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中庸的人不會對我不好,
所以都沒有機會因他們而修持忍辱。
所有生命體中,包括佛陀,
只有這個人給我修忍辱的機會,
而忍辱是那麼重要、珍貴的德行,是安樂的來源。
因此,恨我們的怨家就變得那麼珍貴。
297.
別人拿棍子來打我們,
我們不會對那根棍子生氣。
它本身柀那個人使用,
所以對它發脾氣,沒有道理。
同樣地,那個人的身、語跟意,
都被他的嗔恨心、煩惱所控製,
他的身、語、意像奴才,完全是嗔心的工具,
而那個人一點都不自在。
他既然完全被控製,就應該成爲我們悲憫的對象。
298.
當生活上遇到麻煩時,
我們相信問題是他人製造的!
但是只要思惟業,看清沒有創造者,
嗔恨心就沒有依托。
生活上所遇到的一切都來自自己的心,來自業,
一旦思惟業,心裏就容不下嗔恨,
因爲沒有對象可以責怪。
299.
另一個方法是利用這個因緣來長養悲心:
我是因爲造業,才受到傷害。
是從誰開始?不是由他,而是由自己的業。
過去自己如此對待衆生,
所以現在才有這些遭遇,
是自己的業促使了對方這樣作。
由于這種傷害,他造惡業,
將來失去人身,墮落惡趣。
難道不是我害了他迷失在叁惡道?
300.
空性能對治一切煩惱的根本:無明,
使得其他所有煩惱也跟著消失。
例如嗔恨:思惟空性的那一刹那,它就會停止。
它在相信虛幻的我等等那些不存在的對境是實有的情況下才生起,
因此,在思惟"我"、"諸法"皆空時,
就沒有根據。那是最有力的對治法。
301.
生氣把你的功德毀滅,
把你日常生活乃至長遠的安樂銷毀。
一刹那的嗔心多劫耽誤你成就。
嗔恨是個大障礙,特別是對菩提心的生起。
302.
現在,你擁有這個人身,
而且就在此世,你能到佛陀的淨土去,
或者獲得更高的轉趣。
如果你生氣或心懷怨恨,是一件非常傻的事,
而且會造下投生惡趣的因。
仔細思惟這些,放下,原諒那些曾經傷害你的人。
303.
忍辱和悲心是對自己及一切衆生最大的保護。
心中無嗔心,就沒有敵人;
心中有佛法,就不會受傷害。
304.
持戒的人不可能受到他人的傷害。
這一點很重要。
被他人傷害者,必先造其因,
也就是說,自己先去傷害他人。
305.
別人的行爲爲什麼讓你受傷?
是因爲你的貪著、我執。
當然,貪著的根本在于癡,
在于不明了諸法自性空、不知"我"的真相、
不懂"我"僅僅是假立名言、本身空性存在的心。
306.
先是有貪著,貪著個人這輩子的安樂,
(別人的贊歎、好名聲、物質的利益),
不希望生活上遇到跟它相反的,
更有只追求自己安樂、被贊歎等等的我執,
所以當你爲別人做一點事情或者給了他一個東西,
對方卻不表欣賞、謝意時,
你就感覺受到傷害。這是淵源于貪著。
307.
別人不欣賞、不說謝謝的行爲讓"你"受傷,
但是它不會傷害到你的慈心、悲心、忍辱,
不會傷害到你看清主體、客體、行爲實相的智慧,
不會傷害到你現觀空性的智慧。
所以那個人的不喜歡、不顧恩,
所傷害到的是我們的貪著,是冀望回報的"我"。
308.
滿足來自與佛法相應的心。
如果你依隨此心、這自由的心,
別人的批評也不會打擾到你,這傷害不到你的慈悲。
309.
我們責怪、批評別人是因爲我們不喜歡受苦。
但是如果我們不喜歡痛苦,
我們就不應該傷害別人及製造不和諧:
這些都會幹擾到我們的安樂。
我們想要的正好與我們所做的相反!
