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還是值得一試。當然,你也可以回答我說這是你的事,跟我沒有關系!(大笑)
234.心理學家也許會對你說,不要壓抑像憤怒這樣的情感,應該要把它發泄出來。無論怎樣,他們也不會對你說要去培養或發展它。要學著去看到憤怒的缺點,就算你認爲自己的性格裏頭就是有這樣的成分,但是你也不能否認,還是不要留著它比較好。
235.盡量避免那些會讓你反應激烈的狀況,如果狀況還是發生了,那就試著不要發作。如果你碰到一個人,就是有那種會惹你生氣的天賦,也要強迫自己忘掉對方這種令人討厭的特質,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這個人。
236.那些被我們當成敵人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和我們作對,而是曆經了一定數量的意念和行爲之後,才會變成這樣的,我們也才會給他們貼上“敵人”的標簽。如果他們對我們的態度來個全面大轉變,那又成了朋友了。所以同樣一個人,可能某天是“敵人”,另外一天又成了“朋友”。這真是很荒謬。
要把一個人和他當下的態度這兩者分清楚,要反對的不是人,而是一種情緒或一個行爲。不要存著害人的心,試著去幫助他改變,盡量地對他好。如果你讓他看到你的愛心,而你只是想讓他不要再做出某些行爲,有可能他很快就不會和你作對了,他甚至可能變成你的朋友。
238.人家如果傷害你們,沒有必要去忍受,要起來反抗,但是不要去恨犯下這個行爲的人,不要氣他,不要想說要報仇。這樣你的反應就不會是一種報複行爲,一種冤冤相報。這樣,才是真正的有耐性。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要先放下你的怒氣。
239.最近,我到耶路撒冷去的時候,參加了一場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邊的大學生所舉行的討論會。最後,一個巴勒斯坦人站起來說,如果他們像現在這樣好好談,一切都沒有問題,可是一旦他們走在街上,情況就不一樣了。當那些以色列警察把他們攔下來的時候,他們會很生氣,把以色列人都當成敵人。他不曉得該怎麼辦。于是他們就一起討論,最後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要把對方看成是“神的形象”。一個學生宣稱:“我們在面對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時,就要想說,這個人是神的一個形象,這樣你就不會生氣了。”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嗎?我個人是覺得這個方法太棒了。
240.有個人寫信跟我說,他打坐的時候,腦海裏就會出現嘉瓦仁波切的形象,這讓他感到非常舒服。現在,他每次要生氣的時候,就會想到我,然後就不氣了。我不曉得我的照片是不是有讓人消氣的作用(笑)。我覺得還不如說,當我們突然發怒的時候,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個讓我們生氣的東西上,而是要去想某個我們喜歡的人或事物,這樣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平靜下來。譬如你們可以去想你們心儀的男性或女性,你們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然後,就像我們說的“兩個念頭不能一起出現”,我們的心靈會自然而然地走向這新的形象,只要它比前面一個更強烈的話,前一刻還在我們腦海裏萦繞的,就會消失于無形。
241.我常常說,如果任由自己發怒,不見得會對我們的敵人不好,但是會傷害到自己,這倒是很肯定的。我們會因此失去內在的和平,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消化不良,睡不著覺,客人來了也不想見,兩道憤怒的眼光朝著那些竟敢擋在我們前面的人掃過去。如果家裏有養寵物的,就再也沒有心思去喂它。我們會讓身邊一起生活的人,日子難過得過不下去,甚至和最好的朋友愈來愈疏遠。由于能夠體諒的人愈來愈少,于是就愈來愈孤獨。
至于那些我們的假想敵,它現在可能正安安靜靜地坐會家裏。如果有天我們的鄰居跟他說他們看到或聽到的,他一定會非常高興。如果他聽到人家跟他說:“他現在過得真的很不好,東西也吃不下,臉色蒼白,頭發亂七八糟,睡不好覺,必須吃鎮定劑,沒有人來看他,連他的狗也不敢靠近他,只能成天在那邊哀嚎。”他聽了一定很高興。如果他又聽到,人家最後不得不把我們送進醫院去,那簡直就是樂壞了。
(關于欲念纏身的禅思)
242.欲望的目的是獲得滿足,我們如果被它控製住了,想要的一直增加的話,那目的就永遠沒有辦法達成,得到的不是快樂,而是痛苦。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常常講到性開放。問題是,一旦我們爲了享樂而毫無節製地沈溺在性裏面,就沒有辦法獲得一種比較持久的滿足感,然後就會生出一大堆問題,那惡果——遭到配偶遺棄的痛苦、夫妻離異、孩子的生活被弄亂、性病、愛滋病——都是我們之前獲得片刻歡愉所沒有辦法相提並論的。
243.欲望有一項特性,就算我們覺得已經滿足它了,它還是會一再出現,而且一次比一次強烈。那些自甘墮落在欲望陷阱裏的人,就有點像口渴的人喝海水:愈喝愈渴。
