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P7

  ..續本文上一頁學産品,而且盡量和大自然的循環取得協調。這樣一來,雖然短期內也許會降低收益,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絕對有好處。還有,那種會對環境造成傷害的工業畜牧業,也應當縮小它的規模和數量。再說我們給動物吃的那些不自然的飼料,也會産生一些沒有辦法預見的後果,這個大家今天都有目共睹了。我們只要想想,這樣既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還會讓許多衆生平白無故地受苦,就不得不承認,采用其他方式是比較有智慧的。

  164.一切有知覺的衆生都有活下去的權利。既然那些哺乳動物、鳥類和魚蝦,很明顯地也都能夠感覺到快樂和痛苦,它們想必也和我們一樣不喜歡受苦。如果我們以一種唯利是圖的浮濫方式來利用這些動物,即使不要去談佛教的觀點,就最基本的道德立場來看,也說不過去。

  165.說到沖突和差別,在這個地球上所有的動物裏面,人類可以說是最大的麻煩製造者了。這是很明顯的。我想如果人類在這個地球上消失了,那些好幾百萬的魚類、雞和其他小動物,肯定可以真的過得很自在。

  166.那些去宰殺或虐待動物,卻一點也不會有同情心或絲毫遲疑的人,當然對待自己的同類也要比別人來得鐵石心腸。即使我們覺得有必要爲了更多衆生的好處,而去犧牲其中的某一個,但是忽略了別的衆生——無論哪一個——也會有痛苦,仍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否認或避免想到這樣的事實,也許是個方便之道,但是這樣的態度就好像我們在戰爭中見到的,很容易走火入魔,它會反過來摧毀我們自己的快樂。我常常說,同情心和慈悲爲懷,最後總是對我們有益的。

  167.有些人反駁我說,無論怎樣,那些動物還不是會互相吞噬。這話沒錯,不過我們也不能否認,那些會去吃其他動物的動物,它們的行爲其實很單純而直接:餓了才會去殺生,不餓就不會。這和人類那種爲了利益一次宰殺數百萬的牛、羊、雞等等衆生,有天壤之別。

  有一天,我碰到一個波蘭的猶太人,一個很好、很聰明的人。因爲他吃素,而西藏人一般是不吃的,他就跟我說:“我不吃肉。如果我吃肉,我就敢自己動手去殺那些動物。”我們藏人呢,我們是讓別人來殺那些動物,然後我們自己再去吃!(笑)

  (關于戰爭的禅思)

  168.人類社會到處都會出現一些害群之馬,招致許多問題,所以有必要設立一些有效的方法,讓這些人不能危害衆生。如果都沒有其他可行的辦法了,那麼就只好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對我來說,軍隊不應該用來傳教或侵略別的國家,只能夠在絕對必要的時刻,用來終止那些製造混亂、破壞人類福祉者的伎倆。一場戰爭唯一能夠讓人接受的目的,是在謀取所有人的幸福,而不是追求某些人的特殊利益,所以說戰爭只能夠作爲一種最後的手段。

  169.曆史告訴我們,暴力只能夠帶來暴力,很少可以化解問題,相反地,還會造成巨大的災難。大家還可以發現,就算用暴力來終止沖突,看起來像是很有智慧、很有道理,但是我們也永遠沒有辦法知道,這麼做究竟是在救火,還是在放火。

  170.今天,戰爭變得既冷酷又不人道。現代武器可以讓數千衆生喪失性命,自己卻毫發無損,也不用看到對方受痛苦的模樣。那些下達屠殺令的人,通常都在距離戰場的幾千公裏外,而死傷的,則是那些只想活下去的無辜百姓、婦女和小孩。我們幾乎要懷念起古時候的那一種作戰方式,封建領主就走在軍隊的最前面,他一死,通常就意味著沖突結束。我們至少要重新讓戰爭變得有人性一點。

  171.人一旦手上有了武器,就會想要去用它。我的看法是,國家不應該再擁有軍隊,這個世界應該解除軍備,但是可以組成一支由多國組成,唯有在世界上某個地區的和平受到威脅時才出面幹涉的武力。

  172.每個人都在講和平,但是如果我們讓怨恨常住在心裏,就不能實現外在的和平。我們也不能既要追求和平,又要進行武器競賽。核子武器雖然被當成是一種嚇阻的工具,但是我覺得這不是一個聰明的辦法,而且效果不會持久。

  173.某些國家會在這些武器的發展上投入巨資,浪費那麼多的金錢、精力和才智,而意外事故失控的可能性,只會讓人愈來愈害怕。

  174.結束戰爭是所有人的事情。我們當然可能找出一些沖突的始作俑者,但是我們卻不能說這些人是自己或憑空跑出來的。這些人也是社會上的一分子,而社會是由我們大家所組成的,所以每個人都要負起一部分的責任。如果我們想讓這個世界和平,每個人就先使自己的內心和平起來吧。

  175.想要世界和平,就必須先在心靈上建立和平;而想要建立心靈的和平,就必須意識到天下人就像一家人,盡管各自有各自的信仰、意識形態、政治和經濟製度,但是這些相對于我們之間的共同點,只不過是一些細節而已。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是住在同一個小星球上的人類,就算只是爲了活下去,我們都需要彼此合作——無論是在個人或國家的層次上。

