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一八卷▪P3

  ..續本文上一頁羨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生實報土,我們沒那麼大的志氣,只希望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就滿足。不能說你錯,也不能說你不錯,爲什麼?你在這個世間加一把勁,多放下一些,確確實實能提升到方便土、實報土,你爲什麼不放下?曆代修淨土的人,有,不是沒有,你看看叁輩九品往生的都是凡夫,爲什麼別人能做到我做不到?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從自己內心下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這個世間名利絕對不求!來了,自然來了,不是攀緣,自然來了,來了還要看看有沒有必要接受它。考量的標准是什麼?完全在教化衆生。如果對教化有幫助可以接受,不是我求來的,可以接受;如果對于教化沒有幫助,你要它幹什麼?沒用!

  

  說到這樁事情,最明顯的例子,出家人到大學裏面去念個碩士、博士學位,你說有沒有必要?沒有必要!這些東西與出家不相幹,與學佛不相幹。如其說有四年的時間你去攻讀一個博士學位,這四年的時間如果你專心攻讀一部經,這一部經念通了,這個受用絕對不是博士學位能夠相比的。我是早年就明了了,我不幹這個事情。有人送來,當年我在臺灣,韓館長的表哥在日本,在日本出家,在那邊交際也很廣。他告訴我,給我弄個榮譽博士學位,我聽了笑笑拒絕了。那時候如果我要是真的接受這個榮譽博士學位,大概我在臺中就被老師開除掉了,你學佛怎麼連這個都沒放下!真的,不是假的。送給我尚且不能需要,何況別的。

  

  這兩年有叁個學校送給我,我都接受,什麼原因?它對于弘法有幫助。你要問有什麼幫助?現在這個社會太亂,我們有很多和平的理念,以及怎樣化解沖突、促進和平有效的辦法,人家不會來找我。這是澳洲大學校長跟我在一起做深入的交談,他說在國際上,尤其聯合國,許許多多促進和平的會議,所邀請的都是專家、學者、教授。所以,他希望我接受這個學位,代表澳洲、代表大學參加聯合國這些會議,把我們的理念方法介紹給他們。我想想這個有道理,我才接受。

  

  伊斯蘭大學也送一個學位給我,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幾年全世界出現一個新的名詞,「恐怖分子」。以前沒聽說過,好象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恐怖當中,這多可怕!這多悲哀!這些恐怖就跟伊斯蘭連成一起。我不是伊斯蘭的教徒,我認識伊斯蘭,我了解伊斯蘭,我跟他們交往很多,沒學佛之前我就跟他們交往。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班同學有幾位是回教徒,好朋友!所以他們的一些出版物,我早年就看過,我很喜歡,特別是對它的五功、五典。以後我才曉得,五典只是中國的伊斯蘭教,外國沒有,外國只有五功,沒有五典。五典跟中國的倫理完全相同,這是中國伊斯蘭教吸收了中國傳統的文化,豐富了他們的教義,他們很溫和。他們這個國家也希望我在國際上替他們多說說話,希望化解這個誤會。這是我的責任,我應當要做的,所以我也接受了。每年他們會安排我到學校做幾次講演,我也答應了。促進宗教團結,促進種族和睦,化解一切誤會、對立,才能真正消除沖突、促進和平,我們爲佛弟子有這個責任,有這個使命。接受不是隨便接受的,不是沒有正當理由接受的,大家不可以不知道。

  

  歸根結柢,我們終極的目標是自性清淨心,你看這幾年我所提的修學中心,「純淨純善」。十幾年前我提出來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個理念我們學習了十幾年,現在再往上提升一層,純淨純善,這是自性清淨心。修學是有層次的,如果不從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下手,自性清淨心是達不到,要從這裏下手,這是大乘教。大乘教要能夠修好,我們現在已經放棄了小乘教,其實雖然不說小乘,我還是讀小乘經,我還是學小乘。我在臺中求學跟李老師學教,第一部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就是小乘經,還是以這個爲基礎。在大乘法裏面,《十善業道經》這是學佛的基礎,通小乘、通大乘,通顯宗、通密宗;宗門、教下都不例外,只要是佛法都要從五戒十善下手,認真去學習。所以這麼多年來我非常感慨,爲什麼我們五戒十善不能落實?諸位同學,不管在家、出家,你自己修學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很重要!

  

  爲什麼叁皈、五戒、十善做不到?叁皈、五戒、十善做不到,換句話說,你雖然學佛,你這一生一事無成,你什麼都學不到。重要!我想得很多,想得很久,《弟子規》沒做到,「童蒙養正」沒學過。我就想到從前我們在臺中跟李老師學佛,李老師非常重視童蒙養正。陳弘謀的《五種遺規》,老師叫我們讀,做爲補助的教材。雖然他沒有把這門東西當作一門功課來讓我們學習,他讓我們自修,從這上奠定基礎。每個星期給我們講一篇古文,十年沒有間斷,《古文觀止》叁百篇,一個星期講一篇,十年把這部書講完。李老師教我們沒有按次序,都是選著講,到最後全選了。我請求老師講《禮記》,請了好幾次他才答應,給我們講了幾篇,當然最重要的是「曲禮」。這些東西沒有學過,所以叁皈、五戒、十善不能落實。

  

  諸位一定要知道,叁皈五戒十善不能落實,沒有入佛門;叁皈五戒十善落實了,也是在家居士,不是出家人,出家人至少要落實《沙彌律儀》。你看今天有幾個人在這上下功夫?有幾個人真幹?這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佛法衰,世間有災難!災難從哪裏來的?這麼多人沒人教!佛法興,有很多人在教。他不出來講經他也在那裏教,身教,他給社會大衆做個好榜樣,所以發願念佛往生都能得生。真的,祖師所講的萬修萬人去,一個也不會漏掉。可是若不能真正依教修行,那就是李老師講的,萬修萬人去是唐朝時候祖師大德說的,也就是說一千叁百年以前萬修萬人去,今天念佛人,李老師講得不客氣,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一、兩個。爲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那就是叁皈、五戒、十善都沒有,你怎麼能往生!