310.
如果你遭人批評與責備,
就拿它作爲修行吧,它是覺悟之道,
這種針對"我"的抱怨責難,是累世業力的顯現。
要修忍辱波羅密,
盡可能用轉念來平息怒氣和對他人的惡意:那是菩提心的敵人。
311.
當然,會有愛批評的人存在,
如果他們不是佛,
如果他們是出于貪著和嗔恨而批評,
他們造了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沈重惡業,
使他們多劫投生地獄道不可思議長劫的時間。
這就好像他們來到人道只是爲了購物,
像去超市購物一般,買下地獄道。
312.
如果你聽到問題時,不要受幹擾
──我們的耳朵是被製造來聽問題的!
聽到問題就像戴耳環,
它們全都是耳朵的不同裝飾品。
313.
忍辱──不要對任何危害你、
對你不好、傷害你的人執持任何怨恨。
只要放手並修持安忍,
因爲對他們生氣既不能幫助你、也不能幫助他人,
只會使你墮入惡趣。
314.
自我愛惜心念和煩惱的解藥是佛法,
因爲佛法是它們的相反。
同樣的,問題也和自我愛惜心相違,
所以就像佛法。
問題與佛法有同樣的功用,
它摧毀自我愛惜心和煩惱,
那是我們所有問題和痛苦的來源。
315.
當你想像手中有一百萬元時,
你是如此珍惜它。
然後,當你發現它只是一種幻覺時,
就會發現你手中沒什麼好珍惜的。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
我們如珍寶般貪著它,但它並不存在,只是一種幻覺。
316.
我正代替其他有情經曆問題、病痛。
我之所以經曆到這問題,是因爲我已經造了因。
我正在了結我所造的業果,所以未來我將不會再經曆到苦果。
這經曆正在幫助我修持佛法。
這是上師的加持,幫我淨除惡業。
就像在閉金剛薩埵關或無數次的大禮拜。
這也幫助我觀修菩提心和空性。
因爲其他有情無量無邊,所以我累積了無量功德。
因爲修空性和菩提心,此法門極具威力。
317.
不爲痛苦而煩惱,
亦不執著快樂的人,
能無礙地修持佛法,解脫苦樂,
抵達無憂之城(和平的喜樂境界)。
以佛法承事有情
318.
身爲中心的負責人,就要設法幫助衆生解決問題。
應該把自己所受的戒跟日常生活相結合。
疲累時,要憶念:那是修行的心要!
我所收到的信,大部分都談問題;
沒有問題,就不用利他,不用給無畏施。
319.
看看那些沒有遇到佛法,不知道有來生的人,
他們的心猶如黑夜,被無明所覆蓋,
一輩子只追求此世的安樂,
因爲完全顛倒,無從辨別善惡,
所以他們看成獲得安樂的方法實際上都是惡業,
晝夜每分每秒所作所爲都是不善業,
都是在跳入叁惡道的深坑。
他們何等可憐。
320.
自己行善,而看到有衆生那樣過日子,十分恐怖:
不幫助他們,自己怎麼可能休息?
最好的幫助他們的方法是保護他們不受苦,
改變他們的態度,然後改變他們的行爲。
這樣,他們從這一輩子獲得安樂,一直到成佛。
用這個讓衆生脫離顛倒的方法來利益他們,
好像幫助臨終的人服藥!
321.
每年有多少人直奔惡趣,
但因爲你提供佛道次第的教授,
能避免墮落苦趣。
佛法是不可思議的保護,是最好的方法。
322.
爲中心做事,要創造弘法利生的助緣。
哪一天有什麼衆生遇到困難,
就依個人的能力去幫他解決。
五方佛誓言中包括饒益衆生戒,
即使你只告訴他路怎麼走,
或者他生病,而你給他藥吃。
這也變成寶生佛誓言的無畏施…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語365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