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福、六和、六度、四摄,我们做到了多少,这叫学佛。
所以我也常讲,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幸亏时间长,还累积这么一点小功德,对于化他还差得远!这个话怎么说?不能感动不善人回头,这就是化他还差得远,差得远就是自己功夫不够,不能不知道!知道了不能不发愤,不能不努力,还要放下,放下得不够,务必要像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彻底放下。教学有好处,教学相长,我天天教别人放下,同时也是教自己放下。要真干,不能干假的,假的没效果,真的才能产生效果。为什么放不下?就是事实真相不明白,要真的明了事实真相,你想想看你能不能彻底放下?我相信你一定能,为什么?你在一切法当中不可得,你还争什么?所以,控制、占有的念头没有了,你就得大自在,你智慧就开了,你烦恼就断了。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对中下根性的人长时间的示现教学,这是无尽慈悲的流露,你没有这么长时间熏修,你不能够契入。不但契入要长时间,真正明了也要相当长的时间,你才会明了。
佛法教学的原则要记住,戒定慧三学,什么是戒?守规矩就是戒,遵守它的理论方法,这就是戒。方法里面最重要的,佛祖常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现在学习,自己一定要知道,是在初步。要用学校读书来说,说个老实不客气的话,我们在大乘教里头是幼稚园的小班,不是大学!大乘教幼稚园小班学生。所以先要把自己的身分要看清楚,不要搞错了,我们对于佛法毫无根柢,然后才知道我今天要从哪里学起。我今天要扎根,扎根就是修德行,孔老夫子教学四科,第一个是德行。你要知道德行两个字怎么讲法?德是道德,我们起心动念、言语动作都跟道德相应,这叫德行。
我们在讲席里头讲过不少,「道」是大自然运作的法则,这是道,绝不是人为的,不是人制定的,是自然的法则;人能够随顺自然法则,就叫「德」。所以刘老师把《弟子规》翻成英语,我们这边许多当地的朋友看到了,我们每个星期有多元文化的论坛,有温馨晚宴,他们看了之后说了一句话:做人应该要这样。西方人没有接触过这个文化,看到之后,感觉到做人应该要这样。这句话反映什么?道德,道德是天然的,自自然然是这样,不是哪个人规定的,不是人家要求你做的,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现在跟这个相反,我们就做错了,不应该做相反的样子,应该要就这样做法,就对了。
所以德行的根基,具体落实就在这个小册子上,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个字,一千零八十个字。世出世间圣贤之法,都是这个根基,没有这个基础怎么行?现在有同学要发心学,我说好,我告诉他,怎么个学法?先要把《弟子规》的讲解听三百遍,这是什么?这就是戒律。三百遍小有印象,不是说三百遍你真成了,稍稍有点印象。到多少遍,才算标准?标准是中国古人讲的,我们现在不用这个做标准,为什么?好象太难了。古人标准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标准是一千遍,我们现在打折扣了,三折,希望你能够看三百遍。就像早年刚刚入佛门的同学,我教他把《了凡四训》先念三百遍,你再入佛门,不一样!《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学习的目的是深信因果,《弟子规》修学的目的,是真正扎坚实道德的根基。从这个地方入门,从这个地方下手,你要是真正能够精进发愤努力,你在这个世间成就大圣大贤是有希望的,你不是凡人。所以这个事情要个人自己发心,勉强不得,世出世间圣贤没有一个是勉强成就的。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跟我们解释「本无生」,这是讲一切法本无生,「由于法性有其不变随缘义故」,本就是性,末就是相,性不变,相变,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可是再细细一观察,性本无,相也本无,性毕竟空、不可得,相也是毕竟空、不可得。所以,性相是一不是二,性相无碍,性相圆融,这才是诸法实相,你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唯有真正明了你才肯放下,你才肯发心做佛菩萨的弟子,做圣贤人的学生。这就是古人所讲的求学先要立志,学佛先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学佛目的在什么?想作佛;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目的在哪里?想作圣贤,读书志在圣贤,不是在名闻利养。这个收获,用佛法来讲,不可思议,唯证方知。现在时间到了,我们第八首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觉首菩萨偈颂第九首: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妄心分别有。】
清凉在《疏钞》里头告诉我们,这首偈也是答三个问,「答三问者,初答所以者(这个意思我们也都很熟悉),上三句,种种即一心性,亦印前文殊不相知等,下句(是第四句,末后这一句)出因,由妄分别,故有种种,正答前问」,我们先看这一段。前三句,『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这是依他起,在前面第七首,前面两句跟此地两句文字完全相同。前面是讲八识,这个地方也是讲的八识,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地方讲八识是怎么起来的。说明八识是依他起性,也就是说众缘所生,既然是缘生就没有自性,所以『一切空无性』。
