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病。你想想你日常在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是不是落在這十六個字上?這十六個字如果字字你都具足,你的病不輕。所以你讀誦大乘、稱念彌陀聖號都得不到滋潤,好象吃東西一樣都不能夠吸收養分,這個道理不難懂。
所以前面這兩對,「業不知心,受不知報」,這兩對是屬于引業,引導你到善道,引導你到惡道。善惡沒有一定的標准,這我們一定要知道,它是比較的。在十法界裏面佛是善道,佛以下都是惡道。那在菩薩?菩薩以上是善道,佛菩薩是善道,菩薩以下是惡道,所以善惡是比較顯示出來的。在六道裏面人道以上是善道,人道以下叁惡道;如果在叁惡道裏面,畜生是善道,餓鬼、墮地獄這惡道;餓鬼跟地獄兩個相比,那餓鬼還是善道,地獄才是惡道。比較的說法,這是引導你到善還是到惡。所以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頭說得很好「趣善惡者,正由業熏,受總報故」。業是業力,業力在熏習,你受的是善業,你就得善報,你是有惡業,那你就得惡報。十法界你到哪裏去,不是別人給你作主,是你自己作主,這個道理要懂。你真正明白了,你才不會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我用大菩提心來熏習,將來果報那是至善,佛道!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下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十幾年之前,至少有十五年了,我們在美國弘法的時候提出來的,作爲我們自己修學總的綱領、總的原則,把這麼多年修學落實到我們起心動念、落實到我們言語造作。無論怎麼修,別說我們現在還是凡夫沒成佛,就是真正成佛了,在這個世間應化教化衆生有沒有苦難?給諸位說苦難在所不免。果然是法身菩薩,你不管怎麼樣糟蹋他,他無所謂。爲什麼?沒起心、沒動念。你毀謗他也好、侮辱他也好、陷害他也好,像那個拳頭打出去落空了,沒反應。如果不是法身菩薩,他還沒見性,那麼世間人這是肯定的,你做得再好,這個社會上有人贊歎你,也有人嫉妒你、有人毀謗你、有人侮辱你,肯定的!釋迦世尊,這個社會上學佛的人贊歎他,對他頂禮膜拜;不信佛的人糟蹋他,說他迷信,說他消極,他還要受,他不能不受。
從這些地方顯示出佛菩薩的偉大,佛菩薩的大德、大慈大悲。爲什麼?衆生在迷沒悟,不知道善惡,邪正是非更不必談,善惡都不曉得。什麼原因?沒人教!古時候有人教,特別是在東方,亞洲這個地區出聖賢,有人教,所以這個地區的人善人多惡人少。現在特別是最近這一個世紀沒人教了,時間久了都忘失,雖然沒人教,雖然是忘掉了,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佛性在!儒家講人性本善,他的本性本善在,怎麼知道?有很多人造作惡業、作惡多端,有個人跟他一講,他聽了就明白,他就回頭了。這樣的人我看過不少。在這個社會上雖然不是大多數,確實不少,證明本性本善,證明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提起。
還有常常提起依然不覺悟的,那我們曉得業障太重了。雖然好象沒有做什麼大的惡業,無明太重,煩惱障重,所知障更重,這是兩種障礙,使他的本善、使他的覺性不容易現前。那還有辦法嗎?有,不是沒有辦法,長時熏修。這就要講到緣了,他如果有這麼好的緣分,遇到好的善知識、好的同參道友,長年累月,有時候這都是我們在曆史上都看到過。有人學佛十年覺悟了,有人學佛二十年、叁十年覺悟了,有人差不多到臨終的那個時候才覺悟,行!覺悟不論早遲,只要覺悟功德都一樣。
業障消除沒有別的,忏悔。人要顧全自己的面子,不肯說出自己的過失,這個過失就最大,這業障很難消。真正業障消得速度快、消得力量強,沒有別的,發露忏悔,我做我有勇氣敢在大衆面前承認自己的過失,這消得快。別人無故加給我們的侮辱、毀謗,能夠心平氣和,不生瞋恚,決定沒有報複的念頭,這個消得快,業障消得快。如果能發菩提心,發什麼心?衆生無邊誓願度,能發這個心教別人。什麼時候教別人?我學一句就教人一句,我學兩句就教人兩句,不要認爲等我學通了我再教人,永遠沒指望,我學多少教多少。我經教沒有學,我今天只學會念一句阿彌陀佛,行,我就把這一句阿彌陀佛教人。這種心消業障也消得快,自行化他。我自己念佛求生淨土是自行,我教別人念佛是化他,不管他信不信,不管他接不接受,不拘任何形式。我們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著阿彌陀佛,人家聽到了、看到了,「一曆耳根,永爲道種」,這就教他,不拘形式!講經亦複如是,你要懂得善巧方便,廣利衆生,消業障消得快,總報才善,不會墮惡道。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再看下面第二。
「二複以第二及第叁對結受生同異」。下面這幾段給我們講的是「受生同異,諸根滿缺,端正醜陋,苦樂不同」,這些全都屬于滿業。我們在此地跟諸位先總說一句,這對于我們關系太大了。前面別觀第一條就是前面的兩對說「趣善惡」,我們就要懂得人生在世間,現在人常講價值觀,活在這個世間究竟爲的是什麼不能不知道。真正覺悟的人,人活在世間要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就有價值、就有意義,不斷向上提升,這就對了。滿業重不重要?也重要。
