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一一卷▪P4

  ..續本文上一頁裏面的賭王是菩薩,他在那裏幹什麼?他在那裏度那些迷在賭場裏頭的賭徒,他有他的善巧方法讓他覺悟,再不進賭場,這是菩薩!看他的行爲上不善,是作惡,實際上他心地清淨、慈悲,在那裏度那一類的衆生,就像《華嚴經》上示現貪瞋癡的這叁位佛菩薩,我們凡夫不認識。

  

  所以,哪一道裏面都有佛菩薩示現在其中,我們不認識。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都把一切衆生當佛菩薩看待就對了,就沒有過失。你作惡,你是在示現,你是來提醒我,孔老夫子說過,「叁人行,必有我師」。善人,善人我看他行善,我要學他;惡人造惡,提醒我,我有沒有這個惡行,有改則之,無則嘉勉。所以,善人、惡人都是我的善知識,善人、惡人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時時刻刻在提醒我斷惡修善,這就對了,這樣就沒有過失,這是愛語。他可以毀謗我,我不能毀謗他,這個道理要懂,決定要給這個社會做最好的榜樣。別人毀謗我,我也毀謗他,這是好樣子嗎?這不是好樣子。別人毀謗我,我不毀謗他,這才是好樣子。社會大衆都能有這種包容,我們的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就能化解沖突。

  

  第叁個是利行,利是利益,就是我們所作所爲對社會大衆決定有利益,決定沒有損害,這是佛教的。第四叫同事,同事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古大德常講的,你要度衆生一定要跟衆生和光同塵,這是什麼?法身菩薩,他行,他搞殺盜淫妄沒有關系,他是示現。好象唱戲一樣,表演,他的心地裏頭清淨一塵不染,他是在這裏頭度這一類衆生,行,這是同事。我們凡夫,學佛的,我們不能跟這些人同事,我又一個說法,我們要跟佛菩薩同事,那決定錯不了。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他起的是什麼心、什麼念,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我們要學他。我們跟佛菩薩同事,跟祖師大德同事,跟真正善知識同事,哪裏會有過失?所以,我的方法都是佛教的,我會用,我能夠落實,産生了很好的效果。四攝法用在家庭,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用在你的公司行號,你的事業一定是一帆風順。哪一個人會用,哪個團體會用,他就得利,用在國家,這個國家一定富強。佛只講原理原則,我們要會用。

  

  所以,四攝是屬于助行,前面正行,第八是「正助甚深」,正助裏面特別著重在助。爲什麼?前面第七已經講了正,此地正助這個正是陪襯的話,重點是在助。由這個地方你就明了,菩薩行正行是六度,其余的無量無邊修行的原理原則、修行的方法,統統是屬于助修。我們平常最普通的說法,叁皈依,五戒、十善,剛才我講的四攝,都是屬于助修。正助甚深,正的意思深,助的意思也深。能夠幫助自己,成就自己的正行,也能夠幫助別人,成就別人的正行,所以說甚深。

  

  第九,這是總結到了「一道甚深」,這是大乘圓教裏面所說的。禅宗有句話說,「識得一,萬事畢」,一道是什麼?一心、一性。大乘教裏面常講,「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個境界凡夫不懂。所以後面第九、第十,不是凡夫境界,二乘也不懂,權教菩薩也不懂。所以,這個經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學習的課程,這裏頭有一道甚深。那我們凡夫怎麼樣來學這個科目?凡夫裏頭有一種上根利智,煩惱輕的人,智慧長的人。前面講這部經學習不一樣,哪些人能有資格學這部經,清涼講了十種,十種人,最後一種叫大心凡夫。大心,他能體會一道甚深,由此可知,心量小的人不行。什麼叫心量小?分別、執著放不下的人,難了,他不容易。必須把分別、執著淡化,知道什麼?整個宇宙之間只有一道。這一樁事情現在科學家好象也發現了,發現這種迹象,我們到經文的時候再跟諸位做詳細報告。

  

  整個宇宙是一,一個體,不但體是一,相也是一,作用也是一,不可思議。一般人講體是一,勉強還可以接受,你講相是一,作用是一,沒有人會接受的,這個意思深,真相。「般若經」上說得好,六百卷《大般若》我看過一遍,做了個總結,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世尊講了二十二年,說出宇宙諸法實相,實相是什麼?真相!確實太深了,但是它是事實真相。

  

  末後第十,「佛境甚深」,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大乘教裏面用四個字來說明,叫不可思議,這句話甚深。不但不能說,還不能想,想是什麼?起心動念,言語是分別、執著。所以,離妄想、分別、執著,佛境界就在眼前,你才能契入。你契入之後,你能夠了解,你也說不出,也沒有辦法想象。這不能想的,所謂是「開口便錯,動念皆乖」,你開口錯了,你起心再動個念頭,已經跟真相相違背,不是這個真相。這些理、事,我們都留在經文裏面給諸位報告。

  

  我有另外一個方法來跟大家說明,那是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來說明一道甚深,來說明佛境甚深。現在科學的方法,我們是可以想、可以說。可以想、可以說,只是說到一個仿佛,這個一定要懂,說到一個仿佛。能不能說到真實?說不到。你要想契入真實,你要把這個放下,放下才能契入;不放下,用科學的方法,你只能探討一個線索,有這個可能,你沒有辦法親證。親證、契入,一定要放下起心動念,這個就難了。我相信你也很想放下,我也很想放下,可是怎麼樣?偏偏放不下,妄念是一個接著一個,永遠不停。這就是虛妄的,我們被這個東西害了,害得我們不能明心,不能見性,不能入佛的境界,不能入一道甚深,就被這害了。所以佛教導我們,八萬四千法門,總的原理原則是修定。絕對不是說只有禅宗才修禅定,只要是佛法,不管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修禅定,只是名稱不一樣。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式,統統修的是禅定,所以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法平等,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們今天采取的方法,是用持名念佛修禅定,剛剛得禅定的時候,這很淺的,剛剛得的時候,叫功夫成片;真正得到禅定,那叫事一心不亂;到甚深禅定,就是這個地方,你能夠契入一道,能夠契入佛境,那樣深的禅定,叫理一心不亂。所以在淨宗,名稱不叫禅定,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有功夫成片。你才曉得所有法門統統修定,不是定不能契入,這個不能不知道,只有定才能契入。所以,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只是方法不一樣,原理一樣,方向一樣,目標一樣,統統都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才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好,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一一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