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0.那些想要強迫富人把他們的財産交出來歸公的偉大意識形態,像共産主義,都已告失敗,現在人們只能靠自己去明白分享的必要性。當然,這就需要一種心態上的深刻改變、一個新的教育。
91.長遠來看,那些有錢人如果讓這個世界上的情況繼續壞下去,對他們自己實在沒有好處。這樣他們就得去提防那些窮人的感覺,活在愈來愈恐懼的陰影裏,就像已經發生在某些國家的狀況那樣。一個富人太富、窮人太窮的社會,暴力、犯罪和內戰一定層出不窮,那些最貧最苦的人,一定很容易就受到煽動,相信這是在爲他們而戰,然後任何形式的動亂都可能發生。
92.如果你很富有,又願意幫助周圍貧困的人,如果多虧了你而讓他們有較佳的健康,有機會去發展他們的才華和知識,他們也會反過來敬愛你。就算你比他們有錢,他們也會把你當成朋友。這樣不但他們滿意,連你也開心。你不相信嗎?如果有天你遇到了困難,他們一定會和你站在一起。反過來說,如果你一心自私自利,不肯跟別人分享,那麼他們就會討厭你,對你的痛苦感到幸災樂禍。人是一種社會性的生物,如果環境對我們友善,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比較有安全感、比較快樂。
(關于貧窮生活的禅思)
93.物質上的貧窮,不應該會妨礙人有高貴的想法。事實上,後面這個要遠比財富來得重要。這就是爲什麼一旦我們有了一個大腦和一副身軀,就算我們一貧如洗,我們已經擁有最基本的了,所以沒有任何理由喪失信心,封閉自己。
94.在印度,我曾對那些處于下層種姓,必須很努力去爭取自己權益的人說,我們大家同爲人類,都有一樣的潛能,他們絕不可以因爲貧窮,被其他種姓的人排斥,而感到灰心喪志。
95.去嘲諷或是去反抗那些有産業的人,其實沒有什麼用。當然,富翁也應該尊重窮人,如果他們做得太過分,窮人應該要起來保護自己。但是任由羨慕和忌妒在心裏滋生,不會有什麼結果。如果我們也想富起來,與其坐在那邊忿忿不平,還不如想辦法盡可能地讓自己受教育——重要的是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96.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那幾千個在我流亡後跟著逃難到印度的藏人。他們失去一切,連國家也沒了,其中大部分的人身無分文,顛沛流離,生病了也得不到應有的治療。他們必須在一些很艱難的條件下,只有幾頂帳篷可以躲太陽避洪水,從零開始建立他們的人生。他們必須到森林裏去,一畝一畝地開墾那些租來的土地,然後染上那些西藏當地沒有的疾病,成百成百地死去。然而,很少人會因此失去希望。他們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把這些困難統統克服了,並且重新找回生命的樂趣。這證明了只要態度正確,就算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可以過得很快樂;相反地,如果內心不平靜,我們就會攪錯,以爲人只要有錢,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就是幸福。
97.當然,每個人都有那個自由,在物質的窮困上,加上心靈的貧窮。不過最好還是要培養出一種積極的態度。再說一遍,我這樣講不是叫大家都不要努力去擺脫貧窮。如果你覺得這個社會不公平,那就去爭取你的權利,讓真理發揚光大。民主製度有一個很好的地方,那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還有,要隨時保持正直的態度和仁厚的心。
(關于疾病的禅思)
98.今天醫學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不過大家都知道,無論是保健還是治療,心靈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身體和精神的關系非常密切,而且還能互相影響。這就是爲什麼,就算你病得再怎麼嚴重,也絕對不要失去希望,要跟自己說一定找得到解藥,你一定可以好起來。
99.無論你的狀況怎樣,請記住,煩惱除了讓自己更痛苦之外,一點用處也沒有。我常喜歡提到印度寂天上師的一句很有用的話,大意是說:如果有辦法挽救,幹嘛擔心,照著做就行了;如果已經無藥可救,擔心有什麼用?那只會加深痛苦罷了。
100.預防是最好的治療方式,它和食物以及習慣有關。很多人酗酒、吸菸過量,他們損壞自己的健康,就爲了這些東西的味道和作用所能引起的一種小小的、一下子就沒了的快樂。另外有人會生病是因爲吃得太多。我認識一些很虔誠的佛教徒,跑去閉關,只要他們待在山上的道場裏,就生龍活虎的;一旦逢年過節下山去探望家人和朋友,就會忍不住大吃特吃,吃到都生病了。(笑)
101.佛陀曾經對衆弟子說,如果他們吃得不夠的話,身體就會衰弱,所以這樣做是不對的。不過他也說,日子過得太富裕,會有損本身的功德。他因此要我們降低欲望,懂得知足並且追求精神上進步,不過也要維持身體健康。無論我們吃得太多還是太少,都會生病;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一切極端都要避免。
(關于殘障及其照顧者的禅思)
