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P6

  ..續本文上一頁王頂如來出現于世時,凡是住于密道的成就者,及凡夫等都必須獲得四種灌頂[2],如果不退失誓言和戒律,雖未經修行。在濁世的十六生中,仍決能獲得金剛持位(即佛位)。這是以諸密續部中所說的不變(堅定)的教、理證明過的說法。”如上所說,不僅在定義中,能證明(宗喀巴大師)在許多劫以前早已成佛之理,而且在根由中,此以諸(因由)亦能得到證明。這樣,宗喀巴從在王頂如來前發心並立誓起,在不淨諸世界中,大宏與甚深中觀見相結合的金剛乘,而由種種無邊顯現身相莊嚴之門,刹那刹那間也都在令其增廣。如此稀有的一切事業,是超越言說境界的。即以娑婆世界[3]來說,過去諸佛都是由示現無邊化身之門,而作利益衆生的事業。尤其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至尊秘密主向大成就者勒季多傑所指示的懸記中說:

  “羅桑紮巴無等倫,

  釋迦佛前發勝心,

  此土顯密教義興, 

  從此往生兜率天,

  妙吉祥藏彌勒子,

  速證如來佛果成。”

  與此相同的情況,至尊文殊也問喇嘛邬瑪巴(意爲中觀者,以下不贅)指示懸記。一切智克珠傑所著《宗喀巴大師密傳》中說:“喇嘛邬瑪巴童年時代,在壩康地區作牧童時,從胸間發生有“阿惹巴紮那”(文殊心咒)嗡嗡之聲,同時發生一股力量,使全身汗毛豎起,似乎到了心不能持的地步。由于他時常和至尊文殊見面,遂向文殊啓問至尊宗喀巴大師前後生等情況。文殊向他指示懸記說:“往昔佛(釋迦)住此世間時,此師(指宗喀巴)于印度誕生爲婆羅門之子。爾時他與著比丘裝的菩薩名爲“牟比洛卓”(意爲“信解智”)相見,他使彼菩薩生喜,並跟隨菩薩作侍從,而聽受許多教法。菩薩領他到導師釋迦牟尼座前谒見時,他發菩提心。爾時,他以一純潔無垢的白晶百粒珠串供于佛前而發願。即由此而播下通達全無顛倒的真實空見的種子佛世尊親自所說《傳授教授王經》中也明白說:

  阿難(佛近侍弟子):現在于我前,

  供晶珠鬘童,

  能興我教法,

  未來濁世中, 

  “止”區交界處, 

  建寺具“格”名,

  羅桑(宗喀巴名)其人出。”

  依這些懸記,大善巧成就者绛央卻傑紮喜伯敦(意爲文殊法王吉祥具德)所著《密傳頌詞》中也說:

  “往昔金剛座[4]佛前,

  以百晶珠作供養,

  發起殊勝菩提心,

  成爲正見證達緣。

  誠禱具德師座前。” 

  又作格地區善巧師絨哇·卻紮嘉措(意譯爲“法稱海”,下不贅)所著《宗喀巴大師傳妙花束》中也說:

  “金剛座前由彼師,

  導至金身佛座前,

  以如月晶之珠鬘,

  數有百粒誠供養。 

  以從有海(即輪回)救衆心,

  世俗菩提心[5]發生,

  勝義菩提[6]心發願,

  通達正見種子生。”

