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二‧一六 又去、來世,非現、非常,應似空華,非實有性。
【疏翼】
第二別難中,第七有無乖角難。于中有二︰初、難,後、結。初中子段有四︰一、定世有無難,二、生滅非依難,叁、滅生相翻難,四、違同順異難。此即第一子段。
【述記‧卷十】
第七、有無乖角難。有二︰初、難,後、結。難中有四,子段第一、定世有無難。欲破生滅無,先破世非有。
量雲︰去、來二世非實有體。非現在故,及非常故。如空華等。
「非常」之言,簡無爲法,此定去來無[1]。
【論文】
二‧一七 生名爲有,甯在未來?滅名爲無,應非現在!
【疏翼】
初難中,第二子段生滅非依難。
【述記‧卷十】
次子段第二、生滅非依難。
難相亦無[2]:生法名有,未來既無,如何有生在彼無世?現在既是有,過去名爲無;滅體令法無,應非是現在!故應滅相在過去世[3],薩婆多說在現在[4]故。
【論文】
二‧一八 滅若非無,生應非有。
【疏翼】
初難中,第叁子段滅生相翻難。
【述記‧卷十】
彼複救言︰誰言滅相其體是無,令成過去?
子段第叁、滅生相翻難。
此、論主難︰生、滅體相違,生法體是有,滅生相返故[5],滅法體成無。滅體若非無,生應非是有!然正理師未來之世生有功能,及過去有與果功能,而非作用。作用唯現在,即是取果用[6]。此亦不然,何不去、來法,皆令有功能[7]?生非作用,與果亦非是作用故,即未來一切法,應恒時生,過去一切法,應恒與果[8]!若言作用說現在,過未說功能,即現在有功能,應名爲過未[9]!唯住相取果,可名作用,異滅不能取果,即是功能,便非現在[10]!若謂作用[11]不要取果[12],即顯生相亦非功能[13],此義應審,諸論
無有。又《婆沙》第叁說「未來叁法有作用」者,複如何通[14]?
【論文】
二‧一九 又滅違住,甯執同時?住不違生,何容異世?
【疏翼】
初難中,第四違同順異難。
【述記‧卷十】
子段第四、違同順異難。
又滅能滅法,住能住法,體是相違,甯執同世?住既不違生,一種令法有,何容返異世?故應生住同現在[15]時!滅相體無,令成過去,滅應與住世定不同!
【疏翼】
以上初難四子段訖。
【論文】
二‧二○ 故彼所執,進退非理。
【疏翼】
第七有無乖角難中,後結。
【述記‧卷十】
第二、總結非也。
「進」爲相違,體,不得俱有;「退」不相返;用,何不齊生?又「進非理」,應滅與住不同時,「退非理」,生住例應同世;又「進」,住、滅異世,便違自宗;「退」,住、滅世同,複乖正理。別破異相,如《俱舍》說:即前,異不成;異前,非一法[16]。廣說如彼,今略不破。
【疏翼】
以上第叁以理教難,亦即廣破訖。
【論文】
二‧二一 然有爲法,因緣力故,本無今有,暫有還無,表異無爲,假立四相。
【疏翼】
第五破薩婆多等實有四相中,第四申成正義。
【述記‧卷十】
下、述自義。文有其二︰初、申自義,後、結成假。初、述正義,文複有五,初、簡他宗說立相意[17],文意可知。
【論文】
二‧二二 本無今有,有位名生;生位暫停,即說爲住;住別前後,複立異名;暫有還無,無時名滅。
【述記‧卷十】
自下第二、說相相狀。
言四相者,即「本無今有」等法,暫停,名住;與前、後念法別,名異;生、滅可知。此並如〈菩薩地〉四十六卷說[18]。
【論文】
二‧二叁 前叁有故,同在現在。後一是無,故在過去。
【疏翼】
初申正義有五中,第叁約世辨相。
【述記‧卷十】
第叁、[19]約世辨相[20]。
【論文】
二‧二四 如何無法與有爲相?
