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P11

  ..續本文上一頁年之後,他們仍然一直受到這些景象的糾纏,而且經常沒有辦法對人說起。要幫助這些人很不容易,心理受創的程度和治療的速度,頗受到社會和文化條件的影響。宗教的角色也很重要,我尤其想到藏人的例子,由于信仰佛教,他們比較不會因爲遭遇悲慘而變得比較脆弱。

  259.如果受害者有那種能夠寬恕的開放胸襟,如果那些曾經犯下強暴、虐待和殺生的人,知道自己的行爲有多麼嚴重,並且有贖罪的意願,讓雙方見面其實不無助益。這樣不但能夠讓凶手有機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表達最真摯的歉意,也可以讓受害者至少化解他心中一部分的怨恨。如果雙方都能夠找到和解的空間,這不是最好的事情嗎?

  260.遭到嚴重創傷的,不一定只有受害人,那些加害者有時也會。有些士兵,譬如那些參加過越戰的老兵,還會一直沒有辦法忘懷他們當初所犯下的殘暴行爲;即使過了很久,他們還是會做惡夢,夢裏又重新看見那些殺戮、爆炸和無頭屍的場面,他們的精神也因此深深地受到攪亂。

  261.那些因此而變得脆弱的人,他們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從周圍的人獲得支持和鼓勵。別人所展現出來的善意、犧牲精神和慈悲,可以減輕他們的痛苦;但是我們社會上缺乏的常常就是這個,所以那些受害人覺得孤立無援。

  然而,幫助他們,以小組或個人的方式來和他們交談,采用各種方法來減輕他們的苦惱,卻是有可能的;引導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自己一個人,很多人都跟他們談論那些我們自己也可能經曆過的痛苦的折磨,跟他們解釋我們是怎樣跳脫出來的。

  262.當然,光有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有純粹的動機和真誠的心。要有耐性,無論投注多少時間都願意。一個人的心靈如果受到很大的傷害,光是對他說幾句安慰的話是不夠的。

  263.根據經驗,那些在平和的氣氛下長大,並且能夠穩定地發展其人格的人,要比一般人更懂得怎麼樣來面對精神的創傷。反過來說,那些從小生活環境裏就充滿沖突和暴力的人,他們的反應就常常是消極的,而且複原的時間也比較久。

  264.我們的身體如果很強壯的話,就比較不怕生病,而且複原得比較快;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心靈如果很健康,就比較能夠去承受那些意外慘劇或不好的消息。如果我們的心靈衰弱,這些事件就會對我們造成更多、更持久的震撼。

  這意思不是說我們一出生就被限製住,永遠沒有辦法改變。透過自我訓練,一定可以改善一個人的心靈健康。不過,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教育、家庭環境、社會、宗教、媒體,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因素,都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

  265.如果你經曆過一件很悲慘的事,要知道你現在的憂慮和恐懼,都只是平白地讓自己又多受很多苦罷了。把你的問題說出來,發泄出來,不要因爲保守或不好意思,就把它埋藏在心裏;要對自己說事情已經過去了,一直去想它也沒有用,讓自己盡量去想到人生的光明面。

  266.同時也要想想,你的痛苦是怎麼來的。那些會去害人的人,都是受到了叁毒,也就是貪、嗔、癡的支使,沒有辦法控製自己的意志。然而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這叁樣毒素,我們只要被它們所蒙蔽了,也會做出最極端的事情來。反過來說,一個罪犯如果能夠控製住他那些負面的情緒而變成一個好人,這也是有的。我們對人的看法不能永遠不變。

  267.我們有可能在天性或環境的驅使下,去做出一些平常沒有辦法想像的事情。在種族主義或是民族主義那些空泛概念的誘惑下,一些不見得會作奸犯科的人,也是會去犯下極其暴力和殘酷的罪行。別人對我們作惡的時候,我們如果知道要這麼想,就會了解,造成我們痛苦的,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不可能把過錯都歸咎于某一個衆生,或某一個因素,這樣我們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

  (關于害羞的禅思)

  268.有時候我們在不認識的人面前,會內斂和疏離到很誇張的地步,這不是一種理性的行爲。事實上,我們沒有理由去害怕和別人接觸,我們只要想說這些是和我們一樣的衆生,有著一樣的感動和需要,就很容易打破那層冰霜,建立起溝通。

  269.我每次和人第一次見面,就會對自己說,無論怎樣,他還是一個人,和我一樣想要離苦趨樂;他的年紀、身高、膚色和社會地位都不重要,基本上我們之間沒有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對他就可以像對家人一樣開放,再也不會有任何害羞的模樣。

  270.害羞通常是由于缺乏自信,以及對形式和禮俗太過墨守成規所造成的。我們被囚禁那個我們想要呈現給別人的形象裏頭,舉手投足都很不自然,而我們的本性還會不時在那邊催促,一點商量的余地也沒有。就好像我們尿急想上廁所,雖然可以暫時假裝沒事,但是可不能永遠這樣下去呀!

