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产品,而且尽量和大自然的循环取得协调。这样一来,虽然短期内也许会降低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有好处。还有,那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工业畜牧业,也应当缩小它的规模和数量。再说我们给动物吃的那些不自然的饲料,也会产生一些没有办法预见的后果,这个大家今天都有目共睹了。我们只要想想,这样既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还会让许多众生平白无故地受苦,就不得不承认,采用其他方式是比较有智慧的。
164.一切有知觉的众生都有活下去的权利。既然那些哺乳动物、鸟类和鱼虾,很明显地也都能够感觉到快乐和痛苦,它们想必也和我们一样不喜欢受苦。如果我们以一种唯利是图的浮滥方式来利用这些动物,即使不要去谈佛教的观点,就最基本的道德立场来看,也说不过去。
165.说到冲突和差别,在这个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里面,人类可以说是最大的麻烦制造者了。这是很明显的。我想如果人类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了,那些好几百万的鱼类、鸡和其他小动物,肯定可以真的过得很自在。
166.那些去宰杀或虐待动物,却一点也不会有同情心或丝毫迟疑的人,当然对待自己的同类也要比别人来得铁石心肠。即使我们觉得有必要为了更多众生的好处,而去牺牲其中的某一个,但是忽略了别的众生——无论哪一个——也会有痛苦,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否认或避免想到这样的事实,也许是个方便之道,但是这样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在战争中见到的,很容易走火入魔,它会反过来摧毁我们自己的快乐。我常常说,同情心和慈悲为怀,最后总是对我们有益的。
167.有些人反驳我说,无论怎样,那些动物还不是会互相吞噬。这话没错,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那些会去吃其他动物的动物,它们的行为其实很单纯而直接:饿了才会去杀生,不饿就不会。这和人类那种为了利益一次宰杀数百万的牛、羊、鸡等等众生,有天壤之别。
有一天,我碰到一个波兰的犹太人,一个很好、很聪明的人。因为他吃素,而西藏人一般是不吃的,他就跟我说:“我不吃肉。如果我吃肉,我就敢自己动手去杀那些动物。”我们藏人呢,我们是让别人来杀那些动物,然后我们自己再去吃!(笑)
(关于战争的禅思)
168.人类社会到处都会出现一些害群之马,招致许多问题,所以有必要设立一些有效的方法,让这些人不能危害众生。如果都没有其他可行的办法了,那么就只好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对我来说,军队不应该用来传教或侵略别的国家,只能够在绝对必要的时刻,用来终止那些制造混乱、破坏人类福祉者的伎俩。一场战争唯一能够让人接受的目的,是在谋取所有人的幸福,而不是追求某些人的特殊利益,所以说战争只能够作为一种最后的手段。
169.历史告诉我们,暴力只能够带来暴力,很少可以化解问题,相反地,还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大家还可以发现,就算用暴力来终止冲突,看起来像是很有智慧、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也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这么做究竟是在救火,还是在放火。
170.今天,战争变得既冷酷又不人道。现代武器可以让数千众生丧失性命,自己却毫发无损,也不用看到对方受痛苦的模样。那些下达屠杀令的人,通常都在距离战场的几千公里外,而死伤的,则是那些只想活下去的无辜百姓、妇女和小孩。我们几乎要怀念起古时候的那一种作战方式,封建领主就走在军队的最前面,他一死,通常就意味着冲突结束。我们至少要重新让战争变得有人性一点。
171.人一旦手上有了武器,就会想要去用它。我的看法是,国家不应该再拥有军队,这个世界应该解除军备,但是可以组成一支由多国组成,唯有在世界上某个地区的和平受到威胁时才出面干涉的武力。
172.每个人都在讲和平,但是如果我们让怨恨常住在心里,就不能实现外在的和平。我们也不能既要追求和平,又要进行武器竞赛。核子武器虽然被当成是一种吓阻的工具,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而且效果不会持久。
173.某些国家会在这些武器的发展上投入巨资,浪费那么多的金钱、精力和才智,而意外事故失控的可能性,只会让人愈来愈害怕。
174.结束战争是所有人的事情。我们当然可能找出一些冲突的始作俑者,但是我们却不能说这些人是自己或凭空跑出来的。这些人也是社会上的一分子,而社会是由我们大家所组成的,所以每个人都要负起一部分的责任。如果我们想让这个世界和平,每个人就先使自己的内心和平起来吧。
175.想要世界和平,就必须先在心灵上建立和平;而想要建立心灵的和平,就必须意识到天下人就像一家人,尽管各自有各自的信仰、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制度,但是这些相对于我们之间的共同点,只不过是一些细节而已。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是住在同一个小星球上的人类,就算只是为了活下去,我们都需要彼此合作——无论是在个人或国家的层次上。
(关于自我牺牲的禅思)
176.那些在教育和医疗保健,在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其他领域上为其他人奉献牺牲的人,让我心里感到非常欢喜。人类社会到处都会产生一堆的问题和苦难,尽一己之力来解决这些困难,实在很值得去颂扬。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帮助别人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可以只凭着责任或乐趣——就像有人喜欢种花莳草那样。如果我们怀着爱心和慈悲心去做这件事,那么一定能够让对方感到快乐。从外表来看,都是在帮助别人,但是后者的效益要胜过前者无数倍。
