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電視,有這麼多人在一起修學,好象大的叢林學院一樣,就能擔負起對全世界弘揚佛法,你想學哪部經這都有專家。不可以搞多,不可以搞雜,根在哪裏?世出世間法的大根大本在《弟子規》,在《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是教你深明因果,《弟子規》是做學生,弟子是學生。如果把它分開來講,弟子,弟是晚輩,子是做兒女,我們做兒女、做晚輩的,應該要守的規矩,日常生活當中應當要能夠做到的,比什麼都重要。古時候,你不懂這個東西你不能做人,你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人家瞧不起你。你不懂禮,你不懂規矩,不懂得處事待人接物,誰敢用你?誰敢接近你?所以,這門功課之重要性,現在逐漸逐漸有人覺悟了;但是不知道這門功課重要性的人太多太多了。
我上次離開澳洲之前,我訪問坎培拉,在國會大廈,多元文化部的部長請我吃飯。吃飯當中他就談到,他說澳洲現在的政策趨向于開放,往後十年,計畫著引進外國的移民兩千萬人。澳洲現在人口是兩千萬,太少了,希望再移民兩千萬過來,大概將來總人數可以達到五千萬,這是好事情。我聽了笑笑,我說人口移這麼多人來,跟原來居民增加一倍,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宗教的信仰,我就跟他說,這些人跟原居民的相處,怎麼個相處法?我提出這個問題,他也感覺得很嚴重,他說確實這是個嚴肅的問題。我說我有個辦法幫助你。他說你有什麼辦法?我說我們可以利用學校,大學、中學、小學,利用學校,學校在放假的期間,利用學校的設備,教室、這些老師,我們辦短期講習班。講什麼?就專門講人與人怎樣相處,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我們怎樣來相處;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我說開這個課程好嗎?他說這個好!他說這個課程一開之後,將來這些年輕人,就是學校學生畢業,一定要參加這個班培訓。爲什麼?他參加這個班培訓,將來在外面,公司裏面聘雇他,老板願意。爲什麼?你學過這個課程,人與人怎麼樣相處,這是現在一般學校沒有的課程,你懂得人與人之相處,老板歡喜,首先用你。
我給他出主意,你知道我骨子裏面是什麼東西?骨子裏頭就是《弟子規》,這個東西如果真正能夠弘揚到全世界,落實,整個世界安定和平,非常可惜現在還有不少人不了解這門課程。我們協會,我們現在這個協會,將來也打算常常舉辦短期的講座,開這門課程。這門課程的內容就是怎樣與人相處,你在家裏怎麼樣與你的父母相處,兄弟姊妹相處,鄰裏鄉黨相處;在學校怎樣跟老師相處,怎樣跟同學相處;在社會上怎樣跟社會一般大衆,就是你的領導相處,你的同事相處,你的屬下相處,講這些東西。這個東西搞好之後,中國古人講「家和萬事興」,改良現在社會風氣。這是聖賢教育,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的學說,是大自然的法則。
所以,你的心善、行善,你就生到叁善道,你的心不善,行不善,你就會到叁惡道去。善惡的標准就是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法則在中國古聖先賢所觀察到的、所發現的,爲我們說出,就是倫理道德。五倫是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是道,自然之道;各人能夠遵守自然的規律,那就是德。所以,父慈子孝,君仁臣忠,這是德,在中國稱之爲五倫十義;十義是德,五倫是道。中國政府這些年提倡的以德治國,了不起!從這個地方能看到中國的前途有一線光明。怎樣落實道德?從《弟子規》開始,如果不從《弟子規》開始,道德只是一個口號。
學佛,佛講得很清楚,如果不從淨業叁福、十善業道、叁皈五戒這裏落實,學佛也是一個口號,有名無實,你要做到!儒家要不講五常道德,儒也沒有了,儒家就滅亡了。所以,根就在《弟子規》,《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那就是善惡的標准,絕對標准,你能夠如教修行,你必定生叁善道;你要是與它完全相違背,你必定生叁惡道。所以,將來自己往哪一道去,你把《弟子規》展開來,自己冷靜去反省一下,對照對照,你做到了多少,你就知道你會到哪一道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必去問人家,人家未必曉得,自己比什麼都清楚,這是「往善趣惡趣」。
接著下面,『諸根滿缺』,這一句也跟諸位說過了。六根,六道裏面的衆生,六根有圓滿、有缺陷,不一樣,這些都與過去生中行業有關系。一切衆生,不但是六道,九法界都不例外,必定帶著多生多劫的習氣。習氣裏面有善有惡,這些話不但東方聖人常說,二次大戰那時候過世的美國預言家凱西,他也常講。他說世間任何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決定沒有突然發生的事情,決定沒有一樁說是與前世沒有關系的事情,沒有。任何一樁事情與前世有關系,與後世有關系,這是他說的,他肯定因果,他承認輪回。但是他所講的要跟佛經相比,差得太遠了,佛經說得非常詳細。