  271.害羞也有可能是想要自我保護,自我意識太強的緣故。不過很矛盾的是,我們愈是自我保護,就對自己愈沒有信心,變得愈害羞。相反的,我們愈是用愛和慈悲來對別人開放,就比較不會那麼只想著自己,就會更有信心。

  (關于猶豫不決的禅思)

  272.在人的一生中,我們至少都需要一點勇氣來作出一些決定。既然沖動之下所作出的決定是不好的,那麼某種程度的猶豫就必要的,這樣我們才有時間來對情況作出正確的評估,或去請教比我們有見識的人。猶豫不決只要不達過,都是有用的。不過一旦正反兩面的意見都評估過了,無論我們必須去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問題,就要有能力做出決定。

  我承認我有時候也做不到自己的建議,像我在跟噶廈(西藏流亡政府的內閣)的成員開會時,有時候我會對一個議題作出決定,但是吃過午餐之後,又會生出另外一個想法,這時候我就會想:“早知道就不要那麼快下決定!”(大笑)所以,我也沒有什麼好建議的!

  (關于自我憎恨的禅思)

  273.“不喜歡自己”是一種很負面的態度,如果我們稍爲往表面之下探索,就會發現,這樣的情緒其實肇因于對自己的期望過高,因爲不計代價想要成爲最好的,所以沒有辦法忍受在自我的理想形象上有一點點瑕疵。這是驕傲的一種。

  274.我第一次聽到有所謂的自我憎恨時,覺得很訝異。我還在想說,人怎麼可能會厭惡自己,就算是動物,所有的衆生都是相親相愛的。後來我想了想,發現這其實是太過自戀的關系。

  275.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我們對自己不好,就不可能對別人好。如果我們想要真心地去愛別人,體諒別人,希望他們快樂,不用受苦,首先就要對自己有同樣的感覺。這樣我們才能夠了解別人也有跟我們同樣的期待,然後才有可能去喜歡別人。這樣的態度如果不予以改善,那麼我們就讓它這樣白白過去了,多笨啊!我也許不應該這麼說,但是這是事實。

  276.要治療對自我的憎恨,就必須意識到你對自己的錯誤形象,然後去培養出一種真實而健康的,以你真正的人格爲基礎的自信——要謙虛,要多去關懷別人。

  (關于酗酒和吸毒的禅思)

  277.那些酗酒和吸毒的人,通常都知道這樣會毀了自己,但是內心就是不夠堅定,沒有辦法戒掉。這一類的軟弱,就像我們前面談過的那種難以面對創傷的情形,常常是一種人格上的特質。

  278.大家都知道毒品會損壞健康,讓我們的神智不清。就算它們能夠暫時平緩恐懼和焦慮,還是沒有辦法讓痛苦消失。它只不過暫時被遮起來罷了,想要脫離苦海,就得先認清楚痛苦的本質和成因,而服用這些藥物,會讓我們變得迷迷糊糊,根本辦不到。

  279.我曾經在英國廣播公司的頻道上看過一部電視紀綠片,裏頭有幾個俄國年輕人,宣稱吸毒的快感要遠超過性交。然而後一種快感,不管在人或動物身上,都是公認最強烈的。我們只看到這些毒品那種讓人忘了它們有多危險的效力,但是遺忘和昏昧怎麼能夠讓我們解決自身的問題?我常開玩笑說,我們的心靈已經夠迷失的了,不需要再雪上加霜。

  280.教育、他人的支持鼓勵、理智地去分析毒品的各種負面效應,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得到足夠的行動力。與其隨便找一個虛假和虛幻,而最後注定要變成痛苦的快樂,還不如在你們的內心裏,培養起一種不會隨著外在狀況而改變的和平和喜悅。就好像前面我在關于年輕人的禅定裏面所講到的,你們要以自己的長處爲基礎,要對自己的本性有信心,學著自立自強,並且多關懷別人。我非常確定,一個人的勇氣,會隨著他爲別人設想的程度而增長。

  (關于愛情的禅思)

  

  281.一般來說,我們爲衆生和世間萬物所貼上的好壞美醜標簽,根據的都是一己的欲望而已。我們喜歡的就說好,不喜歡的就說壞,這都是自己的心發明出來的。如果美能夠客觀地存在,那麼我們所有的人一定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同樣衆生和同樣事物的吸引。

  282.性欲能夠同時把我們所有的感官感覺集中起來,在我們身上發揮特別強烈的效應,並且以一種激烈的方式,來讓我們的感知能力發生改變。談戀愛的時候,我們所渴望的男性或女性,無論從哪一點來看,都是完美無瑕,不會改變,值得永遠被愛。對方全身上下莫不散發出一股非凡的氣質,我們根本不能想像沒有他(她)的日子。不幸的是,由于一切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本來覺得可愛的,會在即使沒有什麼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之後,突然失去吸引力。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們發現這個我們眼中曾經十全十美的人移情別變,那麼他甚至會變得面目可憎。

  283.如果這一類的愛變讓你覺得太沈重,那麼請先放寬心情,從不同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狀況。要想說,一切都是變動不居,而所謂的好的和令人愉快的,都是從我們的心所製造出來。這樣的想法可以讓你有另外一種觀點。有時候,只需要想像對方正在做一件完全不符合你對他的理想形象的事情,或自問,如果突然發現心愛的人背叛了你,到時候…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空法師法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