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

  一、關于生命本質的禅思

  1.良知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很短暫,所以應該趁著我們在這個世上的短暫過程裏,作一些對自己和對別人有用的事情。

  2.身爲一個人,除非是在某種心理機能上有遲緩的現象,否則我們的潛力都是一樣的。人類的大腦很奇妙,我們的力量和未來都根源于此,但願大家都能夠善加利用。如果人那神奇的精神力量被用壞了,就會招致災難性的後果。

  3.我相信這個地球上有感覺的生物裏,人類算是最發達的了。人不只有能力讓自己活得快樂,也能夠幫助別人。我們有一種天生的創造力,對這點有所覺悟非常重要。

  4.矛盾的是,我們不能夠光對自己有用,卻對別人一點用處也沒有。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我們彼此都是有關的,所以只成就一己的幸福,是根本沒有辦法想像的事情。那些只管自己的人,到頭來一定會嘗到苦果;那些一心爲別人的人,在對自己好卻渾然不覺。就算我們決定自掃門前雪,也要自私得聰明一點:要幫助別人!

  5.一般來說,我們沒有辦法分辨什麼是基本、什麼是次要。我們把生命都花在四處追逐一些轉眼即逝的樂趣上,然後永遠不會滿足。我們會想盡辦法要快樂,卻不會去問在這過程中是不是有人會因此而受苦;我們會不惜任何代價,只爲了累積,或維護所擁有的那些既不能長久,也不是真正幸福泉源的東西。

  6.我們的精神裏,住著憤怒、忌妒和其他各種負面的情緒,卻不知道這些情緒和喜悅,以及內心的平和,其實是不能相容的。人類特有的聰明才智,我們只是拿來謀略,來損人利己;到最後,不但沒有辦法脫離苦海,甚至還會毫無理性地認爲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7.讓我們好好地運用人類的聰明才智。不然,我們有什麼是比動物高明的呢?

  8.如果我們想要快樂起來,並且真正地賦予我們的生命一個意義,那麼就從健康的思考方式做起吧。讓我們來耕耘那些人皆有之,卻一直被混淆的思想和被負面情感所遮蔽的善性。

  9.讓我們來耕耘愛和慈悲,這兩樣是可以真正賦予生命意義的東西,其余都是次要的。這個比起佛教,才是我更要宣揚的宗教。它很簡單,它的廟宇就是我們的心,它的教義是愛和慈悲,它的道德原則是要敬人愛人——不管對方是怎麼樣的人。如果我們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的話,我們只能選擇當它的出家或在家人。

  10.善良、坦白,積極的思想,原諒那些對不起我們的人,對待每個人都像朋友,幫助那些受苦的人,絕不自命高人一等——盡管這些建議看起來都太簡單,但是不妨看看把它們付諸實行之後,會不會讓你更加快樂。

  11.不須深思熟慮就可以發現,萬物的本性都是趨樂避苦。哪怕是一只小蟲子,也會千方百計要逃離苦難,享受安逸。人類還多了一項思考的能力,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種能力用到好的方面去。

  12.樂和苦都是基于感官知覺和內在的滿足。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內在的滿足,它是人類特有的,除了少數例外,一般動物是辦不到的。

  13.這樣的滿足,它的特征就是和平,它的活泉源頭在于慷慨、誠實和那個我稱之爲道德行爲者,也就是一種尊重別人也有快樂權利的行爲。

  14.我們有很大一部分的痛苦,來自于想太多;不但想太多,而且還是用一種不健康的方式。我們只專注在自己即時的滿足上,不會把眼光放長遠,去想到對自己和對別人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因此,這樣的一種態度,到頭來受害的還是我們自己。只要我們改變對事情的看法,不但可以減少眼前所遭遇的困難,還可以避免製造出新的問題。

  15.有些痛苦,像生、老、病、死,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減少這些痛苦在內心所引起的恐懼。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從夫妻間的爭吵,一直到最具毀滅性的戰爭,只要用一種健康的態度,都是可以避免的。

  16.如果我們的想法不正確;如果我們的眼光太短淺,用的方法沒有深度;如果我們面對事情的時候,胸襟沒有辦法開放寬松,本來沒什麼的小問題,就會被我們變成天大的困難。換句話說,我們有一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這個就是我首先想要說的。

  17.無論是在我們的難民學校裏,還是偶爾在我到印度或外國的訪問行程裏,我總是很高興和一些年輕人見面。他們很直接、很誠懇,精神比起大人來,更開放、更柔軟。我每次見到一個孩子,打從心底起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他是我自己的小孩,或是一個我應該要用愛來好好照顧他的老朋友。

  18.對孩子們,最重要的確保他們能夠接收到完整的教育——這裏的教育是就最廣泛的定義來說的,從知識的獲取一直到基本人格的發展。人生的基礎,是在童年的時候立下的。在這非常關鍵的幾年內,我們學到的思考方式,會深刻地影響到我們的一生——就好比食物和衛生習慣關系到我們將來的健康一樣。

