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住心支,四、住聲支。自修爲天,名爲自事。修面前生起之天,名爲他事。二事無論將咒輪安布誰心,即爲所依之事。住心支者,謂緣想天身中有自心,如滿月輪相。住聲支者,謂于彼上明白緣想誦咒字形相。正誦之時,又有二法,緣咒字形而誦,緣起而誦。緣字形者,或緣而前生起之天心中字形,或緣自心咒字。依前修“命懃”之法,具四支門而誦也。緣聲者,自誦咒時,須觀彼咒,自發聲音,誦時或微念,或意念。念誦數量,每字以十萬爲准,誦畢結行,亦當善知。
(乙)不觀待念誦靜慮,即有住火靜慮,觀咒字火相,由暖樂而生叁摩地,住聲靜慮,緣咒字自聲,頓現于意,以此持心而生叁摩地。此二者爲有相瑜伽,其無相者,即聲後能得解脫靜慮,修空性法身同類之因,以此能證法身,獲得解脫故也。
(丙)善承侍已修悉地法者,即依如來、蓮花等部而修息增等四檀法(10),其勝共二種悉地,皆以有相無相二各瑜伽達到進詣,而有成也。
第二目 行續
何謂行續?不特重潔淨等外事,雙取世出世行,外事與內修叁摩地瑜伽,交相爲重,如此之教,故稱行續。
行續所依之經,以《毗盧遮那現證菩提經》爲主,共說叁曼陀羅,其後續略說兩曼陀羅。多以如來部爲主,蓮花部藏中未譯,金剛部有《金剛手灌頂經》等。
行續之修法,亦先灌頂,次學戒,再次正修。
灌頂者,于花鬘、水、冠上加入金剛鈴、杵、名灌,隨即作授記等。
授戒者,即共戒之恒念皈依與發心,斷四黑法,行四白法,及菩薩根本與支分等戒,其他各如續部中所說叁昧耶戒,亦應守護。其所有戒,事、行二續,約略均同。
正行法者,分有相與無相二種瑜伽,有相者,空性未攝持之天身瑜伽(11),無相者,空性所攝持之天身瑜伽。
有相者,又分內外四支念誦,外四支者,即修我天真實與住事、心、聲等四支,于天持心,防護命懃,亦如事續中說。內四支者,僅所緣(12)不同,其自他事,與住心、聲及防護命懃,亦如上說。
無相者,以中觀一異之理,決定了解,諸法自性本空,起于定解。若修有相瑜伽究竟,心略趣向,即可任運顯現如幻天身。
其修悉地法,外可修可寶劍(13)等八大成就,內于身觀四大輪(14),可成息、增、懷、誅四檀法及不忘失大菩提心妙大摩地等諸成就。
第叁目 瑜伽續
何謂瑜伽續?爲專示修內瑜伽叁摩地法,故稱瑜伽續。
瑜伽續所依之經,總攝爲叁類:一、根本經。二、解釋經。叁、同分經。其一切瑜伽經之根本,即攝真實會,此先明所證緣起,次明能證方便。
根本經中說修世出世之共悉地方便,分爲四品:一、金剛界品,顯示如來部道。二、降叁世品,顯示金剛部道。叁、遍調伏品,顯示蓮花道。四、義成就品,顯示寶部道。其羯摩部道,則攝入寶部之中,此本續後分,專說內叁摩地修勝悉地法。後分最後,爲愛樂事相分,專說內叁摩地修勝悉地法。後分最後,爲愛樂事相者,又說念誦供養等法。四品之中,每品皆有廣、中、略之加行,勝曼陀羅、勝事業等叁種叁摩地修法。其廣叁摩地法有四曼陀
