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但是我來總舍不得哥哥,請你食用這些東西。我再下山去找糧食去。”說完就要走,我心裏想:難道琵達的心真是不能夠以法來化度的嗎?我就對琵達說:“你不要先走開,等到這些東西吃完的了再走。在留此時間中,繼使你不修法,你也就可免得下山下去造罪,且在這裏住幾天吧。”
“琵達也就留下來,這期間,我盡量的爲她說因果善惡的道理。她對于佛法漸漸的有了正確的認識,性情也稍稍改變了一些。
“那時候,伯父在家鄉已過世了。他死了以後,姑母生出了真誠的忏悔心,帶了一大批東西到布林找我來了。她把帶不動的東西寄放在村莊上,揀她背得動的都帶著上山來。琵達在外面看見是姑母來了,立刻告訴我說:“哥哥啊!姑母來了!她害得我們好苦,死也不要見她啊!”說完就跑出去,跑到山窟的崖前把吊橋拉起來。姑母走到橋邊叫道:“侄女啊!請你莫要把橋拉起來,這是你的姑母來了!”琵達聽了說道:“就是因爲你來了,所以我才把橋拉起來的!”
“姑母說道:“侄女呀!這也難怪你,我現在實在悔恨以前的錯待你們,所以特意來向你們道歉,希望與你們兄妹相會的,如果你實在不要見我,至少也請你告訴你的哥哥說我來了。”
“這時我也走到崖邊坐下來,姑母看見我,就向我禮拜,再叁地懇求我見她。我暗想:我如果不見她,就不是一個學佛的人了,但是最好我要先讓她忏悔忏悔,就對她說道:“我已經與一切的親戚斷絕了關系,特別是與伯父姑母斷絕了關系,以前他們給了我們那些痛苦,以後在我修行乞食的時候,你們仍不饒我,又給了我許多痛苦,我是決定與你們斷絕關系了!我唱道:
大悲慈父馬爾巴, 我今禮拜師尊足;
窮兒無親惟慈尊, 此外未嘗有親屬。
我今正語非诋诃, 會記當年舊事否?
姑母若忘己所作, 且聽阿侄爲汝歌:
我鄉罪薮嘉俄澤, 幼失慈父遭坎坷;
田園家宅盡被奪, 寡母孤兒任磨折;
姑母殘狠既如狼, 不斷親緣更斷何!
流浪日久憶家鄉, 十年歸來省高堂;
高堂已逝成千古, 弱妹無依又流亡。
我悟世事皆無常, 撫今思昔倍心傷!
發奮修行殚精力, 饑餓所逼來乞食;
乞至姑母宅前地, 心知原是修行士;
居然挾怨起怒, 喚來猛犬撲我身。
姑母手持撐幕柱, 擊我如殼杖如雨;
我身墜入水池中, 寶貴生命幾喪失;
惡口罵我是屠戶, 诟辱百般刺心語;
掙紮呼吸苦哀嚎, 弱命如絲一發間。
吞聲飲泣我欲哭, 姑母二次狡計作;
騙我田園與家屋, 汝心本有魔鬼在;
我絕汝緣合理無?
乞食伯父之門前, 伯父見我怒勃然;
罵我敗家賣鄉子, 擲石擊我如雹雨。
淩辱石擊心未厭, 回身取弓箭在弦;
箭如雨下無處躲, 寶貴生命幾喪卻;
伯父心有殺人魔, 親情不絕當如何!
當吾窮苦無告際, 親戚虐我勝妖厲;
山居修行精進時, 貞堅結賽來訪我;
一心不舍舊情癡, 憐愛交深來相隨;
傾訴真情語委婉, 窮士枯懷雨露滋。
療我饑渴隨淚垂, 施我上妙珍馐食;
彼雖待我恩情厚, 我爲法故難相酬;
但思結賽深情誼, 接待姑母複何義?
