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和法的本體、門類和功德闡述(阿格旺波尊者著)

  佛和法的本體、門類和功德闡述

  阿格旺波尊者著

  叁寶中每一寶都可以從本體、門類和功德叁方面加以闡述。

  一、佛

  1 本體

  佛的本體是他已經圓滿了斷證。有人也許會問這個圓滿斷證是什麼呢

  

  聲聞和緣覺證悟了人無我並摧毀了粗分法我執,他們因此淨除了業障和煩惱障,但他們尚未淨除所知障和習氣障。

  初地菩薩證悟了見道的勝義谛,斷除了見惑。他們禅修五百大劫,後得(出定)時斷除悭吝之煩惱而圓滿布施波羅蜜。

  

  其後,從二地開始,他們漸次向上,斷除相應的障礙,獲得與該菩薩地相應的證悟。當證悟增長向上時,他們直接斷除煩惱障,並且從初地開始間接地減弱所知障,如此當他們位登七地時,他們徹底淨除了所余之煩惱障。

  

  從叁清淨地開始,他們斷除所有粗大和微細的所知障;在最後的十地,以微細習氣障的對治品一一金剛喻之智慧徹底摧毀習氣障,並證悟所有各種智慧。(至此)再無複可斷,亦無複可證,因此他們抵達斷證之頂點。這就是佛的涵義。

  A 身

  身有四種。

  

  對于佛的自性身,新譯和舊譯密宗有不同的觀點。新派認爲它是沒有五蘊的空性,他們認爲此空性僅僅是什麼都沒有,因此不存在諸如佛的一切智智。舊派認爲自性身是界智雙運,具有智慧本體的空性。

  法身是自性光明的智慧。“身”這個詞(梵文“kaya”)的原義是”聚集在一起”,因此說法身中有二十一種無垢法聚集在一起。

  這個身代表了佛的密意、一切智智,因此是從佛自己的角度安立的。報身和化身是從他人的角度安立的,也就是所化之機,而化機又分清淨與不淨兩類。

  清淨化機

  對于清淨衆生,報身通過佛的自性大悲力和所化之機一一十地菩薩的祈禱和福德而顯現。報身具有五種決定:

  住處決定是密嚴法界宮。

  本師決定是五部如來,每位如來都由五個支部的眷屬圍繞:只要是有虛空之處,就遍布法身,而遍布法身之處都遍布報身,來利益清淨的化機。

  法決定是不可以語言文字表述的大乘法。

  會衆決定是十地的菩薩。

  時決定是常有相續輪。此處並非指時間是恒常之自性,而是時間的流逝決不停止。

  

  不淨化機

  

  對于不淨衆生,諸佛通過報身佛的祈禱力和所化衆生的福德而顯現殊勝化身。化身有四種:殊勝化身、受生化身、藝師化身和種種化身。

  殊勝化身

  據說只有在大資糧道或加行道四相明晰(以上)的入了法流者才能得遇殊勝化身。但也有說法稱佛陀應化此世間,乃至青蛙和蝙蝠都能值遇佛。不管怎麼說,示現了十二相成道的佛就是殊勝化身。

  受生化身

  在六道中的六位牟尼以及引導衆生入善道的諸位上師是受生化身。《涅槃經》雲: “阿難勿哀傷,阿難勿悲痛,未來五百歲,吾化善知識,利益汝等衆。”殊勝上師是受生化身。

  

  藝師化身

  有傳統將諸如建築之神毗希哇嘎瑪列入這類化身,還有的傳統說藝師化身是石匠、鐵匠等工匠,以及可以請購作爲增上功德對境的繪畫、雕塑佛像等等。

  

  種種化身

  這些化身可以是任何堪能利樂有情者,從舟、船、橋梁、歇腳亭到炎熱中的清涼、嚴寒中的溫暖。

  B 智

  正如凡夫人的心中會生起許多不同的想法和念頭,佛的智慧也有法界體性智等五個方面。

  法界體性智即勝義谛諸法實相的證悟。

  大圓鏡智:猶如圓鏡光亮的表面映現一切,法界體性智之面映現一切輪涅諸法,此無礙、圓滿清晰的映現即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正如圓鏡中的影像皆同樣只是映現而已,沒有好與壞的分別,平等性智視輪回和涅槃平等一如一味。

  妙觀察智:在勝義谛諸法皆平等,而在俗義谛輪涅諸法宛然而不混淆的智慧。

  成所作智:猶如醫生通過給病人切脈診斷病症,然後再盡其所能給予治療,諸佛以其成所作智,根據衆生的情況和可以饒益他們的方法,任運、無勤、無有改造地示現利益彼等。

  

