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P4

  ..续本文上一页0.那些想要强迫富人把他们的财产交出来归公的伟大意识形态,像共产主义,都已告失败,现在人们只能靠自己去明白分享的必要性。当然,这就需要一种心态上的深刻改变、一个新的教育。

  91.长远来看,那些有钱人如果让这个世界上的情况继续坏下去,对他们自己实在没有好处。这样他们就得去提防那些穷人的感觉,活在愈来愈恐惧的阴影里,就像已经发生在某些国家的状况那样。一个富人太富、穷人太穷的社会,暴力、犯罪和内战一定层出不穷,那些最贫最苦的人,一定很容易就受到煽动,相信这是在为他们而战,然后任何形式的动乱都可能发生。

  92.如果你很富有,又愿意帮助周围贫困的人,如果多亏了你而让他们有较佳的健康,有机会去发展他们的才华和知识,他们也会反过来敬爱你。就算你比他们有钱,他们也会把你当成朋友。这样不但他们满意,连你也开心。你不相信吗?如果有天你遇到了困难,他们一定会和你站在一起。反过来说,如果你一心自私自利,不肯跟别人分享,那么他们就会讨厌你,对你的痛苦感到幸灾乐祸。人是一种社会性的生物,如果环境对我们友善,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比较有安全感、比较快乐。

  (关于贫穷生活的禅思)

  93.物质上的贫穷,不应该会妨碍人有高贵的想法。事实上,后面这个要远比财富来得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我们有了一个大脑和一副身躯,就算我们一贫如洗,我们已经拥有最基本的了,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丧失信心,封闭自己。

  94.在印度,我曾对那些处于下层种姓,必须很努力去争取自己权益的人说,我们大家同为人类,都有一样的潜能,他们绝不可以因为贫穷,被其他种姓的人排斥,而感到灰心丧志。

  95.去嘲讽或是去反抗那些有产业的人,其实没有什么用。当然,富翁也应该尊重穷人,如果他们做得太过分,穷人应该要起来保护自己。但是任由羡慕和忌妒在心里滋生,不会有什么结果。如果我们也想富起来,与其坐在那边忿忿不平,还不如想办法尽可能地让自己受教育——重要的是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96.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那几千个在我流亡后跟着逃难到印度的藏人。他们失去一切,连国家也没了,其中大部分的人身无分文,颠沛流离,生病了也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他们必须在一些很艰难的条件下,只有几顶帐篷可以躲太阳避洪水,从零开始建立他们的人生。他们必须到森林里去,一亩一亩地开垦那些租来的土地,然后染上那些西藏当地没有的疾病,成百成百地死去。然而,很少人会因此失去希望。他们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把这些困难统统克服了,并且重新找回生命的乐趣。这证明了只要态度正确,就算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过得很快乐;相反地,如果内心不平静,我们就会搅错,以为人只要有钱,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就是幸福。

  97.当然,每个人都有那个自由,在物质的穷困上,加上心灵的贫穷。不过最好还是要培养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再说一遍,我这样讲不是叫大家都不要努力去摆脱贫穷。如果你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那就去争取你的权利,让真理发扬光大。民主制度有一个很好的地方,那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还有,要随时保持正直的态度和仁厚的心。

  (关于疾病的禅思)

  98.今天医学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不过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保健还是治疗,心灵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身体和精神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还能互相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病得再怎么严重,也绝对不要失去希望,要跟自己说一定找得到解药,你一定可以好起来。

  99.无论你的状况怎样,请记住,烦恼除了让自己更痛苦之外,一点用处也没有。我常喜欢提到印度寂天上师的一句很有用的话,大意是说:如果有办法挽救,干嘛担心,照着做就行了;如果已经无药可救,担心有什么用?那只会加深痛苦罢了。

  100.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它和食物以及习惯有关。很多人酗酒、吸菸过量,他们损坏自己的健康,就为了这些东西的味道和作用所能引起的一种小小的、一下子就没了的快乐。另外有人会生病是因为吃得太多。我认识一些很虔诚的佛教徒,跑去闭关,只要他们待在山上的道场里,就生龙活虎的;一旦逢年过节下山去探望家人和朋友,就会忍不住大吃特吃,吃到都生病了。(笑)

  101.佛陀曾经对众弟子说,如果他们吃得不够的话,身体就会衰弱,所以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过他也说,日子过得太富裕,会有损本身的功德。他因此要我们降低欲望,懂得知足并且追求精神上进步,不过也要维持身体健康。无论我们吃得太多还是太少,都会生病;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一切极端都要避免。

  (关于残障及其照顾者的禅思)

