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叁卷▪P2

  ..續本文上一頁

  

  我們這個世間選擇好的地方去移民,過好一點的生活,安樂的生活,你都心向往之,都有行動跟著走。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地球上不管移到哪裏,出不了六道輪回。現在有個機會能夠脫離六道輪回,焉能不去嗎?這種機緣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抓住。遇到道場有同修往生,熱心的幫助助念,在道場也好,甚至于有些在醫院、在殡儀館,都好!你的心地清淨,你的心地慈悲,你走到病院,你進到殡儀館,磁場都變了,這是佛法裏講得清楚,境隨心轉。

  

  我們華藏圖書館的同學,以及我們的同修,你有這個經驗。你們想想當年韓館長生病住在醫院,她在醫院往生的。我們常常到醫院去看她,那段時間,我住在景美圖書館,一天至少去看她兩次。那個醫院的磁場祥和,走到裏面生歡喜心,一絲毫恐懼都沒有。館長的病房,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我們圖書館出家同修輪流,兩個人一班,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還有居士也有幾位,在她生病期間,念佛不中斷。病房裏面供養阿彌陀佛的聖像。她往生的時候移靈到圖書館,大殓之後移靈到殡儀館、火葬場,我們都參加。一片祥和,一絲毫那種陰森的感觸沒有。這什麼?念佛人。我們明了,她住院,醫院裏面每個病人都得利益;她在殡儀館、她在火葬場,一切神靈都得叁寶威神加持,所以磁場祥和,絲毫恐懼都沒有。

  

  佛在大經上常講的,境隨心轉,我們要轉境界,不要被境界轉;還被境界轉,我們學佛什麼功夫都沒有。最低限度的功夫,你要能轉境界,也就是不受外面境界影響。外面磁場不好,我們到那裏去,磁場就改變,爲什麼?教中常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誠的慈悲心就起感應。我們身體也是妄法,妄法確實依真而起,我們身體也是因緣所生法,也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你的妄想、恐怖、顛倒統統就消失了,真的像《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離一切苦厄」,都是給你說真話,給你說實話。

  

  覺首菩薩說法的十首偈,十一首,第一首是客氣話,應酬話,真正說法是十首,從第二首到十一首,爲我們說明一切法的實相,跟《般若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我們要是真的明白,覺悟過來,無論在什麼境界裏頭,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是覺悟的,你的心是慈悲的,你不迷。你知道一切法當體皆空,知道一切法相有體無,事有理無,你在一切法裏頭不會起心動念。不生煩惱,也就是你不會生起分別執著,你處理的一定很平和、很安詳、很如法。

  

  再看第二段,「依所依者,謂風不能自動,要依物現動,動無自體可以知物,物不自動,隨風無體,不能知風」,這段是說風,也是不相知。風雖然依物而動,風不知物,物也不知風,「各各不相知」。風從哪裏來的?現代科學給我們說明,風是空氣的流動,就像水一樣的。水,前面的波流出去了,後面波就跟著進來。風亦如此,這個地方的空氣移動了,氣體;如果沒有氣體,我們稱它作真空。真空裏頭有沒有風?真空裏頭沒有風。但是在大宇宙裏面,科學家還告訴我們有宇宙風。我們相信肯定是有的,爲什麼?

  

  星球、星系是以很高的速度在虛空當中旋轉,像太陽,帶著這麼龐大的一個星系,太陽系,九大行星,行星還帶著衛星,非常可能行星裏面還有許多小的衛星,我們還沒發現。這樣一個龐大的星系,在太空當中,自轉、公轉,速度都很大,轉動就有風。風是動相,不動就沒有風,風就是動,動就有風。我們想想看,地球,包著地球是大氣層,大氣現在我們知道有地心吸力,大氣不會跑掉,總是裹在地球的表面。但是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很大,大氣怎麼不受影響?所以就造成氣流,氣流就是風。

  

  現在的飛機可以飛到同溫層,四萬英呎的高空,現在噴射機遠程差不多都是這樣的高度。在這個高度裏面,氣流動得快,但是它速度很均勻,飛機在這個裏面飛行時很安穩、很正常,這個常識現在我們都知道。所以,風沒有自體,風哪裏有自動?這是我們用水的比喻就更容易了解,它是氣流的,這個地方移動了,這裏空了一塊,那個地方氣流補充到這裏來,形成了風。離開的氣流,不知道補充的;補充的氣流,也不知道離開的,所以前流後流,這氣流形成的風,這個比喻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講氣流,大家好懂,前面流跟後面流彼此不相知。現在時間到了,我們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第二小段的後半段,「法中,能依妄法,要依真立,無體知真,真隨妄隱,無相知妄」,這裏給我們說出來,爲什麼真不知妄,妄也不知真,這給我們說出來了。能依的法,這一切諸法就像霧一樣,真就像風一樣,法要依真立,妄法無體,無自性,所以它不會知真,它不能知真。真妄雖然和合,在事相裏面,真隨妄隱。凡夫、二乘著相,凡夫是分別執著,二乘人雖然不執著,他依舊還有分別,所以不見性。離妄想分別執著,在妄法裏面才見到真性,原來性沒有離妄法,所以說真妄和合。