羅:一、大曼陀羅。二、陀羅尼曼陀羅。叁、法曼陀羅。四、業曼陀羅。其中叁摩地法有四印:一、身大印。二、意叁昧耶印。叁、語法印。四、業羯摩印。其略叁摩地法即一印之叁摩地,此中共說二百一十叁種曼陀羅法也。
解釋經,初品說一秘密曼陀羅,後品開爲四十六種曼陀羅。其中秘密大供養曼陀羅,及由因陀羅菩提及羅羅賢等由中印傳出,後流行于東南兩印而宏傳也。
同分經有《勝吉祥續》、《淨惡道續》、《莊嚴金剛藏續》、《秘密莊嚴續》、《密寶點》、《文殊真實名》、《開光續》等,各說甚多曼陀羅及修法等。
瑜伽續之修法,亦分灌頂、授戒及正修。
灌頂者,初行水、冠、杵、鈴、名等灌,名弟子五灌,其上加不退轉金剛阿阇黎灌與秘密灌頂,連同隨許、授記、安慰、贊譽等共十一種。其中秘密與金剛阿阇黎二灌均不同于無上瑜伽也。
授戒者,得灌頂已,受戒之相,謂當全守皈依學,菩薩學,乃至密咒十四根本戒及依根本解釋經中所說五部(15)之叁昧耶戒,皆應守持。
正修法者,亦分修有相及無相二種叁摩地。有相者,爲隨順佛之成道,轉*輪等示佛事之相而修瑜伽,此分加行、勝曼陀羅、勝事業叁種叁摩地。若根鈍不能修叁種叁摩地,即修四種瑜伽:一、生起本類叁昧耶尊爲生起瑜伽。二、入智慧尊爲隨行瑜伽。叁、以此爲一切動靜法之
體性而修,爲一切瑜伽。四、專法一心入叁摩地爲最極瑜伽。以上乃緣粗分之天瑜伽叁摩地。若現引修定支分,于臍間觀天印契,由鼻孔而住于鼻端,以此持心,迨堅固已,生起樂受,得身心輕安,複次再修放出攝入等觀,如此方爲緣細分之天印契瑜伽叁摩地。此又有十種真修法,一、有形色及非有色曼陀羅。二、內外密咒。叁、四印印定。四、守護我處瑜伽。五、迎智慧尊。六、句及意之念誦。七、修叁叁摩地。八內外護摩(16)。九、解印與收印。十、供已請還。以上皆有相所修也。
無相者,先觀本無生義,諸咒字皆滅,成無我義,我人空性,本尊與咒,亦複如是,此乃專顯有分別智。若起無分別智,即先知法無自性及無生住滅等之見,然後定此見中而修。有相者可成妙止,無相者即得勝觀,若欲知其修法詳情,可閱戈薩羅《莊嚴釋》也。
總上所修,不除四印瑜伽:一、掃除阿賴耶倏爾迷相,現起大圓鏡智,是爲身大印瑜伽。二、掃除末那倏迷相,現起平等性智,是爲意叁昧耶印瑜伽。叁、掃除意識倏爾迷相,現起妙觀察智,是爲語法印瑜伽。四、掃除前五識倏爾迷相,現起成所作智,是爲業印瑜伽。其法界體性智,爲諸共有之性,能掃除之方便,即與此四印相連之一切天瑜伽修法,若觀察真如之性,或爲安住,或任運平等諸修法皆屬之。一切瑜伽道皆攝有此。依此道修,即能離垢清淨,圓滿衆德,成等正覺。然在修道之中,仍須善爲承侍,修叁摩地,念誦護摩等,先成其悉地及四印智。若專修叁摩地,成不共悉地,得出世成就。若依念誦,即世出世二種皆得成就也。
第四目 無上瑜伽
何謂無上瑜伽:謂專顯內瑜伽最勝叁摩地之修法,除此更無過者,故稱無上瑜伽。
