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二一卷▪P3

  ..續本文上一頁懂得這一句「並皆速滅」,能造的心,所造的業,並皆速滅。速滅是什麼?剎那不住,你才曉得它爲什麼不相知;相知,來不及,你說生已經滅了。這是我們在這個經前面講過多次,我們也多次舉《仁王經》這個例子,《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我說得很清楚,這是如來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如來這種方便說你要是真正懂了,你就悟了。如果說是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我們一秒鍾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鍾兩個十萬八千生滅,並皆速滅。速滅是什麼意思?就是《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明白了嗎?速滅。這個現象在哪?就在面前,就在當下。

  

  去年鍾茂森居士在這裏給我們做的報告,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最新的發現。第一個發現是時間跟空間是假象不是真的,在某一種條件之下時間空間等于零。第二個發現物質無中生有,就是此地講的並皆速滅,無中生有。無中生有這個有就是物質,但是它生出來馬上就滅掉了,我們今天看到所謂物相是什麼?物相是相續相,你不是看到生的這個物相還存在、還能夠停個幾秒鍾?沒有,剎那不住,根本就不存在。《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它生滅的速度太快了,給你說真話,真話大概它存在的時間億萬分之一秒。《仁王經》上說的那個太粗了,那個只是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說實在話還沒有光的速度快。科學家證明光的速度一秒鍾叁十萬公裏,也就是說明光走的速度,叁十萬分之一秒它走一公裏,叁十萬分之一秒,那再加一個零,叁百萬分之一秒它走一百公尺,叁千萬分之一秒它走十公尺。所以真正給你講生滅的速度,速滅的速度億萬分之一秒,你還能起念頭嗎?你這念頭才一起,不知道多少個億萬個生滅過去了,所以它不能相知道理就在此地,它沒有自性。

  

  《中觀論》裏頭講得好,講得太好了,「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這真話,一般人聽不懂。諸法就是你眼前所見的一切法,你見到跟你見不到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說真相,所以真相搞清楚了你還會執著嗎?不會了。凡是執著,有執著、有分別,事實真相你迷了、你不知道,你以爲這個東西都存在,其實怎樣?夢幻泡影。你不能說它無,你也不能說它有,你說它無它有相,你說它有這相假的,根本不存在,這速度太快了。我們今天六根都沒有辦法接觸得到,就是說你連想象都想不出來,它那個速度那麼快,所以佛經上用的一句話用得真是好到極處,我們讀了之後五體投地,叫不可思議。思是動念頭,你一動念頭就錯,那個生滅早就不在了;你一開口那更錯,念頭比開口快,怎麼樣都趕不上。所以跟你講真話、講實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實話!你在這裏頭還起一個控製的念頭、占有的念頭,這叫妄想,這叫無明。無明怎麼起來的、無明幾時起來你就明白了,無明就這麼起來的,哪有這回事!

  

  所以今天我們常常看電視螢光幕或者是電腦的螢光幕容易覺悟,宇宙真相就像這螢光幕現的相一樣,但是螢光幕現的相時間長,差不多跟《仁王經》上講的速度很接近。因爲電磁波的速度跟光波的速度差不多,而實際上這心性裏面色相的生滅那個速度絕對不是光波、電磁波能夠相比的,無法比,所以佛用四個字「不可思議」。唯證乃知!用什麼方法證?禅定,很深很深的禅定你見到了。深到什麼程度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看到經上講的八地菩薩,八地菩薩看到阿賴耶識裏面那個現象。阿賴耶識裏頭什麼現象?就是叁細相。叁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動,動的現象,它不是靜止的是動的現象,第二個看到見相,第叁個看到境界相。見相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境界相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物質,唯識裏面也叫見分、相分。那這是什麼?這最原始的,六根、六塵、六識最原始的真相你看到了。最原始的真相是什麼?就在現前。我們迷了我們看不到,八地菩薩看到了,看到什麼?全是假的,根本不存在。生滅確實是同時,它怎麼會有相知!

