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藏佛教史▪P22

  ..续本文上一页住心支,四、住声支。自修为天,名为自事。修面前生起之天,名为他事。二事无论将咒轮安布谁心,即为所依之事。住心支者,谓缘想天身中有自心,如满月轮相。住声支者,谓于彼上明白缘想诵咒字形相。正诵之时,又有二法,缘咒字形而诵,缘起而诵。缘字形者,或缘而前生起之天心中字形,或缘自心咒字。依前修“命懃”之法,具四支门而诵也。缘声者,自诵咒时,须观彼咒,自发声音,诵时或微念,或意念。念诵数量,每字以十万为准,诵毕结行,亦当善知。

  (乙)不观待念诵静虑,即有住火静虑,观咒字火相,由暖乐而生三摩地,住声静虑,缘咒字自声,顿现于意,以此持心而生三摩地。此二者为有相瑜伽,其无相者,即声后能得解脱静虑,修空性法身同类之因,以此能证法身,获得解脱故也。

  (丙)善承侍已修悉地法者,即依如来、莲花等部而修息增等四檀法(10),其胜共二种悉地,皆以有相无相二各瑜伽达到进诣,而有成也。

  第二目 行续

  

  何谓行续?不特重洁净等外事,双取世出世行,外事与内修三摩地瑜伽,交相为重,如此之教,故称行续。

  行续所依之经,以《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为主,共说三曼陀罗,其后续略说两曼陀罗。多以如来部为主,莲花部藏中未译,金刚部有《金刚手灌顶经》等。

  行续之修法,亦先灌顶,次学戒,再次正修。

  灌顶者,于花鬘、水、冠上加入金刚铃、杵、名灌,随即作授记等。

  授戒者,即共戒之恒念皈依与发心,断四黑法,行四白法,及菩萨根本与支分等戒,其他各如续部中所说三昧耶戒,亦应守护。其所有戒,事、行二续,约略均同。

  正行法者,分有相与无相二种瑜伽,有相者,空性未摄持之天身瑜伽(11),无相者,空性所摄持之天身瑜伽。

  有相者,又分内外四支念诵,外四支者,即修我天真实与住事、心、声等四支,于天持心,防护命懃,亦如事续中说。内四支者,仅所缘(12)不同,其自他事,与住心、声及防护命懃,亦如上说。

  无相者,以中观一异之理,决定了解,诸法自性本空,起于定解。若修有相瑜伽究竟,心略趣向,即可任运显现如幻天身。

  其修悉地法,外可修可宝剑(13)等八大成就,内于身观四大轮(14),可成息、增、怀、诛四檀法及不忘失大菩提心妙大摩地等诸成就。

  第三目 瑜伽续

  

  何谓瑜伽续?为专示修内瑜伽三摩地法,故称瑜伽续。

  瑜伽续所依之经,总摄为三类:一、根本经。二、解释经。三、同分经。其一切瑜伽经之根本,即摄真实会,此先明所证缘起,次明能证方便。

  根本经中说修世出世之共悉地方便,分为四品:一、金刚界品,显示如来部道。二、降三世品,显示金刚部道。三、遍调伏品,显示莲花道。四、义成就品,显示宝部道。其羯摩部道,则摄入宝部之中,此本续后分,专说内三摩地修胜悉地法。后分最后,为爱乐事相分,专说内三摩地修胜悉地法。后分最后,为爱乐事相者,又说念诵供养等法。四品之中,每品皆有广、中、略之加行,胜曼陀罗、胜事业等三种三摩地修法。其广三摩地法有四曼陀

  罗:一、大曼陀罗。二、陀罗尼曼陀罗。三、法曼陀罗。四、业曼陀罗。其中三摩地法有四印:一、身大印。二、意三昧耶印。三、语法印。四、业羯摩印。其略三摩地法即一印之三摩地,此中共说二百一十三种曼陀罗法也。

  解释经,初品说一秘密曼陀罗,后品开为四十六种曼陀罗。其中秘密大供养曼陀罗,及由因陀罗菩提及罗罗贤等由中印传出,后流行于东南两印而宏传也。

  同分经有《胜吉祥续》、《净恶道续》、《庄严金刚藏续》、《秘密庄严续》、《密宝点》、《文殊真实名》、《开光续》等,各说甚多曼陀罗及修法等。

  瑜伽续之修法,亦分灌顶、授戒及正修。

  灌顶者,初行水、冠、杵、铃、名等灌,名弟子五灌,其上加不退转金刚阿阇黎灌与秘密灌顶,连同随许、授记、安慰、赞誉等共十一种。其中秘密与金刚阿阇黎二灌均不同于无上瑜伽也。

  授戒者,得灌顶已,受戒之相,谓当全守皈依学,菩萨学,乃至密咒十四根本戒及依根本解释经中所说五部(15)之三昧耶戒,皆应守持。

  正修法者,亦分修有相及无相二种三摩地。有相者,为随顺佛之成道,转*轮等示佛事之相而修瑜伽,此分加行、胜曼陀罗、胜事业三种三摩地。若根钝不能修三种三摩地,即修四种瑜伽:一、生起本类三昧耶尊为生起瑜伽。二、入智慧尊为随行瑜伽。三、以此为一切动静法之

  体性而修,为一切瑜伽。四、专法一心入三摩地为最极瑜伽。以上乃缘粗分之天瑜伽三摩地。若现引修定支分,于脐间观天印契,由鼻孔而住于鼻端,以此持心,迨坚固已,生起乐受,得身心轻安,复次再修放出摄入等观,如此方为缘细分之天印契瑜伽三摩地。此又有十种真修法,一、有形色及非有色曼陀罗。二、内外密咒。三、四印印定。四、守护我处瑜伽。五、迎智慧尊。六、句及意之念诵。七、修三三摩地。八内外护摩(16)。九、解印与收印。十、供已请还。以上皆有相所修也。

