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P5

  ..續本文上一頁虛構之詞,而是有決定之義存在的。當知這是應由獲得如是決定之門而作(與信願)合一的禱祝。若隨順一些衆生的敬慕,而要識別大師個別的幻化事體,仍然應當知道怙主宗喀巴大師是諸佛之智慧聚而爲一的合成體。這正如普遍傳稱的那樣,有無垢教理可以證明之。如佛(釋迦牟尼)親口所說的《妙吉祥根本續》(“續”即密教經典)中說道:

  “我(佛)于世間涅槃後,

  此間大地成空無,(言無教法作饒益)

  由汝示現孺童相,

  能作諸佛之事業,

  彼時大寺名報喜,

  建在雪域疆土中。”

  這是明白地指示處所在“雪域”(西藏的別名)中的預言,“噶”(意爲“喜”)“寺”即指噶丹寺[5],“汝”即指妙吉祥(文殊即宗喀巴)。又在《空行秘密續》中說道:

  “文殊化身名羅桑(宗喀巴藏語名諱“羅桑”,意爲“善慧”)

  能宏佛教具稀有。”

  詳細說來,往昔一切智克珠傑·格勒伯桑于印度受生爲班智達·日比庫鸠(意爲“智鵑”,以下不贅)時,具德達哇紮巴意爲“月稱”,以下不贅)爲了拔除其(智鵑)執邊見的纏縛起見,有一次對他指示懸記說:“至尊宗喀巴文殊示現比丘相,如願受生于邊地,汝亦將受生于其地。汝當完成其教誨和宏揚佛教。”又帕巴拉(意爲“聖天”)、桑傑迥(意爲“佛護”)和細哇拉叁師來到日比庫鸠面前指示懸記說:“將有至尊宗咯巴文殊前往邊地,宏揚佛教。汝亦是彼特別救化的有情。因此汝應頂禮于至尊宗喀巴之足下,彼任說何種,汝應接受,作爲修學的心要。”又有一次,克珠傑往昔受生于印度時,至尊文殊前來對他說:“邊地的有情愚味而不知應去應舍之處,實爲可愍!他們流浪于輪回,由無明的起因,而走入邪道中。我(文殊)爲了令諸人獲得解脫,並安置于一切種智(即佛)之果位起見,我將隨順俗人的意想而示現爲比丘相,前往其地,汝亦是我的應化有情。”又有一次至尊彌勒菩薩前來對他(克珠傑)說:“此間南贍洲中,爲了令諸真實佛法,特別是難得的釋迦牟尼的教法,如白晝般明朗興起,將有一位至尊文殊的化身,他如諸菩薩的美妙顔容和心中精華。汝應宏揚彼之教法。”以上各種懸記出自智王·卻敦饒覺所著《克珠傑大師傳》中。其他賢哲大德們所撰頌詞中也說:

  “克珠法王盛名稱,

  由彼前生大悲力,

  印度聖地利衆時,

  一次文殊來彼前,

  示說可憐邊地衆,

  由心執實[8]流輪回,

  彼無辯道非道智,

  大都勤修惡趣[7]因。

  我爲攝受彼等故,

  將于未來五百年。

  化爲比丘往邊地,

  闡明佛教如晝日,

  爾時汝亦往彼土。

  又有彌勒所勸說,

  未來文殊一化身,

  悲心極念無邊衆,

  如願將往邊地中,

  爾時汝亦生彼土,

  當作彼之教法事。”

