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波卡仁波切談度母▪P2

  ..續本文上一頁,因此可被改變。這說明了我們的祈願爲何會有效,以及度母爲何會回應。

  這也說明了,爲何在證得自心本性時,所有的恐懼會同時消失。

  八種怖畏

  依照傳統的說法,度母能保護衆生免于八大恐懼或危險,例如象、獅、蛇、火、水、盜賊、牢獄及非人(鬼魅);在古印度時代,這八種危險顯然是人類最大的挑戰。不過,度母的能力不止于此。只要我們具足信心向她虔誠祈禱,度母可以保護我們免于所有的危險。

  對于八種怖畏,有另一種說法。首先,八種怖畏可以指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體所可能面臨的不同危險。再則,可以指心中的情緒煩惱,這些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爲它們可能導致我們去作負面的行爲。由于業力因果的關系,這些行爲于是成爲未來我們一切痛苦的起因。

  八種怖畏有以下的對應诠釋:

  ◆大象之災=盲目(癡)

  ◆獅子之災=傲慢(慢)

  ◆大火之災=憤怒(瞋)

  ◆毒蛇之災=嫉妒(疑)

  ◆盜賊之災=邪見

  ◆牢獄之災=貪婪

  ◆大水之災=貪愛與執著(貪)

  ◆非人之災=懷疑

  爲了保護衆生免于內在的恐懼,度母也能消除煩惱情緒,這些是我們痛苦的起因,也是我們所受的苦果。

  自古以來,有許多度母拯救衆生免于毒蛇、大火、非人侵擾等等的故事,但是,只要向她祈請,度母的救度事業從過去到現在並無絲毫改。當代也有一些故事可以作爲證明。

  度母和牙痛

  當卡盧仁波切在西藏康區的八蚌寺時,曾經患了嚴重的牙痛,當時他大約十七、十八歲。度母在他的夢境中告訴他:「雖然你對我沒有特別的信心,也沒有修持我的法門,不過我可以傳你這個咒語,只要持誦一萬遍,你的牙痛就會好了。」卡盧仁波切于是遵照度母的指示,念完一萬次的咒語,隔天他的牙痛就完全好了。

  

   問:度母的事業是保護衆生,也有其他例如瑪哈嘎拉(又稱大黑天)等護法的角色,也是保護衆生,請問祂們之間有何差別?

   仁波切答:這兩者的保護,內容略有差異。瑪哈嘎拉與其他護法的主要事業,是爲去除修行和佛法事業的各種障礙,包括一切有害于佛法的內、外狀況。度母的保護則是比較屬于個人的,是在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困境中護佑我們。

  度母面面觀

  度母的最主要形象是一面二臂、寂靜尊的綠度母,她的主要事業是保護衆生免于恐懼與危險。

  度母的確還有許多不同的形象,例如《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贊文》中的二十一度母、救難八度母和度母瑜珈女等等。然而這些不同的形象並不表示是不同的度母,而是爲了因應不同的情況,由同一位本尊所展現的不同形相。

  雖然不同形相的度母有不同的修持儀軌,當我們祈請度母時,只要對綠度母祈請就可以,並思惟她能成就我們所求的一切事業。

  其他本尊,如手按大地母、咕噜咕咧佛母、大白傘蓋佛母、佛頂尊勝佛母、時輪金剛的佛母、無我母等,有時也被認爲是度母的化現。

  所有女性的本尊,盡管樣貌多變,其本質真正只有一個,就是般若波羅密多,也就是圓滿的智慧。

  度母續的起源

  度母續的起源與所有的續法一樣,無法追溯其時間。續法是由不同的佛以其遍智力,在不同的時期依不同因緣而宣說,因此無法確定其起源。究竟而言,續法是恒常存在的。度母續也是一樣,安住于佛的遍智之中,這部續在此時代由佛宣說之前,早已于過去多劫中宣說過。

  就我們所在的這一劫而言,度母續在釋迦牟尼佛出世前,已由觀世音菩薩在普陀拉淨土中多次宣說。

  我們所在的這一劫分爲四個部分:

  ◆一、大劫:指一切劫的開始,此時人的壽命極長,且物資豐饒、具有正見、相親相愛,因此具足安樂。

  ◆二、中劫:壽命、物資、安樂開始衰敗。

  ◆叁、成劫:衰敗更加明顯。

  ◆四、壞劫:我們所處的艱困時代(我們所有的曆史,甚至更久以前,皆屬此劫),人的壽命限于百歲,而安樂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

  觀世音菩薩最初在「大劫」時期以八十萬句偈宣說度母續,第二次在「中劫」時以六時萬句偈宣說度母續,第叁次在「成劫」時期以一萬兩千句宣說。最後一次是在壞劫、釋迦牟尼佛出世之前,以一千句偈宣說。

  釋迦牟尼佛宣說續法

  我們現在所知的度母續,並非由觀世音菩薩所宣說的度母續,而是釋迦牟尼佛依以下因緣所說:

  釋迦牟尼佛在證悟的前夕,于菩提樹下禅定之時,一群魔衆前來幹擾,想要阻止他成佛;此時度母示現,並以八聲大笑令魔軍退倒在地,無法作亂,釋迦牟尼佛因此安住于叁昧而于清晨證得佛果。此後,他隨即宣說度母續,而那時尚非將續法傳至人間的時機,待至數百年後方才因緣具足。

  釋迦牟尼佛宣說續法時,並非對人道衆生宣說,而是對菩薩、天人、龍族及其他衆生宣說,且地點大部分不在人間,而是在普陀拉淨土等其他地方。包括度母續在內的大部分續法,都是由金剛手菩薩所守護,也因此金剛手菩薩被稱爲「秘密守護主」。在有人類以前,曾有其他類的衆生能夠接受續法,並透過修持而得到利益。

  度母法門的儀軌在佛陀滅度很久以後,才由聖衆揭示。例如學者月官居士在淨觀中由本尊親授一百零八部儀軌。

  問:不論我們的願望是什麼,持誦度母祈請文可以滿所有的願。但如果們的願望不是那麼好,比如像小偷那樣可以偷到東西呢?

  仁波切答:諸佛菩薩完全是爲了利益有情。諸佛菩薩有叁種極大的功德:遍智、大悲以及大力。他們不只是以大悲來利益衆生,且利益衆生的方法也不會有偏差。因此,度母圓滿衆生的願望,而這些願望必須是能爲他們帶來暫時及永久的安樂;對于會造成惡業或更多痛苦的願望,度母不會讓他滿願。

  由于我們對什麼是有益、什麼是有害,可能仍因盲目而無法分辨,因此在一些祈請文中,我們會祈請本尊爲我們分辨。例如,我們會說:「如果這對我有益,願我所願得以成就;如果這對我有害,願我所願皆不成就。」或者說:「如果這個願望不好,願我不會有這樣的願望;就算在心裏生起這樣的願望,也願它不要成真!」

  問:據說因果業力是真實不虛的,我們必定要承受自己所造的業。如果我們祈請得到自己所未擁有的,或祈請去除生活中痛苦的狀況,這不是違背了業果的法則嗎?

  仁波切答:每個人的業都不同,且有各種不同的業。有些業是無法轉變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要受苦的業,還是會發生。反之,如果沒有享受安樂的業,也不會發生。祈請文很難能改變事情。

  當我們說因果業力真實不虛時,是指若無任何其他因素阻止事情發生,則因必然會産生果。但如果這之間有了新的因素,就可能産生變化。虔敬心、祈請文,以及忏悔過去所造的惡行,都是可以轉業的因素。這些是和真實證悟者或本尊相關的甚深法門。除非能讓這些因素發生作用,否則業必然會正確無誤的産生果。除非我們將剛發芽的草拔除,否則草的種子必然會發芽茁壯。

  文章撷自《波卡仁波切談度母》∕靈鹫山出版

  

  

《波卡仁波切談度母》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修行者的一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