滿業是我們到人道來,到人道來是引業。什麼業引導?五常、五戒。五戒諸位都知道,五常是儒家講的仁、義、禮、智、信,跟佛法上所講的五戒意思相同。佛法講不殺生,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所以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佛法講五戒,意思都相通。過去生中我們大家都修了這個業因,在這一生當中遇到緣,這個業因成熟了,引導我們到人道來投生。可是得了人身之後,每個人相貌不相同,有人相貌很端正,有人相貌很醜陋;體質不相同,有人很健康,有人多病,有人六根具足,有人身有缺陷,我們今天講殘障。爲什麼會有這些不相同?這不相同是屬于滿業,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感得的果報。
這業因果報說起來就非常複雜,你看看大乘教裏面佛給我們說的,菩薩修行成佛,那個成佛是什麼?引業。也就是說菩提心修成了,念念起心動念都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念念相應,這是佛的引業成就了。佛引業成就的時候,我們知道佛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那屬于滿業。滿業怎麼辦?你看看成佛之後,這些人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相好,修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每個相好都有因,相好是果報,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那我們要問他爲什麼要這樣做法?理由很簡單,他成佛之後他要兌現他的誓願。誓願裏面最重要的就頭一條「衆生無邊誓願度」,衆生都喜歡相好,所以相好就是接引衆生最好的手段。佛菩薩要修相好,這不能不知道。
我們今天發心學佛自行化他,相好重要!相好怎麼修?《弟子規》就是修相好,德行。這不能不知道。儒家的所謂是儀禮叁千,佛家的叁聚淨戒都是修相好的。善因得善的滿業,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發心教化衆生,我們的儀表(佛法講威儀)不能不講究,容貌不能不講究,不是叫你去化妝。世出世間法都講境隨心轉,我們的心純淨純善,相貌就現出來了。氣氛,現在講波,我們人身上有波動,中國講氣,外國人講磁場。磁場好,讓人接觸到的時候他感覺到非常舒暢,善的磁場;不善、惡的磁場,人家接觸你感覺到寒毛直豎,恐懼,我們常講殺氣,真正能叫人感觸到。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滿業,滿業無論是善或者是不善,像此地所講的根是具足還是欠缺,端正還是醜陋,你的生活狀況是苦還是樂,這都屬于滿業。一般來說四十歲之前是你宿世造作的善惡業力量很強,你受它的影響,就是受前世的影響;四十歲之後,前世影響的力量慢慢、慢慢就微弱了。這一生當中,就是從生下來到你四十歲,這四十年你的造作,四十歲以後統統現前了,這個現前佛門裏稱花報。所以看相、算命人常講四十歲之後,你的體質容貌你要自己負責,那不是先天的,後天的。這些話很有道理。
所以我們往往看到,我就看到不少,人在四十歲之前端莊美麗,這個女孩子人人看到都喜愛;結婚之後到叁、四十歲面貌變得很醜陋,性情也不好,真的會變。她年輕時候是過去生中的善業,她這個福報現前,可是在這一生當中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福,享福裏面造作了惡業,貪瞋癡慢都現前,所以到四十之後,那面貌就變的不是以前那麼樣好看,變了,跟她年輕的時候照片拿來一看像兩個人一樣。我曾經看到一個印象非常深刻,使我們想到佛在經上講的真的是有道理。四十歲之後你自己的相貌,你自己的體質,你自己的苦樂,要自己負責,是你這一生當中所造善、惡業因浮現出來的果報。
學佛的人、念佛的人、修行的人很容易看得出來,四十歲之前跟四十歲之後很強烈的、很明顯的顯示;如果你留有照片,那就更明顯了,這就完全能看得出來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福報一般講晚年的福報是真的,年輕人福報是假的,爲什麼?年輕人受一些苦難不在乎,有體力、年輕能受得了;年歲大了體力衰了,如果這個時候沒有福報,福報都是年輕時候享盡了,那真是苦不堪言,那才叫真可憐。所以懂得這個道理,甯願什麼樣苦頭在年輕時候吃盡,修福,晚年享福,晚年有人照顧,生活不缺乏,身心安樂,這才叫真正有智慧,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講求的。
我們把這一段文念一念「複以第二及第叁對」,這第二對就是「受不知報,報不知受」,第叁對是「心不知受,受不知心」,這兩對「結受生同異」。「初對以名言種對所生處,次對以名言種對能依本識」,這是第二跟第叁,總結受生的同異。受生同異前面跟諸位說了,講過了,同樣是在這一道,這一道裏頭受生的現象有胎卵濕化不一樣。你再仔細觀察,特別是在現代,就是到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二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