  

  再說宗門裏面,《壇經》裏面說的話很妙,說得好,我們用《壇經》的話解釋這個,那很容易懂。「業不知心,心不知業」,業跟心二法,知跟不知也是二法,六祖說得好,「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們想想《壇經》這兩句話,這兩句話要是都懂得,文殊菩薩問這個問題你全明白,自自然然你就解決了,不是二法。真正要是入了門之後,整個宇宙是一法,哪來的二法?這一法就是不可思議。所以大乘經上常常有一句話,每個同學都知道,雖然知道,真正內容一無所知,那是什麼?「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整個宇宙是一不是二,這裏頭找不到二,所以叫佛法,佛法叫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這個地方「並皆速滅」這個意思深。

  

  鍾居士給我們報告說科學家發現第叁個就是宇宙的原點,這些都是從數學裏頭推算出來的。因爲許多科學家都承認宇宙的現象是大爆炸。現在宇宙在望遠鏡裏面觀察,還是不斷的在膨脹,膨脹的現象就是爆炸的現象,到底是什麼東西爆炸?現在把原點算出來了,原點太小了顯微鏡都看不到,它有個公式,計算的公式,我記不得這個公式了,但是他有個比喻,這比喻我記得。他比喻我們人的頭發,這一根頭發,把它豎起來一根頭發,把頭發切斷,切斷這頭發的平面,豎的這個平面,平面的直徑上面可以排這個原點排多少?一百萬後面是億億億,叁個億,一百萬億億億,這宇宙的原點,就是這個原點爆炸出來的。

  

  佛法裏頭沒有這個說法,但是他講的這個物質,這個色法這麼樣的小,跟佛經上說的相同。佛經上講的物質,微塵。微塵叫極微之微,大概一根頭發確實直徑上可以擺上一百萬億億億個極微之微,這個很接近。但是這生了就滅,滅了又生,生了又滅,生滅的速度太快了,所以大乘經上常講「不生不滅」。如果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這個話是毫無意義。爲什麼說它不生不滅?速度太快,你說生,它已經滅了,你說滅,它又生了;不但你的言語趕不上它的速度,你的思想趕不上它的速度,它太快了。而且宇宙的森羅萬象、十法界依正莊嚴,這經上講的頓現,不是次第的,沒有次第,頓現,剎那頓現。就像我們現在用幻燈片打在銀幕上,照到銀幕上,以整個銀幕上的現相同時現的沒有先後,不是說這個相在前,那個相在後有次第的,沒有,同時。

  

  這個一時頓現,現在科學家也漸漸肯定了,確實是這個現象沒有先後。佛法比科學講得透徹,講得明了。所以非常可惜這些科學家沒有讀佛經。這些人心思敏銳、心念專一,專一就是禅定,他不會雜亂,一雜亂他智慧就沒有了,專注。所以他的研究是專攻一門、專想一樁事情,都是屬于禅定,唯有專注他才能發現。這個發現明了這也是智慧,跟佛法上所用的方法不一樣,佛法這個方法正確,先求根本智然後開後得智,西方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的發現在佛法上是比量不是現量,比量是用數理推測出來的,現量是親眼看見的。八地菩薩親眼看見,不是用東西來推算,所以清涼這一句話說得真好,並皆速滅。

  

  「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何能有體而得相生,成種種耶」。無自性,能生的性識無自性,無自性就是沒有自體,所生的一切森羅萬象,連時間跟空間也沒有自體,無自性。無自性的性就是真如自性,就是前面講的心性是一,無性之性就是心性是一,所以它不對立了,永遠沒有對立。由此可知,諸法真相沒有對立,沒有矛盾,沒有沖突。我們今天要是與一切萬事萬物有對立、有矛盾、有沖突,我們跟性德就完全相違背,這是什麼原因?迷了。

  

  爲什麼諸佛菩薩能相應?也就是諸佛菩薩對于一切衆生萬事萬法沒有對立、沒有矛盾、沒有沖突,永遠是和諧的,永遠是平等的,永遠是互助的。我在講席裏頭常常用身體做比喻,我把這個身體比喻作法身,我們身體裏面每個細胞比喻作我們的報身,「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全身每個細胞共同一個身體,這個身體是我們的法身。那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器官沒有對立,沒有矛盾,沒有沖突,互助合作,這個人身體健康長壽。什麼叫生病?你裏面的細胞、器官不合作就生病了,就這個道理。這叫做道、大道。

  

  大道要是通達明了了,隨順事實真相,隨順事實真相那就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在內心裏面決定沒有對立,跟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切人事物沒有對立、沒有誤會、沒有沖突、互助合作,這就是大德。隨順大道就叫做大德。宇宙是和諧的,我們整個身體是和諧的,整個身體每個細胞、每個器官決定沒有對立,決定沒有誤會,決定沒有沖突,決定是互助合作。我們在平常還要再加幾句,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其實全都有,自自然然的,自然上統統都具足,沒有說一句話,沒有動一個念頭。我們身體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

  