无性之性就是真性,就是一心性,一心性是无性,所以法性就是本无,本无就是法性。但是本无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本无不是说本来什么都没有,要这样解释就解错了,佛法最怕的是「依文解义,三世佛怨」,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喊冤枉。法性虽然本无,它随缘能现相,虽现相,这个相是妄相,当体皆空,所以还是可以说本无。诸位同学,我们今天在电视萤光幕上,你看到这个相是不是本无?不是说我们把频道关掉就没有了,就无了,不是!正现的时候,你正在看的时候,你眼看、耳听,本无。现在有跟无是什么关系?有跟无关系是一不是二,这个妙了,这个世间哲学里头没有的。
这说明一个事实,佛法里头是一元的,没有二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为什么?有二、有三就对立。佛法是圆融的,佛法是一体的,不但性是一体,种种还是一体,你要从这个地方认知,这才是真正的看破;看破就是看清楚,看明白了,明了之后,宇宙种种是一体。所以在中国从前,古大德开悟了,大彻大悟。悟后人家就问他:你悟的是什么?他用比喻说:遍法界虚空界是沙门一只眼。这个话什么意思?你听懂没有?沙门一只眼,沙门是自称,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一只眼。这就说明什么?整个宇宙跟我是一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今天讲能量、物质,佛法里面讲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楞严经》上又加了七个,地、水、火、风、空、见、识,称为二十五大类。二十五大类展开就是遍法界虚空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一法不漏,一体!这一体在大乘教里面叫「共同一法身」,这就是法身,整个宇宙、法界就是一个法身。我常常跟诸位做报告,不同的法界,我们讲十法界,就像不同的器官,在我们一个人身体上,眼耳鼻舌身,不同的器官,里面五脏六腑,每个器官就像每个法界。所有器官是一体,我们现在为了说话方便起见,真的说不出来,再说个比喻,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样说法大家好懂,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说就是自己,这个话难懂,他就很会疑惑,怎么就是自己?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我们两个怎么会变成自己?不可能。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妄心分别有』,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所以你不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体。
事相是自己妄心变现的,不是本来有的,就在你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你就能很明显的觉察出来。用什么方法?你看看你每天晚上睡觉,你睡着了,试问问,这个世界还有没有?没有了。如果你随时做试验,我把眼睛闭上,我坐一分钟,这一分钟世界有没有?没有了,眼中的色界没有了;我把耳朵塞住,眼前的音声界没有了。你说外面境界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是永恒存在,那是真的。剎那生灭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这个道理总要搞清楚、搞明白。
这个答有二意,我们接着看清凉大师的《疏》,「上二句,依他起也,次句(就是第三句),圆成实也,后句(就是第四句),遍计性也,由遍计故,能起依他,依他无性,即圆成实」,我们看这段。这一段法相宗里面讲「三性」,这个三性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这是讲三性,到后面会讲到「三无性」,才真正讲到圆满。三性是对初学人说的,为什么?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还没放下,没有放下的时候跟你讲,就是随顺你的常识,随顺你的知见,说出来你能接受;如果现在给你讲三无性你不能接受。正如同前面跟你讲法性,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法身,是一个性,很难接受!讲三性我们就比较容易接受。
第一个是依他起性,「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从哪里来的?因缘生法,大经上佛给我们说无量因缘,少一种就生不起来。《唯识论》里面告诉我们,「眼识九缘生」,实在讲,每个缘里面还有很多因缘,佛所跟我们讲的都是用归纳的方法,归到一类,这个我们要懂得。眼看见外面的色相,里面那些条件我们不谈,我们谈外面的,第一个要明,我们今天讲要有光,没有光就看不见,所以光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可是光里面又非常复杂,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光波度有长有短,不相同。我们现在眼所见的,用的光波,长度是一定的,比我们现在波度长的我们看不见,比这个波度短的我们也看不见。你看看佛法用一个明,明里面就很复杂。如果有这么一天,我们眼根能够见到各种不同波度的光,这个世界就变了,这世界就不是这个样子。这就是什么?科学家所谓突破了空间维次。
譬如现在,科学实验给我们证明,我们的肉眼看不到X光,用仪器能看到;如果我们人人都能看到X光,看到每个人身体都透明,墙壁也透明,墙外面情形你都看得清清楚…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