奉勸姑母速歸去, 西山斜陽日已遲。
“姑母聽完了我的歌,放聲大哭,向我頂禮數次,流淚說道:“侄兒啊!你說的話一點也不錯,請你寬恕我,我如今是真心真意地來求忏悔了。我心中非常難過,不能舍棄親族的愛心,所以才來會你們兄妹的。無論如何請你們要接見我,否則我就決定在你們的面前自殺了。”
“我于心不忍,就前去要把吊橋放下來。但是琵達在我的耳邊悄悄地細聲叫我不要會她,又說了許多不要會她的理由。我說:“通常與破戒的人在一處飲水都要發生障礙,可是現在這回事,與佛法上的所謂破戒無關,我是一個修行人,無論如何是應該會她的!”我就把吊橋放下,等姑母過來,爲姑母廣說因果之法的瑜珈行者,獲得了解脫。”
尊者說完以後,希哇俄行者就啓禀尊者道:“您老人家在求法依師的時候,對于上師那樣的虔誠信徒,忍耐受苦,得法以後,在山中那樣的精進修行,無論從那一方面看來,都不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我們都不敢再修這個法了,可是解脫不了煩惱輪回,應該怎樣辦才好呢?”說完竟大聲痛哭起來。
尊者說:“你不要失望,我告訴你,只要你常常想到輪回和叁惡道(畜生、餓鬼、地獄叁道衆生,缺乏智慧思判力,恒常爲苦惱所逼,無由解脫,所以叫做“叁惡道”。)的痛苦,那麼你的精進心和求法心就會自然生起的,凡是有心的人,聽了“因果法”既能相信,一定也能做到像我這樣精進修持的,如果對于佛法不能生起極深的信仰,僅了解一些道理,是沒有用處的。因爲這樣就很難不爲八風所動,所以學佛,第一要相信因果,那些對因果報應都不相信的人,嘴裏雖然談論些與聖理二量(“聖理二量”,就是“聖教量”及“理量”。前者是佛陀的訓示,後者是根據理性所推出的結論,所以學佛的人皆應以此二量作爲判斷是非之准繩。)相合的空性,可是實際上也不過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甚麼真實的價值。因爲空性這件事,非常微妙,難解難信,如果對空性能生起決定的信解,那便一定可體會到空性並不離開因果,即因果而顯空性,因此對因果的取舍和去惡行善,一定格外注意,比一般人尤爲謹慎,所以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相信因果,努力行善去惡,這是學佛最要緊的事。
“我最初並不懂得空性,但是對于因果卻有堅定的信心,知道自己作了大惡業,將來會墮惡趣,所以心生恐怖,因此對上師的虔誠信服和修行的刻苦精進,都自然而然的辦到了。你們也應該同我一樣,獨自住在山中修持真言乘(“真言乘”即密乘或密宗)。如果能這樣做,我保證你們一定能夠解脫成就的!”
于是藏頓巴普提惹昨就啓禀尊者說道:“上師啊!您一定是大金剛的化身,爲了度衆生才化現人世,示現這樣一個希有的事迹,否則最少也是無量劫來修行佛道,已經登了不退轉地的一個大菩薩!你爲了法,不惜身命的去修行,所作所爲,處處表現出你是一位非凡的菩薩。像尊者這樣的苦行和忍耐,在我們這些凡夫弟子來說,不用說做不到,連想都不敢想!就是想要學,身體也受不了。所以上師您老人家一定是佛菩薩的化身,我們雖然不能像您那樣的修行,但是也都知道凡能夠見到上師及聞法的衆生,都能解脫輪回,這是一定無疑的。能否請您告訴我們,您究竟是那一個佛菩薩的化身?”
