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九卷▪P3

  ..續本文上一頁所定的,前生誰定的?業力。

  

  我們今天在佛法裏修了這麼多年,超過半個世紀,對于佛法大概是明了了,也覺悟了。不爲自己,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沒有自己的五欲六塵,全心全力爲幫助衆生覺悟。就是佛爲我們所示現的,幫助衆生破迷開悟,幫助衆生離苦得樂,幫助如來正法久住,我們今天做的是這個工作。心地純淨、純善,但是你做得順不順利?不見得順利,毀謗你的人有,侮辱你的人有,障礙你的人有,陷害你的人有。你說爲什麼會遭遇這個事情?佛說得很清楚,閻浮提衆生剛強難化,如果沒有這些事情,佛這句話不就說錯了嗎?佛說得沒錯,決定是正確。

  

  我們自己再回頭想想這些人,障礙我的人、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如果不是我這一生當中得罪他們,跟他們結的怨,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我們在道業這是有了進步,功夫得力了,來了,對我自己來講是來考驗的、來考試的。他們出了些題目,布施,看你能不能通過?你還貪不貪財?你還吝不吝法?來考驗。惡業現前,你還能不能持戒?侮辱現前,你還能不能忍辱?來考試。所以這些人不是壞人,你要真正通達明了,原來找麻煩的全是善知識,全是幫助我向上提升,消我業障的。甚至于陷害,像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仙人一絲毫瞋恚都沒有,菩薩做示範給我們看。最難忍受的,沒有一點瞋恚心,沒有一點報複心,只有感恩的心,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來度你,報你的恩。

  

  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不善的業要消除,怨結要化解!所以,六祖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要不真正通達明了,在逆境裏面你忍不住,你忍不住你還退轉,還是跟人家冤冤相報,來生再世再慢慢再修!我們好不容易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在佛法裏頭真的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不再搞來世,希望在這一生統統報了,什麼樣的苦難我都承受,心地決定不染!

  

  我們現在明了身不可得,剎那生滅不可得,身被人害死了,沒死!它剎那生滅,還有什麼生死?念念不住。不但精神不滅,物質也不滅。所以真正的是遠離顛倒夢想,度一切苦厄,得度了。舍掉這個身體,大幅度向上提升。殺我的人、害我的人,不就是讓我早一天提升嗎?這人是好人,不是壞人!我怎麼可以怨恨他?我要怨恨他,跟他做對頭,我往下墮,來生再報複他,何必幹這個傻事?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彼此雙方都痛苦,那是沒有覺悟。覺悟的人不幹這個事情,多生多劫的帳在這一生統統一筆勾銷,了了,來生入佛境界。再到這個世間來,再到六道、九法界來是乘願再來,不是業力,願力再來,幫助這些苦難衆生。苦難衆生裏頭還是有剛強難化的,久遠劫宿世的因緣,諸佛菩薩無不是歡歡喜喜在承受,爲一切衆生做好的修行榜樣。

  

  我在講席裏頭常常勸勉同學們,有些話是很深,不太容易聽得懂,但是是真話。修行從哪裏學起?從自己內心,我們對一切人對立,對一切事對立,對一切萬物對立,要把這個對立化解掉;他跟我對立,可以,我不跟他對立,從這裏修。對任何一個人,一定肯定人性本善,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我們看到衆生的佛性,我們對他的恭敬心就生起來。看到一只小螞蟻經過,我們會合掌螞蟻菩薩,真的,它有佛性,它本性本善。它爲什麼會墮落變成這個樣子?一時的迷惑。我們加持它,我們祝福它,早一天脫離螞蟻身,得人身、聞佛法、修淨土,帶業往生。

  

  對蚊蟲螞蟻尚且如此,對人還有什麼話說?不能見人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從哪裏來?這經上講得很好,從無明來。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從我癡來,我癡就是對于諸法實相不明了,過從這個地方來。我們自己也遭了這個難,要不是佛法長年的熏修,我們怎麼會懂?我們被煩惱習氣熏修的時間太長太長,真的是無量劫又無量劫,聽個幾年佛法轉不過來!境界現前還是生煩惱、還是造業,人之常情。我們自己從這裏過來的,哪裏不知道!我們希望佛菩薩原諒我們,我就應當原諒一切衆生,不可以把一切衆生的過失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把一切衆生的過失放在口上,那你就造業了。

  

  一定要記住普賢菩薩的教誨,「禮敬諸佛」,一切恭敬;「稱贊如來」,決定沒有毀謗。稱贊如來不用諸佛,諸佛是平等恭敬,稱贊是有條件的,善。人在迷惑顛倒的時候,他的造作有善、有惡,善的贊歎,惡的不提,這是普賢菩薩教我們的。「廣修供養」就是我們今天講互助合作,看到別人有需要,別人有苦難,我們要伸出援手,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就是圓滿功德。自己修行功夫要提升,要靠「忏悔業障」,知過改過。天天反省,知道自己過失,這叫小悟,是覺悟;知道之後,我就要改,改是真修行,就是忏悔。這一天過去,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不知道改過,這一天叫空過了,沒有長進。

  