  有如是廣大懸記,此外還有種種可信的懸記,所有的懸記,將在下面次第寫出。本題僅引此諸懸記來說明。

  因此應知至尊文殊,就一般應化有情的視野說來,僅只是持十地菩薩[8]自在之相。但是在其他經教中,如《健行叁摩地經》中說:“在無量劫以前,文殊即于名爲“平等刹土”(即世界)中,現證成佛,名爲“龍種最勝如來”,而作轉*輪等圓滿究竟的佛事業。”又在《聖寶積經》中說:超越七恒河沙數劫以前,于名爲“生起妙善刹土”中,當聖妙吉祥(即文殊)成爲轉輪王名“虛空”時,于“龍音王”如來前發菩提心,得如來授記說,將于“無塵積刹土”中成佛,名“普觀如來”,如所授記學習菩薩行而獲得“無生法忍”。之後又經六十四恒河沙數劫,再次受生,雖已圓滿成就如來十力,但仍住持菩薩之相,並在一些世界中,現在亦示現佛陀之相。又在《利益指鬘經》中說:“從此往北經十二恒河沙數世界,有名爲“常喜愛悅勝解”刹土中,有如來薄伽梵正等正覺圓滿佛陀,名“勝解極喜藏寶積王”。現時住在彼土,正安養生息。彼刹土中,無一切聲聞、緣覺;除有一乘[9]外,無它乘之名;無老、病、苦;具足一切安樂;該處諸有情壽命無量,威光和色彩無量;該世界中無可比喻、原由、作者,而常于喜樂、勝解、無比喻中。有如來薄伽梵正等正覺圓滿佛陀“勝解極喜藏寶積王”,現時居住,正安養生息。于彼如來前,大王!汝當合掌恭敬而生隨喜。彼如來實非他者,即是文殊童子所轉變。”有如是許多顯密經教中的廣大宣說。因此應知出于宗喀巴大師與至尊文殊同一心識,因此在無數劫以前,宗喀巴大師早已成佛,是由這些教(包括懸記)、理所證明的。而且上面所引的一切智克珠傑所著論述所說:“對于這種情理。我(克珠)自己有可靠的史事理由,而且也聽說過這類的故事。這種說法也是想到各種各樣的經典中的史事而說的。以上是略說當識別各別的幻化事由的情況。至于文殊的廣傳,住昔的各種傳記史事中,已有詳明的記載。因此若在這裏繁瑣寫出,不僅掩蓋宗喀巴傳記的正文,而且凡是一個自豪地認爲是住持內道佛教宗派的人,不可能有一個不認識至尊文殊是具量(合格)的菩薩,因此(著者)也不想再事多說。于此聯接之處,作插頌道:

  擁有十力諸佛尊,

  一切種智之自性,

  彼無分別異相生,

  認識一體誰能行。

  示解脫道衆生眼,(即具慧眼導師)

  爲是諸師爲叁世,

  諸佛悲、智、力合成,

  一體自身是真情。

  僅依見境幻事根,

  識別雖異不相違,

  與此情同決深信,

  宗喀文殊之化身。

  非同偏私愚想生,

  形形色色故事情,

  而是從佛世尊起,

  合量教言(懸記)作贊稱。

  尚有教、理各多篇,

  如美花鬘悅耳丹,(耳聞可悅之金丹)

  成熟慶筵依次開,(著者言還有許多教言懸記在下面次第寫出)

  智者齊歡舞翩翩。

  [注釋]

  [1]十地:一、歡喜地;二、離垢地;叁、發光地;四、焰慧地; 五、板難性地;六、現前地;七。醫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

  [2]轉輪王:此王身具叁十二相,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故名轉輪王。

  [3]帝釋:叁十叁天界之主。梵話稱“僑屍迦”,或“因陀羅”。 

  [4]梵天:系色界之初禅天。此天離欲界之淫欲,寂靜清淨,故名焚天。

  [5]噶丹寺:拉薩叁大寺之一。在抗薩河南岸旺姑山上。公元1409年明永樂七年己醜,宗喀巴大師所創建,爲格魯派的祖寺。

  [6]執實:執著一切事物爲不待緣起和合,自能生起的“實有”。

  [7]惡趣:指地獄、餓鬼和傍生叁惡趣。

  [8]十地菩薩:指證得第十地”法雲地“的菩薩。

  [9]一乘:言成佛唯一之教。《勝鬘經》中說:“至道無二,故稱爲一,運用自在,目之爲乘。”