  

  真,永恒不變。妄,爲什麼叫妄?剎那生滅,這個諸位一定要記住。一切有爲法無一不是剎那生滅,就像清涼大師在前面給我們說的,「能現所現,能變所變,並皆速滅」,這個速滅諸位要記住,是講能、是講所。心性裏面?心性裏頭沒有能所,這個要知道。能所是相對的,能所是二法,六祖能大師說得好,「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哪來的能所?所以佛說法無非方便,真實法不能說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真實法;還能夠提出來給你講解、給你討論,這不是實相,是妄相。這就是所謂借假修真,要從妄、假裏面你去悟真實,這是諸佛度化衆生的方便。不但言說是方便,事相也是方便,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統統叫方便。方便不是真實,方便也不離真實。真實是什麼?真實是隱在方便裏頭,方便是妄,真隨妄隱。所以真不知妄,妄不知真,這就說明「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再看下面第叁段,「唯所依者,謂風鼓于物,動唯物動,風相皆盡,無可相知」。這個話什麼意思?風沒有形相,依風有動作,物相依風有動作,這個理不深,我們很容易懂得。在澳洲,我們常常看到風車,我們自己也做了個風車。風車是物相,有風的時候,從哪裏看?風車轉了,它動了,我們知道有風。風從哪一面來,你看風車面向哪個方向,它必定是迎著風的。所以風車的角度是叁百六十度的在旋轉,哪個角度有風,它就轉到哪個角度。

  

  「風鼓于物」,這是最明顯的,其次的是樹木花草,你看風一起,樹枝搖動,我們這裏很明顯的能夠看到動。動,物在動,沒有看到風動,只看到物在動。所以,六祖在廣州光孝寺遇到兩個出家人在爭論,一個說幡動,一個說風動,我們看只能看到幡在動,沒有看到風在動。幡爲什麼在動?有風在鼓吹它,風在鼓扇,所以幡才會動。如果沒有風,當然它就不動。所以你說幡動,不能說他錯,說風動,也不能說他錯,每個人執著一端。六祖在這個地方把他點一點,爲什麼?他們都沒有離開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什麼?心,你妄念在動!不是說我念頭不動,外頭風也不動,幡也不動。祖師在這時候一句話點醒他,借著這個緣把他點醒。這兩個出家人都是修行人,經過這句話一點,有道理,爭論馬上停止,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們再看這一段,法中,「妄法作用,自本性空,唯所依真,挺然顯現」。妄不離真,妄依真起,真是什麼?真是法性,真是實相,真是性空,真是緣會。任何一個現象,就是任何一法,你要是悟了,什麼叫悟?于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叫悟,你就見到真。真隨妄隱,這怎麼回事情?你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真就見不到了,你只能見到妄法,你見不到真性,這就叫做真隨妄隱。離妄想分別執著,你看妄法作用沒有體,自本性空,你在這個現象裏面看,仔細觀察。風沒有自性,物的動作也沒有自性,無自性之性就是真性。真性有個名字叫本無,本來無一物,你就真正見到了,所以說唯所依真,挺然顯現。

  

  後面大師在此地給我們做了個總結,「是故妄法全盡而不滅,真性全隱而恒露,能所熏等,法本自爾,思之可見」。像上面所講的這些例子,講的這些原理,我們體會到事實真相,妄法全盡而不滅。爲什麼不滅?法性不滅。法相有生滅,法性不滅,法相雖然有生滅,說實實在在講,法相不生不滅,《中觀論》上講的八個不,都是講的法相。這怎麼說?這個我們要懂得剎那生滅的道理,前面一個相滅了,後面一個相生起來;前面相滅了,不生,後面相接著起來,不滅,叫「不生不滅」。前面的相沒有了,後面的相接著又來,前面相滅,不來,後面相生,不去,「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前面相滅了,不常,後面相生了,不斷。妄法全盡而不滅,這一句是講的法性。就是法相,我們也曉得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這個真相存不存在?不存在,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一定要認識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我們的心清淨了,攀緣的念頭才能夠斷掉;攀緣的念頭斷了,攀緣的事相當然沒有,這個我們不能夠不懂。

  

  明了之後,對于斷妄證真大有幫助!再說得淺一點,看破、放下,我們今天爲什麼放不下?爲什麼看不破?對于這些事實真相實在是不了解。這個經裏面常說,我們也常常讀,也常常聽講,就像我前面所說的,雖然聽了很多遍,提起來也都能夠說得出口,可是境界現前依然不起作用,還是隨煩惱習氣。這個原因我也跟大家說破了,我們熏習的時間不夠,熏習的力量不夠,問題出在這個地方,不能不知道。

  

  至于法性的常住,永恒不滅,法相的起滅,能現所現,能熏所熏,能變所變,這些現象是怎麼回事情?佛法裏頭這一句說得好,法本自爾;大乘教裏頭也常常講,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