  菩薩精進就是這個意思,天天會發現自己的過失,天天在改過。初學最好用「功過格」,是很有效的幫助你改過自新的方法,出家人也不例外!蓮池大師就給我們做了模範,你看《蓮池大師全集》裏面有《自知錄》,《自知錄》就是功過格。你們知道袁了凡先生用功過格成功的,蓮池大師也有功過格,每天照功過格反省、檢討。我們雖然沒有用這個,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我們有編了個小冊子,《淨宗同學修行守則》,跟功過格的作用是相通的。在這之前,早年我們在華藏圖書館,我們曾經提倡,每天晚課做完之後誦一部《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不長,原文只有一千叁百多個字。念一遍,認真去思惟、檢點自己這一天,《感應篇》說的善,我們做了多少?《感應篇》說的不善,我們做了多少?用這個來反省,大有好處!

  

  可是我們知道,這麼多年來,提倡盡管提倡,讀誦盡管讀誦,沒有做到,沒有起作用,引起我們再深入的反省、檢討,爲什麼古人用這個東西很有效,現在用這個東西沒效。再往下面細心觀察,我們發現了,我們這一代的人缺少紮根的教育,這個紮根就是中國古人講的「童蒙養正」。所以種種好的方法,古人用起來很有效果,很快就能收到效果,現在我們用了都産生不了效果。童蒙養正裏面,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弟子規》跟《叁字經》,我們沒有認真學習。《弟子規》是德行,行門!道德的教育。從小培養德行,那你要是修這些忏悔法門很容易了,你會很歡喜、會很認真去做。《叁字經》是解門,《叁字經》是中國傳統學術的提要、大綱!我們沒有在這上紮根,一個行門,一個解門,行解相應。

  

  這些東西在古時候,中國古代,都是小孩剛剛會走路、會說話的時候,就教《弟子規》,六、七歲的時候就教《叁字經》,我們沒有在這上紮根。所以雖然在大乘佛法我們有這樣殊勝的緣分,幾十年當中得不到受用,毛病到底在哪裏?我們要不能把它找出來,不能夠發現,不能夠挽救,我們這一生都空過了。所以在這個兩、叁年,我們大力提倡《弟子規》的教學。善根深厚的人他懂得,他知道這個意思;煩惱習氣業障重的人還是不覺悟,還是沒有把這個當作一回事,我們就看得很清楚,他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是個問號。他要真正努力在這裏紮根,我們相信他這一生一定有很可觀的成就。

  

  世出世間的學問、德行都在真幹,學習的綱領早年就提出來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二十個字大家都念得很熟,做到了沒有?爲什麼做不到?你果然做到,方東美先生給我說的話你們就都懂了,「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爲什麼都懂?你得到了,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你不知道,你沒有入這個境界,你光聽到這句空話。所以真做到,起心動念念念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跟「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相應,你才懂得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才會懂。你要做不到,這句話的意思你不懂!學佛學得這麼多年都沒有得到法味,沒有得到法喜充滿。這句話聽是聽了不少遍,聽得很熟,甚至于你自己也會說,利益、好處沒得到,這很可惜。

  

  今天我們講到「何因種種」,這把因說出來了。唯識所變,識是什麼?識是妄想、分別、執著,第七執著,前六識分別;本識受熏,前面七識能熏,把這一切善惡業習氣熏成種子含藏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像倉庫一樣,像檔案室一樣,無始劫所熏習的習種全部在裏面,這種習氣種子也是各各不相知。前面說得很好,種子沒有形相,佛在經上講,我們每個衆生無量劫來的習氣種子,如果它有形相,哪怕形相像微塵一樣,這個習氣有多少?佛說盡虛空也容納不下。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才看到業果相續,世界相續,就像我們看電影,看電影我們曉得,電影的底片,那一盤很長,可以放兩個小時。我們阿賴耶裏面的影片,你就曉得有多長,無量劫都放不完,而且那個速度之快,我們無法想象。一秒鍾幾千萬張、幾萬萬張,一秒鍾,無量劫都放不完。我們相信佛的話是真的,如果它是有形相的話,盡虛空遍法界容納不下。

  

  沒有一個現相是真的,沒有一個現相是停住一下的,沒有,剎那生滅。所以,佛才說出這個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在前面已經說得很多了。真的了解,對于一切現相,不但不執著,也不分別了,心就定了,定生慧。《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般若智慧,智慧生起來,慢慢自然就通達、自然就明了。你看人也好、看事也好、看萬物也好,果上,你知道因,因上,你知道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業果相續,業果循環,業果在轉變,剎那不住,這是事實真相。

  

  覺悟的人、明白的人,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如如不動。如如不動不是像個木頭人,像個木頭人也錯誤了,隨喜功德,你看看多妙。這不就是前面講的嗎?幻有不礙真空,真空不礙幻有。迷的人把幻有當作真有,覺悟的人知道幻有,幻有跟幻有不相妨礙,幻有跟真空不妨礙,真空跟幻有不妨礙,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真解脫!現在這個世界社會問題,你就知道解決方法,不難解決,很容易,從自己內心做起。爲什麼?心轉境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性識轉境界,不是境界轉性識。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九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