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天出來講經。有很多人說我喜歡講經,錯了,我不是喜歡講經,我是這個方法對于我斷煩惱、開智慧非常有效果。
因爲在未講經之前我要讀經,特別是在講經的前十年,前十年要做准備功夫,你要不做准備功夫,上臺怕下不了臺。以後慢慢講熟了,熟能生巧,就不用講稿了。不用講稿用大綱,所以有許多老同學都知道,我在講經之前,總是有很多的表解寫在黑板上。早年到香港來講經也不例外,我每一堂講經,那時候講《楞嚴》,都有大大小小的表解寫在黑板上,要充分准備。准備的時候,你的精神、意志、精力都是集中的,讓你沒有空閑去打妄想,這是個很好的辦法,對治懈怠、懶散是特別有效。一個老師教學生,學生要騙騙老師,含糊籠統馬虎一點過去不難。可是上了臺之後,下面聽衆有幾十個人、有幾百個人,這就不容易,那比老師厲害多了,你沒有辦法欺騙群衆,所以這個方法很有效。我在臺中李老師那裏就學會了這個方法,幾種方法我都試驗,這種方法最有效,我就采取這種方法。
這兒說得很好,各人根性不相同,你要自己去反省、去檢點,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用什麼方法來對治,你才能把這條路走通!這一通之後,前面是一片光明,法喜充滿。難就難在第一關,第一關是很不容易突破。別看有些人突破了,兩年、叁年不上臺,立刻就退轉,退到原來的地位。學道、讀書真如古人所說,就像流水一樣,不進則退,所以一定要知道精進,勇猛精進。不但要深入經藏,《金剛經》上佛教我們深解義趣,這個話是絕對正確的,你解得愈深愈歡喜。怎麼樣讓自己深解義趣?我學多少就落實多少,從落實裏面又把自己向上提升。所以開端不能不放下,要放得一絲不挂,除了二套換洗衣服之外一無所有,你要到這種地步,你才能夠突破這個瓶頸。
自古以來,顯密、宗乘,大教、小教,都從這種方法紮根。古時候老師嚴,真正是嚴持戒律,你這一身叁衣一缽之外,這是佛的製度。在中國,中國是溫帶的地區,冬天沒有保暖的衣服你過不去,所以許可多置一點衣服。在中原,春夏秋冬四季衣裳,夏天換洗比較多,准許有二套換洗的衣服,秋冬換洗就少了,一套就行了。所以出家人的行李,你們看看從前參學的,就是一個包袱,他只有幾件衣服,冬天一件,春秋一件,夏天二件,那個包袱皮一包,背在身上就走了,沒有東西。像我們現在旅行,大箱子、小箱子,那還得了,這哪像出家人?可是在今天社會,看你是出家人帶幾十個皮箱,人家也不希奇。爲什麼?已經看成習慣,你要帶了個包袱出門,人家還覺得希奇。理事我們都要曉得,不可以守權,一定要學大乘,大乘是圓融的,大乘是無所不包的。
今天王老先生他印了一本書,《健康之道》,封面上四個字是我給他寫的。這個書好,教你怎樣運動,確實有助于身心的健康,裏面也有一點佛法。可是在我們這邊我們聽說有同學看到,他說生病裏面,中藥裏頭還有用動物做藥材的,于是很多人起了疑心,不但他不敢用,而且還毀謗,這個錯了。中藥裏面確確實實有很多藥材是用動物的骨、肉、筋、血製造的、提煉的。可是你要知道,佛在戒經上告訴我們,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四條,你要不懂得開遮持犯,你就沒有辦法持戒。那叫什麼?死在戒條之下,你不曉得佛的戒律是活活潑潑的,是自在無礙的。
開緣裏面最多的,藥用,合藥,佛准許。諸位要知道,世尊當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是托缽,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一定要素食,不接受葷腥,你就給人家添麻煩,人家說你這個和尚怎麼這麼挑剔,這麼難伺候,所以你要懂得。這是如來在戒經裏面講得很清楚的,藥用不犯戒,叫開戒。又何況藥用裏面絕對不是用活的,用動物的時候,都是用它的骨、用它的筋,肉也都是幹了的,這個你要懂得,這就是戒經裏面教我們比丘吃叁淨肉。什麼叫叁淨肉?這個動物我沒有看到它被殺,我也沒有聽到殺的聲音,它不是爲我殺的,這個動物可以吃;不能貪吃,貪吃就錯了。你每天用這些食物做什麼?是養身辦道的!古德常講「身安道隆」,如果我們身體衰弱,沒有體力,你怎麼修道?所以這一條諸位要知道,這個不破戒,但是要說清楚、說明白,不要讓人發生誤會。
又何況,佛教當年在世間並沒有素食,這個諸位要知道,全世界的佛教都不吃素。我們到外國去,我那時候很年輕,第一次跟著道安法師到日本,我是四十八歲的時候,跟道安老法師到日本去訪問,那一次我們訪問二十多天。日本人的寺廟接待我們已經是素菜,可是不幹淨,碗、餐具聞一聞還有肉腥味。道安法師就給我說,不要去理會這些,人家已經是非常難得,特別做了素菜給我們,他們不吃素的。所以,我就趁這個機緣,向道安法師請教素食的來源。老和尚告訴我,素食的起源應當是起源于梁武帝,梁武帝是佛門的護法,他在位的時候有權有勢,爲佛教建了四百多個道場。所以,「南朝四百八十寺」是梁武帝建的,度出家人十幾萬人,他喜歡人出家,他做大功德主。
傳說他讀《楞伽經》,讀到菩薩不忍心吃衆生肉,非常感動,所以他自己就把肉食斷掉。以後佛門裏面就紛紛響應,造成中國佛教素食運動。所以,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國佛教不吃肉,其他國家佛教都吃。他們只守著不殺生,不見殺、不聞殺、不爲我殺,這個曆史我們都要曉得。那麼素食好不好?素食是真好,愈到晚年你知道它愈好,它對身體健康的幫助太大了。我吃素食五十叁年了,因爲素食,很少得疾病,因爲素食,能保持身體的均衡,血脈暢通,這個不能不知道。
