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0卷▪P3

  ..续本文上一页这桩事情,可是实际上在境界上转不过来。

  

  转不过来也要转,这叫修行,这叫功夫。不能说转不过来就不转了,当然这是有一定的困难,用现在人的术语讲那是真正的高难度,实实在在没有能力转不过来,怎么办?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把转境界就是舍识用根这个方法,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办。好主意!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相信那不是难事。但是在此地我们必须要建立信心,信心就是要真正相信我这个身体有不生灭性,我六根的根性见闻觉知不生不灭,不随我身体转;随身体转的不是真的,不随身体生灭的这是真的,随着身体生灭的不是真的。

  

  识心,随着身体生灭很明显的能够观察得到。小孩从出生下来,阿赖耶先来,本识来先去后,第七识执着,第六识分别。你看看婴儿他有没有分别执着?他拉的大便他自己会吃,你说他有没有分别执着?他要有分别执着他就不吃了。由此可知,他第六识、第七识没有起作用。所以你仔细观察,人到临终的时候连家里人不认识了,人家来问候他,他哼一声,他自己儿女:你是什么人?你叫什么名字?分别执着逐渐逐渐消失。我们还看过现在人讲的植物人,他一口气没断,家里亲人不认识,那就是说明第六识、第七识都不起作用了,阿赖耶识没有离开,他一口气不断。凡是种种这些状况,现在我们知道都是业报!这种人很苦,求生不得,求死也不得,自己痛苦,家人更痛苦。你要冷静去观察,细心思惟,因缘果报统统在眼前。这一生当中,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因!遇到缘统统现果报。

  

  我们从大乘经里面听佛给我们的开示,知道我们自己生灭的身中有不生灭的性在里头,这个性是自性,这个性是真性,这个性也叫法性,能现能变,这才是宇宙万事万物起灭的根源。你对于这桩事情真的彻底明白了就叫明心见性,就叫觉了实相。觉是觉悟,了是明了,事实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觉了,决定是湛然清净寂灭。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不但没有执着分别,连起心动念都不生,这个境界就是法身菩萨。十法界依正庄严,过去未来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你要是问他,向他请教,他无所不知。他那个知是自性本来具足的,绝对没有通过思惟、没有通过学习,知道过去未来。

  

  就像《无量寿经》上佛所说的,佛告诉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些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他们的智慧能力相好,确确实实是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落实、愿愿都兑现,没有一愿落空,所以每个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那个能力恢复几乎就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洞视是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就像在眼前一样。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里面所有一切众生,这些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你要问为什么?他障碍没有,起心动念是波动,言语也是波动,我们动作也是波动,这个波动再微细、再微弱,他们的心是定的。佛在经上说「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净的时候,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能感受到。像现在我们用的科学仪器一样能接收得到。所以他统统知道,没有不知道的。

  

  所以佛教我们诚实,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为什么?瞒不过人。既然瞒不过,为什么不老实一点?应当要诚实。我们欺骗人、瞒人,只能够瞒愚痴的人,糊涂人,可是你要晓得愚痴糊涂人不多,聪明伶俐、修行证果的人多,极乐世界的人就多。我们连这些人(下下品往生的人)都瞒不过,你还能瞒得过佛菩萨吗?这个事实真相你要是想通了,你一定会忏悔,一定会说应该老实。我要学老实,我对一切人、对一切众生再没有一丝毫的隐瞒,对了就对,错了也没有关系。不断求改进,这叫修行。

  

  凡夫无量劫在六道里面打滚,哪有不犯错误的道理。中国古德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话讲得好。过失决定有,「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改不掉,改不掉是我们习气太重,不怕,慢慢改,一次改不过来,十次;十次改不过来,一百次,只要我念念不忘改过,总有一天会改过来,这就对了。诸佛菩萨也是这样修成的,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他会点头是这样修的,他也是这么修成的。所以过不怕改,改不过来没有关系,绝不灰心,绝不畏缩,绝不退转,决定有成功的一天。这就是首先肯定我有不生灭的真心,跟儒家读书一样,首先肯定人性本善,这一定要肯定。本来是善的为什么现在不善?习性,过去今生被外面环境染污了,以前不知道,现在觉悟知道被染污了,那我们自然就有这个念头我要脱离染污,一定要忏悔,我远离染污,这就对了。