  102.如果你身体不健全,那么就要对自己说,从我们的根本上而言,所有人都是差不多的。就算你缺少某几项感觉能力,可是你的精神还是像别人一样的动作。不要气馁,要在自己身上找出自信,你是一个人,就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做些什么。

  我曾经去访问一个聋哑学校,那些孩子乍看之下没有办法像我们一样互相沟通;事实上,透过其他的方法,他们的学习能力绝对不比任何人差。现在的盲眼人士在仪器的辅助之下,读写也都不成问题了,其中有些还成了作家。我在印度的电视台上就看过一个没有手臂的人用脚写字,他写得很慢,但是字写得非常漂亮。

  103.无论如何,千万都不要气馁。那些总是对自己说“我会成功”的人,一定能够达成他的目标。如果你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又是个残障者,我永远办不到”,那你真的会失败。西藏人有句格言:“泄气的人翻不了身。”就是这个意思。

  104.一个生下来就残废的孩子,不用说,一定会让他们的父母亲,还有其余家人感到哀伤、忧虑和绝望。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照顾别人是快乐和满足的来源。佛教经文都会教我们说,要更加去爱护那些受苦和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人。我们愈是帮助他们,就会愈觉得自己有用,因而产生一种深刻而真实的满足感。

  105.一般而言,救助别人是所有行为里面最好的。如果就在自己家中、在你的身边有个人,得了某种没有办法医治的残疾,完全失去能力,没有防备,想想看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让你可以满心喜悦地来为这样一个众生服务,你等于是作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你把他当成一个有限制性的义务,那么你的作为就没有办法完善,而很荒谬地给自己制造出一种本来不会有的困境。

  (关于临终及其照顾者的禅思)

  106.死是一件大事,事先做好准备非常有用。我们要好好地想一想它那种没有办法避免的特性,要承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因为生命一定有个开头、有个结束,想要逃避它是白费力气。

  如果我们很早就有这样的意识,等到死亡突然出现时,我们就不会觉得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我们就能够用另外一种态度来面对它。

  107.说真的,大部分的人不喜欢想到自己有天会死。我们把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累积财富或做出数不清的计划,就好像我们可以一直活下去,就好像还不确定我们是不是有一天——也许就是明天,或是下一刻——会抛下一切,离开人间。

  108.就佛教而言,从现在起就开始训练自己怎样正确地死去是很重要的。一旦各种生理机能停止动作,较低层次的心智意识就会瓦解,毋须依附在任何物体上面授微妙精神便会出现,这个时候正是有修行的人在觉醒的道路上进步的唯一机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尤其是在密续中,找到那么多教人怎样当前准备死亡的禅思方法。

  109.如果你是一个信徒,临终的时候不要忘记你的宗教,并且祷告。如果你相信上帝,那就对自己说,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是一件很令人伤心的事,但是上帝应该有他的道理——有些深奥的事是你所没有办法了解的,这样对你一定有所帮助。

  110.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相信有来世的话,那死亡不过是换一副躯体罢了,就像我们衣服穿破了,再换上新的一样。当我们的生理组织,因为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没有办法继续存活下去时,我们就必须抛弃它,换上一个新的。在这种情况下,死亡并不代表停止存在。

  111.当我们谈到无常的本质时,应该要切记,这其中又分两个层次。第一个是粗浅的、显而易见的,譬如生命或一件事情的结束。不过我们从四谛里头学到的无常本质,比这个要微妙多了——它要讲的是存在的那种暂时性的本质。

  112.如果我们去沉思那种层次较低的无常,就会觉得现在是很珍贵的,然后就会对自己那绝无仅有的今生今世感到无限的依恋。如果能够把这个执着放下,不再受到它的束缚,那么我们就更加能够了解为来生而做出努力有多么重要。

  113.有信仰的人,不管相不相信来生,重要的是,在死亡的时候,能够藉着激起自己内在对神的清明信心或是另外一种积极的心智状态,停止低层次意识的思考。理想的情况是,尽可能地保持神智清醒,避免一切可能遮蔽它的东西。但是如果临终的人极为受苦,没有什么能够让他产生一种有益的态度的话,最好不要让他在一种完全的意识状态下死去。在这种情况下,为他施打镇定剂或麻醉药是对的。

  114.那些不跟随任何宗教或修行之道的人,由于他们的想法和从宗教角度来看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些人来说,临终时最重要的就是平静、放松,并且很清楚地意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生命的一部分。

  115.如果你正在照顾一个临终的人,要根据他的个性、生的什么病、是不是有宗教信仰和相不相信有来生等等,来采取应有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安乐死,尽量帮助他不受任何打扰,放松心情。如果你自己就激动起来了,他会难过,心神就会受到各式各样的思绪打扰。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样可能会引起…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空法师法语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