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 第1講▪P2

  ..續本文上一頁相平衡,尤其開始要多費時,慢慢的就可以快了。

  “殊勝殊勝語”,前面一個殊勝是告訴你要知道的內容,後一個殊勝是直接形容這個殊勝。佛教的“教”就是說的意思,如同“子曰”的“曰”。佛教就是“佛陀的言教”的意思,不是佛陀的宗教。實際佛教就是有覺悟、有智慧的人說的話。

  佛並不是按有些人所說的一顯聖就把問題解決了,不是這樣子的,他都是在因上做文章。之所以造成我們這樣惡性循環的情況,原因是什麼?你找到了原因,就可以解決。現在的形勢好像受西方的影響,似乎不注意因的方面,卻只是注重果的方面,能看見的方面。對此,佛陀說的話就是要解決你的認識問題。十種殊勝的話,殊勝得不得了,這是不是誇張了?  

  “一者,所知依殊勝殊勝語。”

  “所知依”,在藏文中無“所知”二字:依的殊勝。所知就是所認識的一切。不論是宇宙還是人生,所依靠的是什麼?這就是找原因。要找真正的原因,必須認識到有爲法自己造不出自己來,必須找依靠,無論什麼人都需要支撐,不能獨立存在。我們通常講皈依佛,這依靠的地方可靠不可靠?佛教裏找原因怎麼找?找到了什麼原因?  

  “二者,所知相殊勝殊勝語。”

  這個“相”,在藏文中叫“能相”,有參與、能動的意思在裏頭。在漢文翻譯中往往“能相”、“所相”不分,我看還是分開講合適。所知相就是所知能相。  

  “叁者,入所知相殊勝殊勝語。”

  入,有善入的意思,入所知能相。我們知道慈氏學有叁個方面:叁性學、唯識學、慧度學。這所知相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指所有行相,一切行相、有相的東西都受叁性、叁能相規定。所以這個“入所知相”就是叫你怎麼能認識到一切行相、能相的這叁部分。叁性學即遍計所執能相、依他起能相、圓成實能相這叁種能相之學,也是慈氏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第叁句話就是悟入所知相,這個環節很關鍵。 “四者,彼入因果殊勝殊勝語。”

  彼入,就是悟入彼的所知的能相因果殊勝。  

  “五者,彼因果修差別殊勝殊勝語。”

  悟入了叁性、叁能相以後,又有修的差別。修?只要我一閉眼睛,把腿兒一盤打坐、禅定就可以叫做修?沒那麼簡單!修行就是你對正法的理解一次一次地反複、修爲。修爲就有一個多次、屢次的意思在裏頭。如同學外語,反反複複就記往了。你明白了叁能相,還要反複思考來運用,修了就有次第不同的差別。  

  “六者,即于如是修差別中增上戒殊勝殊勝語。”

  修差別中,就是一次一次修的不同分位中。增上戒,就是戒定慧叁學中的戒的問題,這裏有個增上、優越和殊勝。在不同的分位都有戒,也叫戒律,就是有所不爲和有所爲的意思。任何事情在做的時候都有個取舍,你想幹好事就得把壞事擱一邊。戒是界定一個人造業的行爲,它對一個人一天、一生要做什麼、不做什麼都有個規定,它造成人們所有的活動包括言說、思想等等都有一個很好的結構。也就是什麼東西都有一個規範和約束。  

  “七者,即于此中增上心殊勝殊勝語。”

  增上心實際指的就是定、等持,有情一切一切發動的地方還是心。中國有句古語叫“清心爲治本”,老莊也比較注重心的作用。我們的心總是心猿意馬,好像孫猴子。能控製心就能心安理得,能收住、穩定是很重要的。  

  “八者,即于此中增上慧殊勝殊勝語。”

  在修的分位差別中有一種慧。定就是心的穩定,慧也是一種抉擇,需要這個、不要那個。後面專門有一品講增上慧,也就是講無分別智。  

  “九者,彼果斷殊勝殊勝語。”

  果斷就是指修行的結果。也就是你認識叁性、叁相以後,經過多次修習後得到的結果,這是真正有原因的結果。佛教還講能對治和所對治,有病更需要的是能對治,這就是因果的問題,也就是要這不要那。佛教最反對的是煩惱障,煩惱障是前進中的障礙,使你生活亂了,沒有規律,你想達到的達不到。還有所知障,最終障礙你的正確認識,所以這慧很重要,在佛教裏主要講的是智慧。

  彼果斷,修行有一個結果,有個斷煩惱、所知二障的問題。造成你生活的不穩定、痛苦以至于惡性循環,這都和障有關。障需要對治,它是所對治,是病痛,要用藥,這藥就是能對治的東西,能對治就是慧。慧真正生起、起作用把你的病痛斷了,就把你的障礙鏟除了。這句話中所說的果多半指涅磐果。  

  “十者,彼果智殊勝殊勝語。”

  就是剛才所說的一切智,一切行相智。  

  “由此所說諸佛世尊契經諸句顯于大乘真是佛語。”

  契合證真,由諸句顯于大乘真是佛語。原因是釋迦牟尼說法以後,有的聲聞聽了法就依法修行,得到了結果,這種多半是阿羅漢果,就只解決了人無我、入無余依涅磐。但是,按佛教講,他實踐的是佛說的一部分,聲聞乘根本不是佛,怎麼才能成佛?小乘也承認由它的路子成不了佛,要按其它辦法。按什麼辦法?釋迦牟尼以後才有大乘。那大乘是誰說的?是佛說的嗎?那些話是不是真正是佛說的?

  真正說來,能圓滿、能成佛的辦法有龍樹學,有慈氏學,能真正破二障得一切智智,得到無分別智。你要不承認十種殊勝就成不了佛,由因可證果,由果也可證因。由這十種可以證知,無此十種就成不了佛。所以小乘聽的只是一部分,這不夠,必須有十種殊勝殊勝語才能成就成佛的目的,也就證明十種殊勝是佛的殊勝。這問題還要仔細研究,是曆史的公案。所以前頭所說的殊勝殊勝語契經諸句,就是證明的意思,顯示大乘真是佛語。因由這些話可以證到佛果,那就知道這些真是佛說。  

  “複次,雲何能顯?”

  怎麼能顯?  

  “由此所說十處,于聲聞乘曾不見說,唯大乘中處處見說。”

  這十句在聲聞中所傳的經裏不曾見說,只是阿含經中有很少一些痕迹。十種殊勝殊勝語是關涉到整個佛所說的大乘經的內容,爲什麼這樣說?  

  “謂阿賴耶識說名所知依體。”

  這在小乘中也是未說。當然底下也引了話,說佛是密意說過阿賴耶識,是有別的用意,因而沒有清楚地說。自從人類發現了阿賴耶識,這才可以說找到了原因、基礎,在緣起、因緣方面找到了一個很重要依據。

  

《攝大乘論 第1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攝大乘論 第2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