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0卷▪P3

  ..續本文上一頁這樁事情,可是實際上在境界上轉不過來。

  

  轉不過來也要轉,這叫修行,這叫功夫。不能說轉不過來就不轉了,當然這是有一定的困難,用現在人的術語講那是真正的高難度,實實在在沒有能力轉不過來,怎麼辦?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把轉境界就是舍識用根這個方法,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辦。好主意!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相信那不是難事。但是在此地我們必須要建立信心,信心就是要真正相信我這個身體有不生滅性,我六根的根性見聞覺知不生不滅,不隨我身體轉;隨身體轉的不是真的,不隨身體生滅的這是真的,隨著身體生滅的不是真的。

  

  識心,隨著身體生滅很明顯的能夠觀察得到。小孩從出生下來,阿賴耶先來,本識來先去後,第七識執著,第六識分別。你看看嬰兒他有沒有分別執著?他拉的大便他自己會吃,你說他有沒有分別執著?他要有分別執著他就不吃了。由此可知,他第六識、第七識沒有起作用。所以你仔細觀察,人到臨終的時候連家裏人不認識了,人家來問候他,他哼一聲,他自己兒女:你是什麼人?你叫什麼名字?分別執著逐漸逐漸消失。我們還看過現在人講的植物人,他一口氣沒斷,家裏親人不認識,那就是說明第六識、第七識都不起作用了,阿賴耶識沒有離開,他一口氣不斷。凡是種種這些狀況,現在我們知道都是業報!這種人很苦,求生不得,求死也不得,自己痛苦,家人更痛苦。你要冷靜去觀察,細心思惟,因緣果報統統在眼前。這一生當中,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因!遇到緣統統現果報。

  

  我們從大乘經裏面聽佛給我們的開示,知道我們自己生滅的身中有不生滅的性在裏頭,這個性是自性,這個性是真性,這個性也叫法性,能現能變,這才是宇宙萬事萬物起滅的根源。你對于這樁事情真的徹底明白了就叫明心見性,就叫覺了實相。覺是覺悟,了是明了,事實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覺了,決定是湛然清淨寂滅。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不但沒有執著分別,連起心動念都不生,這個境界就是法身菩薩。十法界依正莊嚴,過去未來不起作用的時候,無知!你要是問他,向他請教,他無所不知。他那個知是自性本來具足的,絕對沒有通過思惟、沒有通過學習,知道過去未來。

  

  就像《無量壽經》上佛所說的,佛告訴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那些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他們的智慧能力相好,確確實實是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落實、願願都兌現,沒有一願落空,所以每個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那個能力恢複幾乎就跟阿彌陀佛差不多。洞視是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就像在眼前一樣。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裏面所有一切衆生,這些衆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你要問爲什麼?他障礙沒有,起心動念是波動,言語也是波動,我們動作也是波動,這個波動再微細、再微弱,他們的心是定的。佛在經上說「淨極光通達」,淨到極淨的時候,極其微細的波動他都能感受到。像現在我們用的科學儀器一樣能接收得到。所以他統統知道,沒有不知道的。

  

  所以佛教我們誠實,我們愈想愈有道理,爲什麼?瞞不過人。既然瞞不過,爲什麼不老實一點?應當要誠實。我們欺騙人、瞞人,只能夠瞞愚癡的人,糊塗人,可是你要曉得愚癡糊塗人不多,聰明伶俐、修行證果的人多,極樂世界的人就多。我們連這些人(下下品往生的人)都瞞不過,你還能瞞得過佛菩薩嗎?這個事實真相你要是想通了,你一定會忏悔,一定會說應該老實。我要學老實,我對一切人、對一切衆生再沒有一絲毫的隱瞞,對了就對,錯了也沒有關系。不斷求改進,這叫修行。

  

  凡夫無量劫在六道裏面打滾,哪有不犯錯誤的道理。中國古德常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話講得好。過失決定有,「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改不掉,改不掉是我們習氣太重,不怕,慢慢改,一次改不過來,十次;十次改不過來,一百次,只要我念念不忘改過,總有一天會改過來,這就對了。諸佛菩薩也是這樣修成的,我們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他會點頭是這樣修的,他也是這麼修成的。所以過不怕改,改不過來沒有關系,絕不灰心,絕不畏縮,絕不退轉,決定有成功的一天。這就是首先肯定我有不生滅的真心,跟儒家讀書一樣,首先肯定人性本善,這一定要肯定。本來是善的爲什麼現在不善?習性,過去今生被外面環境染汙了,以前不知道,現在覺悟知道被染汙了,那我們自然就有這個念頭我要脫離染汙,一定要忏悔,我遠離染汙,這就對了。