244.什麼事情都有個限度。譬如說我們想要變得富有,也許我們以後能夠賺非常多的錢,但是如果有一天情況不允許我們擁有得更多,我們就會有挫折感。與其受限于外界,還有如自己給自己一條界線,讓我們都來降低自己的欲望,學著知足。
245.欲望真是會製造各種沒完沒了的問題。欲望愈多,就愈需要精打細算,然後花力氣去實現。不久以前,有個商人對我說,他生意作得愈大,就想要再大。他愈想辦法還要再大,就得說更多的慌,對競爭對手愈不留情。他發現總是想要更多並沒有意義,他只要把生意的規模縮小一點,競爭就不會那麼激烈,這樣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工作。我覺得他說得很對。
246.我的意思不是說不用再去從事貿易或發展規模,經濟上的成功是一件好事,它尤其可以讓那些失業的人有工作可以做,這樣對自己、對別人、對整個社會都好。如果全部的人都過著出家人的生活,靠施舍度日,經濟就會崩塌,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餓死了!(笑)我知道到時候佛陀一定會怎麼說,他一定會對比丘們說:“現在,大家都出去幹活!”(笑)
247.人性的價值不應該在經濟發展中被犧牲掉,一定要使用正當的手段,不可以爲了利益而讓自己良心不安。如果利益能夠證明一切,那麼我們爲什麼要廢除奴隸製度呢?我認爲那些高貴的理念才是進步的真正動力。
(關于忌妒的禅思)
248.忌妒會讓我們很不快樂,並且阻止我們在心靈上的進步。如果忌妒是以攻擊的形式表現出來,那還會讓別人受到傷害,這是一種非常負面的情緒。
249.忌妒是很荒謬的,它除了在我們內心製造出新的痛苦,並不能讓我們所忌妒的那些人少賺一點或變得比較不好。忌妒心還可能強烈到促使我們去摧毀別人的成功或財富,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卑鄙的呢?這樣遲早一定會自食其果。
250.忌妒是很荒謬的,因爲一個社會的繁榮,靠的是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組成分子。如果有人發達了,社會就能夠從中獲得利益,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也是好的。我們如果看到某人飛黃騰達,不要憤憤不平,而是要去想說,這樣對我們也有好處。
251.如果那是一個我們所鍾愛或所扶持的人,那麼我們只會樂見其成;如果我們不是很在乎他,但是他的成功對整個社會有利的話,那麼我們還是應該要感到高興。如果我們只有一個人,並沒有辦法讓國家興旺起來;國家要強盛,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和天分一起投入。既然這人是衆多能人中的一個,所以這是個好消息。
252.就算去假設那些比我們富有和聰明的人只會爲自己牟利,像這樣被忌妒心弄得透不過氣來有什麼好處?爲什麼別人就沒有權利擁有我們自己想要的呢?
253.另外一種形式的妒忌,我覺得比較情可有原——盡管它仍不失爲一種非常負面的情緒——那就是配偶之間有一方出軌時,對方心裏那種受到欺騙的感覺。假設現在有很相愛的兩個人,決定生活在一起,彼此體諒,完全信賴對方,還生了小孩;然後有一天,其中一個有了情夫或情婦,另外一個當然會不高興,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忌妒者本身也要負起一點的責任。有個人對我說,他曾經結過婚,但是呢,隨著他和妻子的關系愈來愈親密,愈來愈了解對方,他開始覺得愈來愈焦慮,甚至有種強烈的嫌惡感,害怕兩人有天會彼此完全無法遁形;夫妻間開始出現緊張,最後那個太太離他而去,和另外一個男人住在一起。
他的反應令我感到很訝異。如果是兩個人一起生活,彼此愈來愈親近是很正常的;而且愈來愈親近,就愈沒有必要隱瞞。
(關于驕傲的禅思)
254.驕傲最大的壞處,就是它會讓我們不知長進。如果你以爲:“我全都知道了,我實在很了不起。”那你就再也學不到什麼!然而一個人如果說會碰上什麼很糟糕的事情,這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255.驕傲也會造成衆多的社會問題。它會招致忌妒、自以爲是、輕蔑、冷漠,有時候還會促成各種對他人的濫權或暴力行爲。
256.不要把驕傲和自信攪混了。自信是不可或缺的,自信讓我們在某些情況下,還能不喪失勇氣,很有理性地對自己說:“我可以成功。”再說,自信也和過度自信不一樣,後者是基于一種對自我能力和情勢的錯誤判斷。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別人沒有辦法順利達成的任務,只要你不是空口無憑,別人就不能說你是驕傲。這就好比一群身材矮小的人,想要去拿一個放得很高的東西,一個高大的人走過來對他們說“大家不用那麼累,讓我來就可以了。”這意思只是說,他比他們更適合從事某種特別的工作,而不是自以爲較優越,可以去欺壓別人。
257.驕傲從來就是沒有道理的,它根據的只是對自我的錯誤評估,或基于一時和表面的成就罷了。別忘了驕傲是有害的,要對自己的缺點和能力範圍有所意識,要知道我們和那些被我們認爲比較低等的衆生,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
(關于痛苦的禅思)
258.有些人曆經一些很悲慘的事件,他們眼見家人或其他衆生被殺害、強暴或虐待。數…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