  這五種智慧可以歸納爲二:如所有智一一包括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和平等性智,以及盡所有智一一包括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所有這些又可納入一種智慧一一一切智智之中。

  C 所行事業

  佛陀將惡趣衆生安置于善趣,將善趣衆生安置于叁菩提道,最終將叁種士夫安置于佛地。

  

  最初,佛只能將聲聞、緣覺和菩薩叁種士夫安置于各自的解脫地,而不是佛地,如是他爲他們開顯各自意樂之聖道,之後再繼續將他們安置于究竟的佛果。

  

  佛所行事業在叁方面超勝于聲聞、緣覺和菩薩的事業:它們恒時、周遍並且任運。佛事業是恒時的,他不是過去爲衆生而現在不爲。周遍是指佛事業遍布十方叁世,而不是只在東方而南方沒有。任運是指佛事業無須造作和有勤。

  

  功德

  佛的功德可分二:法身功德和色身功德。

  

  法身功德是二十一種無垢法,諸如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等。

  色身功德有身功德一一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語功德一一六十微妙梵音以及意功德一一智、悲、力。

  

  智的功德:如所有智明澈照見一切輪涅諸法勝義實相,盡所有智明澈照見所有俗義諸法無有混淆,如觀掌中庵摩羅果。

  悲的功德:佛以大悲晝夜六時無偏觀照一切衆生,何者興盛,何者衰亡,猶如母親慈視她的獨子。

  

  關于佛護佑衆生之力,如經雲:“即便在長蛇居住的大海中,潮起潮落會不准時;然而對他的諸子一一應當饒益的衆生,當機緣成熟時佛絕不會錯過。”

  

  雖然在聲聞、緣覺或菩薩利益衆生的時機已經成熟,但由于懈怠、忘失或其它原因,他們可能會錯過這些機會而沒有饒益有情。然而,即使是他在入涅槃前最後一次躺下,如來仍然將人弟子外道行者極賢和非人弟子乾達婆極喜指引至證悟聖谛。

  

  很久以前,五百商人出海尋寶。突然一陣狂風將他們的船刮至一條大海怪的血盆大口邊。衆商人們紛紛向山神、森林神、樹神等等祈禱,而船長是位菩薩,對他們說: “我們必須皈依如來。”于是他們大聲叫喊道:“我們皈依佛!”當聽到如來的名號時,海怪心中充滿害怕並沈入大海中。從此它一直閉口,結果被餓死。

  但因爲它聽到了佛陀的名號,它轉生于忉利天作了天人,並在後來證悟了聖谛。佛陀的事業便是如此,僅僅聽聞如來的名號就可以護佑衆生免于輪回和惡趣的怖畏。

  二、法

  1 本體

  聖法的本體是已經斷除煩惱障、所知障和習氣障,或者斷賒它們的方法。“已經斷除”是指聲聞、緣覺和菩薩已斷煩惱障的滅聖谛,而“正在斷除”是指道聖谛。

  2 門類

  正法可分爲教法和證法。

  A 教法

  教法可分爲八萬四千法門,這些可歸納爲十二部,又可進一步歸納爲叁藏。

  

  因乘顯宗認爲教法僅僅是指在僧伽心相續中的法,書籍和紙字僅是用于傳播正法的媒體。

  秘密金剛乘則認爲有叁方面:用符號書寫的正法、用符號顯現的正法和用符號講述的正法。

  用符號書寫的正法是用書面記錄的佛的殊勝言教,用符號顯現的正法是在僧伽心相續中顯現的教法,用符號講述的正法是用語言傳講之法。

  實際上,當我們說佛陀的教證二法寶時,教法是對教言的定解,譬如不殺生,而證法是實際成就了該教言之義。

  B 證法

  證法包括珍貴殊勝的(戒、定、慧)叁學之道。

  

  在根本乘中,證法即叁學,也就是聲聞緣覺的叁藏教法的內容。

  在大乘中,證法是戒學一一包括二十根本墮等大乘毗奈耶、定學一一包括大乘修多羅藏所闡述的慈、定等等、慧學一一包含廣、中、略般若經的大乘阿毗達摩藏所闡釋的大中觀。

  

  在密乘中,所有的灌頂儀式和誓言屬于毗奈耶,其內容一一各種層次的叁昧耶即戒學。四部或六部密續可列入修多羅藏,其內容一一共同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即定學。大圓滿續部屬于阿毗達摩,其內容一一本淨徹卻和任運脫噶即究竟的慧學。

  

  簡言之,所有語句或闡釋之法是教法,所有意義或內容之法是證法。

  功德

  “正法之功德不可思議”,意思是說聖法遣除所有問題,生起輪涅中一切圓滿與善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