  无相者,先观本无生义,诸咒字皆灭,成无我义,我人空性,本尊与咒,亦复如是,此乃专显有分别智。若起无分别智,即先知法无自性及无生住灭等之见,然后定此见中而修。有相者可成妙止,无相者即得胜观,若欲知其修法详情,可阅戈萨罗《庄严释》也。

  总上所修,不除四印瑜伽:一、扫除阿赖耶倏尔迷相,现起大圆镜智,是为身大印瑜伽。二、扫除末那倏迷相,现起平等性智,是为意三昧耶印瑜伽。三、扫除意识倏尔迷相,现起妙观察智,是为语法印瑜伽。四、扫除前五识倏尔迷相,现起成所作智,是为业印瑜伽。其法界体性智,为诸共有之性,能扫除之方便,即与此四印相连之一切天瑜伽修法,若观察真如之性,或为安住,或任运平等诸修法皆属之。一切瑜伽道皆摄有此。依此道修,即能离垢清净,圆满众德,成等正觉。然在修道之中,仍须善为承侍,修三摩地,念诵护摩等,先成其悉地及四印智。若专修三摩地,成不共悉地,得出世成就。若依念诵,即世出世二种皆得成就也。

  第四目 无上瑜伽

  

  何谓无上瑜伽:谓专显内瑜伽最胜三摩地之修法,除此更无过者,故称无上瑜伽。

  无上瑜伽所依之经,分为父续、母续。或分方便续、胜慧续。或于其上加入无二续。依格鲁派说:方便者,即俱生大乐智(乐);胜慧者,即悟法无自性智(空)。无上续中,无不显示空乐双运之道。故父续亦即方便续,母续即胜慧续。方便胜慧,不能分离,故无二之分。凡诠显起现妙有方便部分,如四空(17)心所乘五光风息,修成幻身,或正诠,或此所关者即父续。若《集密》、《阎曼德迦》、《毗虚幻网》等皆属之。凡诠显引生空性胜慧部分,如专以空乐无分别光明智慧为所诠,或正诠,或此所关者即母续。若《欢喜金刚》、《时轮》、《摩耶》、《佛顶》、《四座》、《佛平等合》等皆属之。然萨嘉诸祖与布敦大师许为无上,可有三分:一、父续、二、母续、三、无二续。为易了其次第故,依萨嘉所说而分述之。

  父续,有以五部如来加入金刚大持分成六类,然依《月密明点续》所说,为摄持贪、瞋、痴三毒分为三类:一、为摄持贪欲而说《集密》,此又以根本经及解释经之分品,印度衍成七大派。第一派是由萨日哈、龙树等传出号为“圣派”。龙树造有《略法》、《溶合五次第》、《菩提心释》等为生圆生第四论。其弟子提婆又造《集密道次在全修行明灯论》、《净心垢论》、《加持我论》、《现菩提论》四论。又龙树有《建立次第论》、《曼陀罗二十颂》、《辨道边论》、《五道统摄论》四论。罗罗吉祥友造《显明双运曼陀罗仪轨》。月称论师造《本续明释》。递传至毗补底旃陀罗、黑誓句金刚、嬉金刚等均有明释。第二派为“智足派”,佛智足论师所传,造有《普贤修法》、《护摩仪轨》。其弟子阿底峡造四百五十曼陀罗仪轨等。第三派为辛底巴,

  曾并根本及后分经而造释,依此出《集密》二十五尊之灌顶与讲授。第四派为嬉金刚,顺母续而讲根本经,释缘起分。第五派为班哲达弥底,听贤足讲《集密》而造根本经释。第六派,适当辛底巴等六贤门后,香拔罗(sham-bha-la)即传出印度十二曼陀罗中之《集密》九尊、十三尊、十九尊、二十五尊、三十二尊、三十四尊等六部曼陀罗,闻此系以《时轮》配《集密》而解释也。第七派为庆喜藏,依金刚萨埵传极明王之《十八瑜伽经》之注释教授,乃合并《根本经》及《幻网根本解》,如金刚界而成一派。他如阿底峡尚有观音十九尊之《集密》法。诸派之中,西藏最宏之讲授,惟宗玛巴与桂枯巴二人之教授。二、为摄持瞋恚而说《阎曼德迦》,此有红、黑、怖畏三续。红阎曼德迦

  十曼陀中,有俄派(萨嘉分派)之五尊曼陀罗,布派(即霞炉派)十三尊曼陀罗。黑阎曼德迦,九曼陀罗中,有饶派开为十三尊曼陀罗,俄派六面曼陀罗。怖畏金刚则由拉里达作释,饶译师传出者,为《八起尸类》等,遂成为俄派曼陀罗。饶译师所传十三尊曼陀罗,后成刹派(萨嘉分系),觉译师所传《八忿怒母类》,成为觉朗派,向译师所传四十九尊,成为萨派。梅译师所传九尊,亦为萨派。其外布派又有怖畏三十二手相所围绕曼陀罗,胜文殊藏亲承近传之《降魔独勇金刚》曼陀罗。三、为摄持愚痴而说《毗卢幻网续》八十五曼陀罗,今已不传,此法之替代即《真实名义经》,由嬉金刚释为无上续,现在俄派中有《文殊秘密曼陀罗法》。

  母续,即《瑜伽母续》,此分七部:一、等分显示六部,分成两派,一派即布鲁派之《佛平等合》,二派即俄巴派所传之旧译。其《佛平等合》即《空行幻母胜乐法》,系无垢友传入西藏称有二十一曼陀罗。二、赫鲁迦格波部,内有《胜乐》、《佛顶》…

《印藏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