另外一個開緣是酒戒,諸位要曉得,殺盜淫妄叫性罪,不管你受不受戒你做了統統都有罪。酒戒叫遮戒,你沒有受戒,不犯,沒罪;受了戒你再去犯,那就有罪,叫破戒罪。酒戒的開緣更廣,中藥有很多藥是用酒做藥引,這是開緣,這個沒有問題。佛又給出家人規定,七十歲以上年老的人身體衰弱,血液循環緩慢,酒可以幫助他,幫助血液循環,每餐喝一杯,可以。佛法的戒律通情達理,活活潑潑,一點都不死呆板。不能不讀戒經,你讀戒經你才了解,才知道佛製戒的意義,持戒的功德,以及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把戒律做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的《疏鈔》,「又彼經雲,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這個彼經,還是《密嚴經》上說的,這個比喻很容易懂得。把如來清淨藏比喻作黃金,把世間的、在衆生分上稱爲阿賴耶的,比喻作戒指,指環就是戒指。諸位想想,戒指跟黃金是一還是二?沒有差別。如果我們離一切相,單就體性來說,這就是如來清淨藏,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是個名詞,如來含藏在其中。什麼叫如來?佛在《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如來者,諸法如義」。宇宙之間萬事萬法都是心現識變的,性識就是此地講的如來清淨藏。在六道衆生、在九法界一切衆生,稱它爲世間阿賴耶,阿賴耶識能生能現,阿賴耶本身不生不滅,這是世間人的看法。
佛告訴我們,如來藏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真妄是一不是二;在迷的時候稱妄,在悟的時候稱真,這個道理總要懂。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也就是說,你真正覺悟了,你的如來清淨藏沒有增加一毫一分;你就是今天墮到叁途地獄,你的如來清淨藏沒有損失一毫一分。它是能現能變,宇宙之間森羅萬象是所現、是所變。所以佛教不是哲學,哲學裏頭有能、有所,能所對立;佛教能所是一,不是對立。能所不二,性相一如,這是大乘教上常說的。
我們細心從這個比喻裏面去觀察,如金跟指環,展轉無差別。金現在變成指環,指環就是金,金就是指環,金跟指環無二無別,哪來的沖突?哪有不自在?所以古大德常用這個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下面說,「楞伽中,真識、現識」,真識就是如來藏,現識就是阿賴耶,「如泥團與微塵,非異非不異」。泥團,泥團從哪兒來的?泥團是很多微塵,很多微塵跟水合在一起捏成泥團,你要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原來泥團就是微塵,微塵就是泥團。從微塵已經變成泥團了,你不能說它是異,也不能說它是不異。你要說它是異,塵土不見了,變成一塊泥團;你要是真說這是兩樣東西,不是一樣,那也講不通,離開微塵沒有泥團。泥團跟微塵是一不是二,就跟金跟金器的比喻意思相同,非異非不異。
「金莊嚴具,亦複如是,皆此義也。又彼經雲,如來藏爲無始惡習所熏,名爲藏識」。爲什麼稱它爲藏識?阿賴耶是梵語,阿賴耶就翻作藏。這個識就像一個倉庫一樣,無始劫以來,我們所造作的種種業習統統藏在這裏面。這就像倉庫,內容太豐富了,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不具足的。所以你阿賴耶裏面,有佛種子,有菩薩種子,有聲聞、緣覺種子,有六道種子,有叁途種子,沒有一樣不具足。雖有,這叫業因,佛家講因果報應,有因如果沒有緣它不能結果,因一定要有緣,所以佛法說緣生,不說因生。
譬如我們種瓜,瓜的因是瓜子,緣是什麼?緣是土壤、是水分、是肥料、是日光、是空氣,還要加上人工,這都是緣,少一樣這瓜結不起來。我有瓜的種子,我把這個瓜種子放在茶杯裏,放上一百年它也不會結瓜。爲什麼?緣沒有,它缺緣,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懂。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你要立志,你要去作佛去,爲什麼?你有佛種子!怎樣去作佛?我把佛種子需要的緣,我天天提供給它,不讓它有缺乏。我不願意搞六道輪回,更不願意搞叁惡道,我把六道叁途這些緣統統斷掉,一心一意培養成佛的這個緣,你這一生不就成功了嗎?作佛哪裏是難事?又何況諸佛如來教導我們淨宗念佛法門,這是緣!我們這一生遇到了。
佛告訴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叁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一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