177.如果你是一个医生,不要像例行公事或在尽什么义务那样去治疗患者。患者可能会有一种感觉,觉得你不是真的在关心他,没有很仔细地在帮他检查,觉得他被人家当成作实验的白老鼠。有些外科医师,因为动太多手术了,最后把他们的病患看成一些等着修理的机器,忘了对方其实是有血有肉的人。因为再也不觉得应该用善心和慈悲去对待他人,所以他们可以像在操作汽车零件或木板一样,去切除、缝补和作器官移植。
178.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培养出一种利他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态度不仅对接受帮助的人有益,对给予帮助的人也有好处。
179.我们愈去关心别人的幸福,也就同时愈能建立起自己的快乐。只不过当你在付出的时候,心里绝对不要有这种想法。不要去指望有所回报,要一心一意为别人好。
180.绝对不要觉得自己比那些接受你帮助的人高尚,就算你把金钱、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出来给他们,就算对方再怎么肮脏、虚弱、愚笨或衣着褴褛,也要时时用谦卑的态度去做。就我个人来说,我每次碰到一个乞丐,就会强迫自己不要把他看得比较低等,而是一个和我没有两样的人。
181.当你去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只是帮他解决眼前的问题就好,譬如说给他钱,还要让他有办法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 关于无常的禅思
(关于幸福的禅思)
182.我认为每个人类天生都有一种“自我”的意识。我们虽然没有办法解释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但是它就是存在;而那种想要离苦得乐的欲念,就由此而生。这种想法完全正常,就好像我们天生权利不要受苦一样,我们也有尽可能快乐的权利。整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从这样的一种情感发展出来的。再说也不光是人类有这种本能,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就算最微末的虫子,也有这种感觉,它们也会尽其可能地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处境。
183.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人精神不太正常,却能够沉浸在一种非常纯净的幸福当中,他们总觉得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这样的快乐并不是你我所要追求的。
有些人则把他们的快乐建立在物质的拥有和感官的满足上。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种方法其实很不稳当,就算这真的能够让你很快乐,但是如果你以为能够这样一直下去,那么当情况开始对你不利时,你就会加倍地痛苦。
还有些人过得很快乐,因为他们用一种道德的方式在思维和处世。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幸福,因为它所根据的是很深刻的道理,而不是一些随时会改变的境况。
184.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态度,就算你境遇优渥,身边好友围绕,你还是不会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的心态要比他的外在状况来得重要的原因。即使是这样,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人太过专注在他的物质条件上,而忽略了他们内在心态。我的建议是要多花一点注意力在我们的心灵品质上。
185.如果想要一直快乐下去,那就必须先认知人生是痛苦的事实。刚开始,这也许很教人沮丧,不过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有所得的。那些宁可对现实视而不见,而去吸毒、去沉溺在某种盲目信仰的喜乐假象里,或让自己忙得没有时间思考的人,只能躲得了一时。当他们又不得不去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惊慌失措,就会像我们西藏人说的“全国上下怨透透”。他们心中充满愤怒绝望,于是在原来的问题上又平添了一层无用的烦恼。
186.让我们来想一想,烦恼从哪里来。其实烦恼就和其他所有的现象一样,也是由不计数的原因和条件所造成的。如果我们的感觉很明显地只取决于一个因素的话,那么我们只需要一个快乐的理由,就必须可以快乐起来。但是大家都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抛弃那种“总有一个始作俑者,只要把它找出来就可以不再痛苦”的想法。
187.大家要承认,痛苦是存在的一部分,或者用佛教的话来说,是“轮回”,也就是各种存在处境循环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负面的、不正常的东西,而我们都是它的受害者,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很悲惨。所以说,问题来自于我们怎么样反应。当我们不再以苦为苦时,才有可能快乐起来。
188.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去反省人生是痛苦的现实,并不会让我们万念俱灰,成为悲观主义者,而是带我们去发现那些痛苦究竟是怎么生出来的——从…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