我們再往下面看,『受生同異』,清涼大師注解說,「于前滿缺中,各生有同異,謂四生不同,勝劣處異」。四生,同學們都知道,胎卵濕化,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我們能看到的有胎生的、卵生的、濕生的、化生的。濕生是受潮濕,在我們現在講,都是屬于低等的動物,高等的動物大概都是胎生、卵生。魚多半是卵生,鳥也是卵生,獸是屬于胎生,人是屬于胎生,這是四生不同。四生不同都有業因,即使是極其微弱的昆蟲,佛法裏面常講,像水上的蜉蝣,壽命很短,朝生暮死,它的生命只有幾個小時。幾個小時,要是看我們人能活幾十年,豈不是就等于我們人看天人一樣嗎?我們人要跟忉利天來相比的話,真的就像蜉蝣一樣。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現在我們比較容易體會到,現在知道有時差。忉利天跟我們這個地面上的時差不一樣,他那裏的一天,我們地球上一百年。如果我們在地球上的衆生,沒有到六十歲就過世,忉利天人看起來,不就是朝生暮死嗎?早晨看他出生,怎麼到下午就沒有了,不就這個樣子!到夜摩天來看地球上人壽命,那就更短了。夜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兩百年,如果說是人不到五十歲就死了,在夜摩天看,就像我們現在看六個小時,壽命只有六個小時。愈往上面去,人的生命時間就愈短,愈不值錢,就像蜉蝣看我們人一樣。
但是,天人也好,人道也好,畜生也好,蚊蟲、螞蟻、蜉蝣都好,到這個世間來投胎,不管壽命長短都是一生。畜生道愚癡,螞蟻也是卵生的,有些小蟲是化生的,壽命都不長,可是它很不容易脫離畜生身。爲什麼原因?它執著,這個要懂得,大乘法裏面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只小螞蟻,它就執著那個身、那個生活環境是它,死了之後它又投胎,還是螞蟻,生生世世都是螞蟻。什麼時候能從螞蟻身再跳出來?好難好難。佛經裏面有個故事,釋迦牟尼佛在祇樹給孤獨園。祇樹給孤獨園有一次有工程,地面上有個螞蟻窩,佛看了笑笑,旁邊這些弟子們看到:世尊,你爲什麼笑這些螞蟻?佛就說,這螞蟻愚癡,它們投胎投到這個螞蟻身,在這個窩裏面,七尊佛過去了,它還是螞蟻身。釋迦佛是第七尊佛,還沒有離開螞蟻身,你就曉得畜生道離開它這個業報不容易,愚癡!所以,佛這些開導,對我們警惕,希望我們不要墮叁惡道!叁惡道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胎卵濕化四生,得的身體大小不一樣,聰明智慧不一樣,壽命長短不一樣,各個不相同。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下面清涼大師的注解。「端正下(就是端正醜陋),于上同異生處,各貌有妍媸」。這就是容貌,容貌裏面就包含著體質,也是說的六道四生各個不相同。無論是哪一道,我們細心去觀察,有身體強壯的,有身體衰弱的,有壽命活得比較長的,有壽命很短的,甚至于被其他動物吃掉的,這些我們在「動物奇觀」裏面看到很多。我相信許許多多同學都有這個經驗,六道,其他道我們暫時不談,我們只談我們的人道。人得到人身,容貌有端莊的、有醜陋的,每個人相貌不一樣,身體健康狀況不一樣,生活環境狀況不一樣,這些都是屬于滿業。引業、滿業都是屬于定業,定業是過去世所修的善業、不善業,滿業多半都是過去世修善積德,或者是作惡多端,帶給你這一生的是屬于滿業。
相貌端莊從哪裏來?慈悲心來的。相貌凶惡,一看就曉得,這個人殺氣很重,人跟他接觸的時候都感到恐怖。這是什麼?瞋恚心重,容易發怒,容易傷害人。特別是心地清淨,所謂煩惱輕,他的感應比別人要敏銳。不但人有這個感觸,動物也不例外,你看看小動物,不能夠輕視它,我們人往往以爲動物無知,這大錯特錯。我們在古書裏面,古人的筆記,像紀曉岚的《閱微草堂筆記》,《容齋筆記》,許多古德筆記裏面都記載著鳥獸懂得人的言語,知道人的禍福,吉凶禍福它們知道。它們有時候在一塊聊天也在談論,只是我們人不懂得鳥獸的語言,可是有少數有懂得的。
我們在佛門《高僧傳》裏面看到,這最熟悉的,安世高。安世高懂得鳥獸的語言,聽幾只鳥在樹上在那裏叫,他說它們在聊天,它們在高處看到遠方有人來,在談那個人。過一會兒果然從那個方向真的有兩個人來了,鳥獸知道,不是不知道。這種懂得鳥獸語言的人,我最近還聽說,沒有認真去記他,聽說最近也有人有這種能力,懂得鳥獸的語言。這現在屬于叫特異功能,我們佛法一般講神通,這是很小很小的。當然這個因緣也不是偶然的,大乘教裏面常講的無量因緣,他還沒有喪失,所以這種能力還在。
天人能通,天人有五通,報得的;經典裏面告訴我們,鬼道也有五通,也是屬于報得的。人間有這個能力,有報得,報得很少,多半是修得的,修行人修得的。畜生道裏頭也有,報得的少,修得的多,所以畜生也能修得仙道。與善惡心行有關系!這…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二0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