  

  靠臨終那一念,有沒有往生的?有!而且還不少,這是怎麼回事情?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這個法門,非常可惜,這一生當中他沒有遇到善緣,沒有遇到淨土,臨命終時才遇到。遇到之後就能信,就能發願,就能念佛,所以說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話是經上講的,哪裏會有錯!爲什麼會往生?我們很清楚,累世的善根在這個時候發現,不是他這一生修的。像我們這些人臨終一念十念行不行?我給諸位說,肯定不行,怎麼知道不行?你已經遇到了,這麼多年你都不肯幹。這就說明你過去生中跟那個臨終遇到佛法一念十念往生的,你不如他,他過去的善根比你深厚,你比他差遠了,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他在臨終的時候一念十念他能走得了,你走不了。你想想看,你牽腸挂肚,心裏面拉拉雜雜,一樣都放不下,這些東西把你往叁途拉!人天兩道你都沒分,如果有人道的分,你能夠求往生,肯定得生。你看佛在經上講的,人道要具備什麼條件?五戒十善。我們五戒十善有沒有做到?五戒十善是人道的因,上品十善、四無量心是天道的因。自己一定要多想想,要多問問自己!

  

  每天不能不反省,你們念《了凡四訓》就知道,袁了凡天天反省。上一次楊老師來,把《寶坻縣志》當中有十二卷,記載袁了凡當時做縣令(現在講縣長)治理這些政績,記載在這個書裏頭,看了之後非常令人感動。他不但是自己斷惡修善,他教他底下的部屬人人都斷惡修善,他帶頭!這個《縣志》十二卷,難得她影印了一份送給我,這一份資料非常重要,我們要編《了凡四訓》的劇本,這是很好的資料。這個幾句我們要把它記住。

  

  底下一段說,「妄心之性」,我們凡夫天天打妄想,「無性之性,空如來藏也」。大乘教裏面講如來藏,如來藏有叁種,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講這個叁種。這裏頭我們必須要知道,妄心之性是屬于空如來藏。無性之性,什麼東西無性?虛空無性,定中境界無性,夢中的境界無性。妄心,夢中境界是妄心,定中境界是無性之性。爲什麼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妄心,打妄想!這個妄心之性是空如來藏。前天我用這些比喻跟諸位說明,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能把這個理參透,事明白了,你就會肯定,沒錯,確實是空如來藏,不是真的。所有一切現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有沒有存在?沒有存在。說存在,存在已經過去了;我們起個念頭,念頭才起,這個境界不知道消失多久了。這裏頭確確實實是以億萬分之一秒來算的,萬事萬物沒有例外的。

  

  所以,佛在《金剛經》給我們說真話,佛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正確,確確實實是如露、如電;露是相續相,不是真的,電是根本不存在。我們細心去體會,我常常講生滅同時,所以不生不滅,一切法不生不滅。爲什麼說它不生?心現的時間太短,只是億萬分之一秒,你怎麼能知道它生?那億萬分之一秒一生,立刻就滅了,不會等到億萬分之二秒它才滅,不會。所以,生滅幾乎是同時,生就滅,滅又生,生又滅,永遠循環不斷,是這麼個現象。完全是個幻相,沒有實相,這個事實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現在學佛有個好處,得力于近代科學的幫助,科學上有許多的發現,證明佛在經上所講的是正確的。還有許許多多佛在經上所說的,科學還沒有法子證明。我們相信再過個幾十年、幾百年,科學不斷的向前推進,佛法裏面多數的這些理論、境界會被科學證實。

  

  現在我們能理解的,我們能夠肯定的,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有機體就是活的,不是死的。爲什麼?法性,心現識變。性識不是死的,宇宙、太空、星球、無量無邊衆生都是它現的,都是它變的。能現、能變是不生不滅的,所現、所變怎麼會有生滅?這點被科學家證明了,這個證明對我們來講有大利益!改變了我們對于宇宙萬事萬法的看法,回歸到《金剛經》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我們真的回到這一點。佛講得沒錯,我們肯定,我們承認了。我們對于萬事萬象還有執著嗎?不會了,如果你還有分別、還有執著,你才發現你功力還不到,你還得好好的去參究;功夫到了,徹底放下。

  

  徹底放下不是講完全在事上放下,理事都放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事上呢?事上看看有沒有需要。需要,不是爲自己,是爲衆生,教化衆生,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有需要這事就現前,有!沒有這個必要,事也放下。菩薩教化衆生的時候,雖然許許多多事相擺在面前,像智者大師給我們示現的,他在天臺山做住持,每天講經說法,還要管道場這些事務。你問他有沒有放下?他徹底放下,他心裏頭痕迹都不著,可是事上他樣樣都顧到,絕對沒有說失職,這叫圓滿,這叫大圓滿!我們要懂得這個裏頭的義趣,要認真、要好好的向他學習。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化身再來的,給我們末法衆生做一個修行的好榜樣。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一八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