無上瑜伽所依之經,分爲父續、母續。或分方便續、勝慧續。或于其上加入無二續。依格魯派說:方便者,即俱生大樂智(樂);勝慧者,即悟法無自性智(空)。無上續中,無不顯示空樂雙運之道。故父續亦即方便續,母續即勝慧續。方便勝慧,不能分離,故無二之分。凡诠顯起現妙有方便部分,如四空(17)心所乘五光風息,修成幻身,或正诠,或此所關者即父續。若《集密》、《閻曼德迦》、《毗虛幻網》等皆屬之。凡诠顯引生空性勝慧部分,如專以空樂無分別光明智慧爲所诠,或正诠,或此所關者即母續。若《歡喜金剛》、《時輪》、《摩耶》、《佛頂》、《四座》、《佛平等合》等皆屬之。然薩嘉諸祖與布敦大師許爲無上,可有叁分:一、父續、二、母續、叁、無二續。爲易了其次第故,依薩嘉所說而分述之。
父續,有以五部如來加入金剛大持分成六類,然依《月密明點續》所說,爲攝持貪、瞋、癡叁毒分爲叁類:一、爲攝持貪欲而說《集密》,此又以根本經及解釋經之分品,印度衍成七大派。第一派是由薩日哈、龍樹等傳出號爲“聖派”。龍樹造有《略法》、《溶合五次第》、《菩提心釋》等爲生圓生第四論。其弟子提婆又造《集密道次在全修行明燈論》、《淨心垢論》、《加持我論》、《現菩提論》四論。又龍樹有《建立次第論》、《曼陀羅二十頌》、《辨道邊論》、《五道統攝論》四論。羅羅吉祥友造《顯明雙運曼陀羅儀軌》。月稱論師造《本續明釋》。遞傳至毗補底旃陀羅、黑誓句金剛、嬉金剛等均有明釋。第二派爲“智足派”,佛智足論師所傳,造有《普賢修法》、《護摩儀軌》。其弟子阿底峽造四百五十曼陀羅儀軌等。第叁派爲辛底巴,
曾並根本及後分經而造釋,依此出《集密》二十五尊之灌頂與講授。第四派爲嬉金剛,順母續而講根本經,釋緣起分。第五派爲班哲達彌底,聽賢足講《集密》而造根本經釋。第六派,適當辛底巴等六賢門後,香拔羅(sham-bha-la)即傳出印度十二曼陀羅中之《集密》九尊、十叁尊、十九尊、二十五尊、叁十二尊、叁十四尊等六部曼陀羅,聞此系以《時輪》配《集密》而解釋也。第七派爲慶喜藏,依金剛薩埵傳極明王之《十八瑜伽經》之注釋教授,乃合並《根本經》及《幻網根本解》,如金剛界而成一派。他如阿底峽尚有觀音十九尊之《集密》法。諸派之中,西藏最宏之講授,惟宗瑪巴與桂枯巴二人之教授。二、爲攝持瞋恚而說《閻曼德迦》,此有紅、黑、怖畏叁續。紅閻曼德迦
十曼陀中,有俄派(薩嘉分派)之五尊曼陀羅,布派(即霞爐派)十叁尊曼陀羅。黑閻曼德迦,九曼陀羅中,有饒派開爲十叁尊曼陀羅,俄派六面曼陀羅。怖畏金剛則由拉裏達作釋,饒譯師傳出者,爲《八起屍類》等,遂成爲俄派曼陀羅。饒譯師所傳十叁尊曼陀羅,後成刹派(薩嘉分系),覺譯師所傳《八忿怒母類》,成爲覺朗派,向譯師所傳四十九尊,成爲薩派。梅譯師所傳九尊,亦爲薩派。其外布派又有怖畏叁十二手相所圍繞曼陀羅,勝文殊藏親承近傳之《降魔獨勇金剛》曼陀羅。叁、爲攝持愚癡而說《毗盧幻網續》八十五曼陀羅,今已不傳,此法之替代即《真實名義經》,由嬉金剛釋爲無上續,現在俄派中有《文殊秘密曼陀羅法》。
母續,即《瑜伽母續》,此分七部:一、等分顯示六部,分成兩派,一派即布魯派之《佛平等合》,二派即俄巴派所傳之舊譯。其《佛平等合》即《空行幻母勝樂法》,系無垢友傳入西藏稱有二十一曼陀羅。二、赫魯迦格波部,內有《勝樂》、《佛頂》…
《印藏佛教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