  

  學佛的人,除了自己主修的經論之外,多看因果報應的書籍,多看《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能夠激發自己的道心。他也是人他成功了,他能成功我爲什麼不能成功?多看因果的書,多觀察因果的事實,你只要細心觀察都在眼前。那麼你會深信不疑,逐漸逐漸你心地清淨,因果的理你明白了,事實你肯定了,你自己平常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你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爲什麼?你知道果報不可思議!極其微細的念頭都造下了業因。正是《地藏經》上所說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一個善念,善業;一個惡念,惡業;一念佛,一念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叫淨業。你造什麼樣的業,你受什麼樣的果報。

  

  昨天香港有同修有一個傳真給我,告訴我廣東某個地區現在又發生了瘟疫非常嚴重。起因是什麼?這個地區的人喜歡吃生魚片,吃醉蝦、醉蟹(螃蟹),喜歡吃這些海鮮。這些動物都帶著有嚴重的病菌,正是古人所說的「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話不小心得罪人,讓人家發生誤會怨恨在心,都不知不覺做的。有意無意,言語造作,怎麼能不謹慎?所以佛教導我們,修行人是處處贊歎人,沒有教你批評人,沒有教你毀謗人。我們想想,如果我們這個社會每個人都互相贊歎,這個社會祥和,這個社會平安。如果人人都喜歡批評人,都喜歡指責人,都喜歡毀謗人,這個社會人人對立,人人都懷怨恨,人人都想報複,這社會就動亂,這社會沒有和平、沒有安甯。誰造的?這共業!共業哪裏來的?別業來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從自己本身做起。

  

  先自度而後才能度他,度他就是影響別人,自度而後度他。你自己把這些毛病統統改過來,你才會影響別人;自己做不到,講得再好也不能影響別人,一切都要從自己本身做起,從今而後,對于一切人,對于惡人,對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沒有怨恨,沒有批評,沒有說他們的不是,要從這個地方學起,這叫修行。不懂佛理的時候,以前這是承受不了,你毀謗我,我一定要罵過去,一定記恨在心,一定批判你。修行什麼?修正錯誤的行爲。這些對立是錯誤的,互相批評是錯誤的,明了之後再不幹這個事情。

  

  學菩薩,你看菩薩對一切人禮敬,真誠的禮敬;對惡人,對自己的冤家對頭,平等的恭敬。他做的惡事惡行不說,不贊歎就是了;他做的善事善行,贊歎。不可以說他是個惡人,做了一點好事我還贊歎,對,他做很多惡事一句不提,他做一樁好事,贊歎他,這就是度他。時間長了他自己會覺悟,所謂良心會發現,我們這段經文講的「即事恒真」,不生滅性不會改變,他有良心,時間久了良心發現。發現之後他一定會想到,我做的惡人家原諒我,提都不提;我做一點小善,人家都表揚我、稱贊我,改過自新,這就是幫助一切衆生斷惡修善改過自新的緣。我們要給他這個緣,一般人講機會,我們要給他這個機會,讓他自覺,讓他自悟,讓他自己改過,這就對了。

  

  他做的一些善事、好事,我們不提還把他抹殺掉;他做的一些惡事,我們大肆給他渲染,這是什麼?這是跟人家結冤仇,冤仇結下去之後,你要曉得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就是大禍的根源。沒有學佛,這是世間平常事;學佛之後明白了,有人這樣對我,我就想象佛菩薩怎麼對他?我要學佛菩薩不能學凡人,凡夫的知見、凡夫的行爲不可有,凡夫肯定跟人家結冤仇。佛菩薩,你看看怎樣把怨結化解,這有道理。

  

  你要說是佛菩薩爲什麼要把他化解不結冤仇?佛菩薩知道宇宙是一體,「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凡夫不知道。整個宇宙、一切衆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那個心識是自己,真心只有一個,本識也只有一個;就好象一棵大樹一樣,根是一個,本是一個,枝幹就很多,樹葉花果那就無量無邊,同一個根生,不可以不知道,這才叫學佛。所以你有分別、有執著,這是凡夫;離妄想分別執著,真學佛。今天時間到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0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