  所以佛法你懂得了,你才懂得養生之道,你才能在這一生過最幸福美滿的生活。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真的決不是假話,你求成佛、成菩薩都做到,求世間東西哪有求不到,世間東西全部雞毛蒜皮。這些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我的好處對老師相信,老師教導我的東西,我一定依教奉行,得真正利益是我自己。我今天想供養老師,老師已經不在了。老師把這些法傳給我,他一無所求,無條件的,只是希望我好、希望我入門,那他就很快樂了。與宇宙真相相應,與大道大德相應。再看下面第二段「受不下」。我們也要把原文念出來。

  

  【受不知報。報不知受。】

  

  這兩句是「約得報果時,難能所受,謂受是報因,即名言種,爲業所引,受所受報,離報無受,故雲受不知報。離受無報,故雲報不知受。以並無體故,准前應知」。准前就是前面所說的你懂得了,這個地方你也懂,前面所講的原理原則一直貫下去的。前面所說的能所皆無自性,並皆速滅,這個道理一定要記住。如果你能夠常常用佛陀這個教誨來看這個世間,你就能看破世間;換句話說,你會開悟。過去我講《金剛經》、講《心經》,也常常提醒大家要用裏面這些經句常常幫助我們起觀照的作用。譬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常常想著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知道根、塵、識都是虛幻而不可得,都是沒有自性,都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能常作如是觀,自然就放下,徹底放下,這一放下智慧就開了。

  

  這個地方『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受是因,報是果,受跟報是二法,知跟不知又是二法。六祖說得好「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像這些重要的開示、重要的經句,我們都要常常能提得起來,這提得起來叫什麼?提起觀照。《般若心經》上「照見五蘊皆空」,怎麼照見的?就是這種照法,常常提起來。六根、六塵、六識再加上七大,《楞嚴經》上說的,把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統統包括在其中,一個也不漏,二十五條。六根、六塵、六識,叁六一十八加上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二十五。這把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分成這二十五類,一個都不漏,皆無自性。無自性是沒有自體,它是一不是二,一時頓現,並皆速滅,這叫做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大白了,人才真叫痛快淋漓,我們講萬緣放下,不但是身心世界,森羅萬象一塵不染。禅宗裏面有個比喻「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就這個境界,你真的得到解脫了。我們再看下面第叁段,「叁心不下」,也把全文念一念。

  

  【心不知受。受不知心。】

  

  就是這兩句。這兩句是「約名言因,就能所依難」。能依所依來問難。「謂前能受報因,依心無體,故無相知,余義同前」。『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前面這個意思懂得了,後面就不難,一個公式,一個原理原則。那麼細說將來在偈頌裏面,菩薩答複文殊菩薩我們就看到了,這個地方只是把文殊菩薩提出這些問題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他問的這些內容,掌握到原理原則這就不難了。再看下面第四「因不下」。這也把文念出來:

  

  【因不知緣。緣不知因。】

  

  是這兩句一對。「約因緣親疏相假難。謂所引名言爲因,能引業爲緣,相待相奪,各無自性,如不自生等」。這個不生是《中觀論》裏頭所說的。《中觀論》裏頭有一首偈,因爲它講因緣。《論》裏頭偈子說「諸法不自生」,一切萬事萬法沒有自己生自己的,沒這個道理。「亦不從他生」,也不是他生的,爲什麼?他從哪來的?他要是自生的話,那我也可以自生,既然自己不能生自己,你就不會是從他生,也不是自他共生,自他都不能成立,哪裏來的共生,也不能說無因生。所以這首偈子講「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不是共生也不是無因生,最後的結論,「是故說無生」。這是說明佛講一切法不生的這個意思。

  

  《中觀論》上這個說法我們還是不好懂,確實它是對上根利智人說的,我們中下根性的人不行,聽不懂。你說不自生,好象我們還能體會到一點,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怎麼會無因?什麼因?這個因就是佛家講的因緣生法。佛在《華嚴經》一開頭講得很好,諸法所生無量因緣,不是單純的,無量因緣。可是在此地告訴我們無量因緣都無自性,你要懂這個道理,都沒有自性。能生所生都沒有自性,顯示出心性是一,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明白這些道理,我們的心定下來了,妄念雖然不能斷除,這個妄念可以把它減少,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妄念要減少,這真的對我們就有很大的利益。許多現在人講的真理都在這一部經上,只要好好的去學,對我們斷煩惱習氣、培養戒定慧功夫會有很大的幫助。現在時間到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二一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