102.如果你身體不健全,那麼就要對自己說,從我們的根本上而言,所有人都是差不多的。就算你缺少某幾項感覺能力,可是你的精神還是像別人一樣的動作。不要氣餒,要在自己身上找出自信,你是一個人,就有能力爲自己的人生做些什麼。
我曾經去訪問一個聾啞學校,那些孩子乍看之下沒有辦法像我們一樣互相溝通;事實上,透過其他的方法,他們的學習能力絕對不比任何人差。現在的盲眼人士在儀器的輔助之下,讀寫也都不成問題了,其中有些還成了作家。我在印度的電視臺上就看過一個沒有手臂的人用腳寫字,他寫得很慢,但是字寫得非常漂亮。
103.無論如何,千萬都不要氣餒。那些總是對自己說“我會成功”的人,一定能夠達成他的目標。如果你以爲“這是不可能的,我又是個殘障者,我永遠辦不到”,那你真的會失敗。西藏人有句格言:“泄氣的人翻不了身。”就是這個意思。
104.一個生下來就殘廢的孩子,不用說,一定會讓他們的父母親,還有其余家人感到哀傷、憂慮和絕望。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照顧別人是快樂和滿足的來源。佛教經文都會教我們說,要更加去愛護那些受苦和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的人。我們愈是幫助他們,就會愈覺得自己有用,因而産生一種深刻而真實的滿足感。
105.一般而言,救助別人是所有行爲裏面最好的。如果就在自己家中、在你的身邊有個人,得了某種沒有辦法醫治的殘疾,完全失去能力,沒有防備,想想看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讓你可以滿心喜悅地來爲這樣一個衆生服務,你等于是作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你把他當成一個有限製性的義務,那麼你的作爲就沒有辦法完善,而很荒謬地給自己製造出一種本來不會有的困境。
(關于臨終及其照顧者的禅思)
106.死是一件大事,事先做好准備非常有用。我們要好好地想一想它那種沒有辦法避免的特性,要承認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因爲生命一定有個開頭、有個結束,想要逃避它是白費力氣。
如果我們很早就有這樣的意識,等到死亡突然出現時,我們就不會覺得突然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我們就能夠用另外一種態度來面對它。
107.說真的,大部分的人不喜歡想到自己有天會死。我們把一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累積財富或做出數不清的計劃,就好像我們可以一直活下去,就好像還不確定我們是不是有一天——也許就是明天,或是下一刻——會抛下一切,離開人間。
108.就佛教而言,從現在起就開始訓練自己怎樣正確地死去是很重要的。一旦各種生理機能停止動作,較低層次的心智意識就會瓦解,毋須依附在任何物體上面授微妙精神便會出現,這個時候正是有修行的人在覺醒的道路上進步的唯一機會。這就是我們爲什麼能夠——尤其是在密續中,找到那麼多教人怎樣當前准備死亡的禅思方法。
109.如果你是一個信徒,臨終的時候不要忘記你的宗教,並且禱告。如果你相信上帝,那就對自己說,即使走到生命的盡頭是一件很令人傷心的事,但是上帝應該有他的道理——有些深奧的事是你所沒有辦法了解的,這樣對你一定有所幫助。
110.如果你是一個佛教徒,相信有來世的話,那死亡不過是換一副軀體罷了,就像我們衣服穿破了,再換上新的一樣。當我們的生理組織,因爲內在和外在的因素,沒有辦法繼續存活下去時,我們就必須抛棄它,換上一個新的。在這種情況下,死亡並不代表停止存在。
111.當我們談到無常的本質時,應該要切記,這其中又分兩個層次。第一個是粗淺的、顯而易見的,譬如生命或一件事情的結束。不過我們從四谛裏頭學到的無常本質,比這個要微妙多了——它要講的是存在的那種暫時性的本質。
112.如果我們去沈思那種層次較低的無常,就會覺得現在是很珍貴的,然後就會對自己那絕無僅有的今生今世感到無限的依戀。如果能夠把這個執著放下,不再受到它的束縛,那麼我們就更加能夠了解爲來生而做出努力有多麼重要。
113.有信仰的人,不管相不相信來生,重要的是,在死亡的時候,能夠藉著激起自己內在對神的清明信心或是另外一種積極的心智狀態,停止低層次意識的思考。理想的情況是,盡可能地保持神智清醒,避免一切可能遮蔽它的東西。但是如果臨終的人極爲受苦,沒有什麼能夠讓他産生一種有益的態度的話,最好不要讓他在一種完全的意識狀態下死去。在這種情況下,爲他施打鎮定劑或麻醉藥是對的。
114.那些不跟隨任何宗教或修行之道的人,由于他們的想法和從宗教角度來看的世界觀有很大的差異,對這些人來說,臨終時最重要的就是平靜、放松,並且很清楚地意識到死亡是一種自然的過程,是生命的一部分。
115.如果你正在照顧一個臨終的人,要根據他的個性、生的什麼病、是不是有宗教信仰和相不相信有來生等等,來采取應有的態度,並且盡可能避免安樂死,盡量幫助他不受任何打擾,放松心情。如果你自己就激動起來了,他會難過,心神就會受到各式各樣的思緒打擾。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樣可能會引起…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