  那麼,(宗喀巴大師)往昔于王頂如來前,發心並立誓宏揚顯密教法,次即學修菩薩行。再次又在此間重新發心的說法顯見前後次序不一樣,而且兩次發心,成爲重複之過錯。答這樣是無過錯的。雖是從無量劫以前,已經發菩提心,然而由于就應化衆生的視野來說,再次示現發心的情況也是有的。譬如大悲佛世尊也是在生爲“有光王”時,由于聽著馴象師的言詞而發菩提心,後又于“釋迦牟尼如來”(釋迦未成佛以前的另一古佛名)前供糜粥而發心等的說法,也是多次發心。它與諸如此類的情況是相同的。又由漢文譯成藏文的《楞伽經》中說:“薄伽梵佛世尊座前,無熱惱龍王以一白色海螺供佛時,佛以海螺授與目犍連(佛大弟子之一)而說道:“汝將此螺藏于廓巴日[7]山中,于未來世,將由比丘白瑪安敦(意譯爲“具蓮香”言持戒清淨如蓮香)從秘藏庫中取出此螺以作殿堂用螺。由秘藏庫之神哲烏樹來守護”。”又至尊文殊所作《授記明鏡》中說:“于靈鹫山中佛世尊座前,無熱惱龍王以海螺供佛,暫時作法螺用,後來佛世尊徒衆前往“克什米爾”時,佛對阿難說,現在的弟子名比丘白瑪安敦未來于西藏赤面疆土中,成爲比丘名羅桑紮巴(宗喀巴名諱),彼能宏揚般若波羅蜜多與顯密相結合的教法。”命阿難手持原來海螺運用神變而前去卓·日窩伽山中的秘庫中,托付錯達財寶神中的哲烏樹守護著。那時從拉薩至其地,僅一俱盧舍(印度長度單位,約250市尺)顯然說的是噶丹寺。這種說法出自《噶丹教法史》中。除藏螺者目犍連與阿難略有不同外,其余都與上文相同。而實際上佛世尊座前,還有比丘白瑪安敦。在烏金大師白瑪迥勒(意譯爲“蓮花生”,以下不贅)所著的《催促牌記》中也說:

  “有敬信王如是聽,

  佛在世時優波離,(佛大弟子之一)

  入涅槃時烏故巴,

  壩哇壩紮諸城稱,

  東方鄰近漢土處,

  比丘羅桑將降生。”(羅桑紮巴爲宗喀巴名諱,以下不贅)

  此諸情況,在喀納譯師所著《宗喀巴大師傳》中解釋說:“在佛世尊座前雖現身爲比丘白瑪安敦,然而優波離,是其身(所化現)之莊嚴異象。“烏故巴達”是“烏巴故巴達”之訛誤語,此梵語意爲“阿羅漢近隱”,由他指示出第二佛陀(指宗喀巴)的史事。所謂 “壩哇壩紮”,意爲“本性善妙”。宗喀巴大師的前生爲克什米爾的班智達,名“瑪底壩紮”藏語爲“洛卓桑波”,意即“智善妙”。此師有徒衆五百人圍繞其座。這是金剛手向大成就者朗喀绛稱(意爲“虛空幢”,以下不贅)所說的。”因此揣測是彼師(瑪底壩紮)之別名,或許是訛誤語。此中有所謂“白瑪昂楚”之名(意爲“蓮花本性”)。這在最勝善巧者阿裏釋迦准·昂旺绛央尼瑪敦比绛稱(意爲“語王文殊日教幢”)所著《宗喀巴大師傳具緣蓮花盛開之日》中也說:“此師(宗喀巴)曾受生爲聖迦葉尊者(釋迦之大弟子)的弟子沙彌[8]白瑪昂楚。”此與上面所說比丘白瑪安敦二者是否爲出家受沙彌戒階段與成爲比丘時的名稱有別而實系一人?不僅如此,在法王衮卻晉美旺波(意爲“寶無畏王”,下不贅)所著《格魯教法史摩尼枝鬘》中又說:“在佛世尊座前,供白晶珠蔓的童子,于其處出家受比丘戒[9]時之名爲比丘白瑪安敦。”總之。在佛世尊座前供白晶珠鬘的童子,或比丘白瑪安敦,或優波離等,都是時間相同,而示現許多不同的身相。諸如此類不同之相,是出現過不少的。不僅如此,在《宗喀巴大師傳具緣蓮化盛開之日》中說:宗喀巴大師與古代绛秋生巴諾桑(意爲“寶賢菩薩”)同一心識。其事的根源是:由堪欽·湯薩巴向至尊不動怙主(又稱不動明王,密宗本尊名)啓問時,所得答複說:“寶賢菩薩與羅桑紮巴全無分別(言是一體)。”證明此一事實的詳細情況,在下面還須再說。此外(宗喀巴大師)幻化所有印度和西藏地方的班智達,或大成就者等相的情況,在《洛紮大成就師勒季多傑密傳》中說:當大成就師向秘密主(本尊名)請求賜一種那怕是愚蠢的牧牛童也能記持其言,通達其義,而且詞少易明。意義廣大,迅速即能證得佛的法身之法門。此是瑪底壩紮西向我請求。現在複由我勒季多傑向本尊祈請開示一種不共通的教授。爾時有一種不共通(特殊的)味從我(勒季多傑)齒縫中流注于舌上而旋轉,即刻咽下喉去了。這似乎是上師您(指宗喀巴)的大悲加持。當不現身而以無畏語聲(指本尊)賜我(勒季多傑)以諸佛菩薩等的密意合一的教授時,勒季多傑複向秘密主(本尊)啓問:“羅桑紮巴大師的心識究向何種?何時成佛?由何本尊作攝受?前生誕生于何處?”秘密主(本尊)答道:“這位羅桑紮巴,是積集廣大的二資糧(福慧)的人士。他七生中都作班智達。作了無邊的利益衆生的事業。他此生的前一世誕生在克什米爾的赤敦地方中,作班智達,名“瑪底壩紮”。聚集有美滿的徒衆五百人,以凡夫的視野說來,傳稱他是住于“加行道”[10]的大德。即使是我金剛手(本尊自稱)也難量其功德。本尊和內外佛母都對他作攝受,叁怙主(文殊、金剛手、觀音)也對他作攝受,而且是(他的)本尊。我不示說他何時成佛。由于文殊和觀音已示有懸記。由于他是見、聞。觸(指見他或聽他說法或他的名字,及他一接觸之下,如摩頂)都能決定得(他的)饒益的人,所以他的心識他人不能衡最。”(金剛手)又作頌句說:

  “羅桑紮巴無等倫,

  作班智達有百生。” 

  大善知識乍閣·饒绛巴(學位名稱,等于博士)所著《宗喀巴大師傳稀有懸記之音樂》中說:“至尊文殊對喇嘛邬瑪巴說,此師(指宗喀巴從在釋迦佛前谒見起直到現在以前,有十七生中,受生于印度。其中叁生爲大班智達,兩生爲小班智達。在西藏地方不計此生在內,過去受生叁生爲善知識,此中有一生爲班智達可以計入其中,而且唯一是爲對佛教作極大利益而誕生。又有一生是受生爲天神,其余生中似乎是受生爲普通凡夫。”因此,諸如此類懸記中,有說七生,或說十七生,或說百生等。總的說來,這種一一詳明的說法,以前從未見得,因此不敢臆斷設想而寫出之。(著者)只能就成爲合量(即合理合格)的懸記,以及自所知曉、普遍稱作無有爭論的諸智者、大成就者所說的共與不共的一些情況,我(著者)以不定次第的方式而略說。如《一切智克珠傑傳記》中說:“如上文所說。克珠傑于印度受生爲“日比庫鸠”時,龍樹前來對他指示甚深正見的要義,而拔除其執實有[11]之根。那時龍樹對他說,我印度的智者和大成就者都是依止至尊文殊的。這種原由,也是由于發現經典中有一極細微而難解的要義時,是向至尊文殊祈禱而觀察甚深之義的。汝亦當依止文殊(對師稱依止,即依靠之意)。又諸本尊中最爲殊勝者亦是文殊。我(龍樹)也是依止文殊而獲得無顛倒地通達緣起之義。”又龍樹(對日比庫鸠)說:“我(龍樹)亦發願于未來世在雪域(西藏別名)作利益衆生事業,爾時汝亦將成爲我最初徒衆中最殊勝的弟子。”由這一懸記(的佐證)能使宗喀巴大師與龍樹的心識成爲一體的事實得以成立。又…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師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