  

  学佛的人,除了自己主修的经论之外,多看因果报应的书籍,多看《往生传》、《净土圣贤录》,能够激发自己的道心。他也是人他成功了,他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成功?多看因果的书,多观察因果的事实,你只要细心观察都在眼前。那么你会深信不疑,逐渐逐渐你心地清净,因果的理你明白了,事实你肯定了,你自己平常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你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为什么?你知道果报不可思议!极其微细的念头都造下了业因。正是《地藏经》上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一个善念,善业;一个恶念,恶业;一念佛,一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叫净业。你造什么样的业,你受什么样的果报。

  

  昨天香港有同修有一个传真给我,告诉我广东某个地区现在又发生了瘟疫非常严重。起因是什么?这个地区的人喜欢吃生鱼片,吃醉虾、醉蟹(螃蟹),喜欢吃这些海鲜。这些动物都带着有严重的病菌,正是古人所说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不小心得罪人,让人家发生误会怨恨在心,都不知不觉做的。有意无意,言语造作,怎么能不谨慎?所以佛教导我们,修行人是处处赞叹人,没有教你批评人,没有教你毁谤人。我们想想,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互相赞叹,这个社会祥和,这个社会平安。如果人人都喜欢批评人,都喜欢指责人,都喜欢毁谤人,这个社会人人对立,人人都怀怨恨,人人都想报复,这社会就动乱,这社会没有和平、没有安宁。谁造的?这共业!共业哪里来的?别业来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从自己本身做起。

  

  先自度而后才能度他,度他就是影响别人,自度而后度他。你自己把这些毛病统统改过来,你才会影响别人;自己做不到,讲得再好也不能影响别人,一切都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从今而后,对于一切人,对于恶人,对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没有怨恨,没有批评,没有说他们的不是,要从这个地方学起,这叫修行。不懂佛理的时候,以前这是承受不了,你毁谤我,我一定要骂过去,一定记恨在心,一定批判你。修行什么?修正错误的行为。这些对立是错误的,互相批评是错误的,明了之后再不干这个事情。

  

  学菩萨,你看菩萨对一切人礼敬,真诚的礼敬;对恶人,对自己的冤家对头,平等的恭敬。他做的恶事恶行不说,不赞叹就是了;他做的善事善行,赞叹。不可以说他是个恶人,做了一点好事我还赞叹,对,他做很多恶事一句不提,他做一桩好事,赞叹他,这就是度他。时间长了他自己会觉悟,所谓良心会发现,我们这段经文讲的「即事恒真」,不生灭性不会改变,他有良心,时间久了良心发现。发现之后他一定会想到,我做的恶人家原谅我,提都不提;我做一点小善,人家都表扬我、称赞我,改过自新,这就是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的缘。我们要给他这个缘,一般人讲机会,我们要给他这个机会,让他自觉,让他自悟,让他自己改过,这就对了。

  

  他做的一些善事、好事,我们不提还把他抹杀掉;他做的一些恶事,我们大肆给他渲染,这是什么?这是跟人家结冤仇,冤仇结下去之后,你要晓得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是大祸的根源。没有学佛,这是世间平常事;学佛之后明白了,有人这样对我,我就想象佛菩萨怎么对他?我要学佛菩萨不能学凡人,凡夫的知见、凡夫的行为不可有,凡夫肯定跟人家结冤仇。佛菩萨,你看看怎样把怨结化解,这有道理。

  

  你要说是佛菩萨为什么要把他化解不结冤仇?佛菩萨知道宇宙是一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凡夫不知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个心识是自己,真心只有一个,本识也只有一个;就好象一棵大树一样,根是一个,本是一个,枝干就很多,树叶花果那就无量无边,同一个根生,不可以不知道,这才叫学佛。所以你有分别、有执着,这是凡夫;离妄想分别执着,真学佛。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0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