是,天法界亦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亦如是,沒有例外的。
所以你迷,你就有造業、受報;你要是覺,覺,在這個裏面不造業,當然不受報。不造業、不受報爲什麼示現在其中?那就是乘願再來,幫助那些迷惑衆生覺悟。諸佛菩薩應化在六道、應化在九法界,只有這麼一樁事情,這就是「衆生無邊誓願度」,他是來度衆生的;所謂度衆生,是幫助衆生覺悟,幫助衆生明了諸法實相。不明了是過失,明了是覺悟,覺悟是至善,究竟圓滿的善法。所以,諸佛菩薩他們叫示現,我們凡夫叫受報,你到哪一道去投生是受報。受報是你過去造的是這個業,你就得受這個報;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不受報了。
自古以來,中國、外國有不少修行人功夫成就,像念佛人功夫成就,往生自在,想什麼時候走他就什麼時候走。爲什麼他能走他還不走?他能隨時走,就是佛法裏頭所說的「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小乘經裏頭這個句子很多,他修行功夫夠了,他可以走了,走了以後再不來了,再不會搞六道輪回。這個話什麼人說的?多半都是阿羅漢,阿羅漢出了六道輪回;在淨宗法門裏面,念佛功夫成就了,你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什麼樣程度?功夫成片就得自在。功夫成片是個什麼樣子?對于世出世間法真的沒有留戀,徹底放下,自在往生。可不能自殺,今天有個同修告訴我,說臺北有人打電話來。從前在我們圖書館常常來聽經的許秋雄居士,也滿用功的,聽說前幾天跳樓自殺了,錯誤!果然徹底放下,正好求往生!
你看瑩珂法師給我們做出的榜樣,真放下,真沒有留戀了,叁天叁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他壽命還沒到,還有十年,阿彌陀佛講「你還有十年陽壽,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再來接引」,有感必應,我們要有信心,不能懷疑。瑩珂也很了不起,「十年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佛慈悲,你真的要求,他就答應了。阿彌陀佛說,「好,叁天之後我來接引你」。這叁天是示現的,你的功夫成就,往生沒有問題了,讓別人看看,讓別人增長信心,向你學習,所以他不是馬上走。馬上走的話,他這些事情我們都不知道,曆史上就不會記載了,所以叁天之後。他告訴大家,他叁天叁夜不眠不休,不睡覺、不吃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那個真誠懇切就感動了阿彌陀佛。
他很開心,阿彌陀佛見到了,叁天來接引,所以他把房門打開告訴大家,叁天之後他往生。大衆沒人相信,因爲瑩珂法師是個不守清規、不守戒律、破戒的出家人,人家瞧不起他。說是你關了門,房門關了叁天,就說阿彌陀佛再過叁天要來接引你,別人說那是姑妄言之,則姑妄聽之,叁天不太遠,看叁天之後你怎麼辦。叁天之後他真的往生了,大家佩服,明了了。造作罪業,不守清規,真正忏悔、念佛,還是能往生,瑩珂做了個證明!他叁天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晝夜不間斷,那是忏悔法門。正是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叁天叁夜一心稱念,難就難在這一點,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與大勢至菩薩講的念佛的原則完全相應。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滅罪滅得快速,他成功了,真的走了。這是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用在什麼時候?用在急難的時候。你真正遇到大災難了,不要留戀這個世間,也不要想找地方去避難,用不著。這就是念佛人的機緣成熟,我借著這個機會提前往生淨土,瑩珂能做得到,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方法,什麼樣災難來了,你還會害怕嗎?沒這個道理!知道災難來的時候,正好藉這個機緣往生,災難現前正好是增上緣,這是我們學佛、修淨土真實的認知。
當然,在現前你要是真的明白、覺悟了,現在就放下,現在就真幹,隨時可以往生。隨時可以往生,現在我還不走,爲什麼?佛度有緣人,現在這個世間還有不少人跟我有緣,這些有緣人我要全心全力多幫助他,兌現自己的本願,衆生無邊誓願度。這個話不是空話,我們自己要做出榜樣,做出好樣子給他看。
後面大師引用《唯識論》上的話說,「故唯識雲,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圓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這個前性就是遍計所執性,這一首偈說依他起性是由分別緣所生,分別緣就是遍計所執。圓成實在哪裏?只要你離遍計,就是圓成實。就像現在我們看的森羅萬象,這是依他起的,只要你在這上面離分別、離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我常講的四句話,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當下就是圓成實。
「故此與依他,非異非不異」,此就是圓成實,圓成實跟依他起不能說是一,也不能說是二;異是兩樣,不異是一樣,非一非異。爲什麼?你在現前所有一切萬事萬法都是依他起的,你在這個裏面起妄想分別執著,那依他起跟圓成實就遠離,你只看到依他起,你看不到圓成實。離妄想分別執著,圓成實就現前,它就是圓成實;圓成實是法性,就是禅宗裏面講的明心見性。所以在一切萬事萬物上,只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見性。相即是性,性即是相,性相不二!性不礙相,相不礙性。末後這個結結得很好,使我們明了什麼叫做見性。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四四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