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九卷▪P2

  ..续本文上一页」,这就能成就。教理能不能明了没关系,能明了很好,你放得很彻底;不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肯相信,教你放下,你真能放下,也行,也能成功。

  

  所以净宗法门最容易成就两种人,一个是上根的人,一个是下愚。唯上根与下愚不移,他不变。上根人他明白了,知道幻有跟真空,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在森罗万象里面没有分别执着,他心定了!所以成就快。另外一种是下愚,他什么都不懂,可是很老实,听话,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没有怀疑。教你放下,你真放下,老实人得度,老实人可贵!老实人没有怀疑,老实人没有犹豫,教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所看到往生的人,几乎一半以上是老实人,我们决定不能够轻视。凡是修学这个法门,这一生不能成就的,原因在哪里?不老实。所以老实很不容易。对于这些不老实的人怎么办?那就教,教下专门对治这种人,教他们多听多学,从闻法、学习经教当中慢慢觉悟,慢慢的明了,明了之后,你才肯放下。你才知道这是应当要放下,不放下不行,不放下这一生又空过了,不放下不能相应。

  

  再看底下这句,「空与非有无二,为一真空」,非有就是空。空跟非有,空是性体,非有是自性的作用,有而非有,这是《华严》上讲的唯心所现,现而无现。现不现?现!现的相怎么样?现的相是幻有、是妙有,是有而非有。这个非有就是讲的幻有,空、有是一不是二,这是真空。所以真空就是妙有。此地讲个真空,讲个幻有,真空就是幻有,幻有就是真空,是一不是二,理是一,事也是一。

  

  后面又一句说「又幻有与真空无二,为一味法界,即中道义」,大乘法里头,空有两边都不着,这叫中道,菩萨所修的。凡夫着有,不知道空,二乘着空,不知道有;大乘聪明,大乘智慧开了,知道空有是一不是二,两边不着。所以我们也常常说,可以欣赏,可以享受,不能执着,这个话是对初学人说的。真正契入的人应该怎么讲?可以随缘,不起分别、执着,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普贤菩萨在《华严经》里给我们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真正了解事实真相。明白之后,我们要问,我还有没有?这个我是幻我、幻有!幻有跟真空不二,不但我执破了,法执也没有了。

  

  我执破的相是什么?那你就先要晓得,我执是八识里第七末那识,常与四大烦恼常相随,我执破了,四大烦恼没有了。四大烦恼头一个「我痴」,痴是什么?无明,不了解事实真相。凡夫都是,头一个烦恼现象,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我是什么,把这个身当作我。身是个生灭法,我们学《华严》学了这么久,现在有点概念,剎那生灭,念念不住,它真的是个幻相,决定得不到。你想执着这个我的时候,我这个生灭相不知道已经生灭多少次了,你怎么能执着得到?第二就是「我见」,我见就是执着。因为不知道事实真相,误以为森罗万象是真的、这个身是真的,执着身是我。第三个烦恼,傲慢;第四个烦恼,贪爱。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大烦恼常相随。

  

  所以,真正晓得事实真相,你就不再执着了,晓得事实真相就不痴了,我痴就离开了。离开我痴的时候,怎么会执着这个身是我?不再执着。也不会执着我生活所需的是我所,「我所有的」这个念头没有了,我都没有了,哪来的我所有?这才叫真正放下。放下我慢,放下我爱,烦恼里头贪瞋痴慢,我痴,你看有个痴字,我爱就是贪,我慢。瞋虽然没有说,瞋在爱里头,爱就有取,得到你就欢喜,得不到就生瞋恚心,烦恼是这么起来的。迷惑颠倒是根,一旦觉悟,烦恼就离开了,我执破了。破了我执,在小乘是阿罗汉果;在大乘,《华严》讲的十信位,七信位的菩萨我执破了。十信位的菩萨法执破了,这就明心见性。圆教初住菩萨就是法身如来,我们也称他为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一味法界」,一味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再没有分别执着妄想,这叫中道。

  

  所以下面,末后一句做总结,「离相离性」,性也不执着了。「无障无爱,无分别法门」,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分别?所以,起心动念就错了!我常常讲,别人是对的,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是错的,我对了也是错的,这个意思很深。你懂得这段经文,你才知道我说的话的意思。为什么我对了也是错的?我对了,我没有离相,也没有离性,也没有离障,也没有离爱,岂不是错了。为什么?还有分别!真错了,不是假错了,对了也是错的。你看看法身菩萨,一切境界当中不起一个念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那叫真的对了。我们在境界里还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错到底了,谁知道?所以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深。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七首看起: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这首偈答三个问题,「初答何因种种」,这是文殊菩萨问的第一个问题,「心性是一,云何种种」。「此具二意」,这里头两个意思,第一个「以八识熏习而成故」,这句是总说。《华严经》,佛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依正庄严从哪来的?佛说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菩萨在此地就用唯识所变。相,心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识变的,所以八识熏习而成故,这一句是总说。