【疏翼】
初申正義中,第四釋難。于中有四︰一、外人問,二、論主答,叁、正述所由所表,四、一法望別。此即初文。
【述記‧卷十】
第四、釋難。
此外人問:滅若是無,如何與現在有體法爲相?
【論文】
二‧二五 表此後無爲相,何失?
【疏翼】
第四釋難中,第二論主答。
【述記‧卷十】
此、論主答。
不表法現有[21],但表法後無,因明者說無得爲無因,故爾無過。
若爾,即龜毛等,應立爲相?
答︰此不同彼,非後無故,本無,今無,故非是相。即現在法于後無時,名之爲滅,假言過去,過去體無,實非彼世[22]。
【論文】
二‧二六 生,表有法先非有;滅,表有法後是無;異,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暫有用。
【疏翼】
第四釋難中,第叁正述所由所表。
【述記‧卷十】
此文正述說相所由,及相所表,意義可知。
【論文】
二‧二七 故此四相,于有爲法雖俱名表,而表有異。
【疏翼】
第四釋難中,第四一法望別。
【述記‧卷十】
雖于一法,義別說四,所望既異,故表不同。
【疏翼】
以上第四釋難訖。
【論文】
二‧二八 此依剎那,假立四相,一期分位,亦得假立。
【疏翼】
初述正義有五中,第五立一期。于中有二︰一、同剎那,二、正敘一期四相。此即初文。
【述記‧卷十】
第五、立一期。
此中四表,但約剎那立[23]。然一期生、十時分位,亦得假立[24]。一剎那立,同薩婆多;一期等立,同正量部[25];合二立者,同經部師。
【論文】
二‧二九 初有,名生;後無,名滅;生已相似、相續,名住;即此相續轉變,名異。
【疏翼】
第五立一期中,第二正敘一期四相。
【述記‧卷十】
此則正敘一期四相。
〈菩薩地〉[26]說剎那四相,余論等處[27],但約一期。此中通說,彼皆互舉,同《顯揚》,及《瑜伽》八十八說[28]。諸論皆說剎那之異,唯望于前。此說彼[29]異,亦望于後。[30]諸論通說一切有情無學末心,無後法故,唯望前作。此論亦[31]說除彼末心余有情類可有,爲語亦不相違。既一期生自望爲相,故立異相,依轉變立,不同剎那望前後法。
【疏翼】
此以上初申述自義有五文訖。
【論文】
二‧叁○是故四相,皆是假立。
【疏翼】
第四申成正義中,第二總結成假。
【述記‧卷十】
總結相假,遮外實法。
言「四相」者,帶數釋名。「相」者,相狀,標印,名相,由此標法,知是有爲。諸門分別,如余處說[32]。
【疏翼】
以上初破本薩婆多等說十四不相應行者中,第五破四相訖。
--------------------------------------------------------------------------------
[1] 靈泰《抄》雲︰
若不言「非常」,而但言去、來世定非實有,因雲「非現故」,即無爲不落叁世;即無爲而作不定雲︰爲如無爲「非現故」,令去來世是實有耶?爲如空華「非現」,令去來世非實有耶?若但「非常」爲因,不言「非現」;他作不定過雲︰爲如現世是「非常故」,是實有,令去、來世是實有耶?爲如空華等是「非常故」,令去來世非實有耶?
[2] 「難相亦無」四字,《金藏》有,余無。
[3] 「世」字下,《金藏》有「如」字。
[4] 「在」字,《金藏》作「世」。
[5] 「相返故」,《金藏》作「既相違」。
[6] 《順正理論》卷十叁雲︰
此諸有爲,複有二種︰謂有作用,及唯有體,前是現在,後是去來。此複一一各有二種︰謂彼功…
《成唯識論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二、結成四相非實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