  (關于自我犧牲的禅思)

  176.那些在教育和醫療保健,在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其他領域上爲其他人奉獻犧牲的人,讓我心裏感到非常歡喜。人類社會到處都會産生一堆的問題和苦難,盡一己之力來解決這些困難,實在很值得去頌揚。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幫助別人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可以只憑著責任或樂趣——就像有人喜歡種花莳草那樣。如果我們懷著愛心和慈悲心去做這件事,那麼一定能夠讓對方感到快樂。從外表來看,都是在幫助別人,但是後者的效益要勝過前者無數倍。

  177.如果你是一個醫生,不要像例行公事或在盡什麼義務那樣去治療患者。患者可能會有一種感覺,覺得你不是真的在關心他,沒有很仔細地在幫他檢查,覺得他被人家當成作實驗的白老鼠。有些外科醫師,因爲動太多手術了,最後把他們的病患看成一些等著修理的機器,忘了對方其實是有血有肉的人。因爲再也不覺得應該用善心和慈悲去對待他人,所以他們可以像在操作汽車零件或木板一樣,去切除、縫補和作器官移植。

  178.我們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培養出一種利他的態度是很重要的。這樣的態度不僅對接受幫助的人有益,對給予幫助的人也有好處。

  179.我們愈去關心別人的幸福,也就同時愈能建立起自己的快樂。只不過當你在付出的時候,心裏絕對不要有這種想法。不要去指望有所回報,要一心一意爲別人好。

  180.絕對不要覺得自己比那些接受你幫助的人高尚,就算你把金錢、時間和精力都奉獻出來給他們,就算對方再怎麼肮髒、虛弱、愚笨或衣著褴褛,也要時時用謙卑的態度去做。就我個人來說,我每次碰到一個乞丐,就會強迫自己不要把他看得比較低等,而是一個和我沒有兩樣的人。

  181.當你去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只是幫他解決眼前的問題就好,譬如說給他錢,還要讓他有辦法自己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四 關于無常的禅思

  (關于幸福的禅思)

  182.我認爲每個人類天生都有一種“自我”的意識。我們雖然沒有辦法解釋這種感覺從何而來,但是它就是存在;而那種想要離苦得樂的欲念,就由此而生。這種想法完全正常,就好像我們天生權利不要受苦一樣,我們也有盡可能快樂的權利。整部人類的曆史,就是從這樣的一種情感發展出來的。再說也不光是人類有這種本能,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就算最微末的蟲子,也有這種感覺,它們也會盡其可能地追求快樂,避免痛苦的處境。

  183.快樂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人精神不太正常,卻能夠沈浸在一種非常純淨的幸福當中,他們總覺得一切都很順利。但是這樣的快樂並不是你我所要追求的。

  有些人則把他們的快樂建立在物質的擁有和感官的滿足上。我們前面已經說過,這種方法其實很不穩當,就算這真的能夠讓你很快樂,但是如果你以爲能夠這樣一直下去,那麼當情況開始對你不利時,你就會加倍地痛苦。

  還有些人過得很快樂,因爲他們用一種道德的方式在思維和處世。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幸福,因爲它所根據的是很深刻的道理,而不是一些隨時會改變的境況。

  184.如果你沒有正確的態度,就算你境遇優渥,身邊好友圍繞,你還是不會快樂。這就是爲什麼一個人的心態要比他的外在狀況來得重要的原因。即使是這樣,我覺得還是有很多人太過專注在他的物質條件上,而忽略了他們內在心態。我的建議是要多花一點注意力在我們的心靈品質上。

  185.如果想要一直快樂下去,那就必須先認知人生是痛苦的事實。剛開始,這也許很教人沮喪,不過從長遠來看,我們還是有所得的。那些甯可對現實視而不見,而去吸毒、去沈溺在某種盲目信仰的喜樂假象裏,或讓自己忙得沒有時間思考的人,只能躲得了一時。當他們又不得不去面對問題的時候,就會驚慌失措,就會像我們西藏人說的“全國上下怨透透”。他們心中充滿憤怒絕望,于是在原來的問題上又平添了一層無用的煩惱。

  186.讓我們來想一想,煩惱從哪裏來。其實煩惱就和其他所有的現象一樣,也是由不計數的原因和條件所造成的。如果我們的感覺很明顯地只取決于一個因素的話,那麼我們只需要一個快樂的理由,就必須可以快樂起來。但是大家都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所以我們抛棄那種“總有一個始作俑者,只要把它找出來就可以不再痛苦”的想法。

  187.大家要承認,痛苦是存在的一部分,或者用佛教的話來說,是“輪回”,也就是各種存在處境循環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把它看成是一種負面的、不正常的東西,而我們都是它的受害者,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會變得很悲慘。所以說,問題來自于我們怎麼樣反應。當我們不再以苦爲苦時,才有可能快樂起來。

  188.從佛教的觀點來說,去反省人生是痛苦的現實,並不會讓我們萬念俱灰,成爲悲觀主義者,而是帶我們去發現那些痛苦究竟是怎麼生出來的——從…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空法師法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