  第二節 就共通的現象,略說(宗喀巴大師)往昔轉生中的史迹和未來情況

  至尊宗喀巴大師,依了義說來,他與至尊文殊同一心識,不僅如此,若就不了義--應化衆生的視野說來,他也是在多次轉生中,由至尊文殊真實化現爲勝乘的善知識是專一勤奮而作利益衆生事業的一位大師。此種情況,在一切智克珠傑所撰《清淨雪山篇》中說道:

  “師于往昔轉生中,

  成爲文殊首要子,

  擁有咒、辯、定、神通,

  慧眼觀諸法真容。”

  這就是說,在往昔無量劫以前,有如來名“王頂”出現于世,在海一般寬廣的徒眷大會中,轉動成爲勝乘即金剛乘的廣大*輪。那時至尊宗喀巴大師即已是至尊文殊的首要弟子,是一位具足陀羅尼、辯才、神通、叁摩地(即定)、真實照見二谛(真谛、俗谛)的清淨智慧等功德的不可思議的大師。此後至尊文殊同其徒眷等來到轉金剛乘*輪的王頂如來近前而安住時,薄伽梵王頂佛世尊發出梵音妙語說道:“所有一切菩薩誰能于無數不淨世界中,不顧身命地作宏揚甚深中觀見(即離斷常二邊的見解)與金剛乘相結合的妙道,彼菩薩即成爲諸菩薩的偉大行海中的最卓越、最尊勝者。”佛陀發出如是獅子吼音時,與宗喀巴大師同一心識的大菩薩勇氣大振,即從徒眷會海中,迅速而起,以無懼聲音而宣言:“從現時開始,我願不顧身命,在無數不淨世界中,宏揚甚深中觀道與金剛乘相結合的妙道。”王頂如來等十方諸佛子爲其作證而立誓,同時傳播如是誓言之聲。爾時,王頂如來等十方一切諸佛同聲贊頌道:“善哉!汝是大志菩薩。”如是勸慰已,從此以後十方一切佛土中,普遍傳稱這與宗喀巴大師同一心識的大菩薩之名,稱爲“大志菩薩”。繼而王頂如來從身中放出無量光明,面現微笑而說道:“如汝所立誓言,從現時起,汝在無數不淨世界中,宏揚顯密正法,最後在“稀有殊勝莊嚴刹土”中成佛,名“獅子吼如來”。”佛作了如是懸記。這些情況,爲決定之真實義。如善巧成就大德多敦·绛伯嘉措在他心裏無礙地常時現起至尊文殊的身、語加持。他在文殊身前,再叁祈禱而啓問至尊宗喀巴大師的史事,及往昔轉生中的本生故事和未來成佛的事業時,至尊文殊向他指示的懸記,是具量而無欺的語教。此類事情,在一切智克珠傑所撰《清淨雪山篇》中,是作有偈頌的。這即是現在色拉、哲蚌、噶丹叁大寺僧會中所念誦的那段誦文,除將偈頌改作長行散文外,其意義完全和上面所寫的(頌句)沒有區別。由于想到全部錄出有引文過多之嫌,故未轉錄。若欲詳知,應在哲蚌寺法行(一種宗教活動,如記誦本之類)中,詳細閱讀即可知曉。洛紮大成就者勒季多傑(意爲“羯摩金剛”,以下不贅)向秘密主啓問至尊宗喀巴大師何時成佛?秘密主說:“何時成佛我不說,已由文殊、觀音作懸記。”這樣的說法,也是想到有(以上)的那些事情而說的。諸善巧大德所說,都是很合理的。還有人主妙吉祥桑傑嘉措(意爲“佛海”)[1]所著《噶丹教法史》中,在引證如上諸根據之後,加上按語寫道:“按以諸種根由,可以認定至尊宗喀巴大師在許多劫以前,早已現證無上菩提(即佛位)。在…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師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