尊者答道:“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誰的化身,最可能的恐怕還是叁惡道的化身吧!你們以我爲金剛持,當然會得到加持,可是你們以爲我是化身,這對于我固然是淨信,然而對于法卻成了無比的大邪見!這是因爲你們對于佛法的偉大果利不了解的原故。譬如像我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凡夫,而且前半生還作了大惡業;爲了相信因果業報,決心抛棄了今世的一切,一心修行,現在離開成佛的階段也可說是不太遙遠了。尤其是遇見一位條件具足的上師,能夠受到他的攝受。得到真言捷徑的心要口訣,和不爲言诠所染,澈見本來面目的指示灌頂,依法修持,所以即身成佛是決無疑義的。如果此生只是造作惡業和五無間罪,那麼命終以後,一定馬上就會墜入無間地獄的,這就是不信因果和沒有精進修行的結果。如果由內心的深處,對因果的道理生起堅決的信心,怖畏惡道的苦痛和希求無上的佛果,那麼人人都可以和我一樣對上師有絕對的虔誠,在修行時有最大的努力和覺證。這是任何人都能夠辦到的。你所說的什麼佛菩薩的化身,完全是因爲對密宗未能確切了解。你們應該多讀古德們的傳記,思維輪回之理,要常常記取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的話去努力修行!我曾不顧名聞和衣食發大勇猛,忍大痛苦,獨自住在無人的山中修行,因而獲得覺受和證解的功德。希望你們也學我一樣去好好修行。”
惹瓊說道:“尊者!您的這些事業,實在是希有難得,令人驚歎佩服。可是你所說的都是些可悲可泣的事,現在請您老人家講一些令人高興的事好嗎?”
尊者說:“令人高興的事麼?那也許是由精進而得來的成果,超度一切人與非人(“非人”,藏文是Mis ma yin,意思是凡非人類的一切精靈。阿修羅及其他的鬼神都統稱非人。)和弘揚佛法的事迹吧!
惹瓊巴問道:“你是先超度人的呢?還是先超度非人的呢?”
尊者說:“起初有許多非人來向我挑戰,我就降伏他們,以後又超度了他們。以後又超度了許多人類的徒弟。最後長壽王神女來顯示神通向我挑戰,我又超度了她。我的教法在非人中,長壽王神女將爲繼承光大者;在人類中則烏巴頓巴(烏巴頓巴——即罔波巴大師。)將爲弘揚光大者”。
色問惹巴就請問尊者道:“尊者!您主要的修行地方是那其貢雪山和曲巴兩處,除此之外,您還在其他什麼地方修過行呢?”
尊者說:“我修行的地方有尼泊爾的約莫貢惹和六大出名山窟,六小隱名山窟,和六個秘密山窟,連同另外兩處一共是二十處山窟。另外尚有四個出名的大山洞,有四個不出名的山洞,還有其他各處山間有緣會的小洞。在這些地方修行的結果,我已經證到“無有可修的法,無有能修的人”的境界。現在我已沒有什麼可修的了。”
惹瓊巴說:“尊者法性盡地的無緣大悲,使我們徒衆得到了無顛倒的正見和堅固的信心,我們心中非常的快樂,真是感謝您老人家。現在爲了利益未來的衆生,可否請您告訴我們外內密各處修行勝地的名稱?”
尊者說:“有名的外山窟有六個,就是:
護馬白崖窟 明雀只馬窟 飲哇著馬窟
惹馬菩提窟 將潘郎卡窟 著甲多結窟
不著名的內山窟有:
結巴尼馬窟 庫虛問巴窟 謝普去薪窟
白則多鹽窟 則巴剛替窟 瓊龍慶給窟
秘密的山洞有六處:
甲照郎卡窟 到碰生給窟 白普麻母窟
來普白馬窟 龍哥盧多窟 著甲多結窟
其他二處是:
結普尼馬窟 播它郎卡窟
四大著名的山洞是:
雅龍的著巴普 來喜的多肚
亭日的哲借普 的色的真處普
不出名的四個山洞是:
咱地的剛楚窟 絨地的俄薩窟
惹那的則俄窟 古通的播絨窟
在上面說的這些山窟中修行,可以得到順緣和傳承的加持。你們應該到這些地方去修行。
尊者說完了他的故事,參加法會的會衆,對佛法都生起了信仰和厭世出離及慈悲的心,大家都對世間八法極生厭離,虔誠慕樂正法。
尊者的大弟子們,都向尊者發願:願意斷舍世欲,終生精進修法,作利益衆生的事業。天神諸弟子也都發願維護佛法。世俗的聽衆中,有很多上根的人,都皈依了尊者作爲弟子,如法修行終于成爲得證實相境界的瑜珈行者。中根的人,都願以月計或以年計來專門修法。下根的人,也決定終身不做惡事,常做善業。參與聞法的大衆都得到了究竟的利益。
《密勒日巴尊者傳 第八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