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語365則▪P9

  ..續本文上一頁要的是你懷著強烈的信心修行。

  

  當你在享受善業的果報時,

  

  應該以誠摯的心、饒益有情的心,

  

  繼續用它來造更多善業。

  

  這樣,成功將會繼續下去。

  

  

  

  222.

  

  如果,在你成辦了強力的淨業並累積許多功德之後,

  

  供養非常有力的承事給上師、給有情,或給僧伽,

  

  然後,如果你生意失敗,

  

  這是一種淨業的征兆。

  

  

  

  223.

  

  教授中說,修有力的淨業法門,例如發菩提心,

  

  可以使你免于經曆到投生于惡趣、

  

  並數劫忍受那種苦這種非常有力量的沈重惡業。

  

  事業失敗意指你不必多劫經曆許多沈重的苦。

  

  

  

  

  

  工作

  

  

  

  224.

  

  工作時,

  

  憶念給自己工作的人,

  

  及讓我活下去成爲可能的衆生,

  

  他們的仁慈。

  

  這樣的思惟能避免在工作上産生如嗔恚的惡劣情緒。

  

  

  

  225.

  

  上班時,思惟:我勢必要覺悟,

  

  以引導一切有情覺悟,

  

  所以我現在要工作服務一切衆生。

  

  如果你是爲了養家而工作,那也相當于服務一切有情,

  

  如果你不養家,你仍需物質條件以便修學佛法,

  

  爲了利益衆生而成佛。

  

  226.

  

  無論你做什麼工作,都必須學習兩件事。

  

  首先是怎麼做好你的工作,

  

  但是,那遙不足以確保你的行爲能夠成爲無誤的安樂因,

  

  無法讓內心得到滿足感或成就感。

  

  如果你有菩提心的發心,

  

  那麼任何工作,都變成一切有情成佛的因。

  

  

  

  227.

  

  因爲你工作會得到報酬,

  

  所以顯得好像是樂因,你也相信它是樂因。

  

  由于你是出于世俗的動機、對今生的貪執而做,

  

  無論你把工作做得多完美、多純熟,

  

  或賺了幾十億美元,

  

  實際上,你做的工作永遠不可能變成樂因,

  

  反而不斷變成苦因。

  

  

  

  228.

  

  其實,你的工作只是獲得薪資的助緣。

  

  你能獲得薪資的主因,

  

  是你過去藉由慷慨布施他人,

  

  或供養皈依境叁寶、其他聖物等等而造下的善業。

  

  也只有藉由之前所造的善業,你才能得到工作。

  

  工作本身只是你獲得報酬的一項助緣。

  

  

  

  229.

  

  在世界各地你都會發現,

  

  有人從沒在學校或大學裏受過教育,

  

  或終其一生連一天都沒工作過,但卻極爲富有,

  

  擁有足夠的錢過幾輩子。

  

  這顯示了一般認定的成功(有錢、有名望),

  

  既不需要外在的教育或所謂的"職業",

  

  連一份正規的工作也用不著。這全都取決于業。

  

  

  

  

  

  婚姻

  

  

  

  230.

  

  你可以急著結婚,

  

  結果卻終其一生活在不幸、爭吵及不調和中,

  

  這沒意義。

  

  應該花幾年的時間觀察可能的結婚對象再作決定。

  

  認識一個人要花時間。

  

  

  

  231.

  

  婚姻的目的應該不止是肉體、性的接觸。

  

  如果目的只是這樣,

  

  當其中一人找到其他對象,心意就會改變。

  

  共同生活的原因不應該只是這樣。

  

  應該要以悲心和慈愛彼此相扶持,

  

  培養並修持善心。

  

  

  

  232.

  

  既然你已經決定要過婚姻生活,

  

  那麼就應該讓婚姻變成你生命中一件特別的事。

  

  讓婚姻生活更有利益、更有效益。

  

  有效益意指培養善心、培養安忍,

  

  忍受在承事他時遭遇到的困難。

  

  

  

  233.

  

  你可以成爲對方修持佛法的大助緣,

  

  幫助他淨除惡業、累積廣大的功德,

  

  並帶領另一半越來越接近成佛。

  

  透過布施佛法、了解菩提道次第,

  

  令另一半修持菩提道次第。

  

  思惟如果這個人能獲得一切安樂,

  

  包括解脫及成佛的安樂,那有多麼好!

  

  

  

  234.

  

  人際關系問題的根本在于雙方過去所造的惡業。

  

  問題是那些惡業的果報。

  

  例如妻子與丈夫不和睦,變成彼此的冤家,諸如此類,

  

  這種不調和是過去造惡業的果報。

  

  

  

  235.