  

  在偈子里面,偈子是五言偈,四句,每一句含义很深很深。第一句「初句五识」,『眼耳鼻舌身』,五识。第二句『心意诸情根』,「心是本识,集起义故」,心;「意通六七」,第六叫意识,第七叫意根,所以「意」里面就有六识跟七识。「心」是阿赖耶,意思是集起义故,心是集起义。意通六七,这先说一说,「七谓审思量故」,恒审思量,「六谓意之识故,了别义故」,这是先把八个识的定义说出来。前面六个,「眼耳鼻舌身」,它的作用都是了别。眼,眼识对的是色尘,耳识对的是声尘,六根对六尘境界,眼、耳、鼻、舌、身、意对外面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意根是对法,意知法,都是讲了别。这是讲的前六识,了别义,我们一般讲分别,大家好懂。

  

  第七识它最大的作用是执着,「审思量」,唯识上面还加了一个字,「恒审思量」,「恒」是它不中断,不像前面了别有中断。但是第七识它是缘阿赖耶,执着阿赖耶的一分,什么一分?见分,当作是自己,执着阿赖耶的一分见分当作自己的神识,所谓是先来后去作主公,阿赖耶里面的见分;身体是阿赖耶相分里面的一分,从来没有间断过。如果它哪天一间断、一放弃了,我执就没有了;我执破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从我执变现出来的,为什么?有我就有我所,六道是我所!这个东西不能不搞清楚。

  

  阿赖耶是本识,本识在法相唯识宗里面讲,所以法相讲唯识,宇宙之间只有识,识是什么?能变!识是阿赖耶。性是什么?性是阿赖耶的清净的一分。阿赖耶是真妄和合、染净和合,清净的那一分,真的那一分,真的是真性,那是心!跟无明和合,真性跟无明和合称为阿赖耶,所以阿赖耶是真性跟无明和合染的这一分;阿赖耶是真妄和合,染净和合。阿赖耶是整个宇宙万有的本体。前面我们讲幻有,讲真空,真空是阿赖耶净的这一分,清净的这一分;幻有是阿赖耶染污的这一分,多大?遍法界虚空界。

  

  第七识攀缘它、执着它,认为是自己,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灵魂,佛法里面讲的神识。在六道投胎是它,在九法界里面修行证果也是它,造作恶业到三途受苦受难也是它。我们要晓得这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自己,身不是自己。为什么把身当作自己?它执着阿赖耶的相分,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山河大地,整个宇宙里面,佛在《楞严经》里面所说的六根、六尘、七大,七大里头有地、水、火、风,这个四大都是物质,现在人讲物质,在佛法里面称为幻有、妄有、妙有,非有而有,有而非有。《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里头还包括心法,包括八识五十一心所,包括心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所以它是属于幻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错了,当体即空;你说它无也错了,它确实现相。虽然现相,那个相剎那生灭,根本就不存在。生灭的速度太快了,这才是事实真相!

  

  明了之后,那就像佛菩萨,他们是彻底觉悟之后,所谓随缘而不攀缘,应化在其中,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个功德是什么?自行化他,一面教化众生,一面提升自己境界。虽然自己大彻大悟,了解事实真相了,后面还有事情没了,无明没断尽!四十一品无明,你才破一品,后面还有四十品,愈往后去愈难。佛在这个大经里面告诉我们,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一天开始,到把四十一品无明断尽证得究竟佛果,需要多少长的时间?三大阿僧祇劫。你就晓得往后的事情还很多,那就要在九法界里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阎浮提众生难度!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可是你要晓得,愈是难化的地方,成绩愈可观,提升愈快速,这是一定道理。对自己来说,面对着刚强难化的众生,最重要的是忍辱波罗蜜,你在这个境界里头容易成就,一切法得成于忍;如果你不能忍,你就被淘汰掉。所以这个环境里面淘汰得快,提升也快。我们一定要记住忍辱仙人,我们要了解事实真相,头一条要通达因果的理论与事实,你才能真正修忍辱波罗蜜。在这个世间,无论你是凡夫,或者你是菩萨,都应当要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饮一啄是说小事情,每天吃饭、喝水,小事如此,大事就更不必说!你每天遇到的一切人事物、一切境缘,无不是前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九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