  19.年輕人如果在他們的學業上沒有盡到全力,以後就很難彌補了。我自己就可以印證這點。從前我有時候也會對功課不感興趣而偷懶,結果,我一直後悔到現在,我老是跟自己說,我當年錯過了某些東西。根據這樣的經驗,我奉勸年輕人,要把就學期間當成他們人生中一個關鍵性的時刻。

  20.從孩提的時代開始,就要學會怎麼和別人相處,怎麼互助合作。小爭執和小沖突雖然沒有辦法避免,但是,重要的是養成即往不咎、不記恨在心的習慣。

  21.大家可能以爲,小孩子不會想到像死亡這樣嚴肅的事情。可是當我聽到了他們發出的疑問之後,我發現他們常常會去思考一些很嚴重的問題,特別是人死了以後會怎麼樣。

  22.人的聰明才智,會在童年時漸漸綻放,腦子裏會充滿各式各樣的疑問。這種強烈的欲望,正是人格充分發展的基礎。我們對這個世間愈是感到興趣,愈是去尋求事物爲什麼和怎麼樣,我們的意識就愈清明,創造力會愈發達。

  23.在我們現代社會裏,我們有一種傾向,就是去忽略那些我所謂的人類與生俱來的優點:善良、同理心、理解力、寬容的精神。孩提時代,我們很容易和別人建立關系,只要能夠玩在一起,就可以變成朋友,不會想要去問對方的種族或職業。重要的是他跟我們一樣是一個人,重要的是彼此能夠建立起連系。

  24.隨著年紀愈大,我們對情感、對友誼或對互助合作就愈不重視,重點成了什麼種族、什麼宗教和什麼國藉。我們把最緊要的抛卻腦後,然後去在乎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25.這就是爲什麼我會要求那些已經到了十五、六歲的人,不要任由他們那些孩童的清新氣質就這樣銷聲匿迹,反而是要給它留下一個好位子。要時常去思考人類的內在特質是什麼,好好利用這些特質,來獲取一種對于你們本性的堅定信心,來找到你們內在的安定。及早體認到人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要好好地過這一生,不會因爲碰到困難就退縮,就非得獲取一種內在力量不可。

  26.今天,我們認爲個人主義非常重要,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去將就社會或傳統規定的價值。這是一件好事。不過,換個角度說,我們只能接收從外面來的訊息——透過各種媒體,特別是電視——這些訊息成了我們唯一的參考、唯一的靈感來源。這樣地過度依賴,讓我們沒有辦法自立自強,沒有辦法信賴自己的優點,因而對我們真正的本性失去信心。

  27.我覺得一個人能不能成功,自信以及自立自強的能力是關鍵所在。我不是指一種愚昧的天不怕地不怕,而是對我們內在的潛能有所意識,並且確認我們可以一直自我改善、修正,讓自己更豐富,而且沒有什麼是沒有辦法補救的。

  28.媒體都喜歡報導竊盜、犯罪以及基于貪婪或仇恨所做出來的行爲。然而,我們不能說,在這個世界上都沒有源于人性光輝的高尚事情發生。難道那些病人、孤兒、老人或殘障人,都沒有人在照顧他們,而且會不求回報?難道都沒有人是依據對衆生的愛在行動的?其實這種人很多,只不過我們已經習慣把這個當成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罷了。

  29.我非常確信,我們打從內心最深處就天生不喜歡殺戮、強暴、偷盜、說謊或去做一些其他不正當行爲。我相信,我們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愛和發揮同理心。大家沒有發現,那種當下自發的情感,從一出生開始,就在我們的生命中占有多麼重要的地位。沒有它,我們早就不在這個人世間了。你們看看,當我們覺得四周的人都很愛我們,當我們自己體認到愛的時候,感覺有多好;相反地,當我們充滿憤怒和怨恨的時候,我們內心又有多不好受。

  30.愛的思想和行動,很明顯地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益,它們和我們真正的本性是相符的;相反地,暴妒、殘酷和怨恨的舉止,會讓我們嚇一跳。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覺得有必要拿出來說,把它們當成報紙的頭條。問題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偷天換日,最後會讓我們以爲人的天性是不好的。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說,人類再也沒有任何希望了。

  31.所以我覺得一定要跟年輕人講,認清你們內在那些與生俱來的人類善性,用這個作基礎,建立起一種不滅的自信——要知道你們是靠著自己的雙腳站起來的。

  32.有些年輕人,在不曉得自己要什麼的情況下,開始了他們的人生。他們從事一項職業,覺得不合胃口,就請辭求去,找到另外一件工作,又一樣待不住。最後幹脆什麼都放棄,一面對自己說他什麼都不感興趣。

  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要曉得,沒有任何人是從來不會遭遇困難的,不要去奢望你有天會突然做什麼都成功,所有的問題都會奇迹似的消失無蹤。

  33.完成學業後,如果你開始去找工作,除了要考慮到你的個性、你的學識和能力、你的興趣,也許也要考慮到你的周圍已經有人在做的行業是不錯的,這樣他們的建議和經驗,就能夠讓你從中受益。把所有的指標都納入考量,想想看什麼樣的可能…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空法師法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