  

  當另一半對你生氣或不悅、罵你、虐待你等等,

  

  修持安忍讓自己能忍受傷害,

  

  同時體認到這是修持布施的機會,

  

  布施你的身體和財産。

  

  

  

  236.

  

  承事這個人,不要認爲

  

  這是"我" 先生,"我"太太,"我"小孩,"我"父母,

  

  那是貪著的表達方式。不要這麼想。

  

  反而應該覺得他們最珍貴、最仁慈,

  

  然後承事他們如同一個想要快樂不想受苦的人。

  

  

  

  237.

  

  與丈夫相處困難,很重要的是要記得你自己過去世的惡業:

  

  在過去你曾經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

  

  最好記得這點,這樣你就不會生他的氣。

  

  因爲你過去世對他很壞,他才對你很壞,

  

  而那將使他投生于惡趣。這是如何培養悲心的方法。

  

  

  

  238.

  

  當你們還在一起的時候,

  

  用它來培養悲心。

  

  某方面而言,這個人在教導你出離心,教導你解脫。

  

  他正教你出離輪回、出離貪執,

  

  告訴你放下對境之道。

  

  當你放下貪執,就會帶來滿足。

  

  運用這種經驗來禅修非常好。

  

  

  

  239.

  

  在佛法上彼此幫助、支持,

  

  使得在一起變得非常有意義。

  

  如果在婚姻生活中沒有這種特別的態度,

  

  那和豬狗的生活沒有絲毫差別。

  

  它們也可以體驗性歡愉。

  

  

  

  240.

  

  離婚如果發生了,就讓它發生。

  

  不要太心煩,因爲這意指你正在經曆過去世的惡業,例如邪淫。

  

  離婚也可能是離間、造成不團結、造成他人之間分裂的果報。

  

  你之所以離婚來自于這些業的果報。

  

  

  

  241.

  

  就離婚而言,你必須思惟:

  

  "她離開了我,

  

  所以過去我所造讓他人離開我的惡業已經結束了。

  

  被淨除了。"

  

  你必須用正面的方式看待這種情況。

  

  這種方式能帶來內心的甯靜。

  

  變得像毒藥離開了你的身體。

  

  

  

  

  

  父母

  

  

  

  242.

  

  你可以試著讓父母快樂,但不能期待他們總會覺得快樂。

  

  盡己所能,常常去探望他們。

  

  要報答父母的慈恩,

  

  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他們解說佛法,鼓勵他們實修佛法。

  

  這樣,你能使他們獲得好的轉世,

  

  因爲他們所需要的是解脫輪回。

  

  只給他們世俗的安樂,終究無法幫助到他們。

  

  

  

  243.

  

  讓父母看到你因值遇佛法而找到安樂與滿足,

  

  或許會讓他們印象深刻而想了解何謂佛教。

  

  在此之上,你應該更愛他們、更仁慈待他們,

  

  這鐵定會讓他們對佛教感興趣,

  

  進而去閱讀、學習,或甚至參加喇嘛的教授。

  

  像這樣,你能用最好的方式報答他們的恩惠:

  

  讓他們對佛法感興趣並對他們解釋佛法。

  

  如此,你將毫無悔恨,不會覺得:

  

  "哦,我沒有爲他們著想,我沒有幫助他們。"

  

  

  

  244.

  

  此世的父母在你生命當中是非常有力的對境。

  

  他們生下了這身體,

  

  即使對他們顯露微少的不敬都會造下沈重的惡業,

  

  即使表露微少的承事和敬愛,帶來的果報是如此有力,

  

  在今生就會開始經曆到果報,並持續到未來世。

  

  

  

  

  

  小孩

  

  

  

  245.

  

  小孩讓生活如此複雜!

  

  但如果你計畫給一位在尋找人身的有情人身,

  

  而且你知道如何養育他可以讓他的生命對世界最有利益,

  

  你有良好、清楚的計畫──那就不一樣了。

  

  有了這樣的計畫,你可以好好經營。

  

  但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計畫,

  

  那麼擁有一個小孩只是爲了個人的享樂,就像養一只狗。

  

  

  

  246.

  

  小孩是一位需要人身的有情,那是善趣有情的身體。

  

  這位有情在過去造了善業並持戒,所以現在能投生爲人。

  

  你提供順緣幫助這孩子得到人身。

  

  無論這孩子是你的、賓拉登的、毛澤東的或海珊的,都一樣。

  

  

  

  247.

  

  許多人想著,如果有小孩,

  

  生命會是多麼美好,就像在淨土般,

  

  但之後,當他們有了小孩